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柳编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299&run=13

临沭县杞柳栽培、加工已有1300余年历史。早在唐朝,白旄镇柳庄一带就种植杞柳,当地柳毅传授植柳编柳技术的传说流传至今,并建有柳毅庙纪念。人们将细长而柔韧的杞柳枝条,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多为自用。清代已有一定数量柳制品销售。传统杞柳制成品主要有箱、囤、斗、升、筐、箢子、簸箕等家庭日常用具,品种单一,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规模小,农民仅在农闲时生产、销售,赚钱贴补家用。20世纪70年代,改进加工工艺,造型美观实用,多品种、多用途的杞柳制成品开始出口到国外。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杞柳栽培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工工艺不断提高,杞柳加工者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杞柳加工工艺日臻完善和普及,柳编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临沭杞柳栽培、加工业户快速发展。形成"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从业农民由此脱贫致富,杞柳栽培、加工能手们率先实现小康。杞柳栽培加工业成为临沭县"安民、富民、强县"和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临沭县被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列为全国杞柳开发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条柳编制品产业基地。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都"称号。
2007年,全县已有杞柳种植专业村30多个,从业农户5万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加工产品有100多个系列、13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亚洲、欧洲、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7800多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杞柳种植基地和柳编制品加工生产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