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救济救助社会福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550&run=13

灾害救济 1989年,临沭县出现严重干旱,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全年共向受灾群众发放自然灾害救济款6万元,统销粮32万公斤。1991年,县内连续遭到多种自然灾害,春季出现小麦病虫害和小麦倒伏,较严重的乡镇粮食减产五成以上,减产800万公斤;夏季部分乡镇遇洪涝灾害,农田受灾6800公顷,房屋倒塌损坏572间。全年发放救灾款4万元,统销粮180万公斤,共救济3.62万户,13.66万人。在重灾情况下,临沭仍向灾情更严重的五个兄弟县捐款6.85万元,衣物1.1万件。2000年,由于上年灾情严重,加之本年春季沙尘暴影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民政发放救灾款49.32万元,救济群众1.25万人。
社会救济 农村社会救济1986年起,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的特殊困难户,县政府每年都拨出专款进行临时救济。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救助一次。根据基层上报的困难户情况,确定救济人员及标准,一般为100元-300元,特殊情况,每户500元。1986年-2007年,全县共发放农村救济金351.9万元。2007年,在全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是年,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93万人,低保标准为最高每人每年800元,人均月补30元,全年发放低保资金598万元,全部通过涉农惠农"一本通"直接打到个人账户。2006年起,逐步开展大病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多项救助工作。
1986年-2007年临沭县农村社会救济金发放情况表
单位:万元
┏━━━┯━━━━━┯━━━┯━━━━┯━━━┯━━━━━┓
┃ 年份 │ 救济金 │ 年份 │ 救济金 │ 年份 │ 救济金 ┃
┠───┼─────┼───┼────┼───┼─────┨
┃ 1986 │ 3 │ 1993 │ 4 │ 2001 │ 30 ┃
┠───┼─────┼───┼────┼───┼─────┨
┃ 1987 │ 4 │ 1994 │ 7 │ 2002 │ 33 ┃
┠───┼─────┼───┼────┼───┼─────┨
┃ 1988 │ 5 │ 1995 │ 22 │ 2003 │ 40 ┃
┠───┼─────┼───┼────┼───┼─────┨
┃ 1989 │ 11 │ 1996 │ 17 │ 2004 │ 26 ┃
┠───┼─────┼───┼────┼───┼─────┨
┃ 1990 │ 10 │ 1998 │ 25 │ 2005 │ 26 ┃
┠───┼─────┼───┼────┼───┼─────┨
┃ 1991 │ 7 │ 1999 │ 11.5 │ 2006 │ 30.8 ┃
┠───┼─────┼───┼────┼───┼─────┨
┃ 1992 │ 5 │ 2000 │ 22 │ 2007 │ 12.6 ┃
┗━━━┷━━━━━┷━━━┷━━━━┷━━━┷━━━━━┛

城镇社会救济 2001年,县政府印发沭政发〔2001〕36号文件,对县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部署安排。2002年1月起,全县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初步建立起以重点保障破产企业和特困企业中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县城市低保对象从2002年的942人增加到2007年的2446人,城镇低保标准从2002年的每月120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元。2007年,县内共有城市低保户1092户2371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426.78万元,实行社会化发放,全部通过银行直接划入个人账户。
五保户供养 1986年起,临沭县"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老人供养有敬老院供养和自己独立生活、费用集体供给两种形式。是年,全县建乡镇敬老院13所,1987年又发展7所,至1988年全县入院五保老人有300余人,入院率达40%。敬老院的建设和投入得到社会各界支持。临沭镇敬老院建院时,各村主动捐款3000余元,同时赠送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等。1989年,全县入院五保老人388人,入院率为60%。20个乡镇对五保老人全部实行乡镇统筹供养,共筹集粮19万公斤,款27万元。1992年,全县20所乡镇敬老院融养老扶贫扶优(贫困户和优抚对象)为一体,大力开展以副养院、以副补院工作,院内总收入达10.4万元。为此全省、全区现场会议在临沭召开,省、地领导对临沭五保供养的新形式、新路子给予充分肯定,对韩村、蛟龙两个敬老院给予高度评价。1995年,对全县五保老人进行普查,全县有五保对象1490户、1644人,占全县总人数的0.28%,已批准发证五保对象1214人,待审430人。其中集中供养的616人,分散供养598人。2000年,石门镇、大兴镇、郑山镇新建老年公寓3处。2005年8月,县政府颁布临沭县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分级落实供养资金,完成由集体供养向财政供养的转型,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由财政供养。2007年,全县有敬老院12所,五保供养对象1468人,其中集中供养1030人,分散供养438人,集中供养率为70.9%。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
2003年始,县内结合实施"星光计划"项目,以实施省"敬老院三年改造计划"为契机,累计投资526.8万元,建成集生活、娱乐、养生、康复为一体的高标准老年公寓楼8处,平房区4处。其中,7处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2处被评为省二级敬老院,1处被评为全省模范供养服务机构。2006年,县政府出资将全县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五保老人医疗难问题。
孤幼收养 根据民政部《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规定,临沭县于1995年开始办理收养登记。1995年,县民政局办理收养登记6件。1998年办理收养登记45件。2001年,办理收养40件。2004年,办理收养47件。2007年,办理收养49件。
福利企业 1986年,县民政局着手筹建福利羽绒服厂,同时乡镇兴建8家福利厂、站、组,安置283人,其中四残人员123人。1987年,全县共有福利企业23家,县民政局办3家,乡镇办20家,共安置684人就业,其中,残疾人员256人,优抚对象和贫困户子女392人。1991年,在整个市场疲软、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后投资建立福利汽修厂、福利机织厂和福利内燃机配件厂。福利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902.6万元,利税61.8万元。1998年,福利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并对两家资不抵债的福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是年,将民政经济建设列入乡镇民政工作千分考核内容,调动各乡镇抓民政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3个乡镇填补无福利企业空白;同时,进一步完善厂长管理责任制,改厂长月薪工资为年薪工资,以提高负责人的积极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2.8万元,实现利税50.8万元。之后,福利企业因经营和转换体制等原因,逐年减少。2002年,全县6家福利企业实现产值1176.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36.9万元,利税39.4万元。2007年,全县共有福利企业3家,实现生产总值1600万元,实现利税85万元。
福利彩票 临沭县福利彩票发行起始于1999年,当年完成500万福利彩票的销售工作。2000年安装"齐鲁风采"电脑彩票投注机8台,上半年销售彩票17万余元。2001年,巩固发展已有的12处电脑投注站,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446.7万元,中华风采系列等即开式彩票10.1万元,募集福利资金近50万元。2002年,13处电脑福利彩票投注站全部开通热线,销售电脑福利彩票571万元,即开式彩票4万元,筹集福利基金77.6万元。自2003年起,临沭县福利彩票发行由临沂市福彩中心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