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43&run=13

民政局领导成员
局 长:李文瑞* 刘会迎
副局长:肖光省* 张宗金(回)* 张远礼* 胡献敏* 宋开立 于建波(挂职)*
李勇 陈贯峰* 周旋 井俊胜
纪检组长:景军法* 马宝鹏
工会主席:柏继德* 王福营
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所 长:井俊胜
副所长:王松峰
【机构设置】 临沭县民政局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优抚安置科、区划地名科、救灾救济
科、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科、民间组织管理科8个职能科室和军队
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和婚姻登记处5
个事业单位。全局共有干部职工75人。下设12处乡镇民政办公室,12个乡镇敬老院。
【概述】 2001年以来,临沭县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
困”的根本宗旨,切实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社会
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为全县社会发展、稳定做出了贡献。2001年,县民政局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
创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2002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和“全省双拥模范县”称
号; 同期, 连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省区划地名工作先进单位;2004~
2005年, 连续2年被评为县行风建设十佳单位,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群众满意基层单位,
以及千村帮扶先进集体、拥军拥属先进单位、平安临沂建设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会工作、
信访工作、计划生育、行风建设、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关心国防建设等各项工作均为县级先
进单位。
【社会救助】 “十五”期间,社会救助工作重点放在规范制度运作、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
救助效果上,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成。一是城市低保于2001年10月开始实施,2003年成立县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根据上级关于实现新保障政策下“应保尽保”的要求,对全
县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居民进行了摸底排查, 实现了全省低保系统微机联网。2004年8月,
山东省审计厅对本县城市低保资金发放进行审计,给予认同。二是通过开展灾害救助、大病
救助、慈善助学、住房补贴、司法援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对受灾困难群众、长期患病困难家
庭、子女上学困难家庭、低保边缘群体,农村困难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分别给予救助和援
助,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心一日捐”、
“献爱心送温暖”等各项社会捐助活动,成效显著。2001~2005年,共救助城市低保户1451
户、3189人,救助金额达653万元;救助农村低保户5020户、12万人次,救助金额256万元;
救助特困教师、学生605人,救助金额达42.6万元;自然灾害救济和社会临时困难救济85500
人,救济金额达560余万元;接收社会捐款240万余元,捐物11235件。
【农村“五保”供养】 全县现有敬老院12处,五保供养对象1607人,其中集中供养964人,
分散供养643人,集中供养率达60%。五年来,五保供养成绩显著。一是落实了五保供养资金。
2005年,县政府出台《临沭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完成由集体供养向财政供养的
转型,将五保供养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二是推进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星光计划”
项目的实施, 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集休养、康复、娱乐为一体的老年公寓楼8处,改
建、 修缮平房敬老院4处。三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2005年临沂
市五保供养工作暨慈善超市建设现场会在临沭县召开。
【双拥优抚安置】 一是结合县情,从高从优出台和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01年以来,县委、
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医疗费减免、补助的通知》、《临沭县税费
改革后优抚对象优待办法》、《临沭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关于继续深入开展
“爱心献功臣行动”的通知》、《临沭县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2003年
9月, 临沂市解决在乡“三老”优抚对象治病难现场会在临沭县召开,推广了本县解决优抚
对象医疗难问题的经验、做法。2004年9月,市人大来临沭县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贯彻落实情况, 对本县优抚安置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按照
“安置政策公开,安置计划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实行考
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安置,达到部队、单位和个人“三满意”。鼓励自谋职业。五年
间, 全县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636人,其中153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35%以
上。三是做好革命烈士褒扬工作。2003年以来投资50余万元,对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设
施建设进行修缮改造,硬化广场,铺设路面,加强绿化、美化,新建无名英雄碑,增添军用
飞机展览等,充分发挥陵园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2001~2005年,到陵园瞻仰
和悼念者达50多万人次。四是做好拥军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部队建设,配合部队
搞好“双争”工作的意见》,开展科技、文化、法律拥军等活动,向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
县消防大队赠送空调、彩电、科技图书和微机,建成了武装部武器装备系统管理网络。五是
军休工作服务与管理上了新水平。 全县有离退休军转干部6人,为确保其两项待遇的落实,
自2001年以来,配置了图书阅览室、电视、空调、健身器材、理疗器械等,并多次组织活动,
活跃军休干部的精神生活。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十五”期间,全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
主管理和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有了提高。2001年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和2005年第八届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均顺利完成。 全县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75.6%,村支书、主任“一
人兼”比例83.5%,村平均3.7职。社区建设同步进行, 根据中办发[2002]23号文件精神和当
前城乡形势,2005年,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临沭县社区建设暂行办
法》和《临沭县相关部门社区建设工作职责》等文件,同年经县政府批准,率先在临沭镇成
立12个社区。
【区划地名和勘界】 区划地名工作:2001年底,编纂、绘制出版了《临沭县政区地名图》、
《临沭县城区地名图》 和《临沭县地名图册》。2002年1月,县政府组织召开了“临沭县两
图一册”首发式会议。2003年,县政府出台《临沭县地名管理规定》。2004年,各乡镇对部
分行政村进行调整、 合并、更名,全县553个行政村减少为300个,减少46%。同时完成了山
东省地名信息数据库数据输入工作,约20万字。2005年,重新修订《临沭县地名管理规定》,
起草县“设置标准化地名标志”的实施意见,完成白旄、南古、蛟龙镇驻地路街命名和县城
常林大街、沭新街、中山路、苍山路等主要路口的设标工作,并对县城路街巷的门牌编码进
行了科学规划。勘界工作:2004年6月1~15日,与郯城民政局联手对临郯线行政区域界线及
所设界桩进行了全面检查(全长41公里,涉及8个乡镇26个村,沿线共埋设界碑5块)。确保
了界碑位置准确,边界区线稳定,没有出现因勘界而引发土地争议。
【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加大了对民间组织监督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力
度,依法开展年检工作,打击查处违法活动。2001年以来新审批登记社会团体41个,民办非
企业单位54个,查处民间组织违法活动21起,取缔非法民间组织35个,确保了民间组织依法
有序健康发展。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新《婚姻法》,开展优质服务,发挥文明
窗口作用。2001~2005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723对,离婚登记1170对,收养登记263件,补
办结婚证书271件, 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00份。殡葬管理工作:深化殡葬改革,规范殡
葬行为, 增加殡仪馆建设投入,殡葬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1~2005年,共化尸18729具,
火化率为100%。

(撰稿:王福营 袁辉 审稿:刘会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