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基础设施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675&run=13

校舍建设 1986年,临沭县各级各类学校共计464所。此前虽然全县中小学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木质桌凳的要求,但当时的校舍非常简单,都是平房,且砖墙体都是用泥土砌筑,砂灰都很少使用,大多都是瓦房,平顶房也都是预制板房顶,全县乡镇中小学校没有一处楼房校舍。
1986年始,农村中小学校舍、院墙、大门、厕所和课桌凳,实行"六配套",校舍面貌逐年有所改观。1990年,县直学校校舍建设有长足发展,全年完成校舍建设投资108万元,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847平方米,仅县职业中专就增加2599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1991年-1996年,全县教育"两基"实施和巩固时期,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全县人民踊跃集资、捐款办教育,两年中全县校舍新增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新增占地面积40公顷,全县23所初中学校除石门、华侨、官庄、青云等几处学校外,均建起了教学楼。小学有临沭镇一小、县实验小学、临沭镇二小、四小,相继建起了教学楼。
2001年,临沭一中新校筹建,占地22.13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2001-2006年,全县共改造危房15.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6万平方米,维修房屋10.5万平方米,总投资5400多万元。6年中,全县利用中央、省、市危房改造专款1433万元。
2007年起,校舍维修改造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仅2007年,全县规划上报校舍维修改造项目96处,其中20处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8.9万平方米,总投资3382万元。县财政投资499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利用中央、省、市校舍维修改造专款859万元。按照县政府《关于消除全县中小学校舍水泥檩条的实施意见》,该年度对教学用房存在的水泥棒更换任务进行了扫尾,同时开展更换学生宿舍、办公用房及其他房屋的水泥檩条和杨木棒工作,全县投资1000多万元,对119所中小学校的6996间房屋实施棒梁更换,一定程度上消除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至2007年年底,全县中小学校园占地总面积271.5万平方米,其中县城学校占地63.2万平方米,农村学校占地208.3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70.6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高中校舍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校舍总量基本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
教学设施 1998年前,临沭县中小学教学设施配备较薄弱,只有一中、二中、实验小学实现"四机一幕"进课堂,部分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实现"两机一幕"进课堂,多数农村学校电教设备匮乏,仪器室、学生实验室数量不足,面积不达标。个别农村完小甚至没有学生实验室,仪器配备少,只能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多数农村学校图书陈旧,复本太多,可读性差。音体美器材几乎为零。只有一中、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建有学生微机室。1998年,山东省教育厅提出实施"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临沂市教育局把临沭县列为实验教学普及县,这一举措为全县教学设施配备带来良好机遇。1998年-2002年,全县共投资1678万元,配备理科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图书资料和电化教学器材,使全县所有初级中学的理科仪器、器材的配备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县直小学及乡镇中心小学的理科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完全小学的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音体美劳卫器材也较1998年前有大幅增加。2003年12月26日,临沭县以959.17的高分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
2003年-2004年,全县新配备教师用微机3200台,学生用机4560台,多媒体教室160口,建成校园网36所。全县中学教师达到人手1台微机,小学教师两人1台微机。学生用微机生机比:中学达12∶1,小学达15∶1。2006年,临沭县率先在临沂市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验收。
2007年,为缩小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的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县内启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114所农村中小学完成远程教育工程,33所农村中小学完成仪器更新工程,两项工程政府总投入2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