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2&rec=105&run=13

【概述】 近年来,临沭县以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质量兴县、品
牌强县”战略,逐步建立起化肥质量工作的协调和监管机制,形成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复混(合)肥行业的快速发
展。 2005年,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税2亿元,分别比前一年增长78.6%和91.2%,
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
县”称号,并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实施名牌战略先进县。截止到2006年11月份,全县肥料企
业已达到34家,年生产规模达到800万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深化认识, 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临沭县复混(合)肥生产起步于1992
年。当时,复合肥生产企业仅有2家,年生产能力不足5万吨。复合肥由于肥效全、养分高、
价格低,广大农民群众对此情有独钟,产品十分畅销。县委、县政府充分看到发展这一产业
的优势和潜力,确定把它作为一个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复混(合)肥行业在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后,如何搞好整治,加强
监管,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一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并紧抓不放的重点之一。特
别是2004年11月份在连云港召开的全国落实整治化肥区域性质量问题责任制现场会议上,国
家质检总局对临沭县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此,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搞好创建工作,将是临沭县复混(合)肥行
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金字招牌”,不仅事关行业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跨越进位目标的实
现, 其意义深远,关系重大。在统一全县上下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创建为抓手,
在发展中整治,在整治中提高,力促复混(合)肥行业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思路,并
做到了“三个倾斜”:
一是在领导力量上倾斜。进一步调整充实县复混(合)肥行业管理领导小组,由县长任
组长,责成一名县级领导全力靠上具体抓,从质监、工商、公安、农业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
加强行业管理办公室力量,并健全上下贯通的“三项工作制度”:第一,联席会议制度。定
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
各界通报与创建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第三,检查督办制度。
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责任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并及时反
馈落实情况。县里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有关复混(合)肥的工作
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在规划力量上倾斜。组织县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力求站在世界复混(合)
肥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精心编制了临沭县“十一五”复混(合)肥行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
优势企业用“加法”,劣势企业用“减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残次产品比重,提高产
品合格率,努力构筑生产主体规模化、技术水平领先化、品牌影响扩大化的产品质量优势,
真正把临沭建设成为独具复混(合)肥生产特色的质量型生产基地。
三是在宣传力量上倾斜。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
义,宣传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宣传“质量兴县”、“品牌强县”有功人员。对获得国家、
省、市名牌及免检产品和通过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复混(合)肥企业,从县财政中拿出
20多万元予以奖励。每年都组织全县肥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销售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先后邀
请国家、省、市质监等部门领导和中国质量报社、中国化工报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举办临
沭县复混(合)肥行业发展暨优秀肥料生产企业推介活动新闻发布会,承办21世纪中国复混
(合)肥质量管理与行业发展研讨会。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复混(合)肥企业法人代
表的质量意识,大大提高了临沭复混(合)肥行业的知名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创建工作的浓
厚氛围。200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国化肥区域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对临
沭县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授予临沭县“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称号。
为叫响“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这一品牌,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宣传措施。《中国质量
报》、《中国化工报》等新闻媒体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临沭县创建情况;2006年初在中央电视
台播出了“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中国临沭”的宣传广告,引起强烈的反响,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史丹利复合肥长期在CCTV-1黄金时段播出广告,“黄土地、黑土地,
种地就用史丹利”叫响在广大农村。金正大公司和中国邮政物流中心合作,销售网络伸及到
乡镇,产品供不应求。2006年1~10月份,全县肥料行业实现产值36.3亿元、收入34.2亿元、
利税1.9亿元、 利润1.8亿元, 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38%、41%、60%,同比分别增长
55.1%、51.4%、172.6%、179.2%,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收入、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
别达到50%、43.4%、70.4%、83.7%。肥料企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指标增幅均稳定保持
在50%以上, 企业的经营效益十分显著,利税和利润增幅远远高于产销增幅,均达到150%以
上。
【综合整治, 强化监管,把质量作为创建工作的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临沭始终把质
量监管作为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的关键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实行综合整治,以产
品质量履行“好肥料临沭造”的诺言。
(一)建立“两大机制”抓源头。一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的做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事后整治转变为事前预防。研究制定了《肥料产品质
量预警实施办法》,从信息收集到预警实施、发布,以及管理措施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
质量问题控制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临沭县复混(合)肥生产
企业分布在5个乡镇,销售网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区,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广泛进行
宣传发动,依靠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先后聘请24名质量监督员,向社会公
布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依
法严惩。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具有代表性的3家农业龙头企业、6处无公害生产基地、24个种植
大户和5家肥料经销企业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及时搜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为有效监管复混
(合)肥市场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为维护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荣誉,推动化肥企
业快速、健康发展,由质监部门向企业派驻产品质量监督员,由工商部门抽调人员,分组分
片实施区域监管责任制,严格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责成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坚持
不懈地开展“临沭复混(合)肥产品质量行”活动,定期到全国各地较大的经销网点进行调
研,联络经销网点所在地的质监、工商等部门对产品质量信誉好的企业进行宣传和推荐,对
差的企业进行联合通报,对屡教不改的经营户和产品逐出市场,达到堵源截流的目的。
(二)实施“三项措施”抓规范。一是严把产品标准质量关。把复混(合)肥有效养分
指标作为审查的重点关口,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准其生产。特别是对高含量复混(合)
肥更是严格把关,不准企业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指标要求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
准规定,整顿和规范复混(合)肥的包装标识,重点检查乱标总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混标、
虚假标识、模仿国外肥料包装等不法行为。二是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行为。县复混(合)肥行
业管理办公室与有关职能部门抓住突出的质量问题不放,拿出最严厉的监控和处罚措施,狠
狠予以打击。针对造假、制假现象隐蔽性越来越强的实际,经常性地开展拉网式检查、抽查
和“零点行动”,在全县叫响“谁砸临沭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的口号,坚决做到以
“铁的面孔、铁的心肠和铁的手腕”,狠抓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自2003年以
来, 先后抽检产品64批次,开展“零点行动”38次,勒令10家企业停产整顿,2家企业的法
人代表和14名业务员因质量问题被刑事拘留,2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和3名业务员被依法逮捕。
三是加大后续监管力度。编制覆盖全县所有生产企业的定检计划,抽检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重点检查企业原辅材料、进货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质
量问题的企业,除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强事后监管。对连续两次、
两年内3次产品质量不合格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均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
加大抽查频次。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黑名单”企业不仅在新闻媒体上曝光,而且实行
停产整顿直至取消生产资格。
(三)强化“三大职责”抓落实。实行政府、部门、企业三级联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
落实整治措施,确保整治效果。一是强化政府领导职责。每年县政府都与各乡镇、有关单位
和企业签定《复混(合)肥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将优质复混(合)肥生产及质量整治责任目标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建立上级监督下级,下级
对上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并实行无缝隙、不留死角的质量监管责任制,哪一级出了问题将坚
决追究其责任。二是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县质监、工商、公安、农业等职能部门依法监
管,协同作战,各自把关,形成合力,加强了对化肥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质监部门将全县肥料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施分类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对列
入质量不稳定的C、D类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工商部门将肥料市场管理列入市场秩序整
顿的重要内容,在流通环节坚决堵住假冒伪劣产品。农业部门切实做好企业肥料登记证的申
报和产品试验工作,及时搞好生产服务。公安部门依法加大涉嫌肥料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震慑不法分子。各职能部门实行联合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三是强化企业产品质量
主体职责。产品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见利忘义和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严造成的,
抓好产品质量关键要依靠企业自身。县主管机构经常召集全县复混(合)肥生产企业就产品
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督促企业自觉提高产品质量。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先后
有14家重点企业联合发出了“共同提高复混(合)肥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的倡议书。
广大肥料生产企业纷纷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做到“不让一粒不合格化
肥流向市场”。从根本上保证了复混(合)肥产品的优质生产。
【扶优扶强, 科技兴企,实施品牌强县战略】 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必然是优胜劣汰,使符
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得以迅速壮大。临沭县委、县政府在加大整治
监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优势企业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力促临沭县复混(合)肥
行业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一是实施企业帮扶工程。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关键在于能否抓好一批具有相当规模
和竞争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抓重点、抓骨干、扶优扶强”的原
则,引导复混(合)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抓投入、上项目、扩规模,并对投资大、带动力
强的项目,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鼓励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建设,特别对投
资过亿元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县级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并通过
现场办公等形式,对所有审批手续一律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全程式服
务,千方百计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2005年,金正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名列全
国同行业第八位; 史丹利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跨入中国化肥百强行列。2006年1~
10月份, 金正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利税1.3亿元,成为临沭县历史上首家利润过
亿元的企业。
二是实施经营品牌工程。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必须有一批质量好、叫得响的名牌产
品为依托。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市场”的理念,
通过推进“名牌兴企”活动和国家产品免检制度等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
靠过硬的产品赢得市场、打响品牌。至2006年秋,金正大、史丹利、迈金农、康田公司生产
的6个品牌的复合肥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金正大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临沭复混(合)肥”荣获中国化工行业最具竞争力品牌特别
奖; “金大地”、“施丹利”、“钻石”、“沭丰”、“康邦”、“诗邦”牌复合肥等6个
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金大地”、“史丹利”、“撒尔奇”、“沭河华丰”、“久远”
等产品获山东省著名商标。
三是实施科技进步工程。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项目为载
体,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创建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县委、
县政府在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开发的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使一些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
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南京化工大学等20多个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推
进产学研联合。近年来,县内复混(合)肥企业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40多项,实施技改
和新上项目51个,累计投资26亿元。肥料生产历经简单人工掺拌、一般机械造粒之后,发展
到脱氯、喷浆造粒,氨化造粒,塔式造粒,产品种类已有复混肥、复合肥、涂层包膜控释肥、
生物有机肥、 有机无机复混(合)肥五大系列800多个品种。基本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季
节、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土壤的需求。形成产品精细化、配套化、系列化发展格局。金沂蒙集
团投资3.9亿元的100万吨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 史丹利公司投资4.6亿元的80万吨双塔熔融
复合肥和60万吨硫酸钾复合肥、金正大公司投资6.8亿元的100万吨包膜控释肥、迈金农公司
投资3.68亿元的60万吨硫基氨化NPK造粒复合肥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均是高科技项目。建成
投产后, 将年新增销售收入40多亿元,利税5亿元,使临沭县复混(合)肥行业实现新的跨
跃。
通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和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临沭县复混(合)肥行业得以迅猛发
展,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塑料包装、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解决了大量城乡剩余劳力的再就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联动和辐射优势,正越来越深刻地影
响着临沭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撰稿:薛景峰 审稿:徐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