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乡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777&run=13

周庄镇 位于临沭县中部,东临蛟龙镇,西接南古镇,南依店头镇,北靠临沭镇,面积48.1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周庄,北距县城2公里。1986年,辖3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5733户,24271人;2000年,辖5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8849户,27029人。居民99%以上为汉族,回族、苗族、满族、哈尼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合计不足10人。
镇域1940年前属郯城县,临沭置县后属夏庄区、店头区,1956年撤销临沭县前属夏庄区,同年,划入莒南县。1961年,临沭县恢复时划入,称夏庄公社。1971年,从夏庄公社析出,建立周庄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周庄乡。2000年5月,撤乡设周庄镇。2001年1月,周庄镇并入临沭镇。
境内东部是丘陵,西部为黑土平原,苍源河为主要过境河流。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地瓜、玉米、花生等。改革开放后,植桑养蚕业快速发展,成为著名的特色产业,年收入1500多万元。该镇设立的木材、建材市场,规模大、品种多、质量好,深受县内和鲁南苏北各地客户欢迎,日成交额达16万余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以商致富的平台。
1986年,周庄乡有耕地3041公顷,农业总产值133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76万元,林业产值75.5万元,牧业产值236万元,副业产值45.7万元,渔业产值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元。是年,乡镇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140.5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7所,中小学教职员工210人,在校生3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有卫生院1所,床位22张,医护人员38人,农村卫生室33所。设敬老院1所,入院老人16人。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电影放映队等文化机构。
1992年,该乡有耕地2969公顷,农业总产值2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元。2000年,周庄镇有耕地2804.5公顷,农业总产值556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65万元,林业产值381万元,牧业产值1432万元,渔业产值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元。有中学2所,小学6所,卫生院1所。设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机构。全镇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电户7759户,通电话户1798户。

醋庄乡 位于临沭县西部,东与南古镇隔河相望,西、北两面与临沂市河东区梅埠、重沟两镇毗邻,南接曹庄镇。乡政府驻地醋庄,距县城11公里。境域最大距离,南北7公里,东西6.3公里,总面积34.23平方公里。1986年,全乡有22个村民委员会,辖20个自然村。共有居民5027户,218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人),多系汉族,有回族、满族各1人。2000年,全乡有居民7583户,23274人(非农业人口533人)。
醋庄乡地处临沭、郯城、河东三县(区)交界处。民国年间,醋庄一带属郯城县第五区。1941年8月临沭建县制,抗日民主政府设古贺区,醋庄一带归属其管辖。1944年古贺区撤销,划归岌山区。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醋庄一带复归郯城县,属该县南古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8月临沭县制恢复,又回归临沭县。1984年5月,从南古公社划出20个自然村设醋庄乡,以乡政府驻地醋庄命乡名。2001年1月,撤醋庄乡并入南古镇。
乡境地处沭河冲积小平原,土地肥沃,土壤类型为潮土和砂姜黑土两大类。县内最大过境河流沭河流经乡境东部,分沂入沭道经过乡境西南角,黄(庄)白(家墩)排水沟纵贯乡境中部。曹(庄)新(集子)公路纵贯乡境。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耕地实有面积1868.8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杂粮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另有果园产苹果、板栗等干鲜果品。是年,农业总产值905.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2元。乡办企业有建筑、电焊、车辆修理、柳编、草编、面粉加工等,总产值236.80万元。2000年,全乡有耕地面积1813.6公顷,农业总产值34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5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95元。
1986年,全乡有联办初中3所,在校学生718人,教师47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2665人,教职工1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0%以上。有乡卫生院设点1所,村设医疗点21处,医卫人员35人。2000年,有初级中学1处,有乡卫生院1所。

官庄乡 位于临沭县南部,东接芦庄乡,西及西南与石门镇毗邻,南靠新沭河与前庄乡隔河相望,北依店头乡。乡政府驻地西李官庄,1995年迁至东措庄村北、S225省道东侧,距县城15公里。乡境最大距离,南北9公里,东西7.4公里,总面积37.63平方公里。1986年,全乡设19个村民委员会,辖19个自然村。共有居民5178户,183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7人。2000年,辖19个行政村,5905户,18953人。居民多系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水族各1人,彝族、布依族、瑶族各2人,哈尼族8人。
1941年,官庄地方属临沭县巡会区辖。1942年分属桃园区、大兴区辖。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划归郯城县石门区辖。1961年7月临沭县恢复,复归临沭县,属店头公社辖。1984年5月,社改乡时,将店头公社东南部19个自然村(18个生产大队)划出新建官庄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官庄,故名官庄乡。2001年1月,撤销官庄乡并入店头镇。
乡境地势北高南低,岭丘起伏,沟壑纵横,属丘陵地区,以棕壤土为主。河流有苍源河、新沭河、丁楮林河和大龙兴汪河。苍源河为主要过境河流,由北向南流经乡境东部,注入新沭河,境内段全长6.5公里。225省道和大(兴)册(山)公路在乡境西部交叉通过。
全乡以农业为主。1986年,总耕地面积2202.13公顷,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地瓜等农作物。建国前,这里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使岭薄地成为中产高产田。1990年,粮食总产899.9万公斤,花生总产257.4万公斤。已育林187.8公顷,有果林117.7公顷。乡办工业主要有地毯厂、织布厂、农具修理厂、砖瓦厂等,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5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元。
1986年,境内有中心初级中学1所,联办中学1所,小学16所,教职员工150人,在校学生2675人。境内有东李官庄、东大于科、西大于科3处古墓及陈巡会南村古墓群等古迹。
2000年,官庄乡有耕地2075.4公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95万元,林业产值181万元,牧业产值367万元,渔业产值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有中学1所,卫生院1所。设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机构。全镇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电户5302户,通电话户410户。

前庄乡 位于临沭县南部。东与古龙岗乡毗邻,西靠石门镇,南与江苏省东海县接壤,北隔新沭河与官庄、芦庄乡相望。乡政府驻地前庄,距县城21公里。境域最大距离,南北8公里,东西6.3公里,总面积53.97平方公里。1984年,全乡设26个行政村,辖37个自然村,有居民4138户,总人口18624人。2000年,辖26个行政村,人口19865人。
1984年5月,撤社建乡时,从石门公社东部划出37个自然村(26个生产大队)建立前庄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前庄,故名前庄乡。2001年1月,前庄乡并入石门镇。
乡境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陵谷起伏。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多系砂质岭地。境内有新沭河、石门河、岔河等河流。新沭河、石门河为过境河流,流经乡境6.9公里。境内有石(门)观(堂)公路横穿东西,胡(家沟)羽(山)公路贯通南北。境内有房巡回古墓等古迹。
全乡以农业为主,1986年,有耕地2456.3公顷,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399.5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92.94万元,林业产值88.81万元,牧业产值195.48万元,副业产值20万元,渔业产值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
1990年,有中心初级中学1所,小学13所,中、小学教职员工183人,在校学生30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2%。有卫生院1所,占地3366平方米,医护人员12人。各村设有卫生保健室。有文化工作站、电影放映队、广播电视站等文化机构。有敬老院1所。
2000年,前庄乡有耕地2315.93公顷。农业总产值227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59万元,林业产值147万元,牧业产值512万元,渔业产值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2元。全乡已实现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电户5423户,通电话户363户。

华桥乡 位于临沭县西南部。东隔沭河与石门镇相望,西、南两面与郯城县李庄镇及沙墩镇、泉源乡为邻,北与曹庄镇接壤。乡政府驻地华桥,距县城18公里。境域最大距离,南北5.7公里,东西9.5公里,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1986年,全乡设17个村民委员会,辖17个自然村。共有居民4331户,185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7人),多系汉族,有蒙古族1人。2000年,有居民6400户,190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人)。
华桥一带原属郯城县第五区。1941年8月,临沭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县制,华桥一带划归临沭县岌山区所辖。1984年,从岌山公社南部划出部分自然村设新乡,以乡政府驻地华桥村命乡名。
乡境地势,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南、北部以黑土小平原为主。土类型为褐土、砂姜黑土和棕壤三大类。沭河从曹庄镇河口村入境,沿东部边缘南流出境入郯城县,境内长3公里。华二排水沟纵贯乡境中部。曹(庄)文(家埠)公路纵贯乡境东部,华(桥)曹(庄)公路东穿乡境之曹庄镇后店子北与大(兴镇)册(山)公路相接。
华桥一带是常林钻石之乡。1977年,该乡常林村出土的"常林钻石",是迄今国内罕见的大钻石之一。全乡自然地势平缓。山岭地占35%,砂姜黑土小平原占65%,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农作物。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平均亩产仅39公斤。1986年,实有耕地2515.53公顷,农业总产值799.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5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8.81万元。1990年,全乡粮食耕亩单产提高到419公斤。育林256.67公顷,其中果园106.67公顷,年产各种鲜果6.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3元。乡办企业福利综合加工厂、重晶石矿、金刚石矿等,年产值108万元。是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7所,在校学生223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3%;有卫生院1所,17所村卫生室。有敬老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等设施。境内有西郭疃古墓群、西山前抗日模范村纪念地。
2000年,实有耕地面积2382.93公顷,农业总产值22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67元。是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7所。

青云乡 位于县城最北部,东北与莒南县相沟乡、板泉镇毗邻,西隔沭河与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乡相望,南与韩村镇、白旄镇接壤,面积36.3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卢官庄,距县城16公里。1986年,辖18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226户,17906人;2000年仍辖18个行政村,人口增至6377户,18633人。99%以上为汉族,少数民族有朝鲜族、瑶族各1人。
乡域1941年前属临沂县第五区,1941年属沭水县兴云区,1945年沭水县撤销,划归临沭县青云区。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划归莒南县。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时划归临沭县韩村公社。1984年5月,从韩村公社划出21个自然村建立青云乡。2001年1月,青云乡与韩村镇合并为青云镇。
乡境东高,为丘陵;西低,为冲积平原,面积各占50%。沭河沿西境南流,境内有青云山、石柱山。全乡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水稻。改革开放后,杞柳种植编织业获重大发展,是县著名的白柳之乡,柳编制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各类果园近200公顷,板栗、山楂、苹果等年产200多万公斤。
1986年,该乡有耕地1664公顷,农业总产值83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31.5万元,林业产值41.7万元,牧业产值97万元,副业产值167万元,渔业产值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万元。是年,乡镇企业和商户697家,产值3882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5所,在校生16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5%。卫生院1所,床位6张,医护人员11人,村村有卫生保健室。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机构,并建有1所敬老院。
1992年,该乡有耕地1655公顷,农业总产值2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元。2000年,青云乡有耕地1199公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7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00万元,林业产值338万元,牧业产值263万元,渔业产值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有中学1所,小学9所,卫生院1所,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机构,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电户5902户,通电话户2657户。

古龙岗乡 位于临沭县东南部,东以磨山、南以羽山为界与江苏省东海县毗邻,西与前庄乡接壤,北隔新沭河与芦庄乡相望。乡政府驻地古龙岗,距县城21.5公里。境域最大距离,南北9.1公里,东西8.4公里,总面积48.42平方公里。1984年,全乡有30个村民委员会,辖45个自然村。共有居民4366户,19626人。2000年,辖30个行政村,人口21338人;99%以上为汉族。
乡境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解放前属郯城县辖;1941年春,划归海陵县(1945年11月改称东海县);1953年,划归临沭县,与新沭河北岸的大兴区合并为第四区。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属郯城县辖。同年撤区并乡,划为观堂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观堂人民公社。1961年8月,恢复临沭县,仍称观堂人民公社。1963年,并入大兴人民公社;1968年,恢复观堂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古龙岗,命名为古龙岗乡。2001年1月,撤古龙岗乡并入大兴镇。
乡境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岭丘起伏,沟壑纵横。边境有两座山:磨山海拔158.3米,羽山海拔269.5米。新沭河、羽源河为主要过境河流。沭(临沭)牛(山)公路经乡境连通东海与临沭县城;石(门)观(堂)公路西通石门镇,与225省道相接。
全乡以农业为主。1986年,总耕地面积2298.86公顷,多系砂质土壤,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农作物。1990年,粮食播亩单产253公斤。全乡植经济林286.7公顷,其中,果园283.3公顷,年产各种鲜果62.1万公斤。乡办企业有石英加工厂、砖瓦厂、采石场、黄沙场、农具修配厂、轧钢厂、条苇编织厂等,年产值55.6万元。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43l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
1990年,全乡有中心初级中学1所,联办中学2所,小学22所,教职员工185人,在校学生3376人。有乡卫生院1所,床位26张,医务人员31人;农村卫生室30所,乡村医生30人。敬老院1所,入院老人14人。有文化工作站、电影放映队、广播电视站等文化机构。境内有荣观堂黄连木古树一株。
2000年,古龙岗乡有耕地2174.73公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077万元,林业产值63万元,牧业产值470万元,渔业产值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7元。全乡实现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电户6010户,通电话户754户。

东盘乡 位于县域东北部,西靠临沭镇,南依蛟龙镇,北邻朱仓乡,东接玉山镇,面积45.8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东盘,距县城10公里。1986年,辖19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5608户,22263人;2000年,仍辖19个行政村,人口增至7917户,23513人。汉族人口占99%以上。
东盘一带,1940年前属临沂县。1941年临沭置县后属临沭县蛟龙区。1956年划归莒南县,1961年临沭县恢复后分属临沭县蛟龙公社和朱仓乡公社。1984年,从蛟龙、朱仓两公社析出各一部分建立东盘乡。2001年1月,东盘乡并入朱仓乡。
乡境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属低山丘陵区。主产小麦、地瓜、花生、杂粮。花岗石开采加工是其重要产业。东盘西瓜沙瓤皮薄,含糖高,甘甜味美,闻名县内外,远销青岛、连云港等地。
1986年,该乡有耕地2302公顷,农业总产值103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7万元,林业产值12万元,牧业产值130万元,副业产值155万元,渔业产值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元。是年,有乡镇企业75家,工业总产值498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5所,教职员工171人,在校生300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3%。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敬老院各1所,农村卫生保健室29所,医护人员32人。
1992年,有耕地2300公顷,农业总产值2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元。2000年,有耕地2298公顷,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93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30万元,林业产值152万元,牧业产值771万元,渔业产值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3元。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卫生院1所,设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等文化机构。全镇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电户为7045户,通电话户为154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