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462&run=13

《临沭县志》 的编纂起步于1982年5月,至1991年5月完成送审稿,历时9个春秋,其间
经历了4个阶段。
1、组织发动和征集资料阶段(1982——1985年) 。这期间,首先是在县委、县府的领导
下,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选配了工作人员。随后,县直各部门和各社镇也
相继建立了3—5 AM史志编写小组。 当时全县建立基层史志编写小组70多个,从事修志工作
的专、 兼职人员达213人。各级修志班子组建之后,县编委会和县志办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
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县志办编纂人员分批到江苏如东、常熟和本省威海、庆云等县、市学习
修志经验;二是组织县志办人员参加省、地修志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三是在县内通过多种
形式广造编史修志舆论,提高干部、群众对修志意义的认识;四是培训基层修志人员。这几
项工作的开展, 既使各级领导解决了对修志意义的认识,又培训了业务骨干。1983年5月,
县政府印发了征集临沭县志资料的通告,县志办拿出了《临沭县志篇目》初稿,使之成为县
内各级搜集志书资料的提纲。此后,全县性的资料征集工作普遍展开。一方面,县直有修志
任务的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社镇都进行了部门志、厂校志、社镇志的编写。另一方面,
县志办组织人员到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报社查抄文字资料,走访县内外老干部、知情人,
搜集口碑资料。由于这一工作开展得较为普遍、扎实,至1985年初,40多个县直部门写出了
部门志,10多个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写出了厂志、校志、院志,各乡镇写出了乡镇概况,部分
乡镇还写出了乡镇志。 县志办本身通过查档、走访、座谈会等形式,也搜集了600多万字的
资料,连同基层提供的资料,总数超过1000万字。这就为《临沭县志》的编写打下了较为坚
实的资料基础。
2、县志初稿试写阶段(1985——1987年) 。1984年底,县志办针对资料征集工作大体完
成的情况,及时调整部署,转换工作重点,决定除拿出部分精力继续抓好资料征集工作外,
把主要精力转向初稿试写。1985年初。县志办禚宝祥参加了省在威海市召开的《威海市志》
稿评审会。这个会使我们很受启发,为我们如何搞好临沭县志初稿试写,提供了许多有益的
借鉴。我们决定试写工作先从调整完善县志篇目初稿开始。《临沭县志篇目》初稿,采用大
编模式。考虑到大编模式一级篇目少,块头大,写起来层次多,有些编(例如经济)容量太大,
执笔者不易驾驭,主编者也不易分工,因而决定将大编模式改为小编模式。全志由10编改为
34编。这样就将篇目初稿中的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个部类由一个大编改为多
个小编去撰写。觉得这么办,既不失志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也便于分工撰写。《临沭县志
篇目》二稿还在章、节、目几个档次上进行了推敲,作了较大的调整,使篇目在科学性上又
向前跨进了一步。篇目二稿形成以后,即进入初稿试写阶段。初稿试写,只将极小部分的专
业分志放给有关局、委史志组完成,条件是这些单位具有较高的编写能力,能够胜任工作。
90%以上的初稿由县志办本身完成。县志办将撰稿任务分配到人,定时间、定质量要求,资
料不足的由本人找补,数月一个工作过程,每次完成5—6编,每稿个人完成后,集体讨论,
主编统一定稿。为使编写出的志稿能尽早地为本县经济建设服务,并能及时地征求修改意见,
县志办决定自办一个刊物,取名《临沭史志》。这个刊物,专门分期刊出县志初稿。初稿编
完,也在《临沭史志》上刊登完。当然在具体编写过程中,不是完全依照篇目顺序撰写,而
是依据各分志资料掌握的多寡,本着哪个基本具备了撰写条件,先搞哪个的原则,凡资料缺
口大的,即使篇目顺序在前,也先放在一边。这一阶段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至1987年上半年,
除人物志因资料不足尚未全部脱稿外,其余志稿全部完成。初稿共分七期在《临沭史志》上
刊出,约120万字。
3、对初稿加工修改,形成讨论稿(1988——1989年) 。1988年秋,行署在日照市召开了
日照、临沭、蒙阴、费县参加的史志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交流情况,研究措施,加快进度,
提高志书质量,并限期拿出四县市的志书稿。日照会议之后,县志办决定对《临沭县志》初
稿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形成一个讨论稿。这次修改仍从优化完善县志篇目开始。修
订篇目,一是着眼于临沭县情的实际,二是借鉴外地修志同行的经验,三是结合本县初稿编
撰过程中框架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由主编草拟篇目修订意见,经办公室全体同志讨论,权衡
得失,决定取舍,形成《临沭县志篇目》第三稿,并铅印成册,供分撰人作为修改初稿的依
据。《篇目》三稿将编改为卷,卷级篇目有添、有撤、有并,并在篇目顺序上作了调整。在
章、节、目三个层次上亦作了一些改动。这样篇目第三稿,连同概述、大事记,共32个卷目。
篇目改完之后,又重新完善了凡例和行文规定。修改的总体要求是“优化篇目,完善结
构,端正观点,充实内容,校核资料,删繁就简,润色文字”。修改过程中仍采取分工到人,
定期完成,主编、副主编统稿的方法。并严格规定,凡没有议定修改的重大问题,增、删、
改, 必须征得主编同意,防止各改稿人随心所欲,以自己的好恶定去留。经过4个多月的努
力,县志讨论稿于1988年底完成,志稿总规模约95万字。此稿于1989年10月印出。
4、对讨论稿深入加工,完成送审稿(1990一1991年)。1990年5月,《临沭县志》稿评议
会召开,省、地、县领导、专家和本地区及日照市、潍坊市寒亭区等14个县、市、区史志办
的主任、主编参加了评稿会,对志稿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会后,我们吸收大家的可
行性意见,制订出修改方案,再次对志稿进行了深入加工。这次加工,进一步完善体例,充
实内容, 核实资料,突出特点,修正观点,规范行文,用时近一年。至1991年5月,完成送
审稿,全书规模约105万字。
本志编修始终是在县委、县府领导的重视关怀下进行的。为了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
修志伊始,即设立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编委会由王桂秋任主任,王德顺、
刘尚文、张君志、钟西功、赵家章、王治航任副主任,吴长振、李洪亮、高怀兴、于清玺、
林运贤、周树年、魏绍连、张兴福、赵西贤、明华祥、王守享、朱玉监、马玉奇、徐文凯、
王志山、阎茂才、李顶昌、徐佩德、王义斌、李祥、鲁从序、王爱行、李善、张朋令、季玉
璞、许凤荣、段洪文、丁竞武、杨春富、于祥卿、武善金、曹希志、王文祥、酆连仲、郭玉
林、胡遵信、张绪涛任委员。办公室由王德顺兼任主任,张绪涛、季玉璞任副主任,聘请王
汉德、王胡昌为特约颐问,选调林凡信、袁均念、李岩选、高树排、吴清旭、刘贯让、王丽
华为工作人员。 后由于王胡昌未到任, 增补朱广玉为特约顾问,并聘武新全为工作人员。
1984年9月, 为了适应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后人员变动的新情况,县政府对编委会成员作了充
实调整,编委会由魏本建任主任,甄玉珍、王德顺、王治航、吴传玺、王玉贵、李洪亮任副
主任,孙守堂、钟西功、玄德印、徐敏玉、王振全、张一民、王文祥、李善、赵家章、季玉
璞、胡遵信、时步钦、张怀强、张耀光、张绪涛任委员。机构改革期间. 县志办成员也作了
调整,张绪涛改任调研员,张耀光任办公室主任,禚宝祥任副主任,李岩选、高树排、王丽
华调出,王玉琳调入。1986年初,因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增补王洪亮、李仲业为编委会副
主任,禚宝祥为编委会委员,确定由禚宝祥任《临沭县志》主编,林凡信、袁均念任责任编
辑,聘请李昌平、周树年、刘新岩、高静斋为特约审稿。此后,林凡信调出。为加快初稿编
写进度, 聘请赵月德、刘景汉、高新华编写了部分初稿。1987年7月,张耀光改任调研员,
季玉璞任办公室主任。稍后,办公室内姜万成调入,吴清旭调出。鉴于人员变动,1988年春,
编委会再次作了调整,编委会由魏本建任主任,王德顺、李洪亮、王玉贵、梁征培、武传礼
任副主任,李善、王振全、玄德印、徐敏玉、张一民、王文祥、黄彦俊、张学新、张怀强、
胡遵信、 张耀光、 禚宝祥任委员。并确定禚宝祥任《临沭县志》主编,季玉璞、袁均念为
《临沭县志》副主编,姜万成、刘贯让任责任编辑。1991年10月,为便于县委、县府换届后
的工作,编委会又一次作了调整,鲁东涛任主任,李玉玺、武传礼、李洪亮、刘金科、于清
玺、于加珍、季玉璞、禚宝祥任副主任,李善、王振全、刘茂芳、史沛玺、徐敏玉、吴清泉、
张一民、周耿龙、王文祥、张学新、胡遵信、陈传才为委员。历届编委会的主要领导同志都
非常重视、并亲自过问修志工作。对于修志工作中遇到的较为重大的问题,诸如人员选配、
工作经费、办公地点、生活待遇等多个方面,都能及时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县人大常委会
还专门作出了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决定。在征集资料上遇到困难时,王德顺、甄玉珍等领导同
志都亲自带领县志办工作人员,到县直有关单位催促单位负责人重视修志工作,限期完成任
务。县政府办公室从车辆、开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县志办提供方便。可以
说,没有领导重视这一条,临沭修志工作就不可能较为顺利地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修志工作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资料;县党史征委会、地名办公室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县俏案馆、统计局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料和统计资料;曾在临沭工作、战斗过的老领导为我们提供了生
动的口碑资料,山东省档案馆、图书馆、《大众日报》社、临沂地区档案馆和兄弟县市档案
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临沂地区史志办的张明诗、李兴河、魏贤8生等领导同志
多次来临沭检查指导工作;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和史志学会的领导、专家崔介、席星加、
刘栋良、郭永生等亲临临沭指导志稿修改,兄弟县、市的主任、主编为我们的志稿提出了宝
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我们向一切关心和支持本志编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临沭县志》成稿于众人之手。初稿试写,《概述》、《大事记》、《人口》、《党派?
群众团体》、《军事》、《风俗》由禚宝祥执笔;《建置》、《政法》、《商业》、《卫生》、
《方言》由袁均念执笔;《政权? 政协》、《文化》、《工商?物价?计量》由林凡信执笔;
《自然环境》、《民政》、《劳动》、《财政税务》由赵月德执笔;《农业》由禚宝祥、祝
集元、董淑敏、阎振达、金连高、王福双、费洪村等执笔;《林业》由张凤昌、赵淑芹执笔;
《水利》由张爱群执笔;《工业》由张耀光、高树哲执笔;《交通》由禚宝祥、张耀光、刘
景汉、高树启执笔;《邮电》、《粮油》由禚宝祥、李广玉、刘景汉执笔;《金融》、《城
乡建设》由禚宝祥、高新华执笔;《教育》由时麟执笔;《科学技术》由朱新民、朱广玉执
笔;《体育》由李顺举执笔;《宗教》由姜万成执笔;《人民生活》由刘贯让执笔;《人物》
由季玉璞、王汉德执笔。1988—1989年,由姜万成补写了“人事”、“计划”、“统计”,
刘贯让补写了“环境保护”,张绪涛补写了“岩浆岩”、“地震”、“植被”,季玉璞补写
了“蔬菜”,分别充实到有关卷、章中。参与县志讨论稿、送审稿加工修改的有禚宝祥、季
玉璞、袁均念、刘贯让、姜万成、张耀光、张绪涛、王汉德、朱广玉、武新全。禚宝祥主持
了篇目、凡例的制订,统改了全部志稿。王汉德、朱广玉、张绪涛在担任颐问期间,在提供
县情咨询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武新全、王玉琳、王丽华在资料和行政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
作。编纂初期,李岩选、高树排、吴清旭在搜集资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书照片主要
由曹佃华、刘洪沂摄影,地图由王敬涛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