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72&run=13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领导成员
主 任:李善峰* 孙连田
副主任:贾恩来 郭玉江
【机构设置】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6人。
【概述】 2001年以来,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产权改革为总抓
手,以推进县内经济市场化进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总目标,全方位、宽领域推进改革向
纵深发展,有效地激活了县内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全县各项事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新轨道。截止2005年底,县内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了98%,乡镇办企业改制面达到了100
%。 重点进行了国有集体企业产权、股权“双退”工作,对部分流通企业实施了彻底的产权
改制,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部分亏困企业实施了改革攻坚。县属21家国有
集体企业和180余家乡镇办企业分别完成了产权改革, 12家事业单位完成了事改企、企改制
工作。 通过改革,盘活资产7亿元,募集发展资金1.8亿元,改革开放试点县争取资金3.4亿
元。改革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企业改革】 从2001年开始,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
一企一策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国有集体资本逐步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
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主要采取了五种退出方式:
一是国有法人股转让退出。 全县共退出国有集体资本63464.1万元。山东金沂蒙集团是
临沭县第一利税大户,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厂属企业和员工逐渐增多,
但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企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为此,2001年按照法人、管
理层和职工“三个50%”的要求,实行经营者和管理层持大股,其余股权转让给企业管理层
和员工,实现了国有集体法人股权的平稳转让和国有资产的公平出售,调动了企业管理层和
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山东常林机械集团是经省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企业内部职工持股64%,由山东手扶拖拉机制造厂持有国有法人股36%,经过近几年来的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所有者权益不断增加。但由于原手拖厂历史包袱沉重,
呆坏账较多,制约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手扶拖拉机制造厂以零价
出售给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36%的国有法人股按“三个50%”的要求,分别转让
给法人、管理层和职工,实现了国有股权的全面退出。
二是企业债转股退出。2003年县化工总厂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总公司达成债转股协议,
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总公司将县化工总厂所欠债权3343万元以资抵债后,再以出资方式投入,
共同组建了山东信科环化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总公司持股63.6%,占绝对控股地位,
实现了县内国有资本的多数退出。
三是实施零价退出。在企业双退过程中,对于改制企业资产和负债,经评估确认后,资
不抵债或虽稍有净资产,但按改制文件规定,剥离离退休人员、抚恤对象等费用后,资不抵
债的,由企业职工或其他企业在承担原企业债权、债务并安置职工的基础上,按零价出售,
由购买者出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共退出国有集体资本4826.2万元。县真空速冻脱水厂由于
全部靠贷款建设,正赶上20世纪90年代初利率最高的时期,致使债务包袱沉重,建厂后时开
时停, 亏损严重,企业资不抵债498万元。2001年初,组建临沭县大圣食品公司,原企业干
部职工出资,在承担原真空脱水厂债权债务的基础上,零价购买,2001年企业顺利走出了困
境,全年实现利税337万元,成为全县重要的利税大户。
四是实行兼并退出。对于企业产品行情一般,经营困难,难以出售改制,又无法进行股
份制改造的, 县体改办积极帮助企业牵线搭桥,走兼并重组的路子,共涉及资产11539.1万
元。县商业系统金大地公司是全部由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急需生
产场地,扩大生产规模。同属商业系统的副食品加工厂经营场地宽敞、地理位置优越,由于
经营不善,处于半停产状态。对此,县体改部门协调两家企业和有关金融部门,由金大地公
司兼并副食品厂,使金大地公司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成长为全县的骨干企业。县康华食品
厂、县晶体材料厂、县液化气公司、县第二水泥厂等十几家企业分别被常林集团、金沂蒙集
团、亚星包装公司、振华建材厂等企业成功兼并,盘活了国有集体存量资产。
五是有偿使用退出。对改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后,尚有净资产的,在按照改制规定剥离
有关费用后,由企业职工出资购买净资产,组建有限公司。全县通过有偿使用形式退出国有
股39540.1万元。 为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购买企业净资产的资金暂留新组建的企
业有偿使用,并由其承担原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安置全部职工。县金星集团下属12家企
业, 职工3000多人。2001年经资产评估并按规定剥离有关费用后,其资产净值约600万元,
踊跃出资1000万元,不仅购买了净资产,而且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县
食品厂、县电焊条厂、县建筑总公司等企业均通过有偿使用,实现了国有集体资本一次性退
出。
【流通企业改革】 临沭县流通四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共有企业64家,其中停产半停产达到
30家, 占总数的47%,老企业、老人员、老债务“三老”问题负担沉重。2002年,县经济体
制改革办公室从产权改革入手,对流通领域的县民爆器材公司、县土产总公司、县花生筛选
厂等8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2005年在粮食系统改革中,对军粮
及承担地方储备粮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公司。对基层粮管所按照领导班子持大股,职工自愿入
股的方式改为有限公司;对个别偏远、经营前景不好的企业采取拍卖转让的方式。进一步深
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粮食企业的职工全部进行身份置换。
【破产企业重组】 为使国有资产能得到更进一步优化,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近几年加大
了对亏困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构筑“三条退出通道”,即:企业退出通道、资本退出通道
和人员退出通道。以此实现“四个转变”,即在退出对象上,从单纯的劣势企业退出转为优
化资源配置,激活经济因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退出内容上,从单一的企业退出转为企
业、资本、人员的退出;从退出策略上,从被动退出转为主动退出;从退出效果上,从机制
转换变为体制创新,实现经济更快发展。2003年以来,先后对县属工业企业造纸厂、电子材
料厂、酒厂、水泥厂、商业大厦、食品公司等几家企业实施破产。在企业破产工作中,始终
把维护职工稳定放在首位,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在安置过程中,在政策范围内充分尊
重职工对分流渠道的选择,把“无情调整、有情分流”贯穿于破产工作的始终,使改革平稳
推进。通过改革,使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被彻底淘汰,资源得到
了重新配置,优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要素投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和资产优化重组,激发了
发展活力,壮大了优势企业的经济实力。
【事业单位改革】 对县一中新校实行股份制办学改革。制定了“以股份合作制办学,按民
办学校机制运转,实行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办学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对一中新
校建设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募股,短短的四天时间就募集到资金1580万元,为新校一期工程建
设解决了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002年,新校召开了第一次股
东代表大会,选举了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董事长聘任了校务领导班子。这所新型的股份制
学校已开始正常运转。一中新校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极大地缓解了县内高中阶段教育
的入学压力,使高中招生能力由原来的每年2800人,扩大到每年4600余人。加上职业教育的
发展,2003年县内初中毕业生入高中阶段教育率已达85%以上,提前3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目标。
2004年,先后对县有线电视台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组建了临沭县宏通数码网络有限公司;
对县建委系统的市政公司、开发公司进行了事改企工作,其中开发公司已完成了事改企工作;
对县民政局下属的荣军招待所、 福利大修厂、青年商店3个单位以荣军招待所为主体进行了
吸收合并,组建为一个企业。

(撰稿:杨力 审稿:陈庆祥 孙连田 庞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