经贸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3&rec=101&run=13

经贸局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局长:刘彦华
党委副书记:徐祗银
副局长:冯金波 姚洪玺 李文超
纪委书记:车家沂
工会主席:张云建
经济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尹克自 王桂礼
【机构设置】 临沭县经济贸易局下设办公室、综合科、电力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术进步
与外经科、 市场流通科、经济运行办公室、散装水泥办公室7个职能科室;隶属经济贸易局
的二级正科级事业单位有经济运行办公室。全局共有干部职工3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
中级技术职称8人;大专以上学历29人。经贸局党委辖管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5个企业的3个党
总支部、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89名。
【概述】 2006年,以建设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打造制造业强县为重点,以项目投入、现
代管理、自主创新、结构优化、培植骨干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品牌强县”战略,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投入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
力,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品牌经济为主要增长点的科学发展格局,工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量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效益总量突破6亿元,上交税金突破3亿元,
工业品出口突破10亿元,取得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
展。经贸局先后被市经贸委评为全市企业技术改造先进集体、自主创新先进单位、资源节约
与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电力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
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单位、信访先
进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先进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会工作
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 2006年,临沭工业继续保持龙头企业高扬、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中小企业坚
实跟进的良好格局,发展规模持续膨胀,增长潜力迅速提升,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能力显著
增强。 金沂蒙集团、常林集团进入国家大企业竞争力500强;金正大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
点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十一五”控施肥集成及产业化科技支撑计划主持单位和全面小
康及新农村建设中国十大贡献企业;史丹利公司连续三年在全国保持磷复肥产量第一,成为
临沭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1.31亿元,比2005年增
长30.92%;实现销售收入107.16亿元,增长28.91%;实现利税6.13亿元,增长33.19%,其中
利润3.60亿元, 增长32.74%; 实交税金达到3.06亿元。 到2006年底, 工业资产总额达到
72.79亿元, 所有者权益达到1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01%、34.50%,从业人员达到2.5
万人。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0.3%,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34.5%,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3.47%,
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13%。是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实现的产值、收入、利税、
利润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4.93%、73.95%、74.36%、80.20%;利税过百万
元的企业达到51家, 实现的产值、 收入、 利税、 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61%、
87.11%、 97.84%、102.22%。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金沂蒙集团、常林机械集团四大企
业资产总额均突破10亿元,产销均过15亿元,实现的产值、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规模以
上工业的60.62%、59.59%、71.49%、86.17%。全县形成了基础化工原料、化学肥料、五金机
械、食品及蔬菜加工、草柳制品、钢材为主导的集纺织、电力、饮料、建材、电子、塑料和
金属制品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复混肥、专用化学品、五金机械、条柳编、蔬菜加工、
钢材及金属制品形成了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复合肥、专用设备制造、专用化学品
制造三大行业产销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利税占全县的四分之三,利润占全县的十份之九,
是县内工业的核心行业。 复合肥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独立核算复合肥生产企业实现产值
40.99亿元、收入38.53亿元、利税2.25亿元、利润2.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82%、37.51%、
39.87%、37.0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8.26%、43.73%、41.90%、63.96%,
成为全县工业迅猛发展的根本支撑点和主要增长点。临沭已建成全国知名的优质化肥、条柳
编、脱水蔬菜三大生产基地;专用化学品、农业生产机械均列全国同行业前列,集中发展态
势日益强劲,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形成了精细化、配套化、系
列化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园区为核心、以镇域资源为依托的支撑作用较强、
区域特色鲜明的块状产业群。以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各乡镇也基本形成了具有较强镇域优势的特色产业。2006年以县工业园区为核心,以临沭、
郑山、 南古、店头四个乡镇为主体形成的区域工业群,聚集了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
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3亿元、 销售收入98.09亿元、利税5.68亿元、利润3.42亿元,分别占
规模以上工业的91.40%、91.54%、92.61%、95.05%。同时,产权结构日益优化,法人治理结
构逐步完善,企业的筹融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
能力不断提高。
【技术进步与外经外贸】 2006年,全县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9个,比2005年增加44个,累
计完成技改投资18.4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
项目达35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完工项目64个,同比增加16个,
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 同比增长54%,这64个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7
亿元,利润4.3亿元,税金1.03亿元。同时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把握国家宏观投资方向,
跑省进京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共向上争取项目16个,拟争取资金5030万元,已到位资金1145
万元。其中全县共有9类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有2家企业的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常林
集团机电产品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列入国家商务部计划,恒利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加工
电子商务网和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的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的两个项目,列入国家发
改委中小企业司的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常林机械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决策与控制系统,金
沂蒙集团的智能生产调度系统等3家企业,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
专项。 有6个计算机项目推荐为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同时,适时引导企业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叫响“创知名品牌,做百年企业”的口
号,“加大科研投入,掌控核心技术”已成为临沭骨干企业努力的方向,使全县“品牌强县”
战略取得明显效果。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被认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截至2006年底,临
沭已有4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 全市数量最多。常林集团的“沭河”牌手扶拖拉机被评为中
国名牌,常林集团成为全国机械行业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全
县省级名牌产品11个, 6种产品获山东省标志产品称号,拥有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家企业
13种脱水蔬菜获得使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4家企业6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8家
企业12个产品获山东省免检产品。这些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的迅速形成,增
强了企业竞争实力和市场潜力。同时做好已创品牌的保护和巩固工作,在临沭县成为“全国
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之后,2006年11月25日,在北京,通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与临沭共建“绿色肥料产业基地”的规划评审论证会,临沭肥料产业
发展,得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在内的诸位专
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标志着临沭绿色肥料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肥料产业又迎来一个新的春
天。
【电力行政监管】 全面实施《电力法》、《山东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按照“经济要上
去,事故要下来”的要求,认真开展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依法管理,强化安全
意识。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56496万度,比2005年增长19.75%,其中,工业用电量44984万
度,同比增长20.26%;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2292万度,同比增长12.85%;乡村居民生活用电
量5096万度, 同比增长19.40%;农业用电量344万度,同比增长32.31%。电力设施保护和反
窃电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范畴,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斐然,
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电力设施保护和反窃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加大对电力安全生
产专项整治方案和电力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电力法》、《山东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等电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通过供用电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电力监督和行
政执法工作, 全年清理电力树障1.2万棵,清理线下建房6处,行政处罚3起,累计实现安全
生产5838天。申报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村一个,投资1400万元的全县循环水供暖一期工程竣
工运营, 220千伏临沭输变电工程奠基并开工,该工程是2006年临沂市电力八大工程、临沭
县十八大重点工程之一, 一期总投资1.2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结束临沭县无220千伏变电
站的历史。
【节能和循环利用】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紧紧围绕“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
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建立节约型社会为
目的,以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理念,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总体思路,积极培植复合肥、蔬菜脱水、条柳编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优化结构,以此
推动节能工作。建立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节能目标。将全县“十一五”能耗降低23
%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年度, 落实到12个乡镇和30户重点用能企业,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将节能考核结果与纳税晋级奖惩挂钩。 抓节能技术推广。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申报
2007年节能备选项目的通知》、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推广三个 “节能100项”以及推荐节
能节水项目要求,认真组织,精心筛选上报了6家企业7个项目为国家节能备选项目、省节能
节水项目和省节能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其中史丹利公司无烘干流程节能工程项目被列为
国家2006年度十大节能工程项目,预计到位无偿资金1000万元。组织推荐金沂蒙集团、史丹
利公司二家企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史丹利公司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工作,进一
步推动了全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用足、用
好、用活国家资源节约政策,德坤建材公司、振华建材公司二家企业被上级复审认定为资源
综合利用企业,县热电厂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同时,严格执行资源节约的各项法律
法规, 制定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 不断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使全县能耗指标大幅度降低,
2006年全县万元GDP 能耗1.32吨标准煤, 比2005年降低3.4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
0.54吨标准煤, 同比降低7.69%,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92吨标准煤, 同比降低
5.69%,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35.33立方米,同比降低6.51%,从而有效遏制了浪费
资源,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市场流通管理】 坚持“以贸兴县”和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宗
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突破口,以建立和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
着力建设大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加快流通物流现代化,全
县商贸物流企业的活力稳步增强,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市场稳步扩大,商品流通日益顺畅,
商业空前繁荣,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整顿市场经济
秩序取得良好成效,生猪屠宰、成品油经营、煤炭经营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各类商贸市场进
一步规范,市场运行顺畅,商贸流通健康发展。二是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全年商品总销售18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其中利润1.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6%、20%、
18%。三是制度创新成效显著。商贸物流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力实施公司制改造、
多元化筹资、集团化发展、科学化布局、连锁化经营等各种创新活动,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
新增超市面积3.5万余平方米, 全县各类超市已发展到10多家,增强了企业活力,使传统的
商贸物流企业较好地融合到市场体系中,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四是“万村千乡”市场工
程进展顺利。紧紧抓住被商务部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的机遇,全面实施“万
村千乡”工程,积极打造日用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2006年,全
县已建成乡镇日用品超市12处, 农资超市12处,各类村级连锁经营网点100多处,初步形成
了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庄为基础的现代流通网络。
【散装水泥管理】 散装水泥办公室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紧紧围绕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两
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发
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的认识。在2006年开展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中,发放宣传条幅16
个, 宣传材料500余份。二是以法行政,多措并举,认真实施《临沭县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沭政发〔2006〕31号文),将推散工作落到实处。在县经贸局领导下,积极协调,借助城
建、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职能,争取他们的支持,使一系列的执法难题迎刃而解。三是对
水泥生产企业和大型用户按月进行现场检查,建立档案及时监督。四是增强队伍建设,加强
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临沭县散装水泥管理办法》,2006年建立和
完善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执法人员依法管理和执法能力,为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是年,散装水泥办公室被省散装水泥办公室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撰稿:李文超 高志方
审稿:刘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