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306&run=13

肥料产业管理 临沭县复混(合)肥生产起步于1991年,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发展到规范发展的过程,为临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发展过快,监管能力有限,出现个别企业制假售假,产品质量不达标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危及临沭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11月,全国落实整治化肥区域性质量问题责任制现场会议在连云港召开,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临沭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的要求。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为做好创建工作,是临沭县复混(合)肥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金字招牌"。确立以创建为抓手,在发展中整治,在整治中提高,力促复混(合)肥行业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思路,做到"三个倾斜"。一在领导力量上倾斜。进一步调整充实县复混(合)肥行业管理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一名县级领导全力靠上具体抓,从质监、工商、公安、农业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充实行业管理办公室,并健全上下贯通的三项工作制度:即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检查督办制度。二在规划力量上倾斜。组织县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精心编制临沭县"十一五"复混(合)肥行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优势企业用"加法"(即扶持),劣势企业用"减法"(即限制)原则,努力构筑生产主体规模化、技术水平领先化、品牌影响扩大化的产品质量优势,把临沭建设成为独具复混(合)肥生产特色的质量型生产基地。三在宣传力量上倾斜。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宣传"质量兴县""品牌强县"有功人员。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及免检产品和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复混(合)肥企业,每年县财政拨专款20多万元予以奖励。2000年-2007年,每年组织全县肥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销售人员进行产品质量专题培训,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2004年6月,临沭县召开复合肥行业发展暨优秀肥料生产企业推介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社、中国质量报社、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社等10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进一步介绍宣传临沭县复合肥行业发展现状和整治情况。会上临沭14家重点复合肥生产企业法人代表联名向全国同行发起行业自律倡议书。
肥料质量监管 把质量监管作为创建工作关键,健全长效机制,实行综合整治,履行"好肥料临沭造"的诺言。建立质量预警机制,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把事后整治转变为事前预防。2004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整治区域性化肥质量问题责任制试行办法实施方案》和《肥料产品质量预警实施办法》,对信息收集、预警实施、发布、管理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针对复混(合)肥生产企业分布在5个乡镇,销售网覆盖全国90%以上地区,监管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依靠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先后聘请24名质量监督员,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同时,县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临沭复混(合)肥产品质量行活动,定期到全国各地经销网点调研,联合经销网点所在地的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对产品质量信誉好的企业进行宣传和推荐,对差的企业进行联合通报,屡教不改的经营户和产品逐出市场。严把企业标准质量关:把复混(合)肥有效养分指标作为审查的重点关口,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标准不予备案,不准其生产。对备案的高含量元素复混(合)肥企业产品标准严格按要求审核把关,不准企业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指标要求的产品。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整顿和规范复混(合)肥包装标识,重点检查乱标总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混标、虚假标识、模仿国外肥料包装等不法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行为: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质量问题,严格监控,严厉处罚。针对造假、制假隐蔽性越来越强的实际,经常开展拉网式检查、抽查和"零点行动",提出"谁砸临沭肥料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口号,狠抓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2003年-2007年,先后抽检产品590批次,开展"零点行动"37次。勒令6家企业停产整顿,有2家企业法人代表和14名业务员因质量问题被刑事拘留,2家企业法人代表和3名业务员被判刑。编制覆盖全县所有生产企业的定检计划,抽检覆盖率达98%以上,重点对企业原辅材料、进货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企业质量管理等实行抽检抽查。实施"黑名单"制度:对连续两次或两年内3次产品质量不合格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列入"黑名单",并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抽查频次。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黑名单"企业,在新闻媒体上给予曝光,停产整顿,直至吊销生产许可证。每年,县政府都与各乡镇、有关单位和企业签定复混(合)肥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将优质复混(合)肥生产及质量整治责任目标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建立上级监督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实行无缝隙、不留死角的质量监管责任制。质监部门将全县肥料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施分类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对列入质量不稳定的C、D类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必要时派驻厂检查员。工商部门将肥料市场管理列入市场秩序整顿重要内容,在流通环节坚决堵住假冒伪劣行为。农业部门切实做好企业肥料登记证的申报和产品试验工作,及时搞好生产服务。公安部门依法加大涉嫌肥料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力地震慑不法分子。强化企业主体自律意识:全县14家重点企业联合发出"共同提高复混(合)肥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倡议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让一粒不合格化肥流向市场,从根本上保证复混(合)肥产品的优质生产。
科技支撑和名牌工程 县委、县政府在引导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同时,积极牵线搭桥,部分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南京化工大学等20多个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联合。2003年-2007年,县内复混(合)肥企业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近50多项,实施技改和新上项目51个,累计投资26亿元。肥料生产历经简单人工掺拌、一般机械造粒之后,发展到脱氯、喷浆造粒,氨化造粒,塔式造粒;产品种类已有复混肥、复合肥、涂层包膜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合)肥五大系列800多个品种。基本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土壤的需求。形成产品精细化、配套化、系列化发展格局。2003年,史丹利公司在全国率先采用高塔造粒技术,建成全国第一座高塔造粒生产线,此后金沂蒙集团投资3.9亿元建成100万吨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生产线。2005年,史丹利公司投资4.6亿元建成80万吨双塔熔融复合肥和60万吨硫酸钾复合肥生产线,金正大公司投资6.8亿元建成100万吨包膜控释肥生产线,其控释肥研发和生产为国际先进水平。迈金农公司投资3.68亿元建成60万吨硫基氨化NPK(氮磷钾)造粒复合肥项目。
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市场"理念,通过推进"名牌兴企"活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靠过硬的产品赢得市场、打响品牌。至2007年,金正大、史丹利、迈金农、康田等公司生产的6个品牌的复合肥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金正大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临沭复混(合)肥"获中国化工行业最具竞争力品牌特别奖;"金大地""施丹利""钻石""沭丰""康邦""诗邦"牌复合肥等6个产品被评定为山东省名牌产品;"金大地""史丹利""撒尔奇""沭河华丰""久远"等产品获山东省著名商标。
200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在临沭县召开全国化肥区域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对临沭县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授予临沭县"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中国临沭"的宣传片,引起强烈反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