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防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622&run=13

国防教育普及 1989年6月,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主任、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临沭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1991年1月,临沭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改称国防教育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主要成员单位有县人民武装部、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县委、民政局、财政局等,下设办公室。2003年5月,国防教育工作归属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国防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纳入国防动员委员会,国防教育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武装部政工科,与政治动员办公室合署办公。
临沭县国防教育工作,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经常深入的国防教育,巩固国防,保卫国防深入人心,成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1986年3月6日,县委书记张杰文、县长魏本建热情接待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9·23"战斗中立一等功、回乡探亲的临沭籍战士童培友,祝贺他为国家立大功、为临沭人民赢得荣誉,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童培友的英雄事迹,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同年6月19日,济南军区英模事迹报告团到临沭作专场报告。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称号的某部七连指导员邢国忠和该连临沭籍战士、一级战斗英雄童培友分别报告连队和个人在云南边防保卫战的英雄事迹。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县委党校全体学员,临沭一中、二中应届毕业生共1400余人参加报告会。同日,县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战斗英雄童培友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战斗英雄童培友学习的活动。同年9月21日,遵照上级部署,临沭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赴滇参战功臣报喜庆功大会,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学生及参战功臣家属1300余人与会。全县赴滇参战军人322名,有141人立功受奖,其中,1人获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3人立一等功,27人立二等功,111人立三等功。1991年7月,县委、县政府为全县8处革命斗争纪念地立碑,建立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94年2月,县委印发《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为榜样,推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1996年2月5日,县委批转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关于建议确定滨海革命烈士陵园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报告》,要求充分利用基地保存的革命斗争历史资料,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特别是各级团组织和中小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广大青少年到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国防意识。
1991年1月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山东省国防教育条例》规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国防教育机制,重点抓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国防形势、国防体育等7个方面的专题教育。每年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远程教育课堂等农村舆论阵地以及召开会议、集市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在临沭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县职业中专设国防教育课,把国防知识、军事知识列入高级中学(中专)课程;在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初级中学设立思想品德课,因地制宜灌输国防知识,从小培养他们形成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解放军的品德。组织县直、乡镇直机关党员瞻仰滨海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组织新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学习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事迹,强化国防观念。每年清明节,县委、县政府、县国防动员委员会都要组织全县中、小学师生、人民群众和机关团体人员到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参观瞻仰,凭吊革命烈士,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爱国、爱军、爱英雄的意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法律法规颁布的周年纪念日,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都组织召开大会或座谈会。并结合"国耻日"、国庆节、建军节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为主题的国防教育。
2007年,全县利用干部培训、兵役登记、征兵、民兵集训、学生军训、民兵整组、清明节、建军节等,共开展国防法规宣传活动7次,张贴标语300余幅、悬挂过街沿子60余副,播发新闻稿件30多篇,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防法规培训6次。在《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山东国防教育报》《黄河民兵》《前卫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征兵宣传月"活动,通过电视讲话、张贴标语、农村广播、远程教育网络、手机短信、组织宣传车集中宣传等方式,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激发全县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积极性。
学生军训 1986年,临沭县开始对高中一年级新生进行军训,1990年起,对全县初中、高中新生普遍实施军训。
学生军训主要有民兵训练基地训练和学校训练两种形式。1986年-1989年,以基地训练为基本形式。军训时,将受训学生集中到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相对封闭的训练,年均参训学生800人。1990年暑假起,由各学校依靠自身力量在本学校内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发挥学校自身教员、器材、场地的作用。部分中学采取基地训练和学校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训练一周后,再集中到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相对封闭训练,确保高中学生军训质量。每年参训学生人数达1.3万人。2001年后,临沭县中学生军训以在学校训练为主要形式。每年高中学生军训人数5000人左右。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时间为72课时。一般安排新生入校后,利用2周左右时间,集中训练,完成主要军训内容,其他军事课程则分散在形势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等课程当中。学生军训内容为14个科目,主要有军事课和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