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200&run=13

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全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试点为总抓手,以“大开放、大招
商、大发展”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按照第一产业求优,第二产业求强,第三产业求快,基础
设施求精的总体思路,克服“非典”等不利影响,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体
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
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3年,全县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 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
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计算,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7.8%。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7.1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
20.88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
43:37变化为16.4:47.5:36.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县已改制的重点企业大部分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企
业重组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巩固扭亏脱困成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
展。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发展缓慢;
对外经济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
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等。

二、农业

2003年,全县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贯
彻落实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农
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71863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 农业43638万元,下降0.37%;林业10974万元,下降3.03%;畜牧业12611万元,增
长13.93%;渔业2226万元,增长6.85%。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0569万元,其中农业、
林业、 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2.12%、10.12%、32.34%、2.29%,农业内部结构
进一步优化。
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
┏━━━━━┯━━┯━━━━┯━━━━┯━━━━━┯━━┯━━━━┯━━━━┓
┃指标名称 │单位│总产量 │增幅(%) │指标名称 │单位│总产量 │增幅(%) ┃
┠─────┼──┼────┼────┼─────┼──┼────┼────┨
┃粮食 │吨 │217730 │-1.99 │牛存栏 │头 │81647 │-2.97 ┃
┠─────┼──┼────┼────┼─────┼──┼────┼────┨
┃ 夏粮 │吨 │91917 │3.26 │羊存栏 │只 │91399 │11.54 ┃
┠─────┼──┼────┼────┼─────┼──┼────┼────┨
┃ 秋粮 │吨 │125813 │-5.51 │肉类 │吨 │38661 │23.95 ┃
┠─────┼──┼────┼────┼─────┼──┼────┼────┨
┃棉花 │吨 │287 │-39.32 │ 猪牛羊肉│吨 │30022 │20.62 ┃
┠─────┼──┼────┼────┼─────┼──┼────┼────┨
┃油料 │吨 │83251 │-1.07 │禽蛋 │吨 │19411 │-10.73 ┃
┠─────┼──┼────┼────┼─────┼──┼────┼────┨
┃蔬菜、瓜类│吨 │119017 │12.11 │奶类 │吨 │4116 │222.10 ┃
┗━━━━━┷━━┷━━━━┷━━━━┷━━━━━┷━━┷━━━━┷━━━━┛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 全县共造林2008公顷。其中:用材林1219公顷,经济林789公顷。
幼林抚育面积4201公顷,育苗面积244公顷。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生
猪存栏24.00万头, 比上年增长4.90%; 大牲畜存栏8.54万头, 比上年下降5.09%;羊存栏
9.14万只, 比上年增长11.54%; 家禽存栏435.85万只,比上年增长15.75%。全年生猪出栏
35.08万头,比上年增长13.31%;家禽出栏598.26万只,比上年增长34.3%。全年肉类总产量
达38661万吨,比上年增长23.95%。禽蛋产量1.94万吨,比上年下降10.73%。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全年
水产品总产量达0.50万吨。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
45.12万千瓦, 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51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734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
用量(折纯) 2.90万吨。有效灌溉面积36.1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19.22万亩。全县农
村基础设施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的基础上,全县自来水受益村达201个。

三、工业

一年来,全县各工业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大力膨胀规模经济,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改革、改造、改组的
力度,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发挥了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
现了全县工业经济的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5亿元大关,达到37.57亿元,比
上年净增8.82亿元,增长29.52%,实现了在基数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近几年来最快增长的局
面。在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的市场化水平也稳步提高,全县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为95.37%,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保持了较高的产销衔接水平。
效益与生产同步增长, 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27亿元,同
比增长30.30%,实现利税总额24433万元,同比增长28.61%,实现利润总额12919万元,同比
增长35.96%, 实交税金14692万元,增长27.22%,经济效益与生产保持了同步增长的局面。
工业企业的盈利力显著增强,自我积累水平不断提高,到2003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有
资金达到9.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22%,发展能力迅速增强。
加工出口企业增速加快,外向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
出口交货值6.49亿元, 增长51.8%,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收入6.24亿元,增长48.35%。条柳编
行业增势强劲,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69亿元,增长118.1%;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收入3.58亿
元,同比增长111.98%,拉动全县出口增长45.06%,对出口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92.86%。
亏损企业减少,扭亏增盈显著。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家企业亏损,同比减少9家,
亏损面为10.13%,减少19.18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95万元,比去年下降81.14%。
乡镇工业发展迅猛。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17亿元,增长49.32
%;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0亿元, 增长52.94%; 利税5279万元,增长113.36%,其中利润
2278万元,增长223.09%。产值过亿元的乡镇有4个,其中临沭镇达到6.91亿元,占乡镇工业
的52.46%;郑山镇达到1.96亿元,青云镇达到1.38亿元,南古镇达到1.0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3年,全县各级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调整投资结构,以沂蒙创业园为轴心辐射发
展,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老企业更新改造为突破口,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和居民住房建设步
伐,大力搞好城市道路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年累计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200万元, 同比增长52.6%,增幅是历年来较高的,其中:国有
及其他单位投资完成71672万元, 同比增长9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913万元,同比增
长240.5%,为历年最高;个体投资完成37288万元,同比增长5.6%。
建筑业生产因投资的迅猛增长而形势喜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新资质以上
建筑企业20家,完成工程量13860万元,上缴税金441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继续提高,
城乡运输活跃, 客货运输量增加。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70万人,比上年增长15.98%,
公路客运周转量13426万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20.25%; 公路货运量250万吨, 比上年增长
22.55%; 公路货运周转量247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66%。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200公里,比上年增加25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快速发展。 邮政部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60.4万元, 比上年增长
16.20%。电信部门年末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为13万门,年末电话用户9.49万户,比上年增
长9.84%,电话普及率达到15.22部/百人。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341.89万元,比上年增长
7.91%。移动通讯事业高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总用户达5.71万户,比上年增长26.9%;移动
业务总收入4670万元, 比上年增长22.1%。 其中, 移动电话用户3.91万户,移动业务收入
3870万元,联通电话用户1.8万户,联通业务收入800万元。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物价

全县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城镇零售额59979万元, 比上年增长16.3%;县以下农村零售额46056万元,比上年增长
16.0%。分行业看,各行业均衡发展,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9864万元,比上年增
长15.8%; 餐饮业零售额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它行业零售额8071万元,比上年增
长27.9%;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个体经济零售额42986万元,比上年增
长15.9%,私营经济零售额11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2003年全县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共16家,从业人员1439人,全年实现
商品销售收入3.5亿元。
城镇集贸市场发展较快,购销两旺,市场交易十分活跃。2003年全县共有集贸市场50个,
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8个,生产资料市场2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13448万元。
2003年物价基本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4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4%,其中自营
出口75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1%。2003年末全县共有三资企业72家,其中当年新批31家,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2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78.4%,合同利用外资12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377.9%,增幅居全市第二位。

七、财政、金融

2003年,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全县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18万元,按省
统一口径, 比上年增长16.9%,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分税种看,与
生产和效益紧密相关的税种增长有快有慢, 其中,增值税下降3.9%,营业税增长22.2%,企
业所得税增长13.9%, 个人所得税增长0.2%。在财政支出上,各级财政部门大力调整优化支
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全县共完成财政支出30309万元,其中,灶内支出27880万元,比上
年增长14.5%, 对农业、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分别比去年增长24.3%、9.2%和15.8%。连续
17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投放加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3605万元,比上年增
长24.1%,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00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财产保险金额为140387万元, 保费收入1379万元,赔付支出644
万元; 人寿保险方面,新保承保人数176251人,保费收入6212万元,各类赔款支出214万元;平
安保险方面,保费收入723万元,各类赔款支出20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全县科技事业又获新成果,全年科技计划项目共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
省部级3项。全年申报国家专利达到32项,与去年基本持平。
2003年,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年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金额达286万元,
端掉制假售假窝点5处, 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全年查封生产复混肥不合
格企业5家, 取缔造假窝点1处,没收不合格复混肥152吨。上半年加强对口罩、消毒液、防
护服等“非典”产品的监督检验,并对零售中草药短斤少两的计量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
曝光,维护了特殊时期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和稳定。
全年有近20家企业通过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23家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全年共为
企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360次。
2003年, 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校156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23
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24所;专任教师4740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718
人、 1645人和2377人;在校生90326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12165人、31270人和
46891人;毕业生24848人,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2147人、11280人和11421人;招生
24977人, 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为4977人、11253人和87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幼儿园106所,教职工351人,在园儿童10411人,其中学前班幼儿4529人。特殊教育学
校1所,专任教师15人,在校生60人,招生12人,毕业生7人。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209人,
在校生4058人,招生1384人,毕业生82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文化艺术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2万册,文
化艺术馆1个, 文化管理机构1个。无线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率89.89%。有线和无线电
视转播台各1座,电视覆盖率80.25%。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逐步改善。2003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2个,
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024张。各类
卫生技术人员1254人,其中执业医师421人,执业助理医师171人,注册护士303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我县在市三运会个人单项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15枚、
铜牌13枚的好成绩。并在今年上半年配合全县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
效的群众体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人口与就业

2003年末, 全县共有人口626697人,比上年末增加3133人,增长0.5‰,其中非农业人
口9984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1.66‰,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全县年末从业人员37.09万人,其中城镇3.12万人,农村33.97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
23.56万人, 第二产业人员7.44万人,第三产业人员6.09万人。全县在岗职工3.05万人,离
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2779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7538.1万元,比上年增长6.76%,在岗职
工平均工资9009元, 比上年实际人均增加377元,增长4.37%。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2718.13元,比上年增加182.82元,增长7.21%。农民生活消费支出2112.90
元,比上年增加313.98元,增长17.45%。其中,食品支出987.68元,比上年增加134.42元,
增长15.75%; 衣着支出117.03元,增长3.53%;居住支出293.57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
长42.39%; 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01.57元,比上年增长7.39%;交通和通讯支出177.71元,
增长33.04%;文化教育、娱乐支出260.11元,增长10.34%;医疗保健支出146.2元,比上年
增加51.11元,增长53.7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1.71平方米。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家
庭拥有彩电52台, 电冰箱7台,电话机66部,移动电话11部,收录机13台,影碟机23台,洗
衣机33台,电风扇151台,摩托车33辆。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
本年施工项目总数4个,施工项目完成投资额2161万元。

注:①本资料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数字是按当年现价计算的,其增长速度是按可
比价计算的。
②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