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780&run=13

丁履玉 1952年5月出生,临沭县朱仓乡人,大专学历。1970年11月入伍,在广州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队指导员。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参加云南边防保卫战,担任穿插营尖刀连指导员。战后任师政治部理论干事、代理宣传科副科长、125师医院政委。1986年年底转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县委党校副校长。
在部队期间,被42军和广州军区多次授予"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雷锋式的战士""欧阳海式的战士""模范班长""模范排长""连指导员标兵"等称号。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各级各类嘉奖共36次。曾获得42军步兵团以下各种武器射击全能冠军。
酷爱文学,在军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20多篇,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发表新闻报道和散文近百篇。2003年后在《榕树下》《碧海银沙》文学网站、《山东文学》等杂志,发表散文和中短篇小说计20多万字。2005年出版长达1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少年无悔》《南疆激情》《战火青春》,其中《战火青春》获2007年"临沂文学奖"长篇小说二等奖。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万连步 1965年7月生,临沂市河东区人,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金正大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从一个资产不足百万的小厂,成长为集复混肥料、缓控施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以及其他新型肥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年生产能力160万吨,资产16亿元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带领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料,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承担国家《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缓控释肥料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的研究,填补国内空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在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分别设立"金正大奖助学金",三年共捐资50万元,资助48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学业。2006年年初,他用政府奖励给公司管理层的80多万元奖金设立"金正大爱心基金",凡是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每年资助3000元-10000元。2004年以来无偿向农民赠送肥料,帮助建立2000多个农业示范田。先后获2002年度"临沂市劳动模范"、2005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十大创新人物"和"中国肥料业十大年度人物"、2007年度"中国生态小康建设十大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上官步君 1948年10月生,临沭县郑山镇西海子村人,初中毕业。少年时即酷爱京剧和舞台表演。1965年,村里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担任编导,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利用多种演出形式进行宣传,得到群众称赞。20世纪70年代起,排演革命现代京剧,通过多次观看京剧电影,反复聆听收音机演唱的京剧节目,勤学苦练,然后辅导村剧团,对各种角色的演员分别从唱腔、念白、动作、走场等方面严格训练。经过上百遍的辅导,海子村剧团在当地有了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他带着海子业余京剧团在全县率先排演传统历史剧目多部。开始演员们对传统剧目陌生,念白不上韵,台步走不好,水袖用不上,不懂"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素,他耐心的指导,一遍又一遍的示范。付出大量心血,培养出演员们一丝不苟、完美到位的作风。他还利用假期、星期天培养小演员。每年春节期间十余名小演员登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2003年,他带领剧团参加临沂市首届广场艺术节演出,参加临沭县首届"钻石之乡"广场艺术节演出。40多年来,他执着于文艺和京剧事业,带领海子业余京剧团常年坚持演出,成为县内唯一常年坚持演出的村级剧团。省、市、县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曾报道过他和海子业余京剧团的活动情况。

王小根 1947年2月生,江苏省东海县西朱范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临沭县京剧团演员、舞美、导演和临沭县广播电台播音、编辑、记者等工作。自幼兴趣广泛,特别偏爱漫画,至2007年已在各家报刊发表漫画1800余幅(组)。1990年后,有6套连环漫画《老夫老妻》《老马日记》《宝贝儿子》《老科外传》《憨哥趣事》《胖嫂的故事》,先后在浙江、河南、黑龙江、山东等报刊连载。曾36次在市级以上新闻和漫画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华东九报评委会新闻一等奖一个。是临沭县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广利 1965年生,临沭县大兴镇山西头村人。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民盟委员会委员,上海天文台民盟支部主委。1988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分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同时攻读上海天文台天测天力专业研究生。2000年获上海天文台天测天力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其间,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市第八次运动会进行电脑编程。自学日语,精通德语、英语,先后到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讲学。2004年上海天文台承接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VLBI精密测轨任务,王广利负责测轨分系统相关后处理软件的研发工作。他与VLBI分系统有关专家废寝忘食,刻苦攻关,圆满完成任务。设计的测轨数据软件在首次探月工程任务实施期间,运行稳定可靠,操作方便,软件良好的动态图形显示功能,能够直接、及时、准确反映VLBI测量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测量结果的质量,并完成实验的相关后处理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2007年12月12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在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建设、发射、测绘和科学应用等各项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王广利是其中之一。

王广富 1956年1月生,临沭县大兴镇山西头村人,1976年入伍。1979年2月,参加云南边防保卫战,在部队攻占纳隆桥头高地时,奉命掩护战友执行炸桥任务,堵敌退路,打敌增援,先后消灭9名敌人(其中一名中尉军官),缴获美式轻机枪1挺、子弹450发、军用地图1张。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主动为工兵排带路。在完成炸桥任务、掩护战友安全撤退时,身中6弹,左小腿粉碎性骨折,仍坚持战斗12小时,并在火线入党。战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二级英模"光荣称号,荣立一等功,民政部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85年1月转业,安置到临沭县民政局工作。

王生 1946年5月生,临沭县朱仓乡人。1965年临沭一中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1970年毕业分配到甘肃清水职业病防治院,1981年北京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1985年5月-1986年8月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人类工效学的研究,进行过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动物及人体实验观察、超声波对脑电图影响的计算机分析等研究,多次获政府科研成果奖。在生物力学方面进行大量深入研究,使中国在这方面处于世界的前沿。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编写论著十余本。1989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出硕士生6人,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5名,指导博士2名。2007年职务为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公共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呼吸保护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总编辑。

王庆寿 1947年2月生,临沭县石门镇西石门村人,临沂市民间艺术家。代表作品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民间吹打乐《小桃红》系列等。其中《小桃红》系列作品被列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东电视台《老友》栏目做过他的专题报道。1994年3月,参加"萌国杯"全省金唢呐民间演奏家邀请赛,获二等奖,出版音乐光盘三张。2001年10月22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演出,获优秀奖。2007年3月,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演奏《小桃红》,获银奖。是临沭县第五届政协委员。

王裕晏 1933年1月生,临沭朱樊村(1971年划至江苏省)人。1948年10月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在洪站酒厂任记账员;1950年5月先后任新海连专卖事业处、临沂专卖公司会计、副股长;1953年10月-1961年12月历任山东省专卖公司、商业厅、计委、物价局、工委科员、秘书;1961年12月-1968年7月任省计委、省经委副科长、科级干部;1968年7月下放沂源干校劳动,为省经委学习班学员,曾在山东拖拉机厂工作;1972年11月任省计委科级干部、综合计划处负责人。1976年3月任省计委综合计划处副处长;1980年2月任省计委综合计划处处长、党组成员;1982年3月-1987年11月任省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1988年4月任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兼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1988年11月任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1年4月任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省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3月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省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6月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2月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贸促会会长,高级经济师;1993年3月任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贸易会会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1993年4月当选省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五届山东省委委员,第七届、八届省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王遵义 1938年生,临沭县南古镇新村人,小学和初中都在临沂就读,1956年初中毕业,因体育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山东体育学院深造。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1961年调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1959年水粉宣传画《大家都来参加乒乓球活动》由山东出版社出版,此后陆续出版和发表《古巴必胜》《毛主席在庐山》《姐妹俩》《边疆铁骑》《光荣灯》《荷花舞》《雨夜灯明》等作品,其中《姐妹俩》、《雨夜灯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姐妹俩》被印成年画在全国发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油画《惜别》获全军优秀作品奖,《胜利之路》《没有包扎完的绷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三号哨位》被上海美术馆收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回天无力》获全国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奖,《甘做春泥育新苗》《爱鸟》分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三等奖。《女兵的假日》《蝶恋花》《牧羊女》等作品被国外画廊、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1997年以后由油画转为国画创作,多画梅花。2007年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职干部,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特聘画师,济南军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石洲 1940年6月23日生,莒县东莞乡石崮后村人。1963年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临沭一中任体育教师。自小喜爱武术,又得名家指点,系统学习过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械套路。1970年1月,临沭县成立第一个少年武术队,任武术队教练,为少年武术队的成长壮大付出巨大心血。坚持带领队员早晚各一次、寒暑假全天训练,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报酬,没有节假日。197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临沭县少年武术队茁壮成长》的通讯。同年9月临沂地区举办首次全区武术表演,临沭有4名小队员被选到地区武术队,参加全省武术表演大会,并由刘石洲任教练。后在全区13个县巡回表演55场,历时两个多月,观众达十多万人,在全区形成一个群众性学练武术的热潮。1978年,全区武术比赛,他率领的临沭县武术代表队获得第二名;1992年,全区业余体校少年武术比赛,临沭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多年来,他培养的武术人才遍布临沭城乡,先后向高校输送20多名有武术专长的大中专学生。1982年,刘石洲被评为全省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同年荣获由《中国体育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三家报社评选的"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荣誉称号。1984年任临沭县体委副主任,是临沭县一至四届政协委员、常委。1988年,临沭县武术协会成立,刘石洲任主席,并任临沭县老年体育协会拳剑操分会会长,为临沭县太极拳、太极剑运动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2003年12月,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中国武术六段段位。

刘西怀 字羽山人,号石龙,临沭县石门镇刘巡会村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石门中学毕业后回本村任民办教师,1974年12月入伍,在铁道兵任文书,后转为志愿兵。1984年1月转中铁十四局三处任施工教育科主任干事,1986年1月先后任济南铁路局日照供电所主任、党总支书。2007年内退后回老家刘巡会村居住,潜心钻研篆刻艺术。
1989年起自学篆刻和书法,先后在《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篆刻作品1000余方,其部分作品入选《民族魂中国书法作品集》《艺术人生》画刊及首届"国泰民安杯"全国书画大展。用7年时间创作篆刻《万寿印图》(10519枚》,2007年11月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篆刻《百福印图》获上海民族画院、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杂志社等1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杯"书画大展银奖,篆刻《百喜图》获山东21世纪书画大赛篆刻艺术一等奖,篆刻《56个民族人物印图》入选"中华魂"书画艺术五百家,篆刻《兵印图》入选"将军杯"全国书画大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奥运系列篆刻入选"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是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

刘宗征 1949年10月生,临沭县南古镇南古村人。因8岁时跌倒髋关节脱臼,造成下肢终生残疾。1965年临沭一中初中毕业,先后在南古小学、南古联中教书。1974年调南古镇文化站工作,1978年调临沭县电影公司,从事文化宣传、书画创作活动。1968年创作的年画《都满意》《沂蒙山下新一代》在临沂艺术馆展出。1978年创作的电影宣传画《良家妇女》《寒夜》等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巡回展。编写绘画的幻灯节目十余次获全省幻灯汇映一、二等奖,其中《歌唱沂蒙山》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为纪录片,在全国放映。1978年-1995年,创作的连环画《爸爸的礼物》《美猴王太空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等二十多本画册,在山东美术出版社、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出版;在《解放日报》《大众日报》等发表美术作品数百幅。1995年后,进行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并专攻写意牡丹。多次自费去洛阳、菏泽牡丹园写生。其写意牡丹形神兼备,画法别出心裁。1998年参加韩国世界美术大展,同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2000年7月,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同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2006年7月,作品入选北京2008奥组委、中国残联主办的"中国残疾人优秀书画作品展"。是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临沂市残联书画协会副会长。

刘洪沂 1946年2月生,临沭县郑山镇宅子村人。山东省特级摄影师。16岁学习照相,1963年,参与组建临沭县合作照相馆,1976年,独立完成临沭县教育革命展览大型图片的拍摄、放大工作。1987年,县饮食服务公司职工集资购买临沭县第一台摄像机(型号M5),先后拍摄制作多部电视专题片。1991年县电视台成立,刘洪沂调县广播电视局。1994年,撰稿、摄像、制作的《郑山坡后富户为先富户贺春》在临沂地区电视好新闻评选中获全能一等奖;1995年,由朱学新、胡尊信编导,刘洪沂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刘少奇在沂蒙》,获山东好新闻一等奖;同年,在临沂市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电视展播中获一等奖和政府精品工程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接见。刘洪沂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电视台发表摄影作品、新闻图片、艺术照片、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片及专业论文1400余件,并为地名、党史等部门出版的图、书提供大量相关照片。是临沭县一、二、三届政协委员。

刘培珠 女,1936年生,济宁市人。1957年毕业于济宁护士学校,分配到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1958年自愿报名到缺医少药的沂蒙山区,历任临沭县人民医院护士、护士长、总护士长,1996年退休。毕生工作在护理一线,待病人如亲人。病人急需输血而又无血源,她几次给病人无偿献血。1963年6月,她分娩才5天,有一病人急需手术,而麻醉护士因事不在,她从床上爬起来给病人上麻醉,病人得救,她却差点晕倒在手术室。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武斗,大部分人员离开医院,只剩下她和另外3名医护人员,当时有40名住院病人。她安慰病人:"你们放心,只要有一个病人,我们就不走。"日以继夜的工作,终于使40名病人全部出院。担任护士长后,在她管理的病房未新出现一例褥疮,就是病人入院前生的褥疮也很快痊愈。她热爱护理工作,先后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把护理管理视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使病房管理进入临沂地区的先进行列。主要论文有《农村医院如何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坚持改革精神提高病房管理质量》等。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护士,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8年卫生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护士"称号。

刘德全 1950年2月生,临沭县白旄镇刘屯村人,全国劳动模范。生长在"白柳之乡",自幼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熟练掌握柳编技术。1975年被临沭县条柳编厂聘为技术员,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变柳编制品原料、色彩单一的状况,开发出彩条、高粱莛、芦苇、蒲草、油草等多种原料混合编织品。改革编织方法,由单一普通编织法发展到柠檬、水波纹、S形等新编法;采用上色、喷染、吊里等新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先后设计11大类1139个品种,其中"沭河牌"系列柳编制品连续两次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产品畅销日本、美国、香港及西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柳编事业发展,指导2500多人学会编柳技术,培训出400多个编柳能手,其中有多名被广州、湖北、江苏等地聘走。1986年1月,随临沂柳制品出口业务考察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在东京、大阪举办的产品展销会上,他当场献艺,编制出与图样分毫不差典雅别致的柳制品,观众拍手叫绝。1991年,随省公司第二次出国,先后到荷兰、法国、比利时、德国等进行考察,以精湛的工艺技术,赢得了客商的赞誉。1988年4月晋升为助理工艺美术师。1989年被评为临沂地区劳动模范,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分别获省市"设计创新"先进个人称号。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省、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临沭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临沭县第三届政协委员、常委。

许耀卿 1921年9月生,临沭县朱仓乡东官庄村人,一级甲等伤残军人。因家贫,8岁出家给道士当徒弟,14岁还俗做雇工。1937年秋,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团,在九连连部当通讯员。194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刘少奇由苏北来到山东,他被挑选参加保卫工作。回部队后参加攻打赣榆县城战斗,全连只剩下18人,在与敌人肉搏战中,腿中敌人7刺刀,他强忍伤痛不下火线。在攻打海头的战斗中,连续9次送炸药包,炸毁日伪军多处碉堡,为战斗的胜利立了大功。由于作战勇敢、办事麻利,加之他相貌英俊、又会武功,被调到山东军区机关警卫班,几个月后升任班长。1942年冬,他参加第三次甲子山战役,奉命去六团三营指挥所送信,夜黑如墨,被敌人流弹击中腿部,左臂严重受伤,被抢救回来后,截去左臂。伤愈后,去山东军区军官学校学习半年,由组织上安排回原籍,担任临沭县保安团第五大队第三中队队长。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他担任临沭县支前民工第三中队队长,为部队送给养、抬伤员、押送俘虏。1948年秋,担任临沭县民工大队副大队长,支援淮海战役。1949年支援南下,经上海、杭州、福建,一直到广州。1950年春,在家乡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大官乡不脱产的治保主任。1951年春,参加赴朝慰问团,去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担任东官庄村党支部书记。1954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出席临沭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赴北京接受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等颁发的"解放奖章"。1958年,担任蛟龙人民公社塘子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前利城村支部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改变前利城的生产面貌。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坚持要社员精打细收,颗粒归仓。这一年,东官庄村不但社员留足口粮,还上交爱国粮9万公斤,比定额3万公斤超出2倍。1961年,他顶住外地乱砍山林的歪风,带领全村人封山造林、整地、修水库,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1970年退休。

李同忠 相玉珍 李同忠,1942年7月生,临沭县大兴镇宫格庄村人,小学高级教师。相玉珍,女,1966年5月生,临沭县蛟龙镇相小湾村人,幼儿教师。二人自1989年起合作剪纸创作,李同忠负责绘画,相玉珍照画作剪纸,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400余幅。1990年4月,在《农村大众》发表剪纸作品《教子》,1990年9月,在《农民日报》发表作品《只生一个孩》。1995年10月,临沂电视台《乡土之花》栏目专题报道他们的剪纸艺术。1997年6月,临沂电视台举办"庆回归"联欢晚会,特邀他们登台献艺。1998年10月,剪纸作品《龙凤呈祥》被鄂南国际华人艺术家作品收藏展览馆收藏,《四时吉庆》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收藏,《中国四大美人》在日本参展,收藏于日本世界艺术名人作品艺术馆。2001年,《红楼人物》参展"《农民日报》大地书画展"获奖并入集。2001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表演剪纸艺术。2007年10月,《龙凤呈祥》获临沂市中老年才艺电视大赛一等奖。2008年,迎奥运巨幅剪纸《相约在北京》,长6米,500多个人物,在北京参展,获银牌。2008年2月,二人同时入选临沂市民间文化品牌"十佳人物"。

李宝玉 1953年11月20日生,大专学历,临沭县醋庄乡前栗行村人。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某师某团,197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主治军医、副主任医师,是广州军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1988年9月被广州军区授予少校军衔。是广州军区第173医院五官科主任,专业技术5级(副军),文职3级。
1979年2月参加云南边防保卫战,荣立三等功。回国后先后到第一、二军医大学学习深造。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专业学习交流,发表交流学术论文多篇。

李岩选 1948年生,临沭县曹庄镇西郭疃村人。自幼爱好书法美术,1964年考入临沂师范,1967年毕业分配到临沭县店头公社丁楮林完小任教,1984年任临沭县文化局副局长,1985年到曲阜师范大学进修,1987年被评为临沭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县委、县政府记一等功。1988年4月,调山东明天出版社,先后担任美术编辑、副编审、编审。1975年5月,其儿童漫画处女作《你追我赶》在《大众日报》上发表;1979年儿童连环画册《庆庆和他的老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与他人合作的大型新风俗画《幸福山村气象新》,在《中国农民报》整版刊发。调出版社后,编辑许多书籍,有的获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或国家级图书大奖,有的成为畅销书。业余时间创作编写一大批书法教材及专业著作,先后有50多种书帖出版问世,出版《中国书法技法》录像带和光盘。1988年10月,荣获"山东省十大硬笔书法家"称号。书法技艺师古创新,兼容并蓄,形成独特风格,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大赛中60余次获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汉文 1928年10月生,临沭县曹庄镇郭庄村人,空军中将。1945年1月参加临沭县武工队,抗日战争结束后入山东革命大学附属中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文书、指导员、二十二军政治部组织干事。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九兵团组织部干事。1955年回国,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干事。1957年在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学习。1958年分配至第二航空学校任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66年参与组建空军第一个直升机训练团,立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受到毛泽东的多次接见。1970年任第二航空学校政治部主任,1974年在军政大学政治系学习。1976年调任空军拉萨指挥所政治委员,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委员。1983年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85年任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87年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以副代正)。1988年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授空军中将军衔。组织编写过卫生、通讯、雷达、汽车、警卫等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书籍,并亲自撰写《我是人民飞行员》一书。海湾战争后,撰写的《辨证认识武器装备的优劣,坚定夺取防空作战胜利的信心》一文,被评为军事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1998年离职休养。是第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沈怀海 1976年4月生,临沭县蛟龙镇黄金斗村人。山东常林机械集团挖掘机结构件车间主任,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能手。1996年在山东常林集团参加工作,承担制作模具任务。他潜心钻研,将长期沿用的木质模具改为金属模具,在质量、效率、寿命、产品精度等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在为铸造中心制作轮辋模具时,创造性的将需加工的余量舍去,一次成型,轮辋上面的孔也是直接铸成,省去加工和钻眼两道工序。2004年以来,通过学习钻研,陆续有多项发明和工艺改进:制作双刃车101转间轴卡簧槽,使产能提高30%;制作拖拉机变速箱喷漆专用吊具,节约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发明专用刀具,使生产效率提高3倍,每年为公司节约10万余元;设计用挖掘机制作的机器人,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国内领先水平;设计制作多头钻获国家专利。拥有100多项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2项国家专利。参加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获临沂市第一名、山东省第七名的好成绩。2006年获"临沂市技术能手"、"临沂市首席技师"和"临沂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进入临沂市专家人才库,每月享受500元的市政府津贴。2007年获"振兴临沭劳动奖章"和"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张义华 1956年2月生,临沭县郑山镇人。1971年入临沭一中读书。1976年进临沭县农业机械厂工作,先后任操作工、班长、车间主任。1987年12月,任山东手扶拖拉机厂副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先后研发沭河81型、101型手扶拖拉机,填补省内空白,打开市场。1993年4月,任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开发出Y75-4800/6B六面顶液压机、振筛机、三辊四筒棒磨机、人造金刚石等六种新产品。1995年建成年产5万台发动机厂,手扶拖拉机获中国首届博览会金奖。1996年,企业改制组成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充分利用国外产品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1年,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2004年,"沭河"商标在国内同类产品最早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获"中国拖拉机工业50年最喜爱的拖拉机品牌",2006年获"中国名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生产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引进代表世界水平的西班牙洛拉门迪垂直无箱铸造造型线、德国HWS静压水平铸造造型线,铸造产品从粗放单一的机械铸件向汽车配件、铸铝件等精密铸造发展,企业成为德国宝马、美国通用等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家的合作伙伴。2005年,企业新上"2000吨花生活性肽"项目。2007年,旗下常林肥业公司新上60万吨氨化造粒生产线。企业发展成为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高效肥料和精密铸造等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张义华1997年3月获"山东省机械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10月获"全国质量管理卓越领导者"称号,2003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0年、2004年两次被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机械行业质量管理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2004年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称号,2005年获"东方红杯"中国拖拉机工业50年"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是临沭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立奎 1963年1月生,临沭县曹庄镇人。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部工作,国防大学专业美术创作员,国防大学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军博画院特约画家,上校军衔。受父母影响,自幼喜爱书画。先后得到书法家大康、张坤山,知名画家刘大为、张道兴等人的点拨。其美术作品获第八届全国奖;入选三届、五届全国工笔画、首届人物画、中国花鸟画大展,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书画展及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大展,全军第十届美展,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全国百名百家中国画精品邀请展;获1998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三等奖,全军书法大赛二等奖,1999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优秀奖,迎澳门庆回归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以及1999炎帝杯国际书画大赛金奖等。作品先后刊登于《美术》《中国美术》《东方艺术》《美术观察》《中国画家》《美术报》等报刊,入编多部大型画册,许多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和友人收藏。2002年被总参谋部推荐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进入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班,学习研究水墨人物课题。2002年、2003年先后4次捐赠作品扶持"北京宏志中学"贫困生、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及卫生扶贫事业、"爱心救助工程"等公益慈善事业。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山水画200家""百年开端全国画院百佳画家"。

张立省 1955年2月生,临沭县曹庄镇黄庄村人。山东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8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在临沭县化肥厂造气工段任操作工。之后任工段长、车间副主任、供销科长、厂办主任、副厂长。1990年,当选临沭县化肥厂厂长。企业改制,先后更名为山东沭化集团、山东金沂蒙集团,任董事长、总经理。走出一条以生物化工、煤化工、生态肥料三大系列产品为产业链,集有机化工、精细医药化工、食品于一体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金沂蒙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醋酸乙酯类生产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的"绿色肥料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和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捐资近百万元建设金沂蒙希望小学,捐资过千万元改善地方交通。为山东省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地震和洪水灾区等捐助资金上百万元。出资300万元承办第四届中国书圣节《蒙山沂水》大型文艺晚会。安置近30名社会残疾人和千余名下岗职工就业。张立省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6年发明的"生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获第二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临沭县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令步 1980年3月2日生,临沭县店头镇陈巡会村人。共青团员,大学学历,运动健将。1995年10月由临沭二中选拔至临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1996年6月选拔至武汉体育学院学习,2003年6月毕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入选山东省体育运动队,2010年任潍坊竞技体育学校赛艇教练,2012年3月任日照市实验中学体育教练。1998年获四川全国青年锦标赛四人双桨、四人单桨第一名,1999年获西安第四届城运会四人双桨、四人单桨第一名,2000年获上海全国赛艇锦标赛四人单桨第一名,2001年获东亚运动会日本大阪赛艇单桨第一名,同年获世界杯赛艇比赛男子八人单桨第三名、全国第九届全运会男子八人单桨第一名,2002年获韩国釜山亚运会赛艇男子单浆第一名,2004年获全国春季赛艇锦标赛男子双桨第一名。

武传宇 1976年生,临沭县店头镇东八里巷村人。1996年山东理工大学毕业,1999年和2002年,先后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任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讲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器人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国际英文刊IJABE编委,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理事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浙江省第十四届青少年英才奖获得者。主持及参加国家973、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9篇,合作出版专著《机构数值分析与综合》《ParallelRobotics: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登记权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武传国 1966年1月出生,临沭县店头镇店头街人。又名武蒙,别属琅琊山人,斋号榴花草堂、海天居。1983年10月入伍,1986年9月在陆空军船艇学院航海指挥系任学员,1988年7月任89963部队航海长,1991年3月任W9515船船长。1994年3月-1999年1月,先后任总后勤部交运输部秘书组调研员、89963部队政治处干事。1999年1月-2001年3月,历任89964部队机电部副政委、政委。2002年3月任中国航天远望书画院院长。为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作研究员;被中国书法家协会选入当代中国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库。
父母均为语文教师,幼随外祖父王庆峰学习书法、诗文。参军后,转益多师,多年在国家书法美术机构研修,逐渐形成自己典雅朴茂、以情传神的艺术面貌。其书法以颜为基、以碑为骨、以二王为体。书法作品《白居易诗》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李珣词》获全国第五届神剑艺术展书法银杯奖,《杜甫诗》获中国首届草书大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古人书论》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手卷大展最佳作品提名奖,《武传国自作联》入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蔡确诗》入展中国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500家展,《武传国自作诗》荣获全军第五届书法展二等奖,多幅作品被驻外使领馆、国际奥委会、中国文字博物馆、水立方等机构收藏,并被刻入碑林。纪实摄影作品《驰骋大洋探神舟》组照,获得全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展最高艺术成就奖。中国画作品《窑工》获联合国救助儿童美术作品义展最佳创意奖。
多次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弘扬传播中国艺术;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亚洲时报、华人之声报多家中外媒体予以报道,被誉为"海天艺术使者"。并多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科学船上举办书法美术展览。1994年2月-2009年12月,先后被所在部队记三等功4次。

武鹰 1940年5月生,临沭县店头镇东八里巷村人,系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参加革命后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18年,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博览群书。1964年奉调参加山东省委"社教"工作团,后被北京一家党的理论刊物编辑部借调帮助搞文编工作。1981年与文友共同策划、撰写《山东解放区文学概观》,该书后被评为山东省第一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983年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旅游文学英华》,主编或参与编写《方法大辞典》《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齐鲁文化大辞典》《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山东卷》《中国民间歌谣·山东卷》《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选编出版《对诗故事选》《笑话连篇》《精怪故事》《民俗故事》《才子佳人传说》等十多本民间故事集。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发表文艺评论、散文、随笔多篇,先后评论过田间、张天翼、贺敬之、丁玲、叶圣陶等人的作品,逾300万字。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山东省文联机关刊物《文学评论家》《文艺百家》的创刊策划工作,担任《新聊斋》副主编、《文艺百家》社长兼主编。1990年被评为省直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山东省人事厅、省劳动厅、省科协、省总工会、省教委等单位评为全省自学成才拔尖人才。

苗壮 1981年9月生,临沭县店头镇沈马村人。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毕业。为全国散打冠军、散打一级裁判。中国武术段位:六段。
自幼随舅习武,1995年拜郯城县少林寺(俗名徐祗法)为师,习练少林看家拳、少林单刀。1997年入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学习,习练散打及少林传统拳,擅长少林大洪拳、七星拳、梅花单刀、阴手棍等少林拳械。2000年在全国首届"登电杯"少林拳大赛中,获52公斤级散打第一名,同年9月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2004年任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大专班散打教练。2007年5月,在"恒昌煤业杯"全国武术大赛中分获少林大洪拳、梅花单刀项目第一名。在少林寺任教期间,连续7年获"优秀教练员"称号。2007年6月,回临沭创办县内首家武校--临沭县鸿威(业余)武术学校。

郑安国 1954年12月生,临沭县南古镇前栗行村人。1974年12月入伍,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0月任通信连司务长,1979年任一营卫生所医助,1984年3月任卫生所所长兼军医,1990年3月任卫生队队长,1991年3月任卫生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95年转业到临沭县委政法委工作。
1975年2月任团直属队通信连卫生员后,以雷锋为榜样,学习《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先后写下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卫生员教材》《本草纲目》等医学书籍,掌握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知识,通过上卫生课、出黑板报等形式向战士宣传卫生防病知识。1975年3月部队在济南腊山搞营房建设,战士分散住在农民家中,坚持每天早晚两次背药箱到班、排巡诊,遇病重的及时通知炊事班做好病号饭。夏季,到田间挖来马齿苋,洗净煮熟再砸上大蒜泥拌好,早晚两次分送到班、排给战士们吃,有效地防治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部队为此给他记三等功一次。1976年4月部队所在地流行甲型肝炎,他采来茵陈、黄芩等中草药,熬好让战士们喝,避免了部队甲肝的流行。同时为驻地群众防病治病,曾治好一位患皮肤病久治不愈的老人;坚持一个多月用午休时间上门为人针灸,使偏瘫多年80多岁的老人能下地行走。为方便战士,主动为战士买邮票、信纸、寄信,购买牙刷、牙膏等生活日用品;为战友办理存款、取款业务;战友的母亲生病无钱医治,悄悄地把自己仅有的50元钱寄到战友家。担任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学校购买书籍和理发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义务为学生理发。1977年、1980年被栖霞县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入伍21年一直是团、师、集团军、济南军区模范典型,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先后12次受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1978年1月济南军区授予"雷锋式战士"称号。

赵建才 1956年8月生,临沭县南古镇人。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政工师。
1975年10月,历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发动机二分厂工人、班长、装试车间副主任;1983年2月,在武汉工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年3月,历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发动机二分厂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兼纪委书记(其间:1988年2月-1988年7月,在南京华东工学院厂长经理班进修);1989年3月,历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1992年8月,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省青年联合会主席(其间: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函授本科班学习);1997年11月,历任河南省商丘地区行署副专员,商丘市副市长;1999年3月,任河南省商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其间:1996年7月-1999年6月,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任河南省商丘市委副书记(其间:2000年9月-200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学习);2003年6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2004年8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务副书记(正市厅级);2006年2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6年3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河南省委委员。

胡石 1957年生,临沭县郑山镇轩庄村人。中国新文人画画家。1973年,进临沭县工艺美术厂学习石雕技艺。他经过认真琢磨,独创一套工序,效率提高数十倍,创作的《昭陵六骏》出口比利时等国。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1980年毕业,分配到临沂市美术陶瓷厂。设计出《龙龟砚》系列文具,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获优秀奖,并出口日本等国。1982年,他停薪留职,搞烙烫工艺品制作,自产自销。积蓄资金后,遍访名师,得到他们的指导和鼓励。1985年,筹建临沂画院。1986年,组织成立临沂青年书法协会,任主席。1988年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进修。1990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国新文人画年展。1994年,应邀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作品《雨湿红花》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平沙落雁》入编《1992年中国画年鉴》。2005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工作室,聘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研究员。2007年入展在上海、北京、泰国举办的"水墨聚焦·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出版有《胡石画集》《大器丛书·胡石》《中国画名家精品集·胡石》《中国名画家·胡石》等。

段涛 1964年1月生,临沭县临沭镇人。1981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英文班,1987年硕士毕业,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就读临床博士,1992年毕业,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工作,后调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后任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妇女保健所所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曾入选上海市卫生局艺苑新星培养计划。学术方面,任世界围产学会委员、国际围产学院资深委员、中华围产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妇产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围产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DOHaD联盟发起人及共同主席。任《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The DOHaD Journal》等杂志编委。临床工作重点方向为胎儿医学(包括出生缺陷与其他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和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等。个人研究方向为子痫前期的预测与预防,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出生缺陷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产后出血,早产,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等。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及主译的专著10余部,其中包括被奉为经典的三大妇产科专著《Williams产科学》、《Novak妇科学》以及《TeLinde妇科手术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上海市重点科研课题二项。

宫维权 1968年7月生,临沭县大兴镇人。1984年入伍,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学员区队长、副连职排长、正连职区队长、副营职副队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等职务。1999年1月转业,安排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工作。2000年3月任市政府办公厅保卫处副主任科员;2001年10月先后任市长公开电话值班室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2006年9月任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保卫处副处长;2007年9月任市政府应急办值守处副处长。
1985年3月,赴云南边防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在1986年的"1·28"进攻战斗中,英勇作战,打死8名敌人,缴获重机枪1挺、冲锋枪1支、四〇火箭筒1具,荣立一等功;1987年9月,荣获济南军区"建功章"一枚,被二十六集团军树为"优秀战士标兵",荣立二等功;1988年5月4日,济南军区政治部召开宫维权事迹专场报告会;同年5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受到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军委领导的接见,并获全军"优秀青年"称号;1988年被保送到信阳陆军学院学习;1990年7月,因学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1991年6月,被信阳陆军学院政治部、济南军区政治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破格定为副连职务、中尉军衔;1993年3月,荣获济南军区"学雷锋荣誉奖章",连续6年被济南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1996年4月,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袁冬青 1963年生,临沭县朱仓乡圩里村人。中学时期即迷恋诗歌,1985年后,为寻找诗的创作源泉,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去延安修过铁路,一干就是八个月;了解陕北民风民情,他卖过冰棍,给老乡割过麦子。这期间创作并发表《窑洞》《山丹丹》《陕北》《白羊肚》《杨家岭》《延安》等许多优秀诗歌。为讴歌黄河,从南泥湾步行到黄河滩,写出《母亲河》《黄河》《又见黄河》《河水源头见母亲》等诗歌。他到东北,在八百米地下深处的煤洞挖过煤;在长白山林场,没有油盐,靠挖野菜度日,晚上靠点松明坚持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200余篇,并多次获奖。1993年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9年获临沂市首届十佳诗人称号。20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远行与归来》

袁春山 1960年生,临沭县大兴镇陈宅村人,临沭县第三、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临沭县商会副会长。1984年承包本村1.53公顷茶园和百亩荒山,他通过努力学习种茶、制茶等知识和多次去外地学习技术,并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茶场做技术指导,促进临沭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在管好茶园的同时,坚持常年开荒整田,扩大种植面积,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茶叶管理上。通过科学配方施肥,合理追施茶叶专用肥,解决茶叶最关键的越冬防冻技术。借鉴大棚蔬菜的生产技术,进行大棚茶叶的反季节种植获得成功。研制手工高档茶、炒青茶、大棚茶、保健茶共8个系列36个品种的特色茶。其中防高血压、防高血脂、防高血糖、防癌抑毒的"四防一抑"的绞股蓝茶,远销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参与试验开发的南茶北引科研攻关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茶园覆草试验》《保茶病虫防治》等论文,先后在《中国茶叶》《茶叶通报》《山东科技》等报刊上发表。2006年在山东省茶评会上,"春山"牌绿茶被专家评为山东省十大名茶之一,2009年又被中国茶叶协会评为"中茶杯"一等奖。
1998年,先后在费县新庄、朱田两镇建起两个金银花茶场,给当地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村里乐于助人,村里小学教室漏雨,他出资修缮;村前排水沟淤滞,他出资修砌。无偿捐助茶叶和资金达3.3万元。先后被授予"临沭县十大杰出青年""临沂市农村科技大王"等荣誉称号。

高文班 1948年5月生,临沭县临沭镇河滨街人。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1976年任临沭县夏庄供销公司出纳,1984年任夏庄供销公司经理。1992年,创办临沭县华丰化肥厂。1998年,企业由镇办集体企业改制为临沭华丰化肥有限公司。2000年,企业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高文班任董事长兼党总支书记。是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理事、山东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第一届民营和中小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临沂市工商联副主席;临沭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临沂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1992年,高文班在临沭县率先建立复混肥生产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由最初的五间草房发展成为年产二百万吨复合肥的化工行业巨头。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他的企业经营格言:"能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企业发展要靠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一步步努力。"他1998年被评为"临沭县劳动模范",1999年被临沂市乡镇企业局命名为"技术创新带头人",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命名为"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2004年获"振兴沂蒙建设奖""振兴沂蒙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选为"临沂市劳动模范"和"临沂市第十六届优秀人大代表"。

高振刚 1962年生,临沭县临沭镇人。1984年南京大学毕业,1987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1999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年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信息部主任、调研部主任、研究员。2008年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年鉴社》总编辑。参与或主持完成的研究项目有:中美合作研究项目"资源核算及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主要组织者和研究者之一);中日合作研究项目"中日资源环境核算系统研究"(主持人);"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研究项目(主要组织者和研究者);"中国产业形势论坛"总策划和主要组织者;"二氧化碳排放与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先后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20多部著(译)作,主要有:《资源产业论》(副主编),《改革十年》(总纂),《新亚欧大陆桥战略研究》(中英文版,主编。该书获得1996年度"山东省对外传播一等奖"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中国产业研究报告》(总策划)。

郭兵1970年生,临沭县大兴镇人,1993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并留校任教。2002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破格晋升为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2003年-200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流动站做博士后。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任山东建筑大学钢结构教研室主任、钢结构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教师""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多、高层钢结构动力性能及抗震研究,钢结构的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研究等。中国《低层冷弯型钢建筑技术规程》的主要审查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0篇,部分论文被引用60余次。出版专著、国家标准图集多部,其中主编《多层民用钢结构房屋设计》《钢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和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户外钢结构独立柱广告牌》等。先后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各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1996年、2005年两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凌沛学 1962年生,临沭县临沭镇寨子村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总裁。1978年入山东医学院药学专业学习,1986年获山东医科大学生物药物学专业硕士,先后任山东省商业科技研究所室主任、所长助理,1996年任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997年起,任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创立了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2002年任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任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院长。2004年、2006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济南市科技最高奖,2007年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广峰 1957年11月生,临沭县临沭镇曹村人,临沭县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临沭县磷肥厂工作,1984年参加临沂电大机械制造专科班学习,1987年毕业回厂,很快掌握硫酸、磷肥生产工艺技术,熟悉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生产上出现的问题或故障,都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1995年,临沭县硫酸厂重组,担任恢复生产大修领导小组组长,四处取经,刻苦攻关,提出11项革新方案,重新启动一套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硫酸生产装置。其间研制的"硫酸生产管道电热炉"获"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主持的"硫酸生产转化工段的节能改造"项目被评为"山东省化工系统优秀节能成果奖"。1994年,设计建造年产5万吨复混肥生产装置,开创临沭县复混肥工业化生产先河。研制出具有缓效功能的硝基缓效BB肥(配方施肥)、缓效复混肥和硫磺、石蜡包膜复合肥以及高效烟草专用肥,其中有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山东省科技星火二等奖,2种肥料被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0年,破格晋升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被评聘为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理事、全国磷复肥学组专家。主持设计"硫酸生产废水治理和双水闭路循环"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硫酸生产双水闭路循环和废水零排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并由中国石化协会组织在全国推广应用。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65篇,其中7篇被美国《CA》(化学文摘)杂志收录;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27篇,其中12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先后荣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是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临沂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会委员、十三届政协委员。

曹凤楼 1930年12月30日生,临沭县大兴镇友谊村人,中共党员。1944年11月,在山东军区滨南二军分区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军医、队长、医务科长。1954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1961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411医院担任少校内科军医、党支部书记。1963年调东海舰队卫生部,先后任后勤科长、医疗科长、党支部书记(正团级)。1977年任东海舰队412医院院长、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海军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以行政副军职、文职级一级(相当于中将工资)、专业技术三级(相当于副大区级工资)离职休养。
1948年6月20日,在第三野战军第十二野战医院立三等功一次;1951年9月15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授三等功一次;1956年3月25日,被国家授予"解放奖章";1993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奖章。荣获"解放上海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曹佃华 1950年12月生,莒南县团林乡桃花峪村人。国家特二级摄影师。1971年在临沭县电影公司参加工作,拍摄的幻灯故事片《重访沂蒙山》《小路弯弯》《超生游击队续篇》等在全省幻灯汇映中获一等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为临沭的幻灯拍新闻电影《放映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他经过反复试验,利用简易设备,手工冲洗出彩色负片和彩色电影正片,在全省为首创。相关论文在《中国电影普及》杂志和《人民电影报》上发表。1979年,荣获团中央命名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7年调临沭县文化局工作,担负全县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创作和幻灯普及指导工作,并被选为临沭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8年,摄影作品《狗蛋的承包园》获全国摄影展览综合大奖,并被编入《伟大祖国40春》出版发行。1989年,摄影作品《沂蒙金秋》在庆祝建国40周年山东省摄影艺术展览中获金牌奖。1989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临沂摄影十佳"人物,总积分皆名列第一。1990年入选市级拔尖人才。1995年,《沂蒙金秋》被新华社、中国文化部评为"出国展览"作品,被送往联合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展出。1995年创办凤凰影社,从事婚庆等商业摄影。2006年,获中国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中国国际新闻社、中外精英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摄影金奖"称号。拍摄的新闻和艺术图片,在全国各大影展影赛、报刊画册中展出发表上万幅,获奖作品二百余件。编辑出版大型画册有《中国临沭》《今日临沭》《柳编工艺品》《中国烟草》等。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临沭县第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童培友 1967年9月生,临沭县青云镇西白莲峪村人。1984年10月入伍,1985年在云南边防保卫战"九二三"战斗中,报名参加收复某高地尖刀班,带领尖刀组,走在全组的最前面。当遇到没有清除的15米雷区时,他把冲锋枪往怀里一抱,毅然滚向雷区,紧接着消灭两个敌洞里的敌人。班长受伤后,摘下班长的照相机,继续向前冲,消灭暗堡里的三个敌人,第一个占领高地。战友们上来后,又投入攻打敌洞穴的战斗,并在激烈战斗的间隙,不停地按动照相机快门。这一仗,他最先冲上主峰,炸掉敌洞三个,配合战友炸掉四个;一人毙敌七名,与战友配合歼敌八名;缴获重机枪一挺、冲锋枪二支,荣立一等功。拍摄的36张战场照片,被作为珍贵的战史资料保存下来,其中一幅获1985年全国摄影作品金牌奖。1986年5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2007年职务为东明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军事心理学学会会员。

谢春涛 1963年生,临沭县大兴镇人。1978年-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理论教学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共和国五十年图史》《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央组织部确定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思想文化工作"四个一批"人才。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甄玉珍 女,1937年2月生,河北省藁城市张家庄乡赵庄村人。1960年8月山东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人委机关学校任教,1962年调临沭县朱仓中学,1978年调临沭一中任教,1979年临沂地区行署教育局聘为教研室化学学科兼职教研员,同年任临沭一中教导处副主任。1982年临沭一中高考成绩优异,138名学生被录取,首次有3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1983年,182名学生被高校录取。此间,她所任教的化学课成绩突出,分别被评为县、地区、省优秀教师。1982年10月省政府授予"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9月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8月当选为临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7年4月起,任临沭县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年3月退休。1998年-2006年任临沭县老年教育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是山东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靖一民 1958年3月生,字文统,曾用笔名少微、立青、知秋等,临沭县白旄镇柳庄村人。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并在《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杂文家协会会员。1992年-1995年任临沂市作家协会主席,1999年10月-2001年春任《今日晨刊》报主编,2001年春-2008年12月任《东方青年》杂志社主编。2001年任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任临沂市文联主席团委员,2010年任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2011年在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内退后,被聘为《都市女报·红周刊》编辑部主编。1999年被确定为临沂市拔尖人才。2001年12月出席全国第七次文代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先后出席山东省文联第七次和笫八次文代会。
靖一民年轻时就喜欢文学,经常深入生活,并将写"人生、人情、人性"作为自己的文学追求,先后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的文学作品500余篇,出版《黑色的爱》《风从蒙山来》《中外最新奇闻精华》《去远方》《午夜彗星》《涌动的春潮》《情依风中》《辉煌人生》《歌与人生》《月难圆》《夜雨秋灯》《口头传统新档案》等12本书。其中,所创作的中篇小说《流不尽的"红嫂"泪》发表后,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中国青年报》《山东大学报》等报刊曾多次发表文章开展评论,著名作家王鼎均、评论家邵燕祥、何志云等纷纷撰文给予好评。发表在台湾《中华日报》上的散文《桂花飘香》被改编成电视散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其作品50余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期刊协会评为"山东省优秀编辑";2008年1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靖玉树 1934年生,白旄镇柳庄村人,小时在抗日小学读过两年书,1951年调柳庄供销社做会计,1953年调蛟龙供销社。1956年临沭撤县,调郯城县城关供销社,不久调县土产公司当主管会计。1963年郯城县举行全县珠算大比武,获第一名;1979年莒南坪上全区珠算比赛,又获第一名。1979年调临沂地区供销学校任教,1980年全省统考,他所任教的两个会计班成绩全省第一。主编出版《供销社会计》,并作为中专教材使用,受到国内各大中专学校教师及在职财会人员的好评,山西财经学院以此书为教本。此后相继编写或编辑或总纂《劳动服务公司财务会计》《废金属收购技术短训教材》《珠算习题集》《珠算教材》《财务会计论文选》《乡镇企业财务制度》《两户一体经营管理核算》《商业交税规范》等书。发表《试论中国珠算的五进法》《正反剥皮法》《正反全补数相乘四法》《珠算的七种定位法》等学术论文40多篇。先后被聘为《中华珠算》《新珠潮》编辑,《琅邪珠算》主编;选为中国珠算协会理事,中国珠协算理算法研究会委员,中国珠算协会珠算史研究会委员。1989年接受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列入国家"八五"规划重点书目的《中国历代算学集成》编勘任务。多方搜集资料,逐一校勘,并与日本、英国、美国等地图书室、资料室联系,从中选出100多种数学书籍,编勘完成1000多万字的《中国历代算学集成》。同时,将几十年搜集的书籍资料整理编排,在临沂市档案馆办起全国第一座"珠算(中算)史资料馆",供全国各地的数学同行阅览。被评为临沂供销学校高级讲师,临沂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山东省珠算大中专学校珠算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靖志远 1944年12月生,临沭县白旄镇柳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上将军衔。196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3月-1967年6月入武威炮兵学校学习。1967年6月任第二炮兵排副排长。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任第二炮兵排长、副营长。1970年11月起先后任第二炮兵基地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副团长兼参谋长、支队长(其间:1981年9月-1983年7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85年11月任第二炮兵基地参谋长、副司令员。1993年2月任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1999年2月任第二炮兵参谋长、第二炮兵党委常委(其间:2001年3月-7月在国防大学正军职以上干部培训班学习)。2003年1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党委副书记。2004年9月19日起任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党委副书记。1990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0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04年9月25日晋升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六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窦玉芳 女,1944年11月生,江苏省赣榆县人,中共党员,高小文化。1970年任东盘村妇女主任,组织青年妇女编织草垫、车垫和小花篮,带动村经济的发展。1975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全村社员搞土地深翻、精选良种,提高粮食亩产量,使该村成为全县、全市先进单位。1979年负责村科学试验田工作,和实验队人员一起做好花生、水稻、地瓜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种植、管理和推广工作,为全县其他村队提供优良品种。1981年任村支部书记,在全村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科学种田,带领社员种植黄烟、大棚蔬菜,搞家庭养殖,开采大理石等,使村民逐步走上富裕道路。1977年被县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手,1979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0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年突击手,1982年被评为临沂地区三八红旗手,1983年全国妇联再度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并颁发金牌。

臧书俊 1950年生,临沭县郑山镇陡沟村人。1972年1月在本村担任民办教师,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考入莒南师范,毕业回郑山乡任教,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绩在全乡四处联中列同年级之首。1985年8月,调入临沭镇二小任数学教师,精心组织教学,除吃饭睡觉以外,其他时间大都在教室里,出题、辅导学生。家里有责任田,每到放农忙假时,回去耕种收晒庄稼都要带上铁笔、钢板,一有空就刻蜡纸试题,回校印成试卷让学生练习。连续带七届毕业生数学课,每年升入一中的人数皆居县城小学同年级之首。1988年所教的毕业班被一中录取43人,超过县城另一处小学3个班进线人数的总和。1993年10月,任一小副校长,主动接手最差的五年级毕业班数学,因材施教,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与优生结对子互助互学等措施,使全班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学生李华兴被自行车撞伤腿,行走不便,就让他在自己家里吃、住达一个星期,直到基本痊愈。1997年8月,任临沭镇第四小学校长。2000年9月,学校少先队获"省级雏鹰大队"称号。臧书俊1977年获"县级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起被县教育局授予"模范班主任"称号,先后两次被县政府记功。1997年参加全市讲课比赛,获二等奖,被评为市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1989年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魏振芳 女,1955年生,临沭县曹庄镇常林村人。农民出身,家有兄弟姐妹7人,因家境困难,自幼没受多少文化教育。1977年12月21日下午,在生产队田间深翻整地时,拣到一块特大金刚石,重158.7860克拉,是迄今国内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一颗钻石。魏振芳毅然将钻石献给国家,在北京受到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接见。该钻石后被命名为"常林钻石"。魏振芳1977年12月被招为工人,1978年1月正式到803矿当工人,同年10月调临沭县矿产站工作。1978年8月,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1984年调县矿产公司任副经理,1991年调临沭电子材料厂工作,1998年6月任工会主席,1999年8月调县建委任工会副主席。1995年应邀参加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采访。是临沭县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临沂市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朱孔来 1963年12月生,青云镇闫圩子村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1981年9月,考入山东郯南农校学习。198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临沭县南古镇农技站、县农业局工作;1986年8月调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991年调县计划委员会;1992年8月调省统计局;2004年6月任山东工商学院教授;2009年8月调济南大学,任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济南市软实力研究基地主任,山东省区域软实力与区域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