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190&run=13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03年2月10日在临沭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临沭县代县长 李明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级思想不断解放,改革逐步深入,开放日益扩大的五年;是全县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
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强
化中心意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亿元,年均递
增16.1%,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56亿元、16.26亿元和13.98亿元,年均递
增4.6%、18%和18.7%,其比例由1997年的28:42:30调整为20:43:3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469
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年均分别递增17.7%、8%
和3.2%。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每年调整面积均在8万亩以上,“东茶、西菜、南桑、北
柳”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并被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带基
地、 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资2.5亿多元,完成了龙窝灌
区续建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和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工业速度与效益同步快
速增长, 2002年,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8亿元,利税2.1亿元,年均递增18%、
16.9%,产销总量跃居全市第4位;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6.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27个,有5种
产品被授予省以上名牌, 19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骨干企业支撑带动能力
增强,实现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由1997年的15家发展到25家,过千万元的企业由5家发展到7
家,其中金沂蒙集团达到6218万元,常林集团达到3654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上缴税金
突破亿元大关,复混肥、柳编制品和蔬菜加工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三大“闪光点”,并被列
为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流通四系统率先在全市扭亏为盈,2002
年实现利税2359万元,年均递增31.5%;城乡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
年均递增10.3%。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连续16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成为全市及时足额发
放工资最好的县份; 全县银信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9亿元、 17.1亿元,比1997年底增加
10.6亿元、6.7亿元。
(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基本完成了县乡企业改制任务,一大批亏困企业的闲置资
产得到盘活,国有产权、股权“双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重点骨干企业全部按现代企业制
度运作,中小企业运行机制更加灵活,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扎实稳妥地开展了土地延包、
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和农村税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
经济的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养老保险金结余额和养老金、失业金发放
率均列全市首位。争得了全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和省领导三次现场办公,共实施帮扶及相关项
目99个, 落实资金6亿多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顺利完成了乡镇撤并和机构改革,
财政、教育、卫生、粮食、金融、住房、科技等改革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外开放水平不
断提高,2002年,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72家,完成自营出口创汇3432万美元,
是1997年的6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仅2001年以来,全县累计到位外资13.6亿元,占地1.5
平方公里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沂蒙创业园初具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大规模推进了城镇、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建
设,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亿元。其中,城市建设投
资5亿多元,实施了30多个重点项目,增加绿地24万平方米,建设楼房410座,新增城区面积
1.8平方公里; 完成了常林大街等24条城市道路和县城“四出入口”综合整治,主要街道亮
化率达95%以上, 常林大街被列为市级文明示范一条街;实施了苍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
完成了景观式步行桥等八大建设项目,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全市率先进行了深化土
地使用制度改革,经营城市实现新突破,仅2001年以来,累计实现土地收益6875万元,其经
验在全市、 全省推广。五年累计完成道路硬化及加宽改造230公里,投资1亿元的327国道临
沭段改线全线贯通, 构筑了五纵五横一环的道路框架,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投资近2亿
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以改革开放试点为契机,完
成了凌山头水库除险加固、一中新校一期工程、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邮政、
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得到加强,被市政府命名为“沂蒙第一电话县”,实现了乡乡镇镇通
有线电视。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一批中心镇、重点镇的功能逐步增强。
(四)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五年来,全县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9项,
其中省级10项, 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由1997
年的48%提高到52%,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被授予
“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 ,高考本科进线万人比连续6年居全市前列。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
著, 连续7年获得全市一等奖。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县内污染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被评
为全省环保工作先进县。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精神文
明建设先进县” 。基层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突出,连续9
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依法强化安全管理,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
产先进县。从严抓好征兵工作,积极落实优抚政策,创下了连续41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纪录,
实现了双拥全国“两连冠”和全省“四连冠”。计划、审计、监察、统计、物价、工商、房
管、技术监督、文化、体育、药监、大桥收费、扶贫开发、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
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不动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紧紧依靠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一条最根本的
经验。在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了四点:一是强化中心意识,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全县各级不断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
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及时提出了具有指导作用的工作思路和发展重点。从“保吃饭、
保平安、促发展”工作思路的提出到“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使全县
上下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而且也使我县在企业改革、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土地使用制度改
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市前列。二是抓重点,攻难点,促进国民经济整体
素质不断提高。以治污、改制、技改和管理为重点,相继开展了机制创新年、技术进步年、
管理效益年和投入发展年活动,使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实现了新突破。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使特色农业规模有了新发展。把深化土地使用
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实施“三大”战略的第二战役来抓,对所有重点建设项目落
实预算审计制、招标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建设资金拨付分层把关制,提高了工程质量,
有效遏制了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抓住
试点机遇,既不失时机地向上争政策,争扶持,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又高度重视和努
力化解影响改革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从而保证了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四是抓落
实,重实干,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每年列出若干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分线分事作战,严格
兑现奖惩,从而保证了政府工作抓一件,成一件。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组建了县政府行政审
批中心和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大力推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
誉。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努力,本届政府完成了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所确定的主
要任务。这是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发奋图强,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县人大
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中央、省、市驻沭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
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
要是: 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人均财力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传统农业比重仍然偏大。工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风
险投资意识,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高附加值产品和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能力弱。流通企
业包袱较重,市场建设有待加强。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大、高、新招商引资项
目。城市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政府职能需要进
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全
面推进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三年达到55亿(国内
生产总值),五年实现双翻番(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开局、
跨越式奋进,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调整、创新”步伐,大力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
基础。 到2007年,力争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年均递增14.7%,其中第一、二、三
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亿元、34亿元、31亿元, 年均递增5.8%、16%和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23亿元,实现利税5.5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0%和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年均递增12.3%;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年均递增15%。
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经济结构要更加优化。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
施来抓,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突出抓好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
加快构筑农业基础牢、工业实力强、三产发展快、城建水平高的经济格局。到2007年,三次
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3:48:39。
改革开放要更加深入。继续抓好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化企业改
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
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到2007年,力争实现自营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年均递增21%;实际
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000万美元。
基础设施要更加完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县城的规划、建
设和管理,力争到2007年把县城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新型城市,
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5%左右。突出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增强载体功能。
以省道改线和乡村道路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域交通网络,三年内实现村村通油路。加强通讯、
电力等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综合通讯能力和电网供电可靠性。
社会事业要更加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科技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6‰以内, 工业和城市污水实现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
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要更加富裕。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到2007年,
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
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复
苏和稳定回升,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从国内环境看,党的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描绘出了宏伟蓝图,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高潮。特别是党中央把发展县域
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必将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难得
的历史性机遇。从县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
长足发展,新上了一大批技改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入世”一年多的实践和锻炼,企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政府职能有了重大转变,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开
拓进取,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夺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
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完成我县“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县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
步为动力,围绕“工业强县”,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扩大出
口和城市建设四个重点,大力培育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和现代物流四个增长点,
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四化”进程,促进全县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其中第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9亿元、18.9亿元和16.3亿元,增长4.5%、16.2%和
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16006万元(按可比口径) ,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 2690元,增长6%;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并集中精力抓好以下8件大事:
(1)S225省道改线一期工程
(2)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3)中山路中段标准化改造
(4)城乡电网改造和110KV大兴输变电工程建设
(5)牛腿沟综合整治一期工程
(6)沂蒙创业园二期工程规划建设
(7)“村村通”道路硬化规划及一期工程建设
(8)县城污水处理厂规划及一期工程建设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突破口,
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力争全年农业
总产值达到14亿元,增长5.6%。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注重规模,不断调整优化
内部结构,走“优化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壮大加工业”的路子。继续按照“东茶、西菜、
南桑、北柳”的区域性布局,压缩粮油作物面积,扩大特色产业和产品规模,力争年内结构
调整面积达到8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认真抓好速生丰产林、地堰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
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继续巩固和扩大实施畜牧业“2610”工程(即建设县畜牧中心
和店头2个良种繁育基地,培植发展店头、石门、大兴、曹庄、玉山、朱苍等6个人均畜牧业
收入过1000元的乡镇、10个人均畜牧业收入过2000元的村街),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及
奶业生产,争取年内新建、扩建高标准养殖小区60个,畜牧业产值达到4.2亿元,增长15%。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巩固壮大一批有品牌、有效益、有
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 形成规模优势,确保年内兴大、东盛、美艺、大圣4家企业销售收入
过5000万元, 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并有3家以上企业进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龙
头企业行列。围绕花生、地瓜、板栗等农产品资源,在产业化上求突破,在深加工上作文章,
力争年内新上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提高农产品开发深度和产出效益。
三是切实加快标准化生产。应对“入世”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尽快建立与国
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防疫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力争年内
建成以南古、郑山、临沭、青云、玉山、朱苍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
形成具有临沭特色的名牌农产品群体。狠抓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提高农产
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
指导生产。 继续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个乡镇分别建设1-2处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农
业科技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大官庄枢纽工程的作用,积极争取沭河埠前拦
河闸工程开工建设,增加两岸有效灌溉面积。以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为契机,进一步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加
大投入,切实抓好20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搞好苍源河、韩村河、穆疃河、石门河、月
庄河等河道治理和华山、 朱果、候宅子、埠前等4大灌区的渠系配套,努力扩大灌溉效益。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以建立新型工业为目标,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飞跃。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县经济工
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突出重点抓落实,千方百计求效益,力争全县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均比上年增长18%以上。
一是加大投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本着“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促大发展”的要求,
继续深入开展“投入发展年” 活动,确保全年工业有效投入8亿元,力争达到10亿元。着力
抓好重点项目, 确保投资过500万元的技改(含新上)项目不少于30个,其中过1000万元的
不少于15个,过5000万元的不少于3个,力争有2个项目投资过亿元。对重点项目,继续实行
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包扶责任制,全程服务,一抓到底,确保按期投产,发挥效益。以增
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方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
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有机肥料、精细化工等领域
有所突破,创造发展新优势。
二是抓大扶强,膨胀骨干企业规模。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兼
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实施新一轮资产重组,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聚集,
使骨干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年内要有8家企业利税过1000万元, 其中金沂蒙集团过
8000万元, 常林集团过5000万元,并培植5家近年内利税过1000万元的后备企业。同时,积
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努力把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使各类企业各展所长,
促进县域工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大力实施“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战略,引导
企业增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理念,突出抓好质量、安全、成本和营销管理,并加大对外
宣传,提高临沭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积极实施名牌工程,巩固扩大“沭河牌”
手扶拖拉机、沂蒙老曲酒、金大地复合肥等系列产品的名牌效应,积极培植发展新的名牌产
品,争取年内再有5个产品通过市级以上名牌认定,形成以名牌带企业, 以企业带行业,以行
业带产业的发展局面。继续以复混肥、食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联合打假行动, 促
进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四是优化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政策,扶持有潜力的民营大户
通过加大投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县里重点抓好丰收、华丰、金柳等20家利税过100万元民
营企业的规模膨胀,各乡镇突出抓好利税过50万元企业的发展,并继续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
过500万元的企业, 促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指导民营企业加
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激励,
继续膨胀复混肥、柳编制品和蔬菜加工三大特色产业,精心培植粉条、碳化硅等新的“闪光
点”,大力发展种养加销四大户,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膨胀。力争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0
户,私营企业100家,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增长20%。
(三)以活商兴财为目标,努力实现第三产业新提高。
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商品流通。按照新一轮城区规划,搞好县城市场布局调整,
年内重点抓好兴隆商场投入运营和常林商城改造提升,促进市场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加
强白柳、木材、粉条等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集散、交易、价格形成与信息发布功能,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增加农民收入。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点解决市场费高、费多、费乱问题,切实减轻经营业户负担。建立市
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商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不断优化行业结构。继续深化流通企业改革,盘活闲置资
产,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培植一批利税过百万元、过千万元的大户,年内力争流通四系统完
成商品总销售5.5亿元, 利税2800万元。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积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
发展水平。逐步发展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便民店、利民店,并适应群众个性化消费需求,
有计划地发展专业店、专卖店,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早餐工程”。力争年内培育10家
销售额过500万元的餐饮和超市企业。 以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观光农业为重点,坚持山
(苍马山、羽山、钟华山)、水(沭河、苍源河)、林(白柳、板栗)、园(滨海烈士陵园、
红石湖公园)相结合,切实搞好旅游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苍马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开发工
作,放活条件,给足政策,分步实施,培植一批精品旅游景点,拉动经济增长。
三是搞好财税金融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适应财税体制改革新形势,调整财源建设
思路,构筑多元化的地方财源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切实抓好乡级财税
工作。搞好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大力推行政府采购,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
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企业监管,规范税收秩序,确保应收尽收,
均衡入库。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集中力量保工资、保重点、保法定支出。支持金
融部门积极融通资金,扶持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的银政、银企关系,不断提高信贷
资产质量。广开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不断扩张经济总
量。
(四)以经济国际化为目标,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
一是广泛招商,力促利用外资上规模。牢固确立“无外不兴,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
观念,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按照招商主体多元化、招商形式多元化、招商渠道多元化的
思路, 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招商引资,确保全年引进县外资金8亿元,其中国外资
金300万美元。 改进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和项目招商,提高招商实效。继续强化招商引
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
二是加强管理,力促园区建设上档次。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
步加大开发力度。县里重点抓好中国民营企业家沂蒙创业园二期工程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
优惠政策, 健全运行体制,完善配套设施,使其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对入园企业坚持高水
平、高起点引进,实行统一管理,“一条龙”服务,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力,力争年内将其建
成市级开发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培植各自的“闪光点”。
三是优化结构,力促出口创汇上台阶。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重
点扶持柳制品、脱水蔬菜、五金、化工等传统出口产品,努力增强出口竞争力。积极培植电
子、机械、复混肥等新的出口增长点,拓宽创汇领域。引导骨干创汇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
备,建设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网络和对外信息传输通道,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步伐,提高产
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争取年内自营出口创汇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其中过500万美
元的企业4家。充分利用我县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两头在外,
大进大出。确保年内全县完成自营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增长31%,力争达到5000万美元。
(五)以增强活力为目标,努力创建经济发展新机制。
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规模较
大企业全面推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在公司制企业试行期股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搞好
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继续抓好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对县水泥厂等资不抵债、长期停产的企业,
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予以淘汰,使其尽快退出市场,实现资产重组。重点做好金沂蒙、常
林、信科环化、金大地4家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争年内有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农村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
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业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逐步由“公司+农户”
向“公司+基地”、“公司+农场”转变。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
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和农村基金会清理整顿后续工作,确保农村形势稳定。
配套改革。继续培育和发展土地、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和扶贫解困工作,
千方百计为弱势、困难群体排忧解难。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劳务经济,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
设和职业培训,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 力争年内新增对外劳务输出
5000人。进一步抓好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项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试点工作。继续落实责任,切实抓好省领导第三次帮扶临沭现场办公会确定项
目的落实。积极做好新项目的筛选、提报工作,争取省领导第四次现场办公,使更多的项目
落户我县,促进全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六)以实现城市化为目标,努力营造投资环境新优势。
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进行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加快编制重点区域的详细规划和各
类专业规划,并加大监控力度,严防低水平建设,尽快构筑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框架,形
成新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坚持建设高质量。继续抓好苍源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搞好中山路中段标准化改造;完
成滨海街西段土路基铺筑任务,为城南工业大道早日开工奠定基础。切实加快以城南、花园、
锦华苑等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步伐,引导城区村街向住宅小区化方向发
展。搞好县城污水处理厂规划及一期工程建设,积极筹建第二水厂。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年活
动,切实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全面实施S225省道临沭段改线工程,确保2004年全线竣工通车。
抓住国家扶持机遇,搞好“村村通”道路硬化规划及一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城乡电网改造,
完成110千伏大兴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 搞好牛腿沟综合整治,争取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
继续抓好一中新校二期工程和县职业中专校舍扩建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如期交付使用。实施
政府上网工程,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坚持管理高效能。对所有重点建设项目继续落实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实行阳光操作,
促进项目管理法制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依法治城,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彻底消除管
理空白区,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坚持经营高效益。 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镇规划区及327国道沿线的土地实行政
府高度垄断一级市场,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确保年内政府土地收益
超过1000万元。将房地产开发、道路、桥梁、路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全部推向市场,吸引
社会资金和外资开发经营。对城市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实行公开招标
拍卖, 实现以经营促开发, 以开发促经营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
“门槛”,引导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年内城市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同时,抓住省级中心镇实行动态管理的机遇,切实加强乡镇驻地规划建设,争取更多的乡镇
纳入省级中心镇范围。
(七)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业绩。
坚持“科教兴县”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力争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53%。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
境。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扩大县城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为到2006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好基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目标,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法律
法规, 稳定低生育水平,使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7%以上。坚持
防治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抓好生态示范县建设,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认真处理好经济
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切实抓好土地开发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续实施精神文
明建设“六大工程”,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巩固全省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成果。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
卫生投入,争创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着力繁荣城乡文化,切实抓
好文化大楼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继续搞好拥军优属和征兵工作,争取再次被评为全国“双
拥”模范县。搞好基层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坚持以法治县,认真落实
“四五”普法规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法轮
功”等邪教组织,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真抓实干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带领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完成县人代
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构建“勤政、务实、廉洁、高
效”的服务型政府,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姿态,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府。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
识,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着眼于加快发展。切实破除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畏难发愁、无
所作为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勇于竞争、争创一流的开拓精神。时刻
保持不畏艰难的韧劲,顽强拼搏的干劲,奋发向上的闯劲,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一心一意抓大事,全力以赴求发展。
(二)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
项职责,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沟通和联系,认真
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努力改进政府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教育执法人员树
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秉公执法,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领导及公职人
员都要严守纪律,以身作则,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办事。坚持不懈地抓
好反腐败斗争,严惩腐败分子,纯洁政府队伍,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三)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建立一个勤政务实的政府。继续推进机构改革,真正把政
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县政府行政审批中心
的作用,落实部门承诺,强化“一条龙”服务,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
速”。大力倡导实事求是、雷厉风行、勤政实干、讲求效率的作风,坚持开短会、讲短话、
发短文,集中精力抓落实。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对县人代会确定的
各项目标任务,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跟踪督查,抓紧抓死,保证实效。坚决反对部
门至上、各自为政和推、拖、卡、要等衙门作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严
肃查处,绝不姑息。
(四)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建立一个取信于民的政府。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
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每年排出几件实实在
在的大事,集中力量办好,并给群众一个公开的承诺,畅通该办的事,疏通难办的事,沟通
不能办的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

各位代表!临沭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建设一个“实力更强,环境
更美,风气更正”的新临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
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更加昂扬
的斗志,更加坚定的步伐,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