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与农村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83&run=13

农业局领导成员
局 长:张 涛* 张成民
副局长:司玉山* 张连仲* 徐祗善 王洪学 胡尊忠
纪检组长:项尚* 王新敏
工会主席:王福营* 柏继德
【机构设置】 临沭县农业局设办公室、财务科、法规科、综合科、农村能源办公室、农业
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
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种子站、种子总公司14个职能科室;隶属农
业局的二级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临沭分校。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83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9人,其中研究员1人;中级技术职称
的51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124人。另外,全县12个乡镇均设有农技站、经管站、果茶站,共
有干部职工316人。
【概述】 “十五”期间,临沭县种植业与农村工作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
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特色产业格局进一步凸现。实施科技兴农和减轻农民负担,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2005年, 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28834.45万元, 农业收入达
1158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7元,2001年以来,年均递增率达到4~6%。同期,农
业局机关多次被省市评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其中县农广校在2005年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
育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业教育先进集体”);还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招商引资、信访
工作、计划生育、城市建设、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1-2005年临沭县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表
计量单位:公顷、吨
┏━┯━━━━━━━┯━━━━━━━┯━━━━━━━┯━━━━━━━┯━━━━━━━┓
┃项│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目├───┬───┼───┬───┼───┬───┼───┬───┼───┬───┨
┃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
┃小│ 27421│ 91208│ 25362│ 88447│ 24790│ 91708│ 25190│119324│ 28659│137430┃
┃麦│ │ │ │ │ │ │ │ │ │ ┃
┠─┼───┼───┼───┼───┼───┼───┼───┼───┼───┼───┨
┃玉│ 10913│ 74825│ 11573│ 62149│ 12286│ 64278│ 13288│ 81032│ 18655│ 96784┃
┃米│ │ │ │ │ │ │ │ │ │ ┃
┠─┼───┼───┼───┼───┼───┼───┼───┼───┼───┼───┨
┃地│ 11214│ 66464│ 10900│ 62699│ 9397│ 54092│ 8901│ 55341│ 8020│ 50621┃
┃瓜│ │ │ │ │ │ │ │ │ │ ┃
┠─┼───┼───┼───┼───┼───┼───┼───┼───┼───┼───┨
┃稻│ 695│ 4998│ 357│ 2754│ 219│ 1520│ 105│ 708│ 109│ 781┃
┃谷│ │ │ │ │ │ │ │ │ │ ┃
┠─┼───┼───┼───┼───┼───┼───┼───┼───┼───┼───┨
┃花│ 20259│100681│ 19011│ 84149│ 22993│ 83251│ 22080│ 97759│ 22510│ 96978┃
┃生│ │ │ │ │ │ │ │ │ │ ┃
┠─┼───┼───┼───┼───┼───┼───┼───┼───┼───┼───┨
┃大│ 2775│ 7408│ 2685│ 5501│ 2737│ 5871│ 2802│ 6357│ 2733│ 5902┃
┃豆│ │ │ │ │ │ │ │ │ │ ┃
┠─┼───┼───┼───┼───┼───┼───┼───┼───┼───┼───┨
┃棉│ 202│ 268│ 369│ 473│ 329│ 287│ 547│ 487│ 258│ 218┃
┃花│ │ │ │ │ │ │ │ │ │ ┃
┠─┼───┼───┼───┼───┼───┼───┼───┼───┼───┼───┨
┃烟│ 630│ 1343│ 742│ 1841│ 734│ 1427│ 678│ 1517│ 724│ 1410┃
┃叶│ │ │ │ │ │ │ │ │ │ ┃
┠─┼───┼───┼───┼───┼───┼───┼───┼───┼───┼───┨
┃蔬│ 4498│127830│ 3941│ 95284│ 3827│103628│ 3513│ 94512│ 3550│101508┃
┃菜│ │ │ │ │ │ │ │ │ │ ┃
┠─┼───┼───┼───┼───┼───┼───┼───┼───┼───┼───┨
┃瓜│ 461│ 14217│ 299│ 10881│ 493│ 15394│ 407│ 11985│ 329│ 9023┃
┃类│ │ │ │ │ │ │ │ │ │ ┃
┠─┼───┼───┼───┼───┼───┼───┼───┼───┼───┼───┨
┃水│ 1985│ 18922│ 1714│ 20316│ 1469│ 16135│ 1193│ 12307│ 1005│ 13543┃
┃果│ │ │ │ │ │ │ │ │ │ ┃
┠─┼───┼───┼───┼───┼───┼───┼───┼───┼───┼───┨
┃茶│ 323│ 78│ 412│ 86│ 241│ 108│ 208│ 101│ 186│ 112┃
┃叶│ │ │ │ │ │ │ │ │ │ ┃
┠─┼───┼───┼───┼───┼───┼───┼───┼───┼───┼───┨
┃桑│ 660│ 543│ 1053│ 1083│ 1000│ │ 949│ │ 753│ 943┃
┃茧│ │ │ │ │ │ │ │ │ │ ┃
┗━┷━━━┷━━━┷━━━┷━━━┷━━━┷━━━┷━━━┷━━━┷━━━┷━━━┛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临沭县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
业生产的重点,制订了粮食生产安全线,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
农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把耕地保护的各项制
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实施土地整改项目,增加土地面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01年耕
地面积为4.85万公顷,2005年达到5.58万公顷。二是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和小麦良种补贴政
策, 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005年粮食直补面积达3.41万公顷,小麦良种补贴面积2
万公顷。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实施小麦良种推广和花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提高了粮食单产,稳定了粮食总产。2001年全县小麦总产9.1万吨;地瓜总产6.6万吨;玉米
总产7.5万吨。2005年小麦总产13.7万吨;地瓜总产4.9万吨;玉米总产9.7万吨。
【落实农村政策】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取消“三提五统”,按新的税率征
收农业税;2003年,取消除黄烟以外的各类农业特产税,并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2004
年, 调整农业税税率,执行3%的税率,农业税附加相应调整。科学分配转移支付,积极落
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税额”的征管办法,全县12个乡镇全部实行
微机开票。 农业税附加纳入专户, 按行政村分户核算管理。二是落实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实施。全县539个村有538个村(占99.9%)完成
土地延包,村集体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15.5万份,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15.4万份。按“依法、
自愿、有偿”的原则,落实农民对承包地的流转权、法定处置权和收益权,落实农民对承包
地的经营自主权,确保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三是全面落实农民负担监管制度。
实行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落实了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规范农
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建立农民负担固定监测点,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
制。四是逐步取消“两工”, 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2002年每个农村劳力年负担
的“两工”不超过25个,2003年不超过20个,2004年不超过15个,2005年全部取消。五是逐
步建立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四监管”,各村成立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试
行建立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实行委托代理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种
植格局,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突出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一是
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主要是推广小麦良种种植。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证
粮食安全。 2001年粮油面积5.27万公顷,产量24万吨;2005年粮油面积8.4万公顷,产量38
万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59%、58%。林果等特色经济也有较大发展。二是重视农产品食品
安全。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特色农业
区域化和规模化进程。依托脱水蔬菜龙头企业,搞好万亩蔬菜基地建设(主要有南古镇的土
豆、荷兰豆种植,大兴镇和临沭镇的草莓、洋葱种植,曹庄镇的瓜套棉种植) 。2001年,全
县小麦播种面积2.73万公顷、 花生2万公顷,地瓜1.07万公顷,玉米1.07万公顷,桑0.06万
公顷, 果0.19万公顷,蔬菜0.45万公顷。2005年全县小麦2.47万公顷,花生2.2万公顷,地
瓜0.8万公顷,玉米1.67万公顷,白柳0.67万公顷,桑0.07万公顷,果0.1万公顷,速生丰产
林0.14万公顷,蔬菜0.33万公顷,烤烟0.07万公顷。
【科技兴农】 2001年以来,县农业局先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
教育培训”工程、“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开展“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试点工作”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训绿色证书学员4500人、新世
纪青年农民89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安置1600人,优势农产品技术示范推广项
目培训种粮农民近3万人。 设立24处农民科技书屋, 建立3处实验示范基地,发放音像资料
3000多套、农业科技资料和科技明白纸5万多份。并培训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7000多人次,
向农村输送中专学历生760人,专、本科学历生925人,扩大了全县农业初、中级技术人员和
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十五”期间,又先后实施了世界粮农组织援助项目花生线虫病综合防
治、山东省旱作农业开发、地瓜脱毒技术应用、玉米高产攻关、花生压茬增夏等几十个项目,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扶持龙头企业】 “十五”期间,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其辐射带动能力
不断增强。 截至2005年底,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万
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共有99家。员工总数达15000人,资产总额17.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8.16
亿元),带动生产基地面积2000公顷,禽畜饲养6500万头(只),基地农户9.5万户,2005年
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2300万元。同期,为扶持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市都制定了
优惠政策,兴大食品有限公司、大圣食品有限公司、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棉麻公司、常林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都获得低息信贷扶持和贴息扶持。
【农资打假】 一是做好农资经营户的培训工作,增强其依法经营意识,提高识别假冒伪劣
农资能力,减少或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2003至2005年共培训经营户1000户。二是加大
市场检查力度。每年春、夏、秋农资销售旺季,组织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对全县经营户进行检
查。对劣质种子、未经审定品种、无证农药、假化肥、假冒杀虫剂、灭鼠剂等重点查处,保
证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三是及时处理农民农资投诉案件。一旦接到投诉,立即同农业
专家及有关部门实地了解情况,依法作出鉴定报告,作出合理裁定,减小农户损失。
【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涉及农民负担、土地延包、农村财务、合作基金、农村集体资产管
理等方面内容。2002~2005年,累计接群众投诉电话1000多次,均随时予以答复处理。对于
来访群众的问题,能立即处理的当场给予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处理,
并在受理后60日内办结。对于需转交乡镇办理的信访,印发督办函交由乡镇办理。实行信访
通报制度,每季度向上级农业部门报告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建立了信访事项终
结审查、备案制度,对拟终结的信访事项审查,经确认终结的信访事项,及时备案。
【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
2005年,县政府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代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
“一池四改一利用”(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利用太阳能)。实施省部级项
目。 先后承担2001年省“四位一体” 能源生态大棚项目、2002年农业部农村小型公益设施
(户用沼气) 项目、 2004年“一池四改一利用”项目、2005年省财政厅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和
2005年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推广应用实验。截至2005年12月,全县共建沼气池3.15万个,总
容积25万立方米,年产气1260万立方米。沼气专业村42个,“一池四改一利用”标准户3000
户,“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大棚100个,康源奶业大型沼气工程1处,后崔街秸杆汽化站1处,
风力发电120处,太阳能热水器4.2万平方米,有效地节约了农村能源,方便群众的生活。
【果业生产】 “十五”期间,全县果业生产呈稳定发展。2001年水果面积2133公顷,产量
2.8万吨,产值4200万元;2005年水果面积2067公顷,产量3万吨,产值4500万元。果树品种
结构趋于合理,产量和质量逐渐提高。每年果品套袋稳定在6500万个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提
高。先后引进金太阳杏、黄金梨、大王棱山楂、富油甜柿、中油桃系列、蟠桃系列、藤稔葡
萄、 美系6号草莓等几十个优良果树新品种。通过果树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成立果树生产
协会,提高果农技术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茶叶生产】 国家将鲁东南列入江北茶区,山东将临沂市列为茶叶生产基地。临沭县为临
沂市茶叶生产重点县。在县内农业产业布局中,东部玉山、大兴、朱仓、临沭、青云等乡镇,
生产茶叶是其突出特色之一。 2001年以来, 县内茶叶持续稳定发展。2005年,茶园面积达
186公顷,产茶叶112吨。产品以名优绿茶为主,炒青绿茶为辅。名优茶占总产量的87%,总
产值的96%。临沭绿茶向以“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著称,不仅为县内
人民所喜爱, 而且成为馈赠佳品, 远销县外各地。2005年底,全县共有名优绿茶加工机械
252台(件)。名茶厂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茶叶评比活动,“十五”
期间,共获各类奖项45个。春山茶场生产的“春山雪芽”、“春山雪剑”、“苍马山翠毫”
等产品,被省农业厅评为“山东名茶”;2002年,“春山雪芽”在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
获“银奖”。2002年,玉山镇被临沂市政府列为“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年终
检查验收获二等奖。2003年,县果茶办承担的《蒸青名优绿茶机制工艺的研究试验》项目,
获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春山茶场】 临沭春山茶场,拥有陈宅、羽山、苍马山3处茶园,面积20余公顷,并设有茶
叶研究所,是集茶叶种植、推广、示范、研究、加工于一体的大型茶场。该场产品主要有手
工茶、 炒青绿茶、黄茶、保健茶、大棚茶等8个系列36个中高档品种,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和产品包装专利。所产茶叶条索紧整、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耐冲泡,属茶中珍品。
场长袁春山是重研究、善学习、懂经营的茶叶生产专业人才,常年艰苦奋斗,勇于创业,
他经常向中国茶学博士生导师刘祖生和省、市茶叶专家学习请教,并北上南下学习取经,始
终把茶文化建设和打造名优品牌放在首位。他把所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本场
的生产实践中,使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加工技艺不断提高,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春山茶
园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省级样板园”、“省级优质丰产园”。所产“春山雪芽”、“春山
雪剑”等茶叶在全国历届“中茶杯”评比会上先后被评为“优质奖”、“一等奖”,在2003
年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银奖”。“春山系列保健茶”,2000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
奖,2002年在山东省举办的茶叶质量评比会上获“特优茶”称号,200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
“山东名茶”。
【临沭县御园果茶有限公司】 位于临沭县果茶生产重点乡镇玉山镇。2006年2月兴建,4月
投产。计划先后投资1500万元,全部建设项目定于2007年底完工。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
加工、技术培训、销售开发、茶文化宣传和干果深加工于一体的新型果茶生产企业。有职工
32人,其中农艺师2人。
公司从中科院茶叶研究所引进特早生福鼎大白、龙井43、鸠坑等系列优质茶品种,建生
态茶叶基地6.67公顷, 并以御园果茶协会为纽带,辅导带动周围优质茶生产农户180户,辐
射茶园200公顷。 建设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购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茶叶炒、制机械
48台套,配备茶叶保鲜柜6个、3000公斤容量茶叶保鲜库1座;建高标准电化教育培训教室和
茶艺表演室各1处,聘请茶叶专家常年指导。购置干果加工机械5台,从事干果深加工。该公
司生产“沂蒙御园”牌系列茶50多个品种,其中高档茶以叶片厚、色黄绿、汤透亮、香气高、
耐冲泡、无公害而享誉省内外。公司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绿茶3万公斤,加工干果1万公
斤,产值达800万元,利税150万元。
公司计划把玉山镇果茶生产与生态观光旅游紧密结合,建设茶文化园。主要包括茶园微
喷节水灌溉、茶叶采摘园、茶文化展厅、茶园休闲亭、品茗馆、制茶工艺观摩室、茶园观光
长廓等设施。让游客在生态观光、品茶、赏茶、购茶中领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撰稿:邱磊 王恒华 审稿:张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