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1&rec=204&run=13

花生 花生是县内主要的油料作物,临沭县是山东省花生生产重点县之一。
1986年—1998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一般在1.6万公顷-1.8万公顷。1999年后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大多在2万公顷以上。1993年花生平均亩产259公斤,1996年平均亩产329公斤。同年,白旄镇沙窝百亩花生田亩产平均达368公斤,获市高产竞赛奖,中央电视二台《金土地》栏目曾专门报道。2006年花生平均亩产又创新高,达339公斤。
2001年引进丰花1、丰花2号,2003年引进花育21号,2004年引进丰花5、丰花6号等高产花生,逐步淘汰海花1号,花37等老品种。2007年全县播种面积28143公顷,为22年来之最。
大豆 临沭县传统种植作物,分布于全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公顷-3500公顷,1994年种植面积最大,达3727公顷。大豆产量也较稳定,平均亩产120-150公斤,2001年平均亩产达178公斤。2006年又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179.6公斤。

1986年—2007年临沭县花生、大豆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表
单位:万公顷、公斤∕亩、万吨
┏━━━┯━━━━━━━━━━━━┯━━━━━━━━━━━━━┓
┃ 年度 │ 大豆 │ 花生 ┃
┃ ├────┬───┬───┼────┬───┬────┨
┃ │ 面积 │ 单产 │ 总产 │ 面积 │ 单产 │ 总产 ┃
┠───┼────┼───┼───┼────┼───┼────┨
┃ 1986 │ 0.29 │ 129 │ 0.57 │ 1.82 │ 227 │ 6.21 ┃
┠───┼────┼───┼───┼────┼───┼────┨
┃ 1987 │ 0.30 │ 123 │ 0.56 │ 1.81 │ 211 │ 5.99 ┃
┠───┼────┼───┼───┼────┼───┼────┨
┃ 1988 │ 0.32 │ 137 │ 0.66 │ 1.74 │ 232 │ 6.04 ┃
┠───┼────┼───┼───┼────┼───┼────┨
┃ 1989 │ 0.33 │ 105 │ 0.52 │ 1.73 │ 195 │ 5.05 ┃
┠───┼────┼───┼───┼────┼───┼────┨
┃ 1990 │ 0.33 │ 91 │ 0.45 │ 1.77 │ 207 │ 5.50 ┃
┠───┼────┼───┼───┼────┼───┼────┨
┃ 1991 │ 0.32 │ 128 │ 0.62 │ 1.69 │ 241 │ 6.10 ┃
┠───┼────┼───┼───┼────┼───┼────┨
┃ 1992 │ 0.33 │ 129 │ 0.63 │ 1.67 │ 250 │ 6.26 ┃
┠───┼────┼───┼───┼────┼───┼────┨
┃ 1993 │ 0.35 │ 124 │ 0.66 │ 1.70 │ 259 │ 6.62 ┃
┠───┼────┼───┼───┼────┼───┼────┨
┃ 1994 │ 0.37 │ 143 │ 0.80 │ 1.78 │ 316 │ 8.41 ┃
┠───┼────┼───┼───┼────┼───┼────┨
┃ 1995 │ 0.30 │ 145 │ 0.66 │ 1.78 │ 321 │ 8.55 ┃
┠───┼────┼───┼───┼────┼───┼────┨
┃ 1996 │ 0.29 │ 148 │ 0.64 │ 1.71 │ 329 │ 8.46 ┃
┠───┼────┼───┼───┼────┼───┼────┨
┃ 1997 │ 0.36 │ 102 │ 0.54 │ 1.69 │ 283 │ 7.16 ┃
┠───┼────┼───┼───┼────┼───┼────┨
┃ 1998 │ 0.36 │ 137 │ 0.73 │ 1.86 │ 289 │ 8.08 ┃
┠───┼────┼───┼───┼────┼───┼────┨
┃ 1999 │ 0.28 │ 156 │ 0.66 │ 2.03 │ 304 │ 9.28 ┃
┠───┼────┼───┼───┼────┼───┼────┨
┃ 2000 │ 0.27 │ 176 │ 0.72 │ 2.16 │ 324 │ 10.49 ┃
┠───┼────┼───┼───┼────┼───┼────┨
┃ 2001 │ 0.28 │ 178 │ 0.74 │ 2.03 │ 331 │ 10.07 ┃
┠───┼────┼───┼───┼────┼───┼────┨
┃ 2002 │ 0.27 │ 137 │ 0.55 │ 1.90 │ 295 │ 8.41 ┃
┠───┼────┼───┼───┼────┼───┼────┨
┃ 2003 │ 0.27 │ 143 │ 0.59 │ 2.30 │ 241 │ 8.33 ┃
┠───┼────┼───┼───┼────┼───┼────┨
┃ 2004 │ 0.28 │ 151 │ 0.64 │ 2.21 │ 295 │ 9.78 ┃
┠───┼────┼───┼───┼────┼───┼────┨
┃ 2005 │ 0.27 │ 144 │ 0.59 │ 2.25 │ 287 │ 9.70 ┃
┠───┼────┼───┼───┼────┼───┼────┨
┃ 2006 │ 0.25 │ 180 │ 0.66 │ 2.42 │ 339 │ 12.28 ┃
┠───┼────┼───┼───┼────┼───┼────┨
┃ 2007 │ 0.22 │ 173 │ 0.56 │ 2.81 │ 320 │ 13.50 ┃
┗━━━┷━━━━┷━━━┷━━━┷━━━━┷━━━┷━━━━┛

蔬菜 20世纪70年代,农民种植蔬菜以自食为主,商品率很低。之后,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蔬菜商品率逐步提高,郑山、临沭、南古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出现蔬菜种植、运销专业户。在种植技术上采取塑料大棚、拱棚、弓棚、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198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267公顷。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土豆、生姜、大蒜等,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还经保鲜加工或脱水后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临沭蔬菜生产由露地种植,逐步转变为保护地种植为主的蔬菜生产新格局,大棚蔬菜发展迅速,出现临沭镇东朱车、西朱车、于店子等村大棚种植基地。但由于技术薄弱等原因,首批蔬菜大棚没能生根壮大,最后只有东朱车、西朱车两村保留了零星大棚种植。为促进蔬菜发展,县委、县政府于1999年3月成立县蔬菜生产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县内逐步涌现出新的蔬菜专业种植基地,如郑山镇姜屯的芹菜基地,曹庄镇王贺湖的西红柿基地,南古镇黄瓜、豆角、韭菜种植基地,大兴小香葱种植基地等。各基地发展以大弓棚为主的保护地种植,反季栽培淡季上市,亩均效益过万元,并逐步完成由内销转向外销的过渡,所产蔬菜除供应本市外,还销往青岛、邳州、连云港等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逐渐形成一乡一品,各具特色。如青云镇西黄河村的早春辣椒种植,大兴镇英高埠秋延迟辣椒种植,南古镇韭菜越冬栽培,曹庄镇蒜苗、早春西红柿等都具备一定规模。
随着蔬菜生产发展,涌现出兴大食品、大圣食品、三兴食品、东盛菲尔德等蔬菜加工企业。各公司在自建蔬菜原料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农户种植蔬菜,企业包销,走公司联农户,共同发展道路。截至2007年年底,全县蔬菜生产基地30多处,种植面积4116公顷,其中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267公顷。
县内传统蔬菜品种有生姜、大蒜、芥菜、豆角、大葱、韭菜、菠菜、莴苣、苔菜、芹菜、芫荽、茼蒿、白菜、萝卜、勺子头、胡萝卜、辣疙瘩、冬瓜、南瓜、黄瓜、丝瓜、月梅豆、扁豆、土豆、瓠子、辣椒、茄子等。其中大宗种植的品种有白菜、萝卜、土豆、韭菜、西红柿、黄瓜、芹菜、小香葱、大蒜、洋葱等。引进品种有西红柿、甘蓝、洋葱、甜菜、蛇豆角等。

1986年—2007年临沭县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单位:万公顷、公斤/亩、万吨
┏━━━┯━━━━┯━━━┯━━━━┓
┃ 年份 │ 面积 │ 单产 │ 总产 ┃
┠───┼────┼───┼────┨
┃ 1986 │ 0.34 │ 2539 │ 13.00 ┃
┠───┼────┼───┼────┨
┃ 1987 │ 0.34 │ 2300 │ 11.89 ┃
┠───┼────┼───┼────┨
┃ 1988 │ 0.34 │ 2057 │ 10.55 ┃
┠───┼────┼───┼────┨
┃ 1989 │ 0.33 │ 1408 │ 6.94 ┃
┠───┼────┼───┼────┨
┃ 1990 │ 0.33 │ 1248 │ 6.25 ┃
┠───┼────┼───┼────┨
┃ 1991 │ 0.33 │ 1563 │ 7.67 ┃
┠───┼────┼───┼────┨
┃ 1992 │ 0.35 │ 1726 │ 9.09 ┃
┠───┼────┼───┼────┨
┃ 1993 │ 0.41 │ 1546 │ 9.56 ┃
┠───┼────┼───┼────┨
┃ 1994 │ 0.29 │ 1682 │ 7.40 ┃
┠───┼────┼───┼────┨
┃ 1995 │ 0.33 │ 1970 │ 9.75 ┃
┠───┼────┼───┼────┨
┃ 1996 │ 0.37 │ 1917 │ 10.51 ┃
┠───┼────┼───┼────┨
┃ 1997 │ 0.36 │ 1510 │ 8.16 ┃
┠───┼────┼───┼────┨
┃ 1998 │ 0.37 │ 1504 │ 8.29 ┃
┠───┼────┼───┼────┨
┃ 1999 │ 0.37 │ 1751 │ 9.77 ┃
┠───┼────┼───┼────┨
┃ 2000 │ 0.42 │ 1749 │ 10.97 ┃
┠───┼────┼───┼────┨
┃ 2001 │ 0.45 │ 1895 │ 12.78 ┃
┠───┼────┼───┼────┨
┃ 2002 │ 0.39 │ 1612 │ 9.53 ┃
┠───┼────┼───┼────┨
┃ 2003 │ 0.38 │ 1805 │ 10.36 ┃
┠───┼────┼───┼────┨
┃ 2004 │ 0.35 │ 1794 │ 9.45 ┃
┠───┼────┼───┼────┨
┃ 2005 │ 0.36 │ 1906 │ 10.15 ┃
┠───┼────┼───┼────┨
┃ 2006 │ 0.41 │ 2024 │ 12.52 ┃
┠───┼────┼───┼────┨
┃ 2007 │ 0.41 │ 2050 │ 12.66 ┃
┗━━━┷━━━━┷━━━┷━━━━┛
瓜类 临沭县传统瓜类种植以西瓜、甜瓜、梢瓜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为传统露地种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产量低,多在县内销售。90年代后,瓜类种植逐渐发展为保护地反季节栽培和露地栽培并存,互为补充,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瓜类种植向早熟、小型化、高产方向发展,部分瓜类开始外销。

1986年—2007年临沭县瓜类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单位:公顷、公斤/亩、万吨
┏━━━┯━━━━┯━━━┯━━━┓
┃ 年份 │ 面积 │ 单产 │ 总产 ┃
┠───┼────┼───┼───┨
┃ 1986 │ 243 │ 2027 │ 0.74 ┃
┠───┼────┼───┼───┨
┃ 1987 │ 282 │ 1988 │ 0.84 ┃
┠───┼────┼───┼───┨
┃ 1988 │ 361 │ 2961 │ 1.60 ┃
┠───┼────┼───┼───┨
┃ 1989 │ 245 │ 1661 │ 0.61 ┃
┠───┼────┼───┼───┨
┃ 1990 │ 135 │ 2137 │ 0.43 ┃
┠───┼────┼───┼───┨
┃ 1991 │ 220 │ 2896 │ 0.96 ┃
┠───┼────┼───┼───┨
┃ 1992 │ 229 │ 2326 │ 0.80 ┃
┠───┼────┼───┼───┨
┃ 1993 │ 168 │ 2215 │ 0.56 ┃
┠───┼────┼───┼───┨
┃ 1994 │ 162 │ 2153 │ 0.52 ┃
┠───┼────┼───┼───┨
┃ 1995 │ 141 │ 3890 │ 0.82 ┃
┠───┼────┼───┼───┨
┃ 1996 │ 206 │ 2479 │ 0.77 ┃
┠───┼────┼───┼───┨
┃ 1997 │ 130 │ 2439 │ 0.48 ┃
┠───┼────┼───┼───┨
┃ 1998 │ 402 │ 1880 │ 1.13 ┃
┠───┼────┼───┼───┨
┃ 1999 │ 96 │ 2289 │ 0.33 ┃
┠───┼────┼───┼───┨
┃ 2000 │ 156 │ 2186 │ 0.51 ┃
┠───┼────┼───┼───┨
┃ 2001 │ 461 │ 2056 │ 1.42 ┃
┠───┼────┼───┼───┨
┃ 2002 │ 299 │ 2426 │ 1.09 ┃
┠───┼────┼───┼───┨
┃ 2003 │ 493 │ 2082 │ 1.54 ┃
┠───┼────┼───┼───┨
┃ 2004 │ 407 │ 1963 │ 1.20 ┃
┠───┼────┼───┼───┨
┃ 2005 │ 329 │ 1828 │ 0.90 ┃
┠───┼────┼───┼───┨
┃ 2006 │ 259 │ 2526 │ 0.98 ┃
┠───┼────┼───┼───┨
┃ 2007 │ 364 │ 2572 │ 1.40 ┃
┗━━━┷━━━━┷━━━┷━━━┛

果品 种植面积和产量 1986年前后,山楂价格每公斤2元多钱,全县大力发展山楂。1989年全县山楂园面积961.2公顷,其中石门镇山楂园发展最快,号称有万亩山楂园。随着新植山楂树逐渐投产、丰产,山楂价格下滑,甚至跌到每公斤不足0.2元。农民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只好大量采伐山楂园,到2002年全县仅剩山楂园52.8公顷,年产山楂194吨。
1992年,红富士苹果品质优良,每公斤价格8元-10元,全国出现发展红富士苹果热。临沭县1993年发展红富士苹果1334公顷,1994年全县苹果面积达3077.4公顷。由于受栽培技术影响,很多苹果园四五年不结果,加上苹果价格逐年下降,大量新老苹果园被砍伐。2000年,全县有苹果园1273公顷,年产苹果11298吨。
1994年以后,临沭县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进。先后引进桃、李、葡萄、梨、大樱桃新品种。种植较多的有中华寿桃、早露蟠桃、曙光油桃、凯特杏、优系富士、嘎拉、密思李、井上李、安哥诺李、红巴梨、黄金梨、大五棱山楂、黑提葡萄、藤稔葡萄和美国6号草莓等。
1998年,临沭县开始发展果树保护栽培。是年,县职业中专发展大棚草莓11个,大兴镇发展大棚草莓9.33公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县职业中专又发展大棚栽培油桃、葡萄间作草莓,取得成功。2000年,县良种繁育场保护地栽培凯特杏、密思李,大棚杏、李,亩产2000多公斤。2000年后,由于品种、管理技术、市场销售等原因,县内果园面积逐年大幅减少,至2007年,全县果园面积918公顷。
临沭县部分年份果园面积、产量情况表
单位:公顷、吨
┏━━━┯━━━━━━━━━━━━━━━━━━━━━━━━┯━━━━━━━━━━━━━━━━━━━━━━━━━━━┓
┃ 年份 │ 果园面积 │ 水果产量 ┃
┃ ├────┬───────────────────┼─────┬─────────────────────┨
┃ │ 总面积 │ 其中 │ 总产量 │ 其中 ┃
┃ │ ├───┬───┬───┬───┬───┤ ├────┬───┬───┬────┬───┨
┃ │ │ 苹果 │ 梨 │ 桃 │ 葡萄 │ 山楂 │ │ 苹果 │ 梨 │ 桃 │ 葡萄 │ 山楂 ┃
┠───┼────┼───┼───┼───┼───┼───┼─────┼────┼───┼───┼────┼───┨
┃ 1986 │ 3341 │ 1376 │ 187 │ 73 │ 14 │ 458 │ 9763 │ 7264 │ 1288 │ 388 │ 8 │ 41 ┃
┠───┼────┼───┼───┼───┼───┼───┼─────┼────┼───┼───┼────┼───┨
┃ 1990 │ 2835 │ 1686 │ 143 │ 162 │ 9 │ 721 │ 7833 │ 5754 │ 614 │ 312 │ 29 │ 395 ┃
┠───┼────┼───┼───┼───┼───┼───┼─────┼────┼───┼───┼────┼───┨
┃ 1995 │ 3427 │ 2502 │ 107 │ 308 │ 2 │ 418 │ 9122 │ 6439 │ 322 │ 899 │ 17 │ 1299 ┃
┠───┼────┼───┼───┼───┼───┼───┼─────┼────┼───┼───┼────┼───┨
┃ 2000 │ 2354 │ 1273 │ 176 │ 435 │ — │ 113 │ 18661 │ 11298 │ 1550 │ 3189 │ — │ 249 ┃
┠───┼────┼───┼───┼───┼───┼───┼─────┼────┼───┼───┼────┼───┨
┃ 2007 │ 918 │ 305 │ 58 │ 399 │ 45 │ 37 │ 15878 │ 4783 │ 1321 │ 8447 │ 1327 │ 90 ┃
┗━━━┷━━━━┷━━━┷━━━┷━━━┷━━━┷━━━┷━━━━━┷━━━━┷━━━┷━━━┷━━━━┷━━━┛
说明:表中果园总面积、水果总产量中除苹果、梨、桃、葡萄、山楂之外,还有其他水果面积和产量计入。

果树品种资源 临沭县果树有12个科、150种。主要有银杏、核桃、枣、苹果、桃、杏、李、柿、梨、山楂、葡萄、草莓、樱桃、无花果、猕猴桃、石榴、软枣、木瓜等。其主要栽培品种记述如下。
银杏:主栽品种有大圆铃、大金坠、大佛指、大白果、大梅核、家佛手等。
核桃:主栽品种有香铃、丰辉、鲁光、元丰。
枣:主栽品种有圆铃枣、大瓜枣、大白铃、大雪枣、沾化冬枣、金丝枣。
苹果:20世纪70年代后引进的优良品种有美国新红星、甜黄魁、烟红、烟青、金矮生、绿光、新倭锦、红国光、红富士、短枝型辽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新品种有辽伏、新红星、首红、早捷、麦艳、红富士优系、短枝红富士、乔纳金、夏红、新世界、美国八号、优系嘎拉、藤牧一号、松本锦、津轻、红将军、新乔纳金等。
桃:有四月半、五月红、吊枝白、青州蜜、上海水蜜、肥黄金桃、雨花露、雪桃、蟠桃、沪005、大久保、红甘露、安农水蜜、春艳、莱山蜜、新川中岛、优系川中岛、中油蟠1号、中油蟠2号、砂子早生、仓方早生、农神蟠桃、早露蟠桃、瑞蟠2号、瑞蟠4号、早黄蟠桃、中华寿桃、莱选1号、早红珠、农神蟠桃、北京27、黄桃28、黄桃5、黄桃9、黄桃83、黄桃19,莱州蜜;油桃有曙光、艳光、华光、中油4号、中油5号、中油6号、中油7号。
杏:有麦黄杏、泥蛋杏、白水杏、红玉杏、拳杏、荷包杏、榛杏、巴蛋杏、大玉杏、水杏、榛玉杏、杏梅、意大利杏、玛瑙杏、丰甜榛、红丰、新世纪、凯特杏、金太阳杏;仁用杏有超仁、国仁、油仁、丰仁、白玉扁、龙王帽、优一。
李:有六月红、蜜思李、玫瑰皇后、黑宝石、安哥诺、大石早生、玉红李、布朗李、井上李。
柿:有合柿、牛心柿、富有、次郎。
梨:有青皮槎子梨、大青梨、短把梨、巴梨、茄梨、茌梨、鸭梨、香水梨、晚三吉、秋白梨、黄金、丰水、黄金梨、金花梨、绿宝石、华山、晚秀。
山楂:有小金星、大金星、长红、大五棱、金手指、天缘奇。
葡萄:有保尔加尔、明尼斯卡等酿造品种;生食品种有玫瑰香、巨峰、红富士、先锋、美国黑提、矢富罗莎、京秀、红双味、藤稔。
石榴:有蒙阳红、泰山大红石榴。
樱桃:有莱阳矮樱桃、斯坦勒、优系红灯、拉宾斯、雷尼、意大利早红。
草莓:有鸡心、弗吉尼亚、全明星、丰香、美国6号、戈雷拉、森嘎拉、吐德拉、哈尼。
无花果、猕猴桃等虽有栽植,但数量很少。
茶叶 20世纪70年代初,临沭县实施南茶北引,1977年全县有茶园面积428.73公顷。至1986年,由于气候因素和南方茶的市场冲击,全县茶园面积仅剩下90.3公顷,产量53吨,茶叶生产跌到谷底。1990年,全县茶园67.4公顷,产量18吨。1995年,全县茶园175.8公顷,产量43吨。2000年,全县茶园317.5公顷,产量76吨。2007年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61.3公顷,年产147吨,分布在玉山、朱仓、临沭、大兴、青云、郑山6个乡镇的60多个村。茶叶质量也逐年提高,形成以高档茶为主,以炒青为辅,以保健茶为补充的茶叶品种格局。2007年,全县产高档茶133吨,占茶叶总产量的85%;茶叶年产值1872万元,其中高档茶叶产值1778万元。投产茶园最高亩产值达5000余元,一般茶园亩产值在2000元-3000元之间,平均亩产值3744元。
无公害茶叶 2002年,临沂市果茶中心将临沭县玉山镇作为全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工程单位。该工程从2002年至2004年,历时3年。内容是一年试点,二年推广,三年巩固提高。试点面积33.33公顷,达到了预期目的。
茶树品种 县内茶种是引进的安徽群体种和浙江群体种。1998年3月,县内从南方引进茶叶无性系优良品种8万株,其中5000株龙井43、1.5万株劲峰、6万株白毫早。大兴镇陈宅春山茶场栽植5000株龙井43、1.5万株劲峰和2万株白毫早;郑山镇陡沟村、玉山镇郑黄峪村各栽植2万株白毫早。栽植成活率在90%以上。但因当年12月下旬天气干旱和零下12℃-14℃的严寒,使茶树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不少安徽群体种播种的茶苗被冻死,成龄茶园也多数进行重剪,部分进行台刈。栽植的无性系良种茶苗白毫早,因茶苗没有形成较大的根系而全部冻死。2001年,陈宅春山茶场又引进3万株龙井43,栽植在苍山分场。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引进,使临沭县实现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零的突破,也为通过扦插繁育茶树良种提供品种资源。
2007年,临沭县的茶叶品种主要有:1.绿茶类有条形高档绿茶、扁形高档绿茶(包括大棚茶)、松针、手工炒青绿茶、机制炒青绿茶及烘青绿茶;2.黄茶类有黄大茶、黄小茶。
茶叶评比 临沭县自"南茶北引"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茶叶评比活动。
1989年7月6日,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在县政府二楼会议室举办首次全县茶叶评比活动。参加评比的共有9个茶园,15个茶样。为了增加评比的权威性,邀请临沂地区茶试站的余承厚和于振国作为主评。通过密码审评,共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优质奖8个。
1994年6月16日,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在县政府招待所举办高档茶评比会,邀请临沂地区林业局农艺师夏建立、地区糖业烟酒公司农艺师田会年作为主评。参加评比的共12个茶场,参评茶样17个,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优质奖9个。
2000年8月3日,县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在县政府招待所举行"临沭县第三届金大地杯名优茶评比暨新闻发布会"。参加评比的茶样共37个。这次评比活动成立评审委员会,由省果茶站站长段家祥任主任委员,市果茶中心郭存善、县果茶办杨擎天、李锦同、班昕任评委。通过密码评审,共评出特等奖7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2个。
大棚茶 1993年10月,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在县科协协助下,在大兴镇陈宅春山茶场进行冬暖型大棚茶试验,试验面积0.1公顷,投资7000多元。1994年1月下旬开始采茶,总产干茶15公斤(折合亩产10公斤),茶叶平均售价每公斤1600元,总收入2.4万元,一季收回投资并盈余1.7万元。陈宅春山茶场冬暖型大棚茶的试验成功,改写了临沭县冬天不能生产新茶的历史。2001年3月,县良种场引进试种苦丁茶0.73公顷。经试验在冬暖型大棚内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2007年开始试生产,每公斤苦丁茶售价400元。
栗茶间作 1985年,唐岭乡早科茶园一承包户,在467平方米茶园中栽植40株板栗树。本意是待板栗结果后将茶树刨掉。但板栗树投产后,茶叶销路也逐年好转。1992年春,该户产高档茶5公斤,炒青茶25公斤,收入2100余元;秋天收板栗100余公斤,加上夏秋茶共收入5000余元,折合亩产值过7000元。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广。之后几年新发展的茶园,全部采用栗茶间作这一立体种植模式。2007年,全县栗茶间作面积267公顷。
栗茶间作既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的内在质量,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肯定并加以推广。
桑蚕 1986年,全县仅有桑园面积78公顷,年产茧63吨。1988年、1990年和1991年冬,在周庄、店头、蛟龙等乡镇分别新建桑园67公顷、160公顷和108公顷,到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首次突破300公顷。1994年,沭政发(1994)39号文件,以指令性计划安排933公顷的新建桑园指标,是年实际新增桑园300公顷,育桑苗160万株。1995年桑园达629公顷,蚕茧产量44万公斤。由于全国蚕茧生产过剩,蚕茧价格大幅下跌,当年冬季至1996年春全县毁桑改种达200公顷。随着蚕茧价格的不断调整和省力化养蚕大棚的推广,1998年-2001年,全县桑蚕生产再次进入发展高峰,桑园分别增加110公顷、133公顷、147公顷和373公顷,主要分布在华桥、店头、周庄、蛟龙、郑山、大兴、石门等乡镇,到200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955公顷,但由于当时的发展多为政府主导,部分新区蚕农的思想认识不足,以及技术措施不配套,管理不善等原因,弃桑毁桑现象时有发生。到2003年年底,全县桑园仅剩400公顷。2004年后,全县桑蚕生产转到以提高单产,注重质量和效益,稳定发展的路子上。
桑树种植 县内栽培桑园全部为低干或无干专用桑园,桑树品种在2000年以前多为湖桑32号,2000年以后改为栽植育71-1,该品种产叶量高,叶质优,秋叶硬化迟,叶片萎凋慢,饲养蚕所结茧质量优。成品桑苗大部分从浙江桐乡和江苏射阳购进。1990年、1991年从江苏购进桑树嫁接体80万和300万株,成活率50%-60%,1994年、1995年从江苏购进嫁接体120万和397万株,成活率达65%,1994年夏季育实生桑苗40公顷。
桑树栽植时间为每年11月-12月份,即桑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春桑也有少量栽植),一般栽植为每亩栽1300株,即行株距为1.3×0.33米,剪伐形式为低干或无干养成。栽桑当年多间作花生。
养蚕 县内一年养春、夏、中秋、晚秋四季蚕,以春季和晚秋比例最大,春茧占全年饲养量的40%,晚秋占30%。饲养蚕的品种春季依次为:青松×皓月、9201×9202、9405×9406、春雷×镇珠、鲁玉×曙光、鲁7×9202等,夏种饲养多为青松×皓月、鲁7×9202。蚕种由县丝绸公司统一购进,运至专用蚕种催青室统一保护至点青期或转青期分发到农户,确保孵化齐一。
1989年,县蚕茧站投资3万元分别在周庄乡毛桃园、宋桃园、毛官庄村各建小蚕共育室10间,推行集体饲养小蚕,至四龄起眠饷食后分蚕到户,以后在全县推广。1998年春学习文登、莒县等地省力化大棚养蚕经验,当年在华桥、店头、周庄等乡镇规划建设养蚕大棚200个,以华桥乡华桥村和店头镇吴月庄村规模最大。随后大棚养蚕逐渐普及。至2005年,全县共建养蚕大棚620个,形成"3+1"的养蚕模式,即每亩桑园建一个200平米左右的大棚,每年养蚕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1986年始,在全县推广纸板方格簇蚕蔟结茧,至1990年基本普及,熟蚕上蔟经改进后,采用室外上蔟室内挂的方式,此法蚕入孔率高,结茧快,室内干燥,茧质相对提高。
蚕茧收购 蚕茧收购一直由县丝绸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经营。1986年以前,实行政府定价、独家经营,干茧严格按计划调拨。1986年后,价格实行双轨制,苏鲁两省蚕茧购销体制不同,临沭县处在两省交界处,受"蚕茧大战"影响,每年收购量只占全县产量的33%-67%。其余所产蚕茧大量外流到江苏省东海县和赣榆县。
1995年后,国家实行蚕茧收购经营许可证制度,县丝绸公司及所属蚕茧站是全县唯一合法经营单位,每年都由县政府召开蚕茧收购专题会议,宣传蚕茧市场管理政策,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取缔无证经营行为。但蚕茧市场秩序仍无根本改观,造成部分蚕农质量意识淡薄,求量不求质,蚕茧质量一直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

临沭县部分年份桑蚕生产收购情况表
单位:公顷、万张、吨
┏━━━┯━━━━━━┯━━━━━━┯━━━━━┯━━━━━━━┓
┃ 年度 │ 桑园面积 │ 发放蚕种 │ 蚕茧产量 │ 蚕茧收购量 ┃
┠───┼──────┼──────┼─────┼───────┨
┃ 1986 │ 78 │ — │ 63 │ — ┃
┠───┼──────┼──────┼─────┼───────┨
┃ 1990 │ 282 │ 0.40 │ 100 │ 70.4 ┃
┠───┼──────┼──────┼─────┼───────┨
┃ 1995 │ 606 │ 1.72 │ 484 │ 365 ┃
┠───┼──────┼──────┼─────┼───────┨
┃ 2000 │ 357 │ 1.15 │ 405 │ 246 ┃
┠───┼──────┼──────┼─────┼───────┨
┃ 2007 │ 453 │ 2.10 │ 790 │ 317 ┃
┗━━━┷━━━━━━┷━━━━━━┷━━━━━┷━━━━━━━┛

黄烟种植 1981年以前,临沭县的黄烟种植,大多为烟农自发种植。1983年5月起,烟叶收购业务由县供销社主管划归县烟草公司管理,是年,收购黄烟全部调沂水卷烟厂。1984年,全县烤烟主栽品种为中烟14、净叶黄等。1985年,全种植黄烟56.2公顷,种植品种为中烟14、5008、G140,共建大烤房832支,小烤房465支。1986年,申请黄烟生产计划1000公顷,并开始对烟种实行统一消毒、统一催芽、统一供种,重点推广NC89、G140(主料烟),共落实4个百亩方,9个50亩方,供应低价煤1000吨。1987年,实行种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等措施,上等烟比例明显提高,达34%。1989年,在唐岭、韩村推广营养袋育苗,主栽品种为G140,在夏季遭受严重干旱灾害的情况下仍获丰收。1990年,推东盘乡前穆疃村为样板,在全县推行拉线定点、三角定苗、重施基肥、控制密度等措施,推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新技术。1992年,全县大面积推广主料烟种植,坚持规范化生产,推广主料烟管理和烘烤技术。1996年,对全县400公顷烟田实行免费冬耕。次年,对烟田全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999年,在石门镇刘棠村建育苗大棚6个,示范推广大棚育苗技术。2000年,全面实行揭膜培土工程,面积达100%;投入110万元用于优质烟和科技示范园开发,重点推广大棚育苗、化学抑芽、热风循环烤房等新技术,当年实现上等烟比例达21%,高出全市平均数14.3个百分点。2001年,在店头镇建成千亩节水灌溉田,全面推广大棚育苗新技术,注重发挥"沂蒙山"优质烟开发和科技示范园的带动效应,全县涌现烟叶亩产值超千元的村50个,烟农1145户,烟叶调拨首次实现零库存。2002年,向上海卷烟厂调拨145吨烟叶,其中50吨中桔二进入"中华"卷烟配方。2006年,推行烟叶农场,全县共发展烟叶农场45处。发动烟草职工承包烟田,共有26人参与烟田承包。为解决灌溉等问题,烟草部门投入630万元,新建塘坝10座,打大口井12眼,建提灌站1座,建密集烤房209座,并配发电机4台,此举惠及全县8个植烟乡镇,40个植烟村,提升了烟农种烟积极性。2007年,利用荒山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投入资金182.33万元,新建烟叶基础设施87个,受益面积186.67公顷。
临沭县部分年份黄烟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表
单位:公顷、吨
┏━━━┯━━━━━━┯━━━━━━┓
┃ 年份 │ 种植面积 │ 收购烟叶 ┃
┠───┼──────┼──────┨
┃ 1986 │ 486 │ 540 ┃
┠───┼──────┼──────┨
┃ 1990 │ 604.9 │ 873 ┃
┠───┼──────┼──────┨
┃ 1995 │ 279.3 │ 606 ┃
┠───┼──────┼──────┨
┃ 2000 │ 716.0 │ 1504 ┃
┠───┼──────┼──────┨
┃ 2007 │ 553.6 │ 12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