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陈巡会村史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809&run=13

陈巡会村位于临沭县城南18公里,西距郯城县李庄25公里,西南距郯城35公里。地势较平坦,村西、北为低丘陵,庄前有条小河,名白沙河(导沭整沂工程开挖为新沭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流入大海,庄东为平原沃土。1940年,全村人口1800人,陈姓人占95%。
陈巡会陈氏族人勤奋创业,以农为主,发展经济,小康之家倍出。陈有才最具代表性,而立之年,已拥有72处庄园,400多顷地,建有酒厂、油坊、店铺。庄园分布在郯城、临沂、东海、赣榆、沭阳等县。并在南古庄、李庄、郯城、青湖等地建酒厂、油坊,开设许多店铺。建有运输队,常年往青口码头运送货物,通过海港销往南北方。苏北鲁南一带流传着关于他的顺口溜:"沭阳八大家八小家,不如王德培(朱村大户)一牛角(指金豆子),十个王德培不跟一个瞎八鬼(陈有才混号)。"老年时,陈有才拥有土地900多顷(1顷=16.67公顷)。在陈有才帮带下,陈氏族人以经营庄园、店坊模式迅速发展,有顺字号商标26个,以造酒、榨油为主,人称"七家油坊(厂)八家酒店(厂)"。
随着土地的快速积累,房宅建设也进入兴盛时期。陈巡会建起一座南北长500多米,宽300多米的罕见巨型豪宅。四周修有厚1米多,高丈余的围墙。内设南北街一条,东西街三条。前街开东大门,西小门,中街开西大门东小门,后街开东大门西小门;南北街两头开小门。主要建筑群有:
陈氏祠堂:位于中街东头,占地2100平方米。内有庙堂四间,门楼两座,侧室、厢房、廊房15间,为二进式四合院。青堂瓦舍,飞檐斗拱走兽,雕梁画栋。门前有石狮和旗杆。祠堂西建有1000平方米的花园。
八卦宅子:位于祠堂西,占地3000平方米,彩绘大门楼,门前有石狮,厅、堂、室90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如迷宫,如无向导不能窥其全貌,亦难自行出入。
顺益宅:东临八卦宅子,占地12000平方米。彩绘大门楼,门前有石狮、上马石、下马石。内建大楼三座,厅、堂、室150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同治年间分家,分为顺益、东顺德(亦称东店)、西顺德三家。西顺德开西门,彩绘雕刻双龙大门楼,门前竖旗杆,有石狮、上马石、下马石。
顺济宅:亦称砖圩子。东临顺益宅,占地8000平方米,四合院穿堂式建筑。彩绘大门楼,内建大楼一座,厅、堂、室114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所有建筑包括院墙,全部用青砖垒砌,人称砖圩子。朱樊王德胜爱女嫁陈开举时房舍较少,由王德胜出资建成。
顺源宅:东邻砖圩子,占地8000平方米,四合院穿堂式建筑,厅、堂、室110多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同治年间兄弟俩分家,宅子一分为二,改称前顺源,后顺源。
顺茂宅:亦称北店、后店。位于后街中段,占地9000平方米,四合院穿堂式建筑。彩绘大门楼,门前有石狮、上马石、下马石。内建大楼一座,厅、堂、室百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院内有三义松、荷花池、花园等。
顺成宅:亦称西北宅子。东临顺茂宅,占地9000平方米,两侧四合院式建筑,厅、堂、室百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
顺升宅:亦称南店。位于前街中、西段,占地26300平方米。范围包括街南、街北大片区域。建有两大住宅区。东宅为倒坐观音穿堂四合院建筑,内建大楼一座,厅、堂、室百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西宅亦为倒坐观音穿堂四合院建筑,厅、堂、室百余间,青堂瓦舍,雕梁画栋。
顺增宅:有南北两宅区,北宅区位于中街南偏西,占地5000平方米,南宅区位于前街东南,占地3000平方米,两宅计厅、堂、室90余间。
此巨型庄园,系陈氏十二世陈佩及子孙所建。中街以北的七大建筑群由陈佩四子陈有才及其子孙建成;中街以南的三大建筑群由陈有才兄弟及其子孙建成。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房舍逾千间,超过当时全村其余1500人的住宅面积总和。在苏北鲁南一带远近闻名。
民国初期,陈立藻、陈继传等进步士绅,在村中办起"三民主义"新学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许多学子考入临沂省立中学或师范。有些学子秘密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八路军。这些学子在家庭和村民中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抨击时弊,因此陈巡会村民较早受到共产党的抗日思想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巡会的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立即行动起来,组织起抗日联庄会游击队,陈立藻任游击队营长,陈立权任参谋长,积极抗日。1939年12月18日傍晚,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二大队在队长王秉璋带领下来到陈巡会,陈立镇、陈立藻等进步士绅立即开门迎接。
1940年1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由队长梁兴初带领,来到陈家巡会,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中旬,一一五师教导五旅紧急调往华中增援,教导二旅四团调驻陈巡会。3月初,教导二旅带六团进驻陈巡会。6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省第二专员公署移驻陈巡会。8月初,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陈巡会建立鲁南区第四地委、第四行署、第四军分区,辖临沭、郯城、海陵、赣榆等县。
至此,陈巡会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红色政权所在地,山东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
1942年4月8日,刘少奇为解决山东问题来到陈巡会,和驻于陈巡会的省、地机关领导进行交谈,初步了解山东情况。7月初,刘少奇出席滨海专署在陈巡会召开的县长联席会,就如何打破敌人封锁,大力发展工业生产问题作重要讲话。
1943年4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撤销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和教导五旅番号,成立滨海军区。部队整编为四团、六团、十三团,四团仍驻陈巡会村。临沭改为临沭中心县,指导郯城、海陵两县的工作。
1943年10月,在临沭中心县基础上,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陈巡会成立滨海区第二地委、第二行署、第二军分区(也称滨南地委、滨南行署、滨南军分区),辖临沭、郯城、沭水、海陵四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6日,按照中央部署,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将山东各分区的主力部队和基干部队,改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共有18个师、12个警备旅和2个独立旅,共27万人。其中,以六团为核心,组建为新建一师;以四团为核心,组建为新建二师。8月19日,中央作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决定罗荣桓率山东数万兵力急进东北,新四军接防山东解放区。梁兴初带领新建一师,罗华生带领新建二师随罗荣桓进军东北。
1945年9月26日,陈毅接到中共中央"取捷径直到山东"的电令,立即命令离山东较近的两个旅作为先头部队挺进山东。月底,陈毅与先头部队会合后来到陈巡会。9月29日,谷牧带领滨海区党政军及山东省驻滨海机构的领导,在陈巡会迎接新四军接防。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撤销滨海区党委、行署和滨海区二地委、二行署,与滨海区三地委、驻新海连办事处合并,组建滨海地委、滨海行政专员公署。谷牧任书记,谢辉任专员。
1947年2月初,陈毅、韦国清率领部队到陈巡会,发起讨伐国民党第四十二集团军郝鹏举部战役。
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滨海区的军需物资基地设在南店;枪械修理所、油业合作社、织布合作社、酒厂、制药厂、缝纫社等生产基地均在南店、东店、西顺德、顺成、顺源等私营企业基础上改造和发展而成。
1939年冬,八路军进驻陈巡会,吃住等基本军需出自陈巡会陈氏族人捐献。郯东北第一办事处建立初期,由于开拓局面有限,大部分军需供给依靠陈巡会村民无私捐献。1942年,刘少奇到山东,实行"二五减租减息"政策,根据地军民生活困难,军需物资紧缺的局面从根本上扭转。减租减息期间,陈巡会富裕进步人士把五分之四的土地、房屋、工厂、店坊捐出,由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所收租金和利润,一半用于贫困农民和工人,一半用于军需供给。因此,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民众的积极性,军民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军民生活得到改善,军需供给有了保障。
东进支队进驻初期,千人左右,司令部驻陈氏祠堂,官兵住顺益、东顺德、西顺德和顺茂宅院。教导二旅及所属四团、六团进驻时,达5000多人,旅部驻西顺德陈立藻宅院,四团团部驻顺茂宅,六团团部驻东顺德宅院,营连分别驻其他大户宅院,班、排住在村民家中,家家都有八路军。1941年3月19日,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赣榆县解放。教导二旅六团驻防赣榆县,驻扎在班庄、刘福等村。1941年6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省第二专员公署移驻陈巡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第二专员公署等党政机关驻东顺德宅院,一一五师师部和四团团部驻顺茂宅院,教导二旅仍驻西顺德宅院。
1940年,陈巡会"三民主义小学堂"由陈氏祠堂搬至东顺德一四合院,祠堂用于东进支队司令部,学校改名抗日小学。抗日小学教师和学生非常活跃,他们编排各种节目,教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宣传减租减息,宣传反对内战、反对投降。师生们利用各种集会进行演讲,发动群众,军民一心,共同抗日。儿童团站岗放哨,刷写抗日标语,在大街小巷挂识字牌,一天一换,教村民识字,开展扫盲活动。
驻陈巡会的抗日宣传队还有:村抗日宣传队,区抗日宣传队,鲁南区四地委行署抗日宣传队,滨海区二地委行署抗日宣传队,教导二旅老四团抗日宣传队,滨海区第二军分区抗日宣传队等。在军事训练场建有大舞台,一年到头,除雨天外,每天都有抗日节目演出。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歌曲、话剧、舞蹈、秧歌、高跷、花棍、快板、顺口溜等,大多是自编自演。战斗刚结束,来不及写剧本,就由演员临场发挥,宣扬战场上的英雄事迹。陈巡会一带的扭秧歌和打花棍属山西剧种,由山西籍官兵传授而来。
1940年秋,陈巡会成立妇救会,组建"识字班",教妇女识字,扫除文盲。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平等自由权利。由于省、地党政军机关及司令部大都驻在陈巡会村,陈巡会妇救会的工作特别繁忙。组织妇女开展护理伤病员,送子送夫参军,纺纱织布,做军鞋,磨面粉,烙煎饼等。最繁重的任务是烙煎饼和做军鞋。每天每位妇女到后勤处领5公斤-15公斤粮食,第二天天亮时把烙好的煎饼送到后勤处;手艺好的妇女一天能做一双鞋袜,任务集中时,一次领200双的补袜任务。
1940年,陈巡会联庄会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救国团,后更名为民兵连。小型战斗,村民兵和八路军一起打。较大战斗,如郯城战役、青口战役、海陵战役、甲子山战役等,陈巡会村均派出民兵连和担架队,奔赴前线,共同作战。鲁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期间,陈巡会民兵连和担架队,一直跟随华东野战军转战于各个战场,直到战役胜利结束,并协助华东野战军押解俘虏返回根据地。讨伐郝鹏举战役,村中的青壮年全部参加民兵连和担架队,年龄最小的15岁。淮海战役期间,男女老幼,各尽所能,全力以赴支援前线。
1939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陈巡会不论是贫困人家还是富裕人家,人人拥护共产党,户户支援八路军解放军,有百余人在不同时期参加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转战各个战场,有13人为国捐躯。
1943年,为适应斗争新形势,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整编,决定把一批年龄偏大、伤残较重的老红军、老八路转到地方政府,给予妥善安置。滨海军区安置工作在陈家巡会进行,对退伍军人发给粮食,安排住房和耕地。居住地由退伍军人自选或组织安排。外籍退伍老红军、老八路有些在抗日根据地娶妻生子,多数选择妻方居住地,滨海军区派干部逐一落实。安置在陈巡会村的老红军有孙长胜(外号孙花脸)、梁金标(外号梁牛腿)、张景山(外号张别古)、姚子胜、贺成、老魏(魏佳云)、梁长义、张常明;老八路有田志才、张红亮、吉玉德、杨希德等。村委根据人口多少,每人发给50公斤粮,每家配给一栋瓦房四合院,10多亩地。缺厨房用具等生活条件的,村委帮助解决,且常年开展优抚工作。退伍老红军、老八路除务农外,大多经商,生活富裕。
陈巡会的千余间瓦屋收为国有,大部分用于部队和区机关办公驻地,部分用于老红军、老八路的安置。10多处树林划归国有林场,10多万亩土地在"双减"期间就上缴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其私营企业成为解放后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础,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管理。
1949年3月,鲁中南行署山东沂沭河流域水利工程工作总队组成导沭委员会,驻地设在陈巡会村。秘书处、政治处在陈氏祠堂办公,工程处、供应处、导沭工程第一、二、三分处等办事机构,分别设在大户宅院。施工期间,占地、伐树、迁坟等,村民做出较大奉献。1953年导沭委员会撤离陈巡会。
新中国成立后,驻于陈巡会的党政机关相继撤离陈巡会,搬往临沂或临沭县城驻地——夏庄,陈巡会由根据地中心回到普通村庄。1979年,石梁河水库大坝加高,最高水位时,陈巡会等村将被淹,国家决定被淹村西迁。按当时村建置,陈巡会一村迁至旧村址西南0.7公里处,陈巡会二、三村迁至旧村址西1.5公里处。

东进支队奉命奔赴鲁东南,陈家巡会抗日根据地开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根据国民党和共产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相继在全国开辟许多抗日根据地。1939年,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奔赴鲁东南。
1939年12月17日(农历己卯年十一月七日),200多名日本鬼子从庄西向陈家巡会进攻,鬼子兵在西岭上架起机枪向村中射击。村族长组织村民逃难,人们扶老携幼逃离家园。近中午时分,鬼子进村抢劫,至下午3点钟带着抢掠财物撤离。逃难村民陆续回家。
次日傍晚,陈巡会村圩子大门已紧闭,有一支队伍来到西大门外,约300多人。他们在陈立镇的打谷场上列队等候,派人叫门。护门员陈传为、朱德东问他们是什么队伍。对方回答是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打日本鬼子保护老百姓来到这里。
朱德东守门,陈传为去找陈立镇报告情况。陈立镇找陈立藻共商此事。村里许多人都知道,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他们决定开门迎接部队进村。队伍进村后,在旗杆街集合,队列整整齐齐,部队领导讲话。内容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军民一心,共同抗日;战士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之后,村族人把这支300多人的队伍安排在陈立藻和陈立群两大宅院内住下。
第二天,部队领导召集村族人开会。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主持会议,他说:"我们是一一五师东进支队,首长是师参谋处处长王秉璋。"之后,王秉璋讲话,指出日本鬼子侵占了中国大半国土,所到之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正带领民众奋起抗日,在各个战场抗击日伪军,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我们来的目的是为巩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军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我们只是先头部队,主力部队很快就会到来,将以贵村为基地,开辟抗日根据地。
会后,村族长召开由社会名流、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说明部队来意。到会人员纷纷表态,他们说:"日本鬼子几次来村抢掠,财产不能保,地也不能正常耕种。现在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来了,领导我们抗日,是为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而来,我们欢迎八路军在村驻扎,所需粮草我们捐献,所需住房我们提供。"
王秉璋带领的这支部队是一一五师特务团的一个营。他们住在陈立藻和陈立群两大宅内。两宅前后相距30米,平日大街小巷见不着兵,只有到两家大门前,才看见门前有一士兵持枪站岗。有时见成班成排的队伍进出,也有官兵化装成老百姓或商贩到敌占区侦察,都是轻装简行。王秉璋、黄励则走访或接见地方官员、地下党员、知名人士、爱国抗日骨干分子、富豪商贾等,动员民众积极抗日。部队主要任务是筹粮筹款。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到达陈巡会后,王秉璋奉命率部调回鲁南。
1940年1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后改为东进支队),由副支队长兼四大队队长梁兴初带领,沿徐州、微山湖一线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边战斗边向鲁东南进军,到达陈家巡会村。同年1月14日,东进支队二大队,江燮元任大队长,由支队参谋长萧天贵、支队政治部主任姚子合率领,进驻沭河岸边的曹庄、郭庄、朱村。这样,东进支队在沭河两岸形成东西线两个梯队,战斗力增强,对于刚刚开辟的以陈家巡会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十分有利。
同年1月13日,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由司令员杨信、政委韩去非和政治部主任白涛率领,从郯马出发,当日来到郯东北地区,驻于曹庄、郭庄、朱村、彭古庄等村。
当时郯东北一带社会混乱,日本鬼子经常扫荡,烧杀抢掠;在磨山、马陵山地带,有多股土匪活动猖獗。东进支队驻扎陈家巡会后,第一个战斗部署便是清剿土匪。首战磨山、活捉匪首李从林,继战马陵山,将匪首孔团、杨廷云、陈世昌等生擒。只几天的时间,便将长期危害百姓的磨山、马陵山区的土匪全部清剿。缴获的枪支弹药补充部队,活捉的几百名匪徒集合在南店,即陈景严的宅院,进行教育整训收编。多数匪徒都能痛改前非,愿意重新做人,跟八路军走革命路,打日本鬼子。但也有少数顽固分子,不愿受八路军纪律的约束,伺机逃跑。一位涌泉籍杨廷云匪团的土匪小头目,逃跑时被抓住,梁兴初在陈家巡会西门外召开宣判大会,将其枪毙。百姓气愤地说:"这人领着土匪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罪大恶极,早就该死。八路军宽大为怀,实行教育改造,他还恶习不改,企图逃跑。凡是不服从改造的都该杀,不然,逃跑以后还会为非作歹,残害百姓。"还有的百姓风趣地说:"这是杀鸡给猴看。"
日军常从郯城出发,对郯东北地区进行扫荡。还有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在郯东北地区驻扎,对敌斗争异常艰苦。为使刚开辟的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加强,东进支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做好抗日宣传发动工作。东进支队组织百姓及社会各界人士宣讲《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使广大军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其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月15日,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和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协调行动,袭击国民党郯城县政府驻南古庄第二办事处,经一夜激战,赶跑反共分子陈冠华的保安队,攻克南古庄,标志临沭一带解放。1月下旬,东进支队在陈家巡会建立临沭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郯东北第一办事处,王卓人任主任,王次安任副主任。办公机关设在陈立松宅院。办事处建立时,有十余人,设六区、七区2个区,区以下设乡。马子方任六区区长,王南昌任七区区长,薛映寅、赵子久、赵荣卿等任乡长。4月,中共苍马工作委员会成立,何雨田任副书记。至6月,办事处设立秘书、民政、税务、财政、建设5个科室。吴鸿起等三人在月庄、措庄、泉子埠一带组建三个中队的武装。经半年的努力,办事处自身建设初具规模,连同武装约有300多人,区乡政权建设基本齐全,根据地建设快速发展。在郯东北办事处和苍马工作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相继成立郯东北抗日救国大队,郯东北民众抗日动员会等组织。随着抗日区域的扩大,7月,郯东北第一办事处更名为苍马办事处。何雨田、王卓人调离,王卓人调任鲁南行署第三科科长。白涛由部队调地方工作,任苍马工委书记兼苍马办事处主任。8月,统编抗日武装,成立苍马游击大队,白涛任大队长兼政治部主任。
王卓人,系旺南庄人。对临沭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其妹嫁到陈家巡会村,因此,对陈家巡会的情况非常了解。东进支队到来之前,他就给领导推荐,认为陈家巡会爱国志士多,经济条件好,又有沭河相隔,相对安全,是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东进支队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选择驻地陈家巡会村,与他的建议有着密切关系。
其三,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力量。陈家巡会是郯城县东北乡朱堂保驻地,东进支队把朱堂保联庄会抗日游击队,改编为郯东北抗日救国团,吸纳周围村庄的爱国青年参加,陈立藻任团长,东进支队负责培训。
其四,修筑防御工事。陈家巡会的地形结构:东面有一条河流,乃天然屏障,南、西、北地势平坦,需加强防范。东进支队从庄前绕西至东北方向,开挖一条防御工事,深1.5米-2米,宽4米-5米,长2公里。加之陈家巡会在清朝时期所修村围墙厚一米多,高丈余,形成两道攻防兼备的工事。从郯城经陈家巡会至大兴方向,有一条官道,因日军常开着汽车到这一带扫荡,抢掠财物,东进支队组织军民把这条官道挖断。
其五,修建军训场地。东进支队驻陈巡会,有1000多人,又不断有新兵入伍,还收编一些战俘等。为了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在村族长安排下,由爱国人士捐献土地,在村东西两侧修建两处军事训练场。东训练场较大,以大松林为中心,占地百余亩,内设单杠、双杠、木马、障碍攀登架等器械,还建有靶场、刺杀训练场。西训练场占地四十余亩,内设单杠、双杠、木马、篮球场、大戏台等,主要用于集会、演出、部队出操,刺杀训练等。
1940年10月,各支队的使命已完成。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一一五师部队整编,共编为7个教导旅。东进支队编为教导第五旅,梁兴初任旅长,罗华生任政委,吴世安任副旅长,李梓斌任参谋长,刘兴元任政治部主任,辖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
1941年1月,苍马工委改称苍马县委,仍由白涛任书记。
1941年1月7日,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多人绕道北移时,遭8万多国民党军队合围聚歼。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难。根据中共中央反击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部署,教导五旅于1月中旬从陈家巡会出发,日行军80公里,急调华中增援。
1941年1月中旬,教导二旅四团,由团长钟本才、政治委员吴岱、参谋长吴健、政治部主任王树军带领,进驻陈家巡会村,团部设在后店陈立群宅院。3月初,教导二旅由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副旅长张仁初、参谋长何以祥带领旅部和六团进驻陈家巡会村,旅部设在陈立藻宅院。此时,驻于陈家巡会的八路军兵力达5000人。
3月,东海工委成立。5月7日,陇海路北东海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羽山区山西头村召开,成立东海办事处。8月17日,东海办事处改为海陵县政府。同时,东海工委改为海陵县委。
3月19日,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赣榆县大片土地解放。为保卫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3月底,教导二旅六团奉命驻扎在赣榆县班庄、刘福等村。四团仍驻防陈巡会。

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移驻陈家巡会,鲁东南抗日民主政府建立 1940年11月,鲁南区党委、鲁南区三地委联合组织200多人工作团,由鲁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林呼加任团长,鲁南区三地委民运部长王永福任副团长,带队进驻苍马办事处,开展民运工作。工作团下设3个分团,第一分团王永福兼团长,刘炬任副团长,驻南古庄;第二分团蓝名述任团长,王更生、崔广运先后任副团长,驻大兴;第三分团段林任团长,牛成良(方明)任副团长,驻陈巡会和大官庄。工作团深入到各村家家户户,组织发动群众一致抗日。开展建党、建政、建立群众团体和统战工作,推动合理负担。将苍马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推向高潮,苍马地区的抗日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1941年初,日伪军对八路军在鲁南地区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残酷杀害抗日干部和革命群众,形势十分严峻,不少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转移驻地和办公地点。2月,鲁南区党委、专署、军区,三地委、三行署、三军分区以及郯城、邳县的中共党政军机关,先后移驻陈家巡会村。
因东进支队教导二旅及老四团在苍马地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关系,军民同心协力,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如铜墙铁壁。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日本鬼子的多处据点被拔掉,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郯城、海陵、赣榆等地也相继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群众组织。1941年6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军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移驻陈家巡会村。8月初,中共苍马县委改为中共临沭县委,白涛任书记,苍马办事处改为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白涛兼任县长。县以下设区,配备区委书记和区长。苍马游击大队改称临沭县大队,傅伯达(绰号傅豁子)任大队长,白涛兼任政委。同时,郯城、海陵、赣榆等县也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为加强对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陈家巡会村建立鲁南区第四地委、第四行署、第四军分区,辖临沭、郯城、海陵、赣榆等县。王永福任地委副书记(书记缺职)兼组织部长,白涛任行署主任,石世良任军分区司令员,纪华任政委,穆林任宣传部部长,刘易福任民运部长。同月,山东省第二专员公署移驻陈家巡会。
至此,陈家巡会成为山东红色政权所在地,山东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滨海区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称陈家巡会为"莫斯科",根据地军民称陈家巡会为"小延安"。
日军侦察到上述情况后,在地面部队攻不进的情况下,经常派飞机来轰炸。中共山东党政军、鲁南第四区党政军,集中驻于陈家巡会村,面对日军飞机的轰炸,安全形势严峻。罗荣桓、陈光、肖华、谷牧等党政军领导遂将部分办事机构转移到蛟龙、利城、朱范等村。并意识到陈家巡会村的几座大楼和十几座炮楼易被日军从空中发现,成为轰炸目标。鲁南区第四地委和教导二旅的领导,与村干部一起动员村民拆除高层建筑物。并从周围村庄调来200多民兵帮助,用近10天时间,将6座大楼和10余座炮楼计71间全部拆掉。
1942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将鲁中区五地委、鲁南区四地委合并,成立滨海地委,直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驻地设在朱范村。12月,教导五旅从华中返回滨海,驻于滨海区中北部地区。
1943年3月,临沭县大队扩编为滨海军区临沭县独立营,铁英任政委。
1943年4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撤销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教导五旅和滨海军分区番号,成立滨海军区。一一五师主力部队整编为四团、六团、十三团,四团仍驻陈家巡会村。临沭县委改称临沭中心县委,指导郯城、海陵两县工作。王永福任书记,白涛任县长。
1943年春,罗荣桓病情加重,中共中央安排他去新四军军部驻地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村治疗。他从朱范出发,当天下午来到陈家巡会,顺路看望寄养在陈立藻家的两个子女——男孩罗东进,1939年2月生;女孩罗南下,生于1940年春。是一一五师师部移驻陈家巡会时,从苍山县大炉村万春圃家接来,经符竹庭推荐,秘密寄养在陈立藻家。罗荣桓在陈立藻家住了一宿。临走时陈立藻派四位村民抬着罗荣桓,帮助部队送行,把罗荣桓送至羽山西头泉子埠村。
1943年7月,罗荣桓返回山东。11月,陈毅派医生王雨田和国际友人奥地利医学博士罗生特来山东,为罗荣桓继续治疗。罗生特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顾问,在陈家巡会村教导二旅卫生处和祠堂军医院期间做了大量工作,许多伤病员在他的治疗下得到康复。他同时也为当地百姓治病,得到村里人尊敬爱戴。3个月后,罗生特辗转于临沭、赣榆、莒南等县的八路军战地医院救死扶伤。
1943年10月,在临沭中心县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陈家巡会成立滨海区第二地委、第二行署、第二军分区(也称滨南地委,滨南行署、滨南军分区),辖临沭、郯城、沭水、海陵四县。张雄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永福任地委副书记,白涛任行署主任,罗华生任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10月张雄离任,谷牧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抗战期间,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八路军一一五师移驻临沭,在临沭境内建立了鲁南区第四地委、第四行署、第四军分区,滨海地委、滨海行署、滨海军区,滨海区第二地委、第二行署、第二军分区等。在各级党政军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出现了许多抗日模范和战斗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根据地安全,其事迹英勇悲壮,可歌可泣。
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当地百姓称为老四团)来临沭的6年时间里,团部一直驻在陈家巡会村。他们的防区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各营连分别驻于这片红色的抗日根据地内,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吃住在百姓家中,与当地军民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友谊,群众亲切地称其为"老四团"。在青口战役、郯城战役、甲子山战役、海陵战役、莒县战役、解放临沂等重大战斗中,都担任主攻重任,歼灭了大批日伪军和反动派有生力量。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等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把"老四团"的事迹编成歌曲,在根据地中广泛流传:"红旗展,歌满山,滨海来了老四团,打鬼子,捉汉奸,军民并肩齐抗战,鱼水难分心相连……"
老四团所属八连等几个连队,驻在顶子、月庄、沈马庄等村。他们以保卫根据地政权为己任,与人民并肩作战,在沭河两岸与日伪军的斗争中,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在反扫荡、打日军李庄、大哨、醋大庄、黄庄子等据点的战斗中,冲锋在前,立下不少战功,八连的事迹家喻户晓。1944年8月,山东省军区英模大会上,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宣布授予该连"钢八连"荣誉称号。连长鄢思甲被评为战斗英雄。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警卫连、骑兵连、特务连、铁七连、铜九连,打不垮的钢八连。"

解决山东问题期间,刘少奇两到陈家巡会 1940年下半年至1942年初是山东抗战最困难时期。由于日、伪、顽多次派重兵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各抗日根据地被分割、蚕食,日益缩小,交通阻塞,部队减员,组织遭破坏,生产受影响。加上灾荒严重,敌人封锁严密,根据地军民吃饭穿衣困难,军需紧缺,伤员治病、兵员补充陷入困境。还有机关宠大,周转不灵,不团结,少数人对抗战前途失去信心等问题。罗荣桓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权力解决这些问题,只好请中央派人来解决。
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1941年5月前称中原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1941年1月-4月,山东曾受中原局领导,刘少奇对山东的情况有所了解。因此,罗荣桓于1942年1月30日和2月2日,致电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并报北方局和中共中央,建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召开一次扩大会议,请中央派刘少奇前来参加,总结山东工作,开展自我批评,明确山东今后的工作方针,加强党内团结,以利今后的斗争。
1942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在苏北的刘少奇,指出:"山东发生争论已久……你经过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同时,毛泽东在电报中还对山东领导干部的配备提出初步设想。3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就解决山东领导问题分别给刘少奇、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发出电报。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系统地介绍了山东情况和意见分歧的来龙去脉。在给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电报中,中央分别要求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得团结和统一。
3月18日,刘少奇化名胡服,与300多名随从及警卫人员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赶往山东。教导五旅十三团团长周长胜率部护送,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率部到陇海铁路以南迎接。刘少奇途经淮海区时,在分区司令部住了一个星期,听取淮海区领导的工作汇报,并作指示,后渡盐河北进。淮阴、淮安、灌南、灌云等地方,河网密布,敌人沿河三里五里建有碉堡,沿公路几里就建一炮楼。盐河还经常出没鬼子的汽划子,封锁严密。刘少奇有时骑着牲口走,有时坐着担架走。白天隐蔽休息,夜间行军,经常绕道,前进速度很慢。曾国华率领的部队在陇海铁路以南与周长胜护送部队会合,将部队部署为"井"字形,刘少奇一行人走中间,做到万无一失。4月8日,过陇海铁路,走海陵县羽山西边山西头村到达陈家巡会。因这条路是东进支队来沭后开辟的南北交通线,相对安全。此时,陈家巡会周边的房巡会、陈棠、措庄、大于科等村都放上整班整排的岗哨。尤其是陈家巡会村各个出口及村内重要位置都布上岗哨,还有巡逻队,昼夜警戒。刘少奇于夜间来陈家巡会,住进教导二旅司令部。和驻于陈家巡会的山东军区、山东省第二专员公署等机关领导进行交谈,初步了解山东情况。
两天后,曾国华率部于4月10日夜间将刘少奇送到朱樊村。刘少奇一落脚,就找朱瑞等山东党政军负责人了解各方面情况。罗荣桓和陈光与刘少奇谈了一天一夜,汇报山东地区敌我友三方斗争形势,陈述对山东工作的意见。刘少奇还与许多干部进行深入交谈,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跟随刘少奇来的大部分工作人员,脱下军装,换上粗布衣服,住在大许庄、夏庄、东盘等村。
在掌握全面情况后,刘少奇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座谈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等会议,对山东工作作全面指示,对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统一党政军领导干部认识,决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纵队指挥部合署办公,一切领导集中于分局,分局下设军政委员会。
5月4日-10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刘少奇指示,作出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议。滨海区农救会召开400人干部大会,布置减租减息工作,并决定莒南、临沭为双减实施中心县。并向莒南、临沭派出"双减"工作团。教导二旅也组织工作团,在临沭开展"双减"工作。
陈家巡会是临沭"双减"重点村。村中开明进步人士多,1938年前就有进步青年参加共产党,东进支队进驻后,又有大批爱国志士参加共产党八路军。在这次"双减"运动中,陈继安等共产党员和参加八路军的青年,回家做家人的思想工作,起带头作用。许多大户也积极响应,将根据地区域内的大部分土地捐出,把各家的酒厂、油坊等企业缴军队和政府管理,支援抗战。1942年5月中旬,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南古庄召开"双减"捐献现场大会,陈立藻、陈继惠等几家大户,把南古庄一带的万亩良田及近百间住宅、店铺、厂、坊捐出。县政府把土地分给贫雇农耕种,房子用于县区机关办公驻地。会上,县政府对捐献者进行表彰,授予陈立藻、陈继惠等人抗日救国开明进步人士荣誉。
因敌人封锁,根据地物资短缺。为解决这一困难,1942年7月初,滨海专署在陈家巡会召开各县县长联席会议,刘少奇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就"如何打破敌人封锁,大力发展工业生产"问题作重要讲话。这是刘少奇第二次到陈巡会,此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县长联席会(第一天),统一认识。根据需要,确定以纺纱、织布、造纸、制药,做军装、鞋、袜为主的工业发展项目。第二阶段为商联会(第二天),各县县长及工商界负责人参加,会场设在村西军事训练场,教导二旅各机构及老四团官兵全部参加会议,与会人员2000余人。为大力发展各县工业生产,滨海专署拨巨款扶持。扶持款是用大盒启抬到会场,装得满满的,顶着上梁,主席台的大桌子上放着整捆整捆的钱币。各县代表宣誓表态。上午9时许,罗华生正在大会上讲话,100多人的警卫部队护卫刘少奇出村西大门折向北,经会场东侧返回朱樊。罗华生及全体官兵起立,面向东方为刘少奇敬礼送行。军礼敬了足有3分钟,待刘少奇一行走远后,方继续开会。下午,教导二旅旅长安排每县去一个排的兵力,护送各县与会代表及扶持款返回各县。
至1942年年底,临沭县在这次发展工业生产运动中,投资1万元(北海币)建鞋厂,投资1.5万元(北海币)建纸厂;在纺织业方面,全县有铁机513张,木机32张,纺车1243架,政府支援贷款2193.6万元(北海币);在合作社方面,全县有油业合作社4个,股金8.09万元(北海币),织布合作社2个,股金1.7万元(北海币)。上述这些工业项目,有不少建在陈家巡会村。此外,陈家巡会还有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管理的酒厂和制药厂。

新四军接防山东解放区,陈毅两到陈家巡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6日,按照中央部署,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将山东各军区的主力部队和基干部队,改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有8个师,12个警备旅和2个独立旅,共27万人。其中,新建一师以老六团为核心,组建三三四团、三三五团,三三六团,梁兴初任师长,梁必业任政委;新建二师以老四团为骨干,编为三三七团,从驻于陇海铁路以南的新四军调来一个团,编为三三八团,将海陵独立团编为三三九团,罗华生任师长,刘兴元任政委,贺东升任副师长,王树生任政治部主任。
8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决定罗荣桓率山东数万兵力急进东北,新四军接防山东解放区。梁兴初带领新建一师先行,从陆路经山海关进入东北。罗华生带领新建二师,从陈家巡会星夜撤走,急行军七八百里,到达山东半岛龙口码头,渡海进军东北。陈家巡会参加八路军的六七个村民也随师去东北。
9月26日,新四军军长陈毅在延安开会后返回途中,接到中央"取捷径直到山东"的电令,立即命令离山东较近的两个旅作为先头部队挺进山东。月底,陈毅与先头部队汇合后到陈家巡会村,住滨海二军分区。此时,临沭县南部的十多个村庄家家都住满新四军官兵。
谷牧带领滨海区党政军及山东驻滨海办事机构领导,在陈家巡会村欢迎陈毅。新四军进村时,滨海地委组织一千多人的欢迎队伍,从村头到村内,夹道欢迎。晚上,滨海地委、滨海二地委文艺宣传队在村西军事训练场联合演出大型文艺节目。
9月29日,召开会议,谷牧把滨海及山东解放区的情况作全面汇报,陈毅作重要讲话。会后,陈毅视察滨海区第二地委、第二行署,还深入到抗战家庭走访,慰问抗日烈士遗属。在陈立藻家走访时,陈毅提出要去拜谒陈氏祠堂,陈立藻引领陈毅一行人来到祠堂,陈毅行鞠躬礼,看碑文,参观建筑。陈毅说:"祠堂建筑好气派。按碑文记载,我们是同一祖先,咱们是一家人。陈家巡会的族人为抗日作出了牺牲和贡献,祠堂也立了功。"
数日后,陈毅安排一支300多人的部队在陈家巡会驻扎,管理军用物资,还在前顺源建立缝纫社做军服,在东店建立制药厂。之后,陈毅率领部队去临沂。
两月后,驻扎在陈家巡会的部队奉命调去临沂。新四军管理的缝纫社、制药厂、军用物资等全部移交滨海第二军分区管理。陈家巡会成为新四军军需物资生产供应基地。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撤销滨海区党委、滨海区行署;设在陈家巡会的滨海区第二地委、第二行署亦随之撤销,与滨海区第三地委、驻新海连办事处合并,共8个县,组建滨海地委、滨海行政专员公署。谷牧任地委书记,谢辉任专员。
1947年2月初,陈毅、韦国清率领部队到陈家巡会,发起讨罚国民党第四十二集团军郝鹏举部战役。讨郝司令部设在陈家巡会村。陈毅任讨郝战役总指挥,粟裕负责阻击徐州方向可能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队,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担任前线指挥。总攻于2月6日发起,华东野战军兵分两路,向郝鹏举部军部驻地白塔埠发起攻击。西路为主攻部队,从郯城一带发起进攻,东路从临沭直插白塔埠东线,两路大军将郝鹏举军部驻地白塔埠团团围住,展开激烈战斗。郝鹏举几次组织强行突围,均被打退。7日黄昏,郝鹏举军部及两个师计6000多人举手投降,郝鹏举被生俘,战斗胜利结束。同时,郝鹏举部驻于临沭、海陵等地的部队也被彻底清剿,总兵力3万多人的国民党第四十二集团军被彻底消灭。华东野战军浩浩荡荡,武装押解着俘虏和战利品返回临沭,驻于陈家巡会及周围村庄。陈毅安排部队在此休整20天。
此次战役,临沭县委、县政府组织3000多人的民兵和担架队,跟随东路大军奔赴前线支援战斗,陈家巡会村所有青壮年全部参加民兵和担架队,年龄小的15岁。因形势所迫,战前紧急转移来陈家巡会的滨海地委,滨海行署,讨郝战役胜利后,返回驻地朱樊村。陈毅前去视察。
(本资料由陈巡会村陈传才、陈传村、陈继苗、陈传省、陈令平等搜集整理)

1940年陈家巡会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