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4&rec=22&run=13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诸多矛盾挑战,全县各级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增收、民生、环境提升"三大任务",大力推进"三引一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37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4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88.37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2∶49.2∶41.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获得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全省创业先进城市、省级文明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等荣誉。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0.37亿元,增长4.35%。其中农业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3.6%,林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7.79%,牧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3.77%,渔业增加值6114万元、增长4.0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687万元、增长8.75%。
畜牧业发展稳定。年末生猪存栏31.1万头、同比下降0.6%,家禽存栏535.69万羽、同比下降11.06%。全年生猪出栏49万头、同比下降3.9%,家禽出栏1009.16万羽、增长17.12%。肉类总产量5.15万吨、同比下降10.37%,禽蛋产量2.57万吨、增长6.85%,奶类产量0.67万吨、增长0.80%。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29.25万吨、同比下降2.2%,花生总产17.42万吨、增长3.7%,水果总产1.02万吨、增长12.7%,蔬菜总产14.51万吨、同比下降0.3%,烤烟总产535吨。
林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人工造林1249公顷,林木蓄积量56.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500吨,增长3.9%。
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推进。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 81.38万千瓦。拖拉机5.54万台,总动力57.69万千瓦;联合收获机 952台,比2014年减少 4 台,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520台,比2014年增加7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 432台,比2014年减少77台。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三品一标"认证59个,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万亩(1.47万公顷)。发放担保贷款1845万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72万亩(3146.67公顷)、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家庭农场364家、种粮大户19家,累计分别27.03万亩(1.8万公顷)、1205家、532家、110家。新建户用沼气池1200个,累计5.74万个,年产沼气2440万立方米;新增中小型沼气工程15处,累计118处;新增沼气专业村8个,累计128个。
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经营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9%,完成工业总产值529.74亿元、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3.7%,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用电量9.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7.32亿千瓦时,增长1.09%。
工业效益增势稳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62亿元、增长6.88%,利税总额34.6亿元、增长11.63%,利润总额29.06亿元、增长14.05%。全年利税过亿元企业4家。
骨干企业支撑力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9家,比2014年减少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2.2亿元,占全县的90.3%,增长10%。列入全县重点培植"双30"企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3.9亿元、利税29.9亿元,分别占全县的87.1%、86.4%,分别增长2.5%、8.6%。列入全市重点培植的16家"双百"企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利税27.1亿元,分别占全县的77.9%、78.3%,分别增长12.2%、22.1%,分别高于全县5.3个、10.5个百分点;其中金正大、史丹利、常林、金沂蒙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4亿元、63.5亿元、61.2亿元、50.1亿元,分别增长17.6%、-10.4%、5.2%、16.5%,分别实现利税13.8亿元、7.7亿元、2.3亿元、1.3亿元,分别增长27.5%、31.3%、-8%、-5.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亿元,增长16.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增长29.8%,竣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增长2%。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稳定。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1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亿元、78.8亿元和99.3亿元,分别增长5.8%、-6.8%和40.2%。工业投资78.8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3.7亿元、同比下降18.8%,占工业投资的80.8%,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2.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91.6%。在建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过5亿元项目1个,分别完成投资7.3亿元和6.8亿元。
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全年完成投资25.4亿元、增长46.5%,新开工面积66.7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48.8万平方米、增长3.1%,销售额16.9亿元、增长4.4%。
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8亿元,增长10.9%。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2家、住宿餐饮企业5家,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6.8亿元、同比下降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0.24亿元、增长6.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1%,商品零售价格上升0.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7%。
进出口继续低迷。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1亿美元,增长0.5%,其中出口额3.17亿美元、增长2.7%,进口额1.54亿美元、同比下降3.6%。年末三资企业49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743万美元,同比下降34.7%。
"三引一促" 全县引建项目104个,完成投资76.9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其中新建项目48个、续建项目56个,亿元以上项目40个;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及各类融资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61亿元,占投资的24.2%。
引进A类领军人才12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B类创新创业人才121名,引进B类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201名,C类人才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在全市"三引一促"招才引智专项考核中取得第二名。
交通、电信、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43.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8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02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2175万吨、货物周转量70.63亿吨公里。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0.34亿元,电讯业务收入2.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7万门,其中城市用户0.86万门、农村用户1.01万门;移动电话用户50.01万户,互联网用户9.42万户、增长32.5%。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205.8万人次、增长11.2%,实现门票收入2623.8万元、增长7.5%,旅游总收入1.93亿元、增长28.7%。年末国家AA级以上旅游区9家,其中AAA级旅游区3家;旅行社3家;星级酒店1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
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13.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18.9亿元,增长8.8%,其中国、地税分别收入8.6亿元、10.3亿元,分别增长3.4%、13.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4亿元,增长18%,其中农林水支出4.4亿元、增长19.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7亿元、增长17.7%,教育支出8.3亿元、增长18.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亿元、增长33.5%。
金融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6.92亿元,比年初增加26.14亿元,较年初增长12.4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8.81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亿元,较年初增长12.56%。本外币余额存贷比是71.25%,新增存贷比是72.04%。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5亿元、增长32.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0亿元、增长9.19%,人身险保费收入1.55亿元、增长47.32%。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0.89亿元、增长134.6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0.52亿元、增长89.88%,人身险业务赔付0.37亿元、增长250.98%。
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9项,获得无偿补助资金2142余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10项;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获批组建临沂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有所提高。全县专利申请335件,其中发明专利118件、实用新型126件、外观设计91件;发明专利授权22件、增长6.7%。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投资8830万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40个,新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20所,改造薄弱学校校舍6.4万平方米。全年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6194万元, 5236名各级各类困难学生发放补助金757万元。全年招收小学新生9945人,初中新生6777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100%。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招生2921人,在校学生8324人。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艺术繁荣。全县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均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200 余种,办理读者卡 1.2万余张。新建乡村大舞台17个,改造提升文体小广场138个,举办广场文化艺术节系列专场等重大文化活动及镇街各类文艺活动69场,送文化下乡演出67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900场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3处、市级13处、县级65处;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7个、县级77个。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9%,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覆盖率99%。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完成卫生计生两种资源整合。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9处,其中医院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36张。卫生技术人员2084人,其中医生810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53.2万份,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7.3万户、22万人;"两癌"免费检查农村户籍妇女2万余名。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480元,各级政府财政补助380元,筹集资金2.54亿元。参保居民52.85万人,参保率99.12%;231.35万人次参保居民报销医药费用1.92亿元,当年基金结余0.45亿元,累计结余1.06亿元。
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年承办省级赛事1个、市级赛事1个,举办县级赛事、活动18个;组队参加2个省级、7个市级比赛项目。取得山东省百县篮球比赛三等奖、临沂市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建成适应篮球、羽毛球、武术等多项室内比赛项目的多功能移动式体育馆1座。农村健身器材履盖率80%。
技术监督、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县拥有省长质量奖1个、山东名牌8个、省服务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4件,总数27件。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死亡6人、受伤3人、经济损失1.8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1%和20.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0%,经济损失同比下降97.6%。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投资330万元建设"环保智慧平台",与上级环保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联网,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县、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对重点河流实行"一河一策"治污策略。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等16家重点企业制定实施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37家重点涉水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高清监控视频及连接应急事故池的电子闸门。2处国控断面和1处市考核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11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16 吨,氨氮排放量49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 568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641吨。
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5.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48万人,农村人口38.76万人。常住人口60.76万人,城镇化率53.7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3.47‰,死亡率4.82‰,人口自然增长率8.65‰。
就业状况总体稳定。全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21万元,直接扶持365户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105人。城镇新增就业900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高校毕业生当期就业率达97.9%。全年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631人,创业培训744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261人。组织大型招聘会20场,新增劳务合作用工单位7家,劳务输出累计1.2万人次。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5元,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7.42元、增长7.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3元、增长8.73%。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16.72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11264.94元、8203.3元。食品消费支出2684.85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3010.69元、2321.84元;衣着消费支出904.81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1052.77元、739.97元;居住消费支出1149.8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1317.45元、963.02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72.12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929.12元、597.2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201.54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2471.45元、1900.83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08.15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1560.43元、1027.09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95.41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641.15元、544.45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200.05元,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支出281.87元、108.90元。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79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为38.34平方米、32.9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2824人、58881人、38055人、52681人、30833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9.9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4万人,其中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1.03亿元,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0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85元,高出国家标准1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5万元和50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900元,月人均提高50元,惠及786名失业人员。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城乡低保对象28002人,其中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2119人、25883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人/月、3000元/人/年,全年发放救助资金4743万元;五保集中供养对象215人,集中供养标准为5400元/人/年,高于市级标准900元,分散供养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管理,全年发放集中供养资金116.77万元;实施临时救助工作,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09户145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6.47万元;开展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一站式"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440.98万元;为6663名低保高龄老人、814名失能老人、126孤儿、44名困境儿童和6名"三无"人员分别发放基本救助金873.36万元、67.48万元、102.6万元、14.22万元和3.97万元。

说明: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于县统计局《2015年临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电信部门数据为联通、移动、电信的合计数。
③本资料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
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⑤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⑥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