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61&run=13

临沭县城为新兴城镇。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沂州志·疆域志》记载,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此地置夏庄社,为社驻地,隶属郯城县。民国初年,属郯城县五区。1941年属临沭县夏庄区。1949年定为县政府驻地,县城称夏庄。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为莒南县夏庄公社驻地。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夏庄再次定为县政府驻地。20世纪80年代后,县城区域不断扩大,城镇建设初具规模。1984年5月,将县城驻地夏庄改称为临沭。
县城临沭,位于县境中部,临沭镇辖区西部。为苏鲁两省交界处物资交流的重要集镇,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4°55′,东经118°38′。其区域包括临沭镇河滨街、振兴街、镇北街、利民街、镇南街、富民街、明河街、兴隆街、曹家洼村、后杨楼村、李蒿科村、小韩庄村、曹村街、薛疃街、半路后街、孙蒿科街、刘场街、前崔街、后崔街和郑山镇郑山街、金堂街、尤庄街等,计22个村(居)民委员会。
县城地处缓坡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55米-70米。苍源河由西向东穿过城区,将县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河北是行政机关驻地和文化中心,县、镇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都驻于此;河南为商业区、居住区等。
20世纪60年代末,县城十分落后。到处是草房子、窄巷子,无供水供电,县城不足0.5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县城建设步伐加快,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县城建设按规划向一城一区发展。一城即县城,一区即城西泉井工业区。2000年,县城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十纵十横的城区主干道全部为水泥或沥青路面,城区道路总长42公里,道路面积70万平方米,并全部进行绿化、美化。中山路、苍山路、振兴路、常林大街、沭新街、育新街等均设置路牌、门牌,安装路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设施完善。2000年后,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城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1.8万人。城区主要街路有中山路、正源路、苍山路、国策路、冠山路、振兴路、光明路、青云山路、金柳路、牛腿沟路、常林大街、顺河街、育新街、沭新街、夏庄街、沭河大街、惠民街、滨海街、苍马街、兴大街等。327国道、225省道分别沿城北、城西通过,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