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伊斯兰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760&run=13

临沭境内回民全部信仰伊斯兰教,1986年有2146人,2007年有3500余人,主要聚居在曹庄镇张贺城回族社区、店头镇店东回族街、店南回族街、店西街、店北街等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街,曹庄镇黄贺城村、店头镇张庄村、朱仓乡东盘村也有少数穆斯林散居。
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临沭县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集中于曹庄镇张贺城清真寺、店头镇店头清真寺等处。清真寺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每个清真寺设寺管会主任1人,副主任2人-3人,委员若干人。
店头清真寺 位于临沭县店头镇驻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光绪十九年(1893年)陈继宗捐银200两重修;民国31年(1942年)当地穆斯林再修。该寺采用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的建筑形式。3间大殿为宫殿式建筑,青色瓦房,四檐正出,上面饰有图像,大殿拱门成排,门面彩绘,雕空窗棂,墙壁书有"清真言"和"古兰经"选段。另有望月楼、讲经堂、沐浴室、教长室、清真义学等建筑群体。院内种植花草,松柏成行,宽敞清静。大门匾额上书"开天古教"。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寺院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多年失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殿被占用,门楼被拆除。1980年该寺聘请阿訇,1981年正式开放,1988年由国家拨款1万元及部分干部群众募捐重建大殿。2005年,该清真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店头清真寺历任阿訇任职情况表
┏━━━━┯━━━━━━━━━━━━━━━┯━━━━━━━━━━━━┓
┃ 姓名 │ 任职时间 │ 籍贯 ┃
┠────┼───────────────┼────────────┨
┃ 丁忠礼 │ 1976年10月-1983年10月 │ 沂水县上流庄 ┃
┠────┼───────────────┼────────────┨
┃ 胡学勤 │ 1984年3月-1989年4月 │ 沂水县上流庄 ┃
┠────┼───────────────┼────────────┨
┃ 王青果 │ 1989年5月- │ 郯城县泉源乡小王庄村 ┃
┗━━━━┷━━━━━━━━━━━━━━━┷━━━━━━━━━━━━┛

张贺城清真寺 位于临沭县曹庄镇张贺城回族社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民国8年(1919年)、民国35年(1946年)再修,1953年又修。建有大殿3间,讲经堂3间,水房3间,望月楼1间,寺内大殿雄伟壮观,栽有长青松柏,清静雅致。"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殿墙上的艺术雕刻被破坏,讲经堂、水房也已倒塌。1981年正式开放。1994年,县、镇有关部门及干部、当地穆斯林群众捐款24.6万元重建,新寺占地2133平方米,建有大殿6间,讲经堂6间,水房3间,望月楼1间,石碑4座。2007年,筹资7万多元,扩建水房3间,购买锅炉,开挖水井,方便穆斯林沐浴后到大殿礼拜学习。
张贺城清真寺历任阿訇任职情况表
┏━━━━┯━━━━━━━━━━━━━━┯━━━━━━━━┓
┃ 姓名 │ 任职时间 │ 籍贯 ┃
┠────┼──────────────┼────────┨
┃ 白胜平 │ 1978年8月-1991年9月 │ 河北省沧州市 ┃
┠────┼──────────────┼────────┨
┃ 白宝军 │ 1994年7月- │ 山东省济阳市 ┃
┗━━━━┷━━━━━━━━━━━━━━┷━━━━━━━━┛

伊斯兰教功修 县内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主要是回民。回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一般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及《圣训》。伊斯兰教有五种基本功修,即念、礼、斋、课、朝。
念 就是回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学会念清真言,阿拉伯语叫"舍哈德"(作证词),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差使"。不仅念,还要理解其含义,要念念不忘真主。有些虔诚的回民,在旅途中念,遇到不愉快的事也念,甚至晚上临睡前还念,时时处处都在念。有的回民在临终前,给他举行念"讨白"仪式时,已念不出清真言,就用伸出的食指代替,表示坚信真主独一无二。这在回民当中是一种最重要的表示信仰坚定的方法。
礼 即礼拜,阿拉伯语叫"索俩台",波斯语为"乃玛孜"。回族的礼拜主要是每日的五时之礼(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每星期五的聚礼,以及每年开斋节、古尔帮节两次大的会礼。在各种礼拜中,必须做的是"天命拜"和"当然拜",这种礼拜由领拜人率领集体举行;按个人意愿做的是"圣行拜"和"副功拜",可单独礼拜。现在能坚持每日五时之礼的都是上年纪的回民,年轻人多数只参加两个节日的会礼活动。礼拜时须身体洁净,并用一定的姿势完成一系列的沐浴动作。
斋 就是斋戒。阿拉伯语"素姆"的译音,回族统称"封斋、闭斋、把斋"。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民俗称莱麦丹月,斋戒一月,每日东方发白前进食,日落后开斋,白天不饮不食,禁止房事,意谓"清心寡欲,专事真主",磨练意志、思想、身体。斋月前,有些回民还要"念夜",即家家户户准备饭菜,请阿訇到家念经。到了斋月二十七日这天晚上要"坐夜",即迟睡觉或不睡觉。认为这天真主赦放一切亡灵(回民称"罗亥")回家探望亲属,并派诸天仙到人间祝福,回族群众把这一夜看成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称"格得雷"夜。
课 也叫天课。阿拉伯语"则卡提"的译音,是一种天课制度,也叫"济贫税"。每家回民到年末要将所有资产清算一下,除自己生活所需外,盈余都按比例纳课。纳课钱物,可以散给贫穷者、管理赈务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和无依无靠的人,也可以用于修桥、办教育及其他慈善和公益事业。生活困难的贫民不缴纳天课。
朝 即朝觐。阿拉伯语"罕吉"的译音,即朝觐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克尔白"圣殿,回族一般叫朝罕志。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的,经济条件许可,在旅途平安的情况下,不论男女穆斯林,在一生中要去天房朝觐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上旬。亦称"大朝"或"正朝"。在此期限之外朝觐者为"副朝"。具体活动有:一是在指定地点受戒,作沐浴,脱常服(妇女仍着常服),遵守各种禁戒。二是巡游天房、绕行七周,对"克尔白"东南角墙上的黑石表示敬意。三是在萨发、麦尔卧两山之间来回奔走七次。四是驻阿尔法特山谷,投石。十二月十日朝觐者开斋宰牲,庆祝古尔邦节。对一生中去麦加完成朝觐者,称为"哈吉"。回族群众认为这是一生中很荣耀的大事。但限于条件,现在去麦加朝觐的回族人毕竟是少数。
除了五功以外,还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夫妻要相互敬爱,回族同胞间互相宽忍,朋友间要真诚相待等等。认为这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伊斯兰教节日 伊斯兰教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重要节日。伊斯兰教历10月1日是其主要节日开斋节(阿拉伯文的意译),在新疆称肉孜节。9月为斋月。在斋月,每天从日出至日落要禁食,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斋月最后一天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未见月牙,则顺延,但不得超过三天。穆斯林在开斋节要净身、理发、剪指甲,穿上新衣,吃枣子。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去时、回来要走不同的路,较富裕的穆斯林要施舍。会礼后,亲友互访,互赠礼品,举行庆祝活动。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忠孝节。据传,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命他杀儿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遂产生宰牲节。它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在教历12月10日。穆斯林每逢此日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并宰杀牛、羊和骆驼,互相馈赠以示纪念。宰牲献祭牲畜的肉分三份,一份送亲友,一份施舍,一份自食。
圣纪节,又称圣忌节,在教历3月12日。相传为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那天要举行盛会,诵读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等。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伊斯兰教婚丧习俗 婚姻 伊斯兰教反对独身主义,提倡男女健康、合法的婚姻,禁止非法的同居和私通等性关系。严禁与有相近血缘、亲缘、婚缘和乳缘关系的人结婚,禁止与外教人结婚,严禁娶有夫之妇,禁止视离婚为儿戏等等。回民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早婚较多,男子15岁-16岁,女子13岁-14岁就要结婚,订婚年龄更要小些;现在一般都能遵守婚姻法规定。回民结婚,大体要经过请媒人、定婚(送定礼)、送聘礼(大礼)、娶亲、婚礼、回门等礼仪。男方以品德、才貌、门第等作为条件而相中女方后,请媒人提亲议婚;女方允诺后,双方择日"包茶"(定婚),婚姻确定。送聘礼(大礼)时,男方至亲偕媒人、新郎等共8人到女方家;女方备宴款待,且给新郎"抬"以全套衣服,给婆家其他人抬以鞋袜、毛巾等,名为"抬针线"或"回盘子"。回民结婚,多选择在"主麻日"(聚礼日),婚礼十分隆重。结婚仪式包括请阿訇念"尼卡哈"。念"尼卡哈"时要写"婚书",也叫写"伊扎布"(应允)。阿訇用八开的红纸,迭成10个横格,用毛笔或硬笔书写阿拉伯文。内容是:主赐良缘,父母同意,新郎新娘情愿,言定的聘礼,证婚人证婚,亲朋好友祝贺;求主赐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并写上双方父母、新郎新娘的名字,以及聘礼数额等。然后阿訇念"伊扎布"念词,为新婚者祝福。在阿訇念到"求婚者(新郎)啊!你接受吗?"时,用事先备好的糖、枣、花生、栗子等撒向新郎表示祝福。并提示他念"盖必勒图"(我接受);女方回答:"达旦"(我情愿)。当念完"伊扎布",并做完"杜阿",新郎新娘退席,再由双方男性家长"拿手",互致祝贺。
丧葬 穆斯林去世后,在待葬和葬礼期间禁止喧哗、送花圈幛联、放鞭炮、敲锣鼓或其他乐器;禁止嚎啕大哭。禁止穿用非穆斯林的丧葬服饰。禁止设灵位、祭台和向亡人祈祷。不悬挂遗像、不上香、不燃烛、不供祭品。县内回族穆斯林称死亡为"归真"。一般在三日内即行埋葬。期间请阿訇诵经、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入墓地。回民对临终前的亲人要请阿訇念"讨白"(忏悔),施"乜替"(宰羊请亲友前来探望)。对去世叫"无常",对去世者叫"亡人",对殡葬叫"送埋体"。其丧葬特点有四:即净葬、速葬、土葬、薄葬。净葬,就是不论亡者是男是女,也不分年龄大小,一律在入葬前沐浴尸体,俗称"抓水"(洗全身)。亡人是男者,请阿訇"抓水";亡人是女者,则请年长妇女"抓水",否则不能入葬。速葬,就是不择时日,早亡午葬,晚亡次日即葬,如有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3天。为了做到速葬,大都及早为年高老人料理后事并通知亲人。此外,就是"无常"在那里,埋葬在那里,不强求把尸体运回家乡。土葬,就是在坟地挖一长方形直坑,再在坑底西侧挖一仅容一个尸体的偏洞。入葬时,将尸体头北脚南面西平置洞内,然后用土块封好洞口后,以土填坑掩埋,坟形为南北长土堆,并置一些白、青鹅卵石于其上。薄葬,就是不论"无常"者家境贫富,职位高低,一律使用"克凡"(白布)裹尸,男尸裹"克凡"3件,分别称为"抛拉罕""小卧单""大卧单";女尸裹"克凡"5件,其中3件与男尸相同,两件为"缠腰"和"盖头"。不作棺材入殓,不须任何陪葬,子孙戴孝帽,闺女婿束孝带。凡有出殡,由穆斯林送葬,并主动轮抬"埋体"。到达坟地后,进行循环传递"费提耶"(赎罪金),站"者那则"(殡礼),礼毕即掩埋、诵经。所遗财物,首先偿还生前债务,剩余部分的三分之一予以施舍,三分之二由继承人继承;亡人用过的衣服之类,男子的送与外家(阿舅家),女子的送与娘家。丧日当天,丧家不生烟火。事后请阿訇念"海亭",以悼念亡人,时间在亡后第三、第七、第十天乃至周年。"海亭"规模大小,视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伊斯兰教饮食禁忌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禁忌,而且非常注重和严格,这是众所周知的。其中,禁食的东西主要有:猪肉、自死物、血液以及未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和酒等。对于马、驴、骡、狗、猫、鹰等猛禽猛兽和不反刍的畜类肉,一般也不吃。绝大部分回族比较忌讳在他们面前提"猪"这个字;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席上,须坐在床沿或地上的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