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71&run=13

发展和改革局领导成员
局长、党组书记:郑安群* 刘景发* 陈庆祥
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吴令然 李善峰
副局长:李春华 孙连田 吕郁华
纪检组长:邢连学
其他党组成员:庞赤真 贾恩来 郭玉江
工会主席:李保庆
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尚奎
【机构设置】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下设办公室、工农业与外经贸科、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科、 国民经济综合科、科教社会与财经科、重点项目稽查科6个职能科室;副科级单位有重
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6人。
【概述】 “十五”期间,发展和改革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
强县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经
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
面完成“十五” 计划,实现翻番目标。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9.99亿元,比2000年增长
115.2%,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1亿元,比2000年增长26.92%;第二
产业增加值39.42亿元, 比2000年增长207.48%;第三产业增加值21.66亿元,比2000年增长
103.95%。
【经济强县建设】 发展和改革局始终把抓大事、当参谋作为工作的中心。加强对经济运行
的调度与分析,坚持月调度、季度分析制度,逐季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并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工业形成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涌现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
业,培育壮大了化工、复合肥、机械、五金、酿造、柳编、蔬菜加工、棉花加工等骨干行业,
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2005年一、二、三产增加值
的比例由2000年的23.05:42.09:34.86调整为12.7:56.3:31。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粮经
作物面积之比由2000年的67:33调整到2005年55:45,初步形成“南桑、北柳、东茶、西菜”
的种植格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
民营经济主导作用突出,2005年纳税1.8亿元,占全部纳税额的80%。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
求,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进
出口总额1.25亿美元, 其中出口8500万美元,年均递增42%。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
育壮大优势出口产业,柳制品、脱水蔬菜、五金机械、化工四大骨干行业出口增势强劲。积
极实施“大开放、 大招商、 大发展” 战略,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5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
45.6亿元,其中外资1000万美元。
2001-2005年临沭县经济发展宏观指标完成情况表
┏━━━┯━━━━━━━┯━━━━━━━┯━━━━━━━━┯━━━━━━━┯━━━━━━━┓
┃ 项目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国内(│ 339000│ 378000│ 439500│ 532000│ 699900┃
┃地区)│ │ │ │ │ ┃
┃生产总│ │ │ │ │ ┃
┃值 │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第一产│ 73000│ 75571│ 71863│ 82333│ 89100┃
┃业 │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第二产│ 144000│ 162629│ 208820│ 262093│ 394200┃
┃业 │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第三产│ 122000│ 139800│ 158817│ 187574│ 216600┃
┃业 │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一、二│ 21.5:42.5:36 │ 20:42.8:37.2 │ 16.4:47.5:36.1 │15.5:49.3:35.2│ 12.7:56.3:31 ┃
┃、三产│ │ │ │ │ ┃
┃业比 │ │ │ │ │ ┃
┠───┼───────┼───────┼────────┼───────┼───────┨
┃地区外│ 1800│ 2200│ 2900│ 3800│ 34318┃
┃净要素│ │ │ │ │ ┃
┃收入 │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国民生│ 340800│ 380200│ 442400│ 535800│ 734254┃
┃产总值│ │ │ │ │ ┃
┃(万元│ │ │ │ │ ┃
┃) │ │ │ │ │ ┃
┠───┼───────┼───────┼────────┼───────┼───────┨
┃人均国│ 5475│ 6075│ 7031│ 8463│ 11664┃
┃内生产│ │ │ │ │ ┃
┃总值 │ │ │ │ │ ┃
┃(元)│ │ │ │ │ ┃
┠───┼───────┼───────┼────────┼───────┼───────┨
┃人均国│ 5504│ 6111│ 7077│ 8524│ 12236┃
┃民生产│ │ │ │ │ ┃
┃总值 │ │ │ │ │ ┃
┃(元)│ │ │ │ │ ┃
┗━━━┷━━━━━━━┷━━━━━━━┷━━━━━━━━┷━━━━━━━┷━━━━━━━┛
【项目资金争取】 2001年以来,共向上级争取项目35个,到位资金1.7亿元。其中:2003年,
向上争取资金补助项目8个, 争取到位资金7495万元。主要项目为:城市电网改造工程6050
万元, 龙窝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0万元(无偿),牛腿沟污水综合
整治工程中央补助资金700万元,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国家专项补助资金55万元,长江中下游
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国债补助资金70万元, 青石路南段28公里建设工程国债资金280万元。
2004年共向上争取项目10个,落实国债、国家和省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465万元,项目分别
为:凌山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龙窝灌区节水改造四期工程、节水示范县项目、镇武河小流
域治理项目、县城电网改造一期工程、牛腿沟综合治理工程、卫生“两个体系”建设、中小
学危房改造项目、县公安局看守所改扩建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005年以来,共争取项
目13个,落实国债、国家和省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5953万元,创历史新高。项目分别为:县
城电网改造工程二期, 已到位资金2011万元,其中国债补助300万元;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国
债第二、三期,国家补助458万元;龙窝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五期,国家补助300万元;凌山头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省补助345万元;苍源河丁楮林橡胶坝工程,省补助资金34万元;县城
污水处理厂项目,国家补助资金880万元;牛腿沟综合整治及废水再利用工程,到位资金450
万元;金沂蒙集团废水再提高工程, 国家补助970万元;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改建项目,国家
补助250万元;柳编行业信息化建设资金30万元;伟业棉花加工设备改造国家补贴资金25万元;
临沭县宏联纺织品公司棉花进口配额2000吨; 安排伟业棉纺有限公司棉花进口配额300吨。
这些对临沭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
【重点项目建设】 2003年成立了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重点管理固定资产投资过500万元的
项目,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项目办跟踪管理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全县
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临沭
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了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加大了督促、检查和帮
扶力度,并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县级班子领导成员包扶责任制。由于管理
规范、及时调度、按月递报、年终奖惩,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发展。重点项目
管理的方法措施,得到市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许多县区发改局前
来学习取经。
从2003年初至2005年底,三年共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建设项目230个,累
计完成投资36.95亿元,年均递增48.5%。通过增投入、上项目,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
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来,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79
个增加至158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8.1%,利税年均递增30.8%。加大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实施苍源河沿岸整治工程和县城主要街道的标准化改造,城市面貌发生
了深刻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个整洁优美的园林城市框架基
本形成。房地产开发成效显著,着力实施了旧城改造,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以建设现代
高效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狠抓了沂蒙创业园开发建设,实现了与临沂经济开发区较高层次的
对接。完成327国道、225省道改建和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城乡交通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实施
以凌山头水库为重点的水库除险加固、以龙窝灌区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电话基本普及,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量达到16.06部。远程教
育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建成国家粮食储备库。完成职业中专
扩建、一中新校、二中新校、文化大楼、教育局师资培训大楼等教育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基
础设施的改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事业】 2001年以来,发展和改革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由2000年的49%提高到2005年的52%。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高
中在校生达到1.7万人,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以战胜“非
典”为契机,加强了“两个体系”建设,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努力争创全省“文明城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以构建和谐临沭为目标,大
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被评为全省“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强
化全民国防教育,促进双拥共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
【致富工程】 百万农户致富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为了做好这
项工作, 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全县农户致富工程实施配套。县委
组织部从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中心、烟草公司、统计局等七个单
位抽调8名同志, 组成临沭县农户致富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和改革局。通过大胆探
索,不断创新,在放贷标准、操作流程、统计表格、技术指导、档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
完整的易于操作的工作程序,使全县的农户致富工程开展得健康有序,逐步建立起农户增收
致富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农村困难农户的帮扶,有力地促
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市委、
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2004年7月6日和2006年6月29日,全市两次百万农户致
富工程现场会均在临沭县召开。 2004年6月市政府副市长刘彦祥带市人行、市财政、市致富
办等部门来临沭调研。市委副书记张少军先后于2005年3月和2006年1月来临沭调研致富工程。
2004年度、2005年度临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先进县称号。在2005年
度致富工程表彰会上,临沭县作为全市唯一县区作典型发言。到2005年底,全县累计发放致
富工程贷款14.5亿元,参与致富工程的农户12.18万户,发放贴息贷款2.6亿元,使用贴息贷
款的农户4万户。
【新农村建设】 “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人畜饮水改造工程、镇村
道路建设及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以“一
池(沼气)四改(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一利用(太阳能)”为核心的农村文明生态村
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新发展户用沼气池5000个,其中“一池四改一利用”高
标准户2000户, 新建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处,新发展生态文明示范村40个,全县户用沼气已
达2.6万个,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900万元,人均增收70元。先后投资2亿多元,完成村村通
硬化路570公里。购置136台客车投入城乡客运市场,并科学规划通车线路,调整延伸营运线
路8条,全县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2005年全县新安装有线电视291个村,发展有线电
视户31200户。 有线电视通村率达81%,有线电视用户达61000户。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完成
114个村,涉及10.98万人,开工建设水源工程56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
来水。

(撰稿:庞赤真 杨力 审稿:陈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