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决策辑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443&run=13

1987年-2007年,县委共历六届。其中,第五届3年,第六届5年,第七届3年,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每届5年。历届县委遵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时就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以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心和重点开展工作,使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第五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期为1987年8月至1990年4月。此届县委所定主要决策是: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工农商业一起抓,重点抓工业,抓好工商促农业,千方百计保持工农业产值每年16.4%的增长速度。力争198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财政收入2156万元,实现财政收大于支,所有贫困村户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元,人民生活水平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经济工作。1.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工业生产,确保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抓好农村种、养、加、销协调发展,确保农业生产保值、增值。逐步形成具有临沭特点的农产品加工生产体系,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巩固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卸任审计制,抓好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搞好产品开发,落实岗位责任,实行工效挂钩,促使全县工业上质量、上水平、上规模、增效益。2.正确处理农工商三业利益关系,建立系列化服务体系。学习推广诸城经验,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的问题。刺激农业发展,为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提供原料,开拓市场,实现以工促农,以商促农,农工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体化经营方式,让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尽快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办好各种生产服务基础设施,搞好市场开发,改善贸易条件,积极发展专业市场,扩大农产品市场。继续进行商业、供销体制改革,积极慎重地推行股份制,租赁制等新的改革经验,把流通企业搞活。3.抓好纵横向联系,增强经济发展活力。4.搞好扶贫工作。全县尚有50%的农民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争取到1989年,全县贫困村、户全部脱贫。5.开展"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促进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2.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反对"一切向钱看"的不良思潮,加强理想、纪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阵地。3.加强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4.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繁荣全县的文化事业。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六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期为1990年4月至1995年5月。此届县委确定:到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年递增13%。其中工业总产值达4.8亿元,年递增17%;农业总产值2.5亿元,年递增6.5%;财政收入达到3300万元,年递增14.2%;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602元,年递增12%。发展科技教育,搞好计划生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全县各级党组织都要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稳定工作。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各级党组织必须把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出发点、落脚点。经济工作。以中共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为重点,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重工强农兴财,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保持工业稳定发展;有始有终抓好扶贫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科技教育。搞好科技体制改革、继续实行"科技双放"政策,完善科技承包责任制,鼓励支持科技人员下乡进厂,深入生产第一线。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重视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变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参加劳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县级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去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完善领导干部固定联系点制度。实行机关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每人每年参加劳动时间不少于15天。
第七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期为1995年5月至1998年3月(此届县委按任期5年制定目标,实际任期3年)。此届县委确定: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亿元,工业产值1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8%、23.2%;国民生产总值达40亿元,年均递增16.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亿元、22亿元、10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8%、17.3%、19.5%,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0∶55∶25,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外贸出口交货额达到20亿元,年均递增3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49元。职工平均收入5800元,年均递增13.3%;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年均递增1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总人口不突破63万,农村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4平方米、20平方米;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土地、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围绕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各项改革步伐。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活化使用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市场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造,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搞好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确保保值增值。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将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的全部职工。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公有住房出售。推行公务员制度。强化司法、执法和经济监督,为改革和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力争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出口创汇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低水平对外经贸合作向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转变。改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外商到临沭办企业,培植开发具有临沭特色的拳头产品占领国际市场。重点抓好沿327国道,莒阿公路、沭郯公路、大册公路四路两侧外商投资小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10平方公里的工贸小区建设。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林果、畜牧、蔬菜和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科技兴农、乡镇企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都要有个大的发展。
优化工业结构,建立快速、高效、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坚持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搞好产品开发,发展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拳头产品,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提高企业专业化、集团化程度。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培养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私营企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规范完善现有的十大专业市场,使之尽快形成规模。下大力气搞活农村流通,切实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引导、帮助农民更好地进入市场。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优先用于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力量搞好道路、供水、通信、电力、原材料、环保等公用事业工程建设。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重点抓好科技队伍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泛联系,搞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切实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稳定农业科技队伍,积极扶持民办科研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普及农业科技、带领群众致富中的作用。
第八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期为1998年3月至2003年2月。此届县委确定强化基础抓农业,突出重点抓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年均递增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年均递增14.1%;财政总财力达到2.3亿元,年均递增11.2%;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年均递增7.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形成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1.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有关政策,在乡镇企业和农业开发项目中,广泛推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合作经济,对小型水利设施和"四荒"全面改革使用权,放活建设权,加快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资本运营使化工、机械、造纸、食品等企业集团资产迅速膨胀。发展间接融资与直接筹资并存的新的融资模式,增加个人股、外资股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积极探索企业间债权转股权的路子,使企业在发展中增资减债。理顺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使国有资产在市场作用下运作,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分离。乡镇企业主要采取出售、拍卖、租赁的办法放开搞活。国有流通企业要突出重点,压缩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逐步退出一般性经营领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发展经济搞活服务。2.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以安民、富民为目标,加快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培植,建设白柳、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在沿海、沿边设立对外窗口,发展合资、合作企业,创建对外市场龙头,将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培植白柳、蔬菜、板栗、茶叶、桑蚕、黄烟、畜禽等支柱产业。3.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以合成氨、复混肥、醋酸系列产品、钡盐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行业;以柴油机、手扶拖拉机、五金工具、新型园艺耕作机为主的机械工业;以涂布印刷纸、胶印书刊纸为主的造纸工业;以脱水蔬菜、肉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水泥、建筑陶瓷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及酿酒、工艺品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化工、机械、纸业、酿酒、五金、电力、建材、食品、工艺品等9大企业集团,到2002年,力争8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其中利税过亿元、过5000万元的企业各1家。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好商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木材、柳条、粉条、禽蛋、拆车等专业市场;对乡村集贸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抓住一批骨干企业重点培植,发挥其稳定市场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退出中小型批发、零售和饮食服务业等一般性经营领域;全面发展人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使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培植个体民营大户和能人为重点,突出抓好8个民营经济园区的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农业开发和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集中力量培植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食品、化工产品、五金锻造、工艺美术、建筑材料等出口企业群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开拓国外新兴市场;加快自营出口企业、三资企业的出口创汇步伐,全面发展货物、技术和服务贸易,积极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经营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集中搞好道路、供水、通信、电力以及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县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和配套功能。
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创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加大创建文明村庄、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力度。增强城市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倡导"诚""信"商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认真开展服务承诺活动,深入开展"美在家庭""美在农家""十大金星文明农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坚决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狠刹婚丧事大办等不正之风,切实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尚。
第九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期为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此届县委确定,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三年达到55亿(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实现双翻番(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开局、跨越式奋进,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调整、创新步伐,大力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4.7%、12.3%、15%以上,五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利用外资达到3000万美元。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保就业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把牢"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重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速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狠抓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质量兴县"意识。扩张工业总量,实现规模效益,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工业航母;加大技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造旧城区,有计划地发展新城区,抓好中心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完善县乡交通网络,实现村村通油路。
推进改革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加快体制创新为根本,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生机;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注入新活力;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上注入新活力;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切实搞好乡镇、村街党的组织配套,从基层组织建设上注入新活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制度建设上注入新活力;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落实县级班子领导成员"四个一"(一个乡镇、一个企业、一个村街、一个困难户)联系点制度,从作风建设上注入新活力。
第十届县委重大决策 任职时间为2007年1月起。此届县委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创新业,跨越发展建强县"这个主题,全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招商战略,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四大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富强和谐文明的新临沭。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工作生活的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完成新农村规划,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街道净化水平显著提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家庭财产逐步增加。城镇从业人员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日臻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形成心齐气顺、政通人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坚持廉洁从政,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体工作的开展,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实现经济建设新跨越。1.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培育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强化投资拉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做优做强规模经济。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优化发展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2.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推进城市化进程。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突出规划龙头地位,用现代理念搞好城乡规划。精心打造城市亮点,高标准实施城建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区内道路、绿化带、公园等基础设施,实施苍源河景观带等一批重点工程。以解决"城中村"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加快城市电网建设,抓好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公交、通信等公用设施配套,发展循环水供暖和工业集中供汽,建设稳定的供水水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加强城乡公路建设与管理,抓好长深、枣岚高速公路连接线的规划建设,搞好乡村公路网络连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大兴、曹庄等中心镇,石门、青云、蛟龙等重点镇、边界镇的建设水平。加快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营造"洁净、有序、文明、优美"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县城和文明城市"三城联创"目标。4.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构筑商贸、物流、旅游等各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新格局。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重点抓好木材、白柳、建材等专业市场的布局和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仓储中心。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繁荣和提升农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承接临沂物流业的转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大型超市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或其他形式的非国有银行,鼓励发展保险、担保等行业。大力发展邮电通信、网络传输业,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鼓励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做好绿色休闲旅游、红色圣地旅游文章,搞好苍马山风景名胜区、沭河古道生态区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加快白旄、玉山、朱仓等乡镇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将临沭县建成临沂市的"东郊生态园"。5.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中小企业,形成民企竞相发展的格局。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理念,坚持全民招商与重点招商相结合,形成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努力扩大出口。巩固扩大柳制品、蔬菜制品、化工产品、五金工具、机电产品、复合肥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发展加工贸易和境外劳务输出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上市融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用人、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6.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加快企业节能改造,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和鲁苏边界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花园式单位、文明生态村活动,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建立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利用土地的约束性指标体系,列入各级各单位考核,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生态临沭。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视保护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继续加大文化投入,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街文体大院等文体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办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争创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加快发展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功能,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