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268&run=13

管理机构 临沭县经济贸易局 是全县工业企业的管理部门,其前身为成立于1981年2月的临沭县经济委员会(简称县经委)。1998年,临沭县技术开发办公室成立,隶属县经委。1999年3月,临沭县经济运行办公室成立,隶属县经委。1998年临沭县安全办公室从县劳动局分离,划归县经委管理,2001年,升格为县政府职能部门。2002年县经济委员会更名为临沭县经济贸易局。
临沭县二轻集体工业联社 其前身为临沭县第二轻工业局,设立于1982年8月,是全县二轻集体企业的主要管理部门。1984年改为县集体工业公司,管理县属集体企业。1991年复称第二轻工业局,1993年10月,县直机构改革后撤销二轻局,成立二轻集体工业联社。
管理职能转变 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开展企业升级和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双补"工作,以提升企业规格、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1990年,全县企业推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ISO9000系列标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组建QC小组。开展争当"质量标兵"竞赛活动、QC活动和质量达标竞赛、质量冠军竞赛、共青团岗位无次品等活动。同年,成立临沭县企业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企业管理工作指导、调度、检查、考核,负责企业升级推荐、考评、咨询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应用。全县企业广泛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以企业管理升级为龙头,全面开展企业管理达标活动和咨询工作。县针织总厂、县五金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县水泥厂、县印刷厂、鲁临西工贸柳制品合作专厂、县人造革厂晋升为地级先进企业。1991年,全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抓好质量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艺规程管理、劳动管理和现场管理。同年9月,在全县工业企业中开展狠抓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活动月,对产品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实行成本控制、进行成本核算、开展成本分析和考核,促使成本水平不断降低。1993年,开展工业企业管理效益年活动,重点解决企业产品质量低、物质消耗高,资金占用多、劳动效率低、现场管理差等问题。
1994年,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和新会计制度、新税制实施,临沭工业出现效益下滑、亏损户数剧增的被动局面。县政府成立扭亏增盈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厂一策,重点突破,逐级签订扭亏增盈目标责任书,各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扭亏责任状,将目标、措施、责任、扭亏时间逐条落实到企业。对内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当年,县发电厂、县肉联厂、县工贸柳制品厂、县粮油加工厂实现扭亏为盈。1996年,在全县组织开展争创无假冒商店活动、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和百日竞赛活动,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西厂四车间QC小组获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获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优秀QC小组奖。1998年,受市场需求疲软,亚洲金融危机及治污影响,全县工业出现生产低速增长、销售收入下降、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局面。县经委及时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工业生产提高工业运行质量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属工业调度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开拓市场,以销促产,加强交错运营管理,抓好扭亏增盈,加快新产品开发。1999年年初,下达全县工业生产经营指导性计划,继续深入开展以"学邯钢、降成本"和"学海尔"先进管理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效益年活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突出成本和资金管理两个重点。
2001年,建立全县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报警工作制度,预测预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主导产品产销情况、企业技术改造情况及发展情况等。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重点调度。是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62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4亿元,实现利税1.84亿元。2003年结合质量兴县活动,组织工业企业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和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提高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素质,鼓励企业争创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名牌产品,提高质量总体水平。2007年,企业宏观管理重点转向经济运行调控,节能减排任务落实督导,发展循环经济,搞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建立企业产学研平台等。是年,全县工业企业已达63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7.86亿元,实现利税8.72亿元;全县万元GDP能耗、电耗分别达1.26吨标煤、642.49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取水量分别达1.82吨标煤、24.62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89%,5户国家和省、市重点用能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1.16万吨标煤,超额完成0.90万吨标煤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