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3&rec=25&run=13

2014年,全县各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幸福临沭”为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突出增收、民生、环境提升三大任务,开拓创新,团结实干,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健康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55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8.1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83.91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9.7:48.7:41.6,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县域品牌形象明显提升,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临沭)柳编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先后被列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教育信息化县域综合试点单位、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创业先进城市、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等荣誉称号。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9.48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3.6%;林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7.7%;牧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2.9%;渔业增加值0.58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9.1%。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29.9万吨,增长1.7%。花生总产量16.8万吨,减少7.4%;水果总产量0.94万吨;蔬菜总产量14.55万吨,增长3.5%;烤烟总产量0.06万吨。
畜牧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1.25万头,增长0.87%;家禽存栏602.33万只,减少0.86%。全年生猪出栏50.98万头,增长1.96%;家禽出栏861.62万只,下降10.12%。肉类总产量5.74万吨,下降1.93%;禽蛋产量2.41万吨,下降11.48%;奶类产量0.67万吨,增长5.69%。
林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人工造林1336公顷。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6256吨,增长5.2%。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77.6 万千瓦。拖拉机 54368 台;联合收获机956 台,比去年增加 103 台,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44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 509 台。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56个,其中有机转换认证3个,绿色认证43个,无公害认证8个,地理标志2个,全年优质农产品基地累计达到21万亩。沼气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1825个,筹建大型沼气工程1处,新增中小型沼气工程16处;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5.62万个,占全县适宜农户的63%;累计发展沼气专业村12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03处。
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工业企业70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1.8亿元,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4.6%。全县工业用电9.49亿千瓦时,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7.14亿千瓦时,增长4.0%。
工业效益增势稳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8亿元,增长14.5%;实现利润25.4亿元,增长11.9%;利税30.9亿元,增长11.8%。利税过亿元企业4家,比去年增加1家。
骨干企业支撑拉动作用明显。纳入全县“1512”的50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5亿元,增长2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8%,增长17.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3%,增长15.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运行态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7+6”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7亿元,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6亿元、利税27.1亿元,分别增长14.5%、1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5%、87.7%。其中,7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9.8亿元、增长18.3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0.9亿元、利税26.0亿元,分别增长14.1%、12.1%;6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增长2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亿元、增长26.1%。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提高,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2.2%,比去年提高 1.5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以上联网直报建筑企业18家,签订合同额25.5亿元,增长8.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2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6万平方米,增长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2.4万平方米,下降6.5%。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6.2亿元,增长16.4%。新开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2个,完成投资104.8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3.1%。投资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亿元,下降2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亿元,增长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6.5亿元,增长5.5%,工业技改完成投资83.4亿元,增长4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4.2亿元,增长36.6%;一、二、三产投资占比为1.2:54.2:44.6。“7+6”产业完成投资141.8亿元,增长30.1%,其中7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投资98.5亿元,增长10.5%;6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118.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6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3.7%。
房地产业继续调整。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17.4亿元,增长31.1%。商品房销售面积47.4万平方米,下降6.9%;销售额16.2亿元,下降2.2%。
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2亿元,增长12.5%。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73家,实现零售额20.1亿元,增长4.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8家,实现零售额0.25亿元,下降5.0%。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良好。全县集贸市场51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5个,生产资料市场1个,农副产品市场3个,工业品市场2个。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6691万美元,增长5.1%,其中出口额30713万美元,增长3.0%;进口额15978万美元,增长9.4%。年末全县三资企业49家,全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8799万美元,增长75.2%。
交通、电信、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35.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10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597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2132万吨,货物周转量672660万吨公里。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0.29亿元,电讯业务收入3.17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9万门,其中城市用户1.45万门,农村用户1.94万门;移动电话用户48.68万户;互联网用户7.11万户,增长1.01%。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年末国家2A级以上旅游区8家,其中3A级旅游区2家;旅行社4家;星级酒店1家;星级餐馆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7家。
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10.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5.8%。国、地税收入合计17.4亿元,增长10.6%,其中国税收入8.4亿元,增长4.4%;地税收入9.1亿元,增长17.0%。财政支出25.8亿元,增长19.1%。民生方面支出18.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2.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7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7.0亿元,增长14.6%;医疗卫生支出3.2亿元,增长1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亿元,增长11.3%;住房保障支出0.9亿元,下降23.2%。
金融存贷款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0.78亿元,比年初增加31.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98亿元,比年初增加21.6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8.66亿元,比年初增加30.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8.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17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8 亿元,下降8.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3亿元,增长25.86%;人身险保费收入1.05亿元,下降22.7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0.38亿元,下降13.6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0.27亿元,下降3.57%;人身险业务赔付0.11亿元,下降31.25%。
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学技术奖13项。推动3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新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5家企业申报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13家。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县申请专利314件,增长7.53%。2家企业获得年度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资格。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小学生、初中生巩固率达100%、99.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全年拨付义务教育学校保障经费5570万元,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救助各级各类困难学生5280余人,救助金额850余万元。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人数1132人,贷款金额707万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中小学校舍及县职业中专标准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109个,投资2.16亿,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第五实验小学新建幼教楼、教学楼投入使用。县职业中专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推进。规划实施了“三馆”文化中心项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县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万余册,镇街综合文化站10处,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提升文化大院60个,农家书屋40个,新建电子阅览室、乡村大舞台各30个。现有文体小广场196个,文化共享工程站点201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3处、13处、65处;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各1个、7个、77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临沭文物》正式出版,填补全县无文物专著的空白。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覆盖率99%;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7%,数字电视用户9.92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6处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新农合顺利完成划转,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7.3万户、22万人, 5万余名农村户籍妇女免费检查“两癌”。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结核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着力加强疫情培训和研判工作。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先后举办了“全民健身月”暨全县乒乓球比赛等9项赛事活动。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七项联赛,全市太极拳、象棋、篮球比赛,山东省乒乓球和篮球比赛,取得全省篮球比赛第六名的好成绩,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县236个行政村各配备室内乒乓球台一副,配送农民健身工程器械100套(健身器材800余件)。
技术监督、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省长质量奖1个;山东名牌6个、省服务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件;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3件,总数达到26件。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起、死亡9人、受伤2人、经济损失74.2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 45.0%和77.8%。死亡人数上升11.1%,经济损失上升644.2%。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7个“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7个建成区直排口和361家畜禽养殖场整治,10401个河道非法养鱼网箱清理,金沂蒙、佳坤新能源等9家重点涉水企业监管能力建设工作。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苍源河湿地工程,2处国控断面和1处市考核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07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91 吨,氨氮排放量45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 4647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169吨。
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4.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1万人,农村人口40.67万人。常住人口60.23万人,城镇化率52.24%。人口出生率14.03‰,死亡率4.76‰,人口自然增长率9.27‰。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9.63万人,其中城镇6.64 万人,农村32.99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4.56万人,全县在岗职工6.64万人。
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县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6元,比上年增加1303.33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15.17元,比上年增加951.84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2086.6元,增长4.16%;衣着支出803.87元,增长37.91%;居住支出1185.84元,增长37.68%;家庭设备、用品支出749.38元,下降5.58%;交通和通讯支出1082.2元,增长11.09%;文化教育、娱乐支出681.79元,增长48.87%;医疗保健支出343.07元,下降17.4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85平方米,提高0.6平方米。
就业状况保持总体稳定。全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79.5万元,直接扶持1052人(户)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889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高校毕业生当期就业率达95%。全年组织职业技能培训6032人,创业培训683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825人。组织大型招聘会36场,新增劳务合作用工单位28家,劳务输出累计1.2万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4153人、57481人、36155人、50481人、29133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5.5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9万人,其中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8272万元,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57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75元,高出国家标准2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8万元和50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50元,月人均提高70元,惠及502名失业保险待遇领取人。
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400元,各级政府财政补助320元,筹集资金2.13亿元。参合农民52.39万人,参合率99.99%。基金运行安全平稳,320.57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2.11亿元,当年基金结余率2%,累计结余率23%。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51.9万份,建档率81.6%,其中电子档案占比81.5%,已超过80%的指标要求。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6519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2212人、农村低保对象24307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70元、2600元,全年共发放救助资金3734.1万元。五保供养对象1183人,其中集中供养225人,分散供养958人,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000元、5400元,全年发放供养资金437.3万元。为120孤儿和6名“三无”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107.7万元。

说明: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于县统计局《2014年临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电信部门数据为联通、移动、电信和铁通的合计数。
③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
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⑤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业企业和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企业。
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