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林给临沭县委的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459&run=13

临沭县委诸同志:
两次寄来的大事记,我都看过了。我认为写得好,写得比较具体,看来同志们下了功夫
了。能够在现在写成这样,是很不容易的。我想这是应该肯定的。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调
查研究来撰写。很多事情都写出了时间、地点、情节,看后对我有帮助,启发了思想,引起
了回忆。我是无法记忆得这么清楚的。当然,主要情况和精神我是记忆得深刻的。
县委派人来我处, 同我共谈过3个半天。 有些事情我口头都讲过了。 我在临沭县,从
1943年秋到1948年秋, 共计有5个年头。应该说情况是比较熟的。为了写好县的党史,我想
提供一点建议,供你们考虑。
首先说说临沭地理位置及由此而产生的特点。
(1) 临沭县是原郯东北和临沂县的东部构成的。东靠江苏的赣榆县,北靠莒县,南靠海,
是一个处在两省五县的边界地区,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建设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作为国民党
反动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有机动回旋的余地。一句话,有利于打游击。
(2) 临沭县由于处在边沿地带,“山高皇帝远,猴子称大王”,地主阶级封建势力是很
强大的。构成了许多封建头子的势力范围。如朱范的“王家”,蛟龙湾的“胡家”,巡会的
“陈家”,北辰的“郑家”,韩村的“王家”,夏庄的“高家”,南古庄的“王家”等等。
这些地主不是一般的土地主,有的还是官僚地主,不仅在封建社会当过官,而且在国民党、
日本人那里都有人在。这些反动统治势力压在广大人民头上,贫雇农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这些封建势力,在我们解放了临沭这个地区后,同我们的斗争是极其尖锐的。我们想打倒他
们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我们要把劳动人民解放出来也不容易,尽管八路军和人民政府占据
了这片地方,看来是我们的天下.实际还是在封建势力掌握之中。解放初,也就是1942年前,
我们是搞合理负担,要地主富农多承担一些抗日救国的负担,但封建势力仍然不老实,企图
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1942年刘少奇同志来山东(在朱范开过会),对当时的农村政策提出尖
锐的批评说:“你们山东不搞减租减息,我就给你们送一个大匾来,叫“右倾机会主义”。
临沭县从1942年才开始减租减息,注意树立根据地贫雇农的优势。所以如何粉碎封建势力,
树立临沭县贫雇农的优势,可以说是如何同地主阶级争夺农民的问题,是党的重要课题,而
且是贯穿始终的内容。
(3) 临沭县是临沂城的外围,临郯公路和沂、沭河贯穿其中。从这个地理位置来说,不
仅是两省五县边缘区,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位置。临沭县直接威胁着临沂城的安全,而
临沂城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要保住徐州,就得占领沂蒙
山,要控制沂蒙山,就得占领临沂城,要保住临沂城,就得维持临郯公路的交通线,临沭县
不仅直接威胁临沂城,而且直接威胁临郯公路。而沂沭河两岸恰恰又是土地肥沃的产粮区,
从经济上也是个重要的位置。所以说从抗日战争直到解放战争,临沭县对敌 (日本鬼子、汉
奸和国民党反动派等) 斗争是极其尖锐的。敌人凭借着强大的武力,采取各种手段,就想把
我们赶到沭河东,完全控制沭河以西的地区。沂沭河之争,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斗争的
焦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沭河岸上的枪声”,成年累月象过年一样的枪炮声,标志着斗争
的尖锐。因为我们要失去了这块阵地,不仅沭河两岸我们站不住脚,而且整个沭河东就成为
动荡不定的游击区了。滨海地区尤其是滨南形势就复杂化了。事实也是如此,一讲到滨海的
对敌斗争,首先要讲临沭的对敌斗争。也可以说临沭县是对敌斗争的一个大门,这个门要堵
不住就麻烦了,滨南就很难控制整个局面了。
(4) 临沭县是华中和山东通向中央的秘密要道。多年来中央向华中送文件以及中央与华
中来往的干部,是通过这条秘密交通要道的。1941年山东分局转到滨海区后,送文件,来往
调迁干部,也是通过这条要道。日本人和国民党反动派都知道这条交通线。在1941年,大都
是走南古庄——沂河岸上的几个道口(李家庄以北),后来敌人占领了醋大庄,主要通道改为
岌山前——华埠过沂河。这两条线都是通到鲁南四县边联的苍山区。敌人想截断这条交通线。
他们之所以兴师动众搞“西山前惨案”(张作洪等同志英勇牺牲),就是这个阴谋。敌人在南
面占了李家庄进而占大哨,在北面从陈村、石桥头、黄庙子,沿着沭河西岸安据点,但中间
从黄庙子到大哨这个空隙还没占领,于是又在1943年初占了醋大庄,安了日本鬼子的据点。
这就足以说明了敌人为什么要同我们争夺沂沭河两岸的战略意义。从我们滨海的驻军来说,
115师老四团(684团)是长期驻扎在临沭的沭河边上的,更足以说明了问题的实质。敌人打西
山前是趁老四团到外地执行任务之机偷袭的。要把这些事情通观全局,系统地来看,就明白
它的实际意义了。
(5) 临沂城为革命准备了力量。临沂城是沂蒙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尽管它比较
落后,但它确起了这个作用。抗战前临沂城有临沂乡师、五中,这里有党的地下活动,尽管
力量不大,但党的影响是有的,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现在说是小知识分子吧)出于爱国的热
情, 在临郯青救团的旗帜下参加了抗战。还有一些青年人在抗战开始1 938——1939年,对
国民党抱有幻想,跑到国民党省政府沈鸿烈那里(沂水县南麻、鲁村)去参加抗战。1939年夏,
日本鬼子第一次大“扫荡”,国民党不击自垮,这些人觉悟了,又跑回来,参加了我们的队
伍。以上这些青年人是我们开辟临沭县工作的先声。骨干力量。尤其是沂河边上的李石河、
马石河一带,参加革命的青年人较多。我们开辟工作,首先在岌山以东以西,在沂沭河两岸
逐步展开来的。岌山区、沂滨区(敌占区)的党和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是立下了不
朽的功绩的。
总起来说临沭县是老根据地,但又是对敌斗争的前线。这是它最集中的特点。这片老根据地
是比较稳固的,党和人民群众的觉悟是比较高的,经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急风暴雨
的洗礼,是经得起考验的。在根据地的建设上是有成就和贡献的。根据地内部(沭河以东)的
建设所以有所成就,这同边沿区和敌占区的对敌斗争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地的支援,边沿区
的对敌斗争是搞不好的。当然,边沿区的对敌斗争搞不好,内地建设是不可能的。这两者是
互相支持,互为依存的,都是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这是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处理
好两者的关系,这是临沭县集中的特色。这个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在于县委的领导(包
括党、政、军、群团等)是坐镇对敌斗争的前线领导全县的工作。从我记忆起,如1941年春,
那时我随鲁南区党委机关来临沭县(那时叫苍马县) ,苍马工委和办事处(白涛同志任工委书
记兼办事处主任) 就长年累月在沭河两岸活动(南古庄、东村、沈马庄、月庄一条线),领导
机关没有住在内地。我1943年秋调到临沭县委工作,当时县委住在店头,在我接受工作、滨
南地委给我谈话时,当时县委书记王永福同志(区党委决定他调任滨南地委副书记)代表地委
向我交待:地委决定县委和县政府等的驻地不准到沭河以东(开干部大会例外)。那就是朱村、
旺南庄、前后店子、曹庄、王家贺城,就在这一二十个村子里活动。黄庄子、徐家贺城等村
庄在醋大庄敌人大炮的射程以内,机关不能住,而岌山以西就是大哨,伪军驻着。县机关长
年累月处于战争状态,及时了解敌情,及时处理问题,指挥战斗。有些同志开玩笑说,一年
365天,沭河岸上天天象过年一样鞭炮齐鸣(枪炮声) 。临沭县的党就是用这种精神进行对敌
斗争,在沭河岸上建成一道铜墙铁壁。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
动派都没搞垮这道铜墙铁壁。这句话是当时省里来检查工作时说的。这个形容词确也不过分。
临沭县沿着沭河从岌山区南端的新庄子,到钟山区的钟山这一条战线上,同敌人的斗争是没
有游击区的,是根据地直接对着敌人的炮楼的,没有缓冲余地,庄对庄,枪对枪,这是最大
的特点。大家看看地图就清楚了。如大哨是伪军据点,而曹庄、马庄和岌山前就是我们的根
据地;醋大庄是日本鬼子的据点,而南古庄、徐贺城、黄庄子就是我们的根据地;黄庙子、
石桥头、陈村是伪据点,在沭河西岸,过河对面,象高埠前就在沭河东岸,同黄庙子隔河相
望,敌人站在炮楼上,我们的民兵在村头上站岗,就可以互相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说话都互
相听得见。整个沭河岸上,到了晚上,农会、妇救会、民兵、识字班开会吹哨子、吹号等活
动,敌人在炮楼上都可以听得见。日本鬼子在醋大庄安了据点,把炮装在炮楼上,直接轰炸
我们的黄庄、徐贺城等村庄。这两个庄子的群众大都搬到河东住,而村上的民兵却一直昼夜
支持在这里进行战斗。沭河岸上的人民群众在主力部队(684团) 、县独立营的支持下,英勇
顽强,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应该说是做出了具有历史 意义的贡献。写到这里,许多往事
涌上心头,人民群众的英雄形象一幕一幕地展现在面前。1944年春,经山东省武委会和滨海
武委 会批准,为表彰和鼓励沭河岸人民群众的武 装斗争,在曹庄东面和朱村西的山岗上
修建 了,纪念临沭县在坚持边沿斗争中英勇牺牲的 干部、战士、民兵和群众的烈士塔。
这塔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破坏了,重新把他修建恢复起来,是很有历史
意义的,《大众日报》社和《滨海农村》报社的记者也写过不少篇文章报道歌颂了沭河岸上
人民群众的斗争事迹,那时延安的《解放日报》也登载过沭河岸上人民武装斗争的事迹。
上面,是临沭县总的情况,主要的特点。
下面, 我想将我在临沭工作的5年中,全县范围内每年的主要活动和工作说一说,能够
使县委在研究过去的工作时,把大量的《大事记》上说的事实,连贯起来,系统起来。
(一) 我是1943年秋,大概是9月份,从赣榆县委调来临沐县委工作的,任副书记。让我
先说说我接受工作的主要情况。当时,临沭县的沭河岸上的对敌斗争是极其尖锐的,也可以
说是最困难的时期。处理好对敌斗争问题是事关重要的。所以,地委决定县委、县政府等领
导机关同独立营要坚持在沭河以西,不准过沭河,从孙子兵法来说就是“背水作战”。临沭
县内地的工作(沭河以东),在1942年开始搞减租减息,发动贫雇农,组织农会,建党工作有
了很大发展,那时全县各区都搞了。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党委组织了庞大工作团来临沐县帮助
工作,帮助的重点是大兴区。这个区工作基础比较好,封建势力也比较大。应该说这一年搞
减租减息是临沭县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贫雇农扬眉吐气,开始站起来了,削弱打击了
封建势力,主要是地主阶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贫雇农开始有了优势,在滨海区党委还介
绍过经验。到了1943年春天,继续搞了减租减息的“复查”工作,但声势没有1942年的大了,
工作有了一些进展,但并不出色。
我在这年秋天调来临沭县委工作。我记得县委机关住在桃园区的店头,以王永福为首召
开了县委扩大会(区委书记参加),除了要我和同志们见面外(因我在1942年4月前在沭海地委
组织部工作过,许多同志也认识我),主要是根据当时的敌情部署了反“扫荡”的准备工作,
搞空舍清野,整顿民兵组织,准备打仗,同时根据区党委的部署安排了冬季的减租减息复查
工作(那时简称复查)。县委抓的重点是岌山区,搞的点是旺南庄、朱村、前后河口。这一年
的冬天“复查”工作又有所开展。工作刚进行就遇到了敌人封锁根据地的斗争,县委和有些
区委的精力大都用在反封锁的斗争上了。所谓敌人的封锁主要是在临郯公路挖封锁沟,在李
家庄——大哨——黄庙子——陈村等一条线上挖封锁沟,宽六七米,深四五米,企图割断我
到鲁南的交通线,割断我沂滨区同根据地的内部的联系,围歼我武工队 (包括沂滨区委、区
公所和一个连队的武工队)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沂滨区的活动范围是从临沂城沂河以东到
沭河西岸,北到汤头,南到李家庄、道口一带,这个区的周围和里面都是被敌人的据点所包
围的,从表面上看来就是敌占区,日本鬼子、汉奸到处活动。我们这支队伍长年累月地活动
在这里,化装成老百姓,进行秘密或半公开的活动。如李家石河(临郯公路上)有敌人的伪乡
公所,这个庄上就有我们强有力的党支部,我们的区公所、武工队经常活动在这里,在人民
群众的掩护下进行斗争。我记得区委书记是张笃,区长是马思孔(当地人),日本鬼子、汉奸
也都知道我们的这支队伍。时刻想消灭它,都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1943年初冬,敌人白天
强迫敌占区的老百姓挖封锁沟,我们就发动敌占区的老百姓隐藏、逃跑,被抓去了的就消极
怠工。与此同时,我们发动内地(如桃园、夏庄、大兴等区)的人民群众夜间带着铁锨,扛着
高梁秸, 在八路军和民兵的掩护下, 填封锁沟。在封锁沟上真真假假地埋地雷,插上牌子
(地雷战就从此开始),到临郯公路上扒公路。形成了敌人白天挖我们夜间填,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最终把敌人的阴谋粉碎。在反封锁中,县委、县府和区里的党、政、军、群众团体
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亲自带领群众参加这场斗争。这是1943年冬天的一场大的斗争。
第一次搞参军, 是1943年12月到1944年2月进行的规模很大的全县性的工作。冬季的减租减
息复查工作告一段落,县委、县府在岌山区召开了动员参军的干部大会,作了部署,在群众
中进行了阶级教育,饮水思源、拥军优属的教育,以参军的实际行动保卫胜利果实的教育,
发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带头报名参军。在大兴区,那时张砚田同志任区长,在群众中有威信,
以张砚田同志的名义拉起了队伍。1944年旧历正月十五,在店头召开了万人参加的参军大会,
全县各区、乡、村敲锣打鼓,组织秧歌队欢送参军的新战士,新战士有的骑着马,有的坐着
轿。这一天店头镇上异常热闹,各路群众涌到店头开会,说是万人大会,实际上有几万人,
也无法计算。从此就掀起了参军的热潮,各村有送郎的,送子的,送亲人参军的,据记忆全
县参军的有1000多人,新战士都到了老四团。
参军任务是完成了,但也应当指出,参军中也出现了某些毛病,主要是有的区、乡、村有强
迫命令的现象,也有的党员干部搞假带头,名义上带头参军了,将新战士送走,自己又回来
了。从领导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次搞参军,没有经验,在人民群众中政治思想工作搞得不深
不透,在群众觉悟还不够高的情况下,过早过急地提出了参军的口号,广大群众不易接受,
所以下面就出现了强迫命令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的或者是个别的,但是这个教训是
值得记取的。参军工作结束时,县委召开干部大会,总结了参军工作,肯定了成绩,也指出
了缺点,县委主动作了检查,承担了责任。对全县干部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同时也部署
了1944年春季的“复查”工作和春耕生产工作。
(二)1944年。临沭县这一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鬼子的势力削弱了,主要依靠汉奸队来维持据点。这一年我军和民兵配
合拔除了醋大庄、大哨等沭河边上的据点,进而又拔除了李家庄等沂河岸上的据点,沂东区
和沂滨区变成了边沿区,我们可以直捣沂河边了,根据地扩大了。就在这年春天,为了纪念
临沭人民群众的武装斗争,怀念烈士的功绩,省武委会和滨海区武委会决定在岌山区曹庄东
边山头,修建烈士塔。在落成典礼的会上,省和滨海区武委会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临沭县的
民兵大会,会上表扬了大批的英雄人物,广大民兵衣冠整齐,全副武装,趾高气扬,扬眉吐
气,举行了检阅,显示了人民武装的无比威力。它象征着临沭县大规模的激烈的人民武装斗
争基本胜利了。其二,是减租减息的复查工作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农民运动更深入了,贫
下中农在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树立起来了。在这一年,滨海区党委派了工作团,由段林同志带
队到临沭县帮助工作。县委同工作团一起,以岌山区为重点抓全县“复查”工作。开始是以
岌山区的大官庄、旺南庄等村庄为点,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推动了全县的工作。在运动中发
展了党员、团员,加强了工、农、青、妇群众团体的工作。根据地内部活跃起来了,封建残
余势力大大削弱了,我们的工作基础扎扎实实地深入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了。其三,这一年我
们根据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组织领导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变工队在全县范围有了很大
发展。如果说我们过去也搞农业生产,但没有象今年这样有领导有计划地抓。真正把农业生
产摆到县委的领导日程,应该说这是一个大的转变。在1943年冬搞“复查”时,县委在朱村
蹲点,大众报社记者韩光同志也在。一天晚上支部开会,开到深夜,有人提出饿了,要吃地
瓜,当时同志们要王殿信拿地瓜,发现他的地瓜长得很大,一棵地瓜就有八九斤。记者总结
了他种地瓜的经验(登在《大众日报》上),后来滨海劳模大会命名他为“地瓜大王”,成为
劳动模范。全县从此号召搞大生产运动,尽管我们没有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但这一年的农
业生产确取得了一个好收成。贫雇农分得了土地、耕畜、农具后,生产积极性确实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变化,党群关系、军民关系起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地内部从上到下热气
腾腾的。其四,整风运动深入了,从上到下的干部作风有了很大改进。这一年临沭县也象滨
海区一样,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整风中规定的文件,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自觉对照检
查了自己的工作中在路线、方针、政策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思想作风的经验教训。县委书
记和县长分别到区党委和省战工会进行整风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得到了发扬。作风的转变,当然带来了工作上的深入,党、政、军、
民、工、农、青、妇、财、经、建、教等各方面的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其五,抓了小学教育
工作。这年初冬,在店头举行了小学教员集训,整顿了学校的工作,同时发挥了小学教员的
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办冬学的活动,一方面教农民识字,一方面通过办冬学进行政治
思想工作,特别是识字班活跃起来了。
应该说,这一年的工作开始走上轨道了。根据地全面建设有了一个头绪了,工作取得了
很大成就。但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象蛟龙、夏庄等区的工作,进展得不够快。我记得在这年
的冬天,谷牧同志到滨南地委任书记,地委机关住南古庄沟北的一个庄子,好象是寨里(?)。
在县委书记联席会上,在我们汇报了工作后,他对临沭县的工作作了全面的评价,认为工作
有了新的起色。山东分局派杜前同志、田力夫同志参加了会议,他们是在临沭县帮助工作的。
(三)1945年临沭县解放了,环境稳定了,集中精力和力量搞根据地的建设,整个工作有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
临沭县上半年除临沂城的敌人还在外,绝大部分地区解放了,具体就是沂滨区、沂东区
解放了。县委很快调整了这两个区的领导班子,这两个区干部调整配备后,一场反奸诉苦斗
争猛烈地展开,贫雇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站起来了。在斗争中,不仅将农会、青救会、妇救
会、民兵等组织起来,而且经过斗争考验,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农村的党支部,开辟了新区
的工作,这是1945年临沭县工作的一个新特点。
内地也就是老区的工作,主要是“复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有了广泛深入的发展。经
过整风,经过1944年的“复查”工作的实践,从县到区、乡各级干部都有了经验,政策观念
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提高,使整个运动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展开,封建地主阶
级象秋风扫落叶一样被打下去。人民群众的觉悟大大提高了,党的威信在群众中扎根了。党
的组织、群众团体的组织壮大了,贫雇农在农村的优势真正树立起来了。象过去农民白天斗
争地主分得土地财物后,晚上又送给“老爷”的情况没有了,也就是大家说的农民“留后路”、
怕“变天”的思想基本消除了,可以说人民群众从思想上、政治上真正站起来了。
在这一年,根据上级的指示,农村的党支部从秘密状态变为公开合法状态。有组织,有
领导,有计划地逐个举行了公开仪式,党支部和党员直接同农民群众见了面。在群众中引起
了强烈反响,载歌载舞地参加支部公开大会,一方面更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方面又使党员和党支部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在农村支部公开
的基础上,区委也召开了公开大会,大都借农会代表大会的机会举行的。我记得桃园区就在
夏天,在周庄南门外的露天会场里举行的,赵次庸同志主持了会议,我也参加了这个大会。
实践证明取得很好的效果,党支部听取了群众对党员的意见,进行了整顿,个别的也进行了
组织上的清理, 更加提高了党的威信。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减租减息的复查运动,在8
月15日前前后后,县委在岌山区月庄后面的大树林里,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各区委书记在
大会上介绍了经验,最后县委总结了半年来的工作,并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就在我们开会
期间,滨南地委告诉我们日本鬼子投降了。得到这个消息后,广大干部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奔走相告,沸腾起来了,一天一夜都没睡好觉。大家一致表示回去一定搞好自己的工作。
1945年, 全县搞了两次参军运动,都取得完满成功。在1945年1月,也就是在春节前,
县委本着整风的精神,进一步总结了1944年参军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朱村召开了全县干部
大会,进行了深入的动员,详尽的部署,其中最突出的是研究了党内党外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拥军优属的工作,把壮大八路军与贫雇农自己的
切身的利害关系弄清楚,从思想深处激起热爱党、热爱军队的热忱。最后提出要翻身,要解
放,就得壮大我们八路军,贫雇农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得自己掌握枪杆子。号召送子送郎
参军光荣,号召干部、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带头,“好铁要打钉,好汉要当兵”。这一次
参军是在干部经过整风,“复查”工作比较深入,群众运动发动得比较好,思想工作做得比
较细致的条件下,展开了群众性党内外的动员。在正月十五公开欢送新战士的时候,真象一
些人讲的,全县象开了锅一样,热火朝天地送子、送郎、送兄弟参军。县政府在桃园区周庄
接收新战士的那几天,白天黑夜真象过年一样热闹。不仅胜利完成了区党委给予我们的任务
(大概是1300多人),而且大大提高了战士的政治素质。接收新战士的老四团,一再称赞临沭
县的战士觉悟高。运动结束后,滨南地委(驻蛟龙湾)谷牧等地委和军分区的领导同志听取了
县委的汇报,肯定并表扬了我们的工作。
第二次参军是在日本鬼子投降后,那时滨海军区将区中队以上的地方武装,连人带枪都收编
成主力, 向东北进军。为了解决山东的武装力量,区党委在9月底部署各县动员参军。这个
时候动员参军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是农忙季节,二是日本鬼子投降了,临沂城解放了,三是
正在讲和平民主新阶段,在人们思想深处具有枪刀入库、过安稳日子的思想,感到有点畏难
情绪。当然也有其有利条件,首先我们有两年的“复查”运动的工作基础,其次是我们有春
季动员参军的经验,大都已摸清了参军工作的规律。县委在徐家贺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
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动员参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个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要在党
内进行深入的形势教育,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后确定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向党内外说
明,抗日战争是胜利了,我们的党和人民(包括根据地的每个党员、贫雇农群众等)都立下了
不朽的功劳,得到翻身,求得了解放,但全国广大地区的人民还没有得到解放,老根据地的
人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解放(回忆八路军来解放临沭县的历史,进行自我教育),老四团、老
六团到东北去,就是我们的子弟兵去帮助东北的贫雇农翻身解放。其次,我们的翻身解放的
胜利果实是否牢固,用蒋介石同帝国主义配合,蒋伪合流,从峨眉山上下来抢占我们的胜利
果实,向解放区进攻等罪恶事实,说明抗日战争胜利了,但不能认为太平无事了,新的战争
可能到来,要保卫翻身解放的胜利果实,还得靠贫雇农拿起枪杆子来,自己去保卫自己的政
治地位。其三是明确指出刀枪入库过安稳日子的思想是危险的,要识破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
国主义玩弄的和谈阴谋,不能受骗上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是我们的命根子,
这个道理在日本鬼子投降后也没有变。就是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县委编写了思想政治工作
提纲,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本着群众路线的精神,采取回忆、对比、自我教育的方法,进
行了深入的动员、讨论。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掀起了第二次参军的高潮,性利完成了参
军任务。我记得是在店头召开的总结大会。也就是总结会议期间,石鳌、陈乐善等同志接到
区党委的调令,奔赴东北新解放区。
两次参军运动,对临沭的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特别第二次参军,一方面说明了过去工
作的基础,一方面通过参军运动也提高了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的觉悟。当然大批党、团员
和积极分子的参军对地方的工作也是一个削弱,一年参军大概将近3000人,需要补充新的力
量。
一手抓减租减息的复查工作,一手抓变工互助的农业生产工作。1945年临沭县农业生产
的互助组、变工队大大发展起来了。在农业生产上讲精耕细作,深耕地,多锄草,不仅抓粮
食生产,而且抓种棉花。滨南行署农业科在沈马庄搞了植棉试点。那时县委驻徐家贺城,县
府驻南古庄东村,都在驻地搞了农业生产的点和“复查”的点,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指导了
全县的工作。县委蹲点小组组长是吴书福,后来是杜雪舟。当时县委办了《临沭通讯》,及
时转载县委同志和各区写来的报告和经验材料,起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这一年农业生产丰收
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复查”运动和大生产运
动交织在一起,整个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应该说这是临沭县的工作全面深入发展的最好
一年,也可以说这是整风运动出现的新成果。
(四)1946年是准备新的战争的一年。这一年,整个临沭县应该说是处在和平环境之中,
人民群众是处在安居乐业之中。尤其是上半年,县委遵照地委的指示,集中力量搞农业生产,
安排人民的生活。农民在几年“复查”以后,得到了土地、耕畜、农具、财物,如何来耕种
好土地,多打粮食,增加收入,这是当时老根据地中农民的切身要求。而县委领导的重心,
侧重如何更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合理的变工互助,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在
徐贺城蹲点,同时也种了试验田,种了菜,县府在东村也照样搞了试点。整个工作发展得比
较顺利,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滨海地委的《通讯》曾介绍了临沭县的经验。
在和平环境中,搞农业生产,过安居乐业的日子,我们发现在一些干部中滋长着一种安
于现状,革命到头的思想,冒出一股子解甲归田、不求进取的情绪,不是象战争年代里那么
一股子朝气蓬勃的干劲,流传着“二十亩地一头牛,高粱煎饼,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
县委察觉到这种思想情绪是很危险的,发展下去对工作、对干部是极其不利的。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县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在岌山区区乡干部中进行忆苦思甜反忘本的自我教育。临
沭县的县、区、乡干部可以说除少量外来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干部,而且大都是工
农干部,都有一本血泪史压在自己的心头。单永和同志是区委书记,本身就是雇工出身,他
带头发言,申述他和他的家庭的血泪史,同志们的情绪一触即发。一个个悲愤交加,泣不成
声,纷纷检讨自己的忘本退坡思想,站在毛主席像前,个个表示立志为党为人民奋斗终生,
不当半截革命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创模范干部的运动,纷纷订出自己的计划,展开挑战竞
赛。进而在村支部里对党员进行了同样的教育,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岌山区整个工作出现了
新局面。然后县委总结了岌山区的经验,推向全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忆苦思甜创模范干
部竞赛活动,通过自我教育,振起了广大干部的革命精神,临沭县的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在
这年的五六月份,县委在夏庄区北沟头村,召开了评奖模范干部的大会,县机关和各区、乡
的模范干部在大会上都介绍了自己的模范事迹,交流了经验,最后县委表扬了一批模范干部,
对推动全县的工作,特别是为迎接新形势的变化,为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打下了较好的思想
基础。《大众日报》社的记者杨海波同志写了文章,总结了临沭县的经验。
在模范干部表彰大会后,临沭县随着全国形势的变化,也在变化之中,战争的火药味,
一天一天地浓起来。首先是中央发出了《五? 四》指示,临沭县为了彻底发动群众,认真贯
彻了“五? 四”指示,同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更加尖锐了,按平分土地的精神,给地主留了
一份土地财产,运动来势很猛,大胆放手地发动了群众,在这个急风暴雨的斗争中,进一步
组织群众,组织民兵,发展党团员,建立党的组织,调整配备各级干部,充实新生力量。
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的消息一天天地多起来,特别是华中根据地处于极其紧张的状
态。“七战七捷”开始了,支援华中的解放战争的任务来临了,担架队和民兵一批批地奔赴
华中前线,同时备战的任务压在头上了。“准备新的战斗”,这是当时说的一句话。临沭县
处在陇海路的边上,又在军事战略要地临沂城的跟前 (华东局、华东军区和省政府就驻在临
沂城) ,爆发了战争是首当其冲的。从这年下半年开始,县委把工作的着重点就转移到打仗
的准备工作上去了。一方面,有组织地派担架队、民兵支援华中前线,并要求干部和民兵在
完成为战争服务的任务中,搜集枪枝弹药回来 (独立团、区中队收编到东北后,县里没有武
器了) ,这个阶段各区、乡确实搞回来不少枪枝弹药。二是,全县范围内不仅没有武器了,
也没有一兵一卒,心里实在发慌。临沭县也同各县一样,一再要求搞参军拉队伍,华东局和
滨海地委发了搞参军的指示,就在大夏天里搞起参军来了。这次搞参军,明确地提出了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能彻底翻身求解放。这次参军,除完成上级给的参军任务外,县里
组成了3个连的县大队, 各区都成立了区中队。一下子就把队伍拉起来了,而且大都是用缴
获的国民党的枪枝武装起来的(有些是解放军送给我们的)。在华中七战七捷和鲁南战役打下
来后,我们临沭县武器装备同抗日战争比较,根本变样子了。县、区武装不仅步枪是新的,
而且有30多挺机关枪,民兵的枪枝也把那些“土压五”丢了换上新枪。抗日战争时,子弹缺
得很,而这时县区子弹不成问题了,县政府、区公所都有个弹药库。有了人,有了枪弹,就
是军队缺乏训练,县大队集中在夏庄区的庙前突击训练,军分区派了大队长是姓吕的,副政
委姓商(记不清名字了)。应该说经过半年的筹划,县、区、乡、村都做了一些打仗的准备工
作。
下半年,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县委和县府的领导中心,从农村点转移到夏庄镇 (县
委离开徐贺城后,搬到桃园区周庄住了一段时间) 。主要是搞本县的战争准备工作,特别是
搞支前工作,这些为军队服务的工作,是异常繁忙的,昼夜不息。特别是县政府的工作,尽
管工作十分忙乱, 但我们还是处在支援战争的地位,战争还是没有打到我县的头上。 (五)
1947年是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一年。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山东,声言要搞“临沂大会战”,几十万反动军队从陇海
路上蜂拥而来,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在敌人还没有进入临沭县境时,尽管有人
传说一些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经验,因为没有亲临其境,感受不深。从县委,也包括我的
思想深处,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满足于同日本鬼子、汉奸打仗的那一套(县委的同志常说:
“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对付鬼子汉奸,还对付不了国民党反动派,再打八年就是了。”) ,
有满不在乎,盲目乐观、轻敌的情绪。对于反帝的民族性质的战争和阶级性的解放战争的不
同,没有足够的认识,我记得在春节后,张晔同志 (华东局民运部长,原是我们滨海区党委
的副书记,是老上级,对临沭的情况是十分熟悉的) ,也不知他出于何种原因,突然来夏庄
找我,仓仓促促,关心地告诫我说:你临沭县在抗日战争中对敌斗争是有经验的,可那是反
帝的民族战争的性质,地主、富农出于民族意识,对抗日是赞成的;但是,现在面临的是国
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阶级性的战争,地主、富农是想变天的,他们是蒋介石的根基。
你要注意,在战争中,要枪打出头鸟(大意)。说了一番话他就走了,他走后,我向县委同志
传达了他的话,也觉得有道,而且也觉得张晔同志对临沭县真关心。从内心里说,觉得临沭
县的封建势力过去是强大的,但经过几年减租减息、“复查”等斗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势力,对这场斗争的体会确实不深刻。
那时有一个坚持阵地的口号,叫“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就地坚持斗争”。
敌人从陇海路上下来,首先占领了郯城县,郯城县、区、乡干部和部分民兵、家属等撤到了
临沭县南部,离开了本县县境。看到了这种情况,对于如何坚持斗争,县委进行了几次讨论,
在讨论中大家都表示“坚决不住‘租界’”。这个决心是好的,但到底怎样坚持阵地,都闷
在鼓里,说不清楚。正在这时,有一天,谷牧同志找郯城、东海、临沂和临沐县委书记在夏
庄区于家店子开了一个小会,主要是请张振华同志讲讲郯城对敌斗争情况。他说主要是在国
民党反动军队到来之前,对封建势力没采取专政的手段,对有些通敌的家伙没有及时镇压,
结果跟在国民党军队后面的还乡团与当地的封建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迅速建立起了反动政权,
拉起了反动武装,村村把庄子控制起来。我们的武工队回去也站不住,大都被反动派杀害了,
情景极其残忍。就因此失策,被敌人赶出来了(大意)。记得当时,谷牧同志根据这个惨痛的
教训,要求各县在国民党反动派到来之前,要对与国民党、还乡团反动派勾结的分子,采取
镇压的手段,而且决定将杀人批准权交给县委,以便及时处理案件,取得主动权。对于其他
封建地主等可能与敌人勾结的,实行管制,由当地民兵看管,提前送到北山区,使其脱离当
地,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的做法(大意)。
听了郯城的教训和遵照谷牧同志的意见,县委在夏庄区庙前召开了县委扩大会 (吸收区
委书记参加) 。由于许多干部都在支前带担架、带民兵等,在家的干部又忙于支前事务,对
村庄的反动势力的活动情况了解不多,看不出情况的严重性来。县委当时决定县委委员和区
委书记连夜回去,召开支部书记和村长会议。迅速了解情况向县委汇报。同志们下去一了解
情况就严重了,大量的事实证明,国民党的还乡团已经在国民党的军队没有到来之前。就提
前夜间回家与当地反动地主勾结上了,反动势力在村里很猖狂,秘密活动起来,有的喝齐心
酒,有的一一起烧香磕头。有的把杀头册子亮出来,有的被委任为国民党的保长、乡长、反
动武装的队长等等,杀气腾腾。由于村里的许多党员、民兵、积极分子支前去了,缺乏骨干
力量,贫雇农惶惶不安。有的同志说:“有点就要伪化的味道。”县委再次召开紧急扩大会
议,决定对于已构成犯罪的反动分子迅速采取镇压手段,召开群众大会,由县政府宣布罪行
处决。同时,要求各乡、村党支部迅速对本村的封建地主等反动势力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敌
人来了,哪些可能跟我们走,哪些可能不走,准备欢迎敌人,哪些可能与敌人勾结起来进行
反革命活动等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主要是打击镇压那些通敌、资敌、为首组织
欢迎敌人、向敌人告密、叛变投降、勾结敌人组织反动政权和反动武装等反革命分子。属于
拥护我党我军的就保护起来,属于可能投敌的,由民兵管制起来送到北山;一般的地主富农
就由村支部、民兵组织他们到莒县求亲找友离开家乡,搞掉还乡团的社会基础。
就在这个时候邹一凡同志(县委组织部长)在桃园、大兴区帮助工作,在细柳庄的支部委
员会上,他们对一个地主的分析产生了分歧,多数人说这个地主在“复查”、“献田”中有
进步表现,又是县参议会的议员,儿子是我们的脱产干部,这人会跟我们走;另一种分析,
是认为此人是伪君子,敌人来了会投降。争执不下,最后邹一凡和区委书记决定组织一个化
妆组,化妆成国民党的军队到他家试验一下,试验结果证明这个地主是反动的。这个组叫开
门后,地主老头当场问明是“南边来的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就叫他儿媳妇腾房,做饭招
待,拿出杀头册子,就向之“诉苦”。还有件事情也很教育人,敌人快进入临沭县境时,三
野九师的队伍住在岌山区曹庄,解放军在山坡路上站岗,曹庄的一个小学教员吴××,在一
天黄昏时向西南方向跑,被战士查问,发现帽子里面带着杀头册子。更为启发人的是,在我
野战军刚离开临沭县境去打莱芜这一仗时,县委在庙前开紧急会,县委的同志夜间赶路,发
现天空中到处是五大颜六色的信号弹,很显然是敌人在根据地内部联络的信号,我也曾亲自
看到。这一件件敌情变化的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确有一股子要“变天”的气氛。我们
才真正开始认识新的阶级斗争,新的战争面临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不仅要重视同外来的国
民党反动军队的斗争,更要注意根据地内部的敌人。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支持下,外来的和
当地的阶级敌人勾结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子强大的力量。需要重新认识人,重新估量阶级斗
争的新形势,说明我们过高估计临沭县工作基础,满足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经验是错
误的。所以县委根据张哗和谷牧同志指示,特别是郯城县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大家的思想,
提高了大家的认识,才下决心在国民党反动军队到来之前,先下手为强,镇压反革命,打乱
内外敌人的阵脚,争取主动,稳定社会秩序。重新整顿组织,按战时的要求将群众组织起来。
各区以区、乡干部和区中队为主体,吸收部分村干参加组成武工队,作为区的骨干力量;同
时各区委以区武委会为主,组织民兵支队,将各村的精干民兵组织起来,按班、排、连、营、
团编起来。国民党反动军队到来,把民兵支队拉起来,集中力量对付敌人 (不能采取抗日战
争时期的办法) ,其他一般民兵主要由村干带领,随家属活动。我记得还规定所有党团员、
积极分子,在国民党军队到来时,必须离开家乡,听从统一指挥。目的在于把力量集中起来,
形成拳头,以保留自己的力量,免遭杀害。并在党、团内宣布不准资敌、投敌,违者按叛徒
论处。
县委当机立断地采取了这些紧急措施,而且各区、乡、村争取时间,迅速行动起来。我
们首先是镇压反革命,同时也将我们的力量组织起来,保护起来,把还乡团的社会基础搞掉
了, 割断了他们的联系,使他们形不成反动势力。在临沭县3次大拉锯中,敌人在临沭县境
没有站住脚,国民党反动军队一来,还乡团也来了,组织不起反动政权和反动武装来;当国
民党各路军队一走,还乡团也就跟着走了。敌人只能在沭河以西活动,不敢伸向我内地。当
然,还乡团是不甘心走的,但又组织不起反动政权和反动武装,就是搞起来点力量,也不成
气候,胆颤心惊,惶惶不安,经不起打击。
可是这些家伙打起仗来比国民党的正规军还顽固,死不缴枪。问题是那时临沭县的人民
武装力量是强大的,还乡团的力量是弱小的。在3次拉锯战中,的确显示了人民武装的威力,
都是用了一昼夜的时间就解放了,夜间队伍运动进去,在沭河岸上将几个过河的主要口子控
制起来,在内地发挥民兵的威力,扫荡的扫荡,截击的截击,天拂晓就象拉网赶兔子一样,
全县范围内枪声四起,还乡团四散奔逃,疲于奔命,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抓,有的逃跑了。
三次拉锯,我们也有损失。正像《南征北战》电影描绘的那样,主要是没有打运动战的
思想准备,特别是第一次拉锯。全县范围内都在为临沂大会战作准备,解放军住在各个庄上,
住得满满的,同国民党的军队对峙着。群众昼夜忙着支前,为解放军打运动战作准备,各个
庄上存着粮食、弹药、被服等军用物资。哪里想到我们的军队一夜之间走光了,而国民党的
军队一下子压上来了。有些党员和群众没来得及撤出来,不仅损失了一些物资,而且有的党
员、积极分子被抓,遭到还乡团的杀害,有的被活埋了,有的被杀后尸体挂在树上、庄头上,
目不忍睹。反击回来后,更加激起了群众对国民党、还乡团的仇恨,人民群众的斗争性更加
坚强了。第2次和第3次拉锯,由于群众接受了第一次拉锯的经验教训,损失是有的,但比较
少了。各家各户都做到一有情况就撤走的准备。大家说:“农民也学会打运动战了。”但拉
来拉去,就形成了赤白对立的局面。在还乡团的欺骗威逼之下,根据地内部也跟着逃跑了一
些人,自然就壮大了还乡团的力量,所以上半年沭河岸的斗争是很尖锐复杂的。我们打游击,
还乡团也“打游击”,他白天出来,晚上跑到沂河岸附近的村庄里,我们就晚上插进去袭击
他们,形成了从沂河到沭河这个中间地带拉锯的局面。在六七月以后,县委为了改变这种赤
白对立的局面,搞垮还乡团的力量,把着重点放在政治攻势上,一方面县大队配合武工队和
民兵伸向沂河岸上打击它,一方面搞政治攻势。宣布党的政策,瓦解敌人,县政府贴了布告,
宣布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发动还乡团的家属去拉家里的人回来。记得钟
山区有一个还乡团带了一支机枪回来,县政府在钟山区重沟集上开大会 (赶重沟集的,有不
少是临沂城附近人,影响大) ,给以金钱奖励。从下半年开始,还乡团的势力就逐渐削弱,
土崩瓦解了。
《大事记》中,提到赣榆县的朱孟区划归临沭县领导,这是事实。这是因为敌人从新浦、
海州、沙河伸到欢墩埠,占领了这个镇子,安了据点,不仅威胁着赣榆县,也威胁着临沭县
的蛟龙区、大兴区,经常袭击我们的村庄。在一段时间里,临沭县形成东西两面作战的形势,
搞得临沭动荡不定。为了集中力量,统一指挥,打击欢墩埠的敌人,地委决定将朱孟区划归
临沭县,县委组成了东线指挥部,由邹一凡同志任指挥。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是很有力的,
将3个区的武装力量, 统一指挥作战,对敌人威胁是很大的。在七八月份,军分区的部队打
了欢墩埠,敌人撤走了以后,又恢复原建制。
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搞土改。在这年夏季,滨海地委决定搞土地改革。临沭县的形势虽
然稍为稳定,但还处在战争环境中。县委在苍山区李界前召开了几次县委会,对此进行了认
真的研究,决定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搞土改可以更有力地发动群众,壮大我们的力量,巩
固贫雇农的优势,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临沭县当时的情况来看。老根据地经过了几
年的减租减息、“复查”、贯彻“五四”指示等多次的运动,土地问题实际已基本解决了,
当然也还有不彻底的地方,主要是富农的地还比较多一点,地主的浮财还有一些。那时搞了
“贫雇农当家”、“挖地三尺”等一些左的政策和口号,临沭县也照办了。问题的关键是要
严格区分富农和中农的界限,也曾出现过伤害中农的情况,县委坚决纠正了,提出了要保护
中农的利益,在这一点上自始自终都严格掌握这个原则的。至于说“乱棍打死”,在临沭县
也有这种情况,但由于某些恶霸地主,勾结敌人的地主在战争中有的镇压了,有的逃跑了,
所以搞得并不突出。实际上,在土改运动中由于战争的动荡,对于发动群众,整顿党、团组
织,整顿民兵和其他群众团体做了不少工作。因而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搞得是比较正常的,
也比较紧张活跃。例如岌山区的醋大庄,那时这个村是被我们控制的游击区,有一天晚上,
村里贫雇农在开会斗地主,正在斗争激烈的时候,还乡团蹲在高粱棵里偷听斗争会的情况,
被民兵发现了,就打起枪来了,村外在你追我赶的打枪,村里照样开会,出现了抗日战争边
沿斗争的情景。
经过土改工作,发动群众,整顿了组织,建立了比较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壮大解放军
的力量,滨海地委根据华东局的指示,在这年秋季,在滨海区开展了参军运动。当时,地委
认为临沭县处在战争环境,征求县委意见,搞不搞参军? 县委对此做了认真研究,从主客观
条件来看,不仅野战军需要,本县也需要将县、区的武装充实扩大,更好地掌握和稳定临沭
县的形势,因而决定搞参军。除完成了上级给的参军任务外,还扩大充实了县、区武装,县
大队改为独立团(由3个连队增为五六个连队)。军分区委任张百川同志任团长,我为政委。
1947年上半年,完全处于战争状态,我们同敌人是拉过来拉过去,形成了动荡不定的拉
锯形势。中心任务是对敌人进行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县委的领导力量和精力是全力以赴地
分工帮助区委打好仗,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我和县长汲书田同志带着一个警卫班,两个秘
书随县大队,在沭河岸上活动,郭友林(县委副书记,身体不好) 同王新宇(妇救会长、县委
委员) ,他二人带领县委机关和县府机关活动在玉山区、苍山区,作为机关的后方,安置撤
出的人员,县委的其他同志都分散在各区帮助工作。需要集体研究问题时,大都在苍山区开
县委会,在蛟龙区西盘也开过会,保持着集体领导。到下半年,形势逐渐稳定,县委、县府
又开始集中办公。先是住在夏庄区的庙前,后就在于家店子设点办公。独立团成立后,团部
也设在于家店子,形成了领导中心。1947年,是临沭县历史上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最激烈、
最复杂的一年,也是敌我之间你死我活集中较量的一年,当然也是在严峻的斗争面前,对临
沭县的多年根据地建设真刀实枪考验的一年,尽管我们缺乏这样大规模的狂风骤雨、残酷无
情国内战争的经验,主观认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缺乏对打运动战的理解,在思想上、
工作上缺乏有预见的准备,仓促应战,犯过这样那样的考虑不周的缺点和错误。总起来看,
而且实践也证明:临沭县的党和人民是有觉悟的,是有战斗力的。取得这个胜利党和人民也
是付出血的代价的,许多模范英雄人物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了,我们将铭记心头。
(六)1948年,临沭县的环境是比较稳定的。除了继续坚持边沿区的武装斗争外,主要是
搞内地的整顿和建设,为全国的大反攻准备力量。
在年初,根据华东局和滨海地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三查三整”运动。主要是贯彻中
央土地会议精神,检查整顿机关,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查地主富农立场、思想和作风。经
过一场大战,整顿一下机关,整顿一下思想和作风是需要的,但把农村的贫雇农当家用在干
部路线上搞贫雇农路线,当地的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要回避调走,今天看来这些做法是左
的东西。滨海地委是各救会长张敬堂同志参加的中央土地会议,在地委扩大会议 (扩大到区
委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县委委员全部参加) 上,首先对地委机关进行了“查整”,县委和
区委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查整”,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作了检讨,听取了群众的批评,发扬
了党内民主,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是思想作风上取得的效果较大。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
命精神,实行了节衣缩食,我记得取消了县、团级以上干部吃小灶的规定,每人每天吃12两
粮食等,这都是好的。问题是对当地的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回避调
走,送到渤海地区集中训练,等着分配工作。临沭县也调走了一批县、区的领导骨干,象杜
雪舟、杨林波等同志,就是这个时候调走的。由于当时临沭县还处在对敌斗争的环境中,县
委对调走县区一级骨干,特别对区一级的领导骨干,确实顾虑重重,采取了拖延的态度,曾
受到地委的批评。
“三查三整”以后,面临着春耕生产的任务。临沭县经过1947年大动荡,农业生产处于
无人管的状态,人们说:“顾命要紧,哪颐得生产。”随着形势的好转,人心开始思定,但
荒芜的土地很多,搞好春耕生产,消灭荒地,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战争的破坏,不仅人力缺
乏,特别是耕畜、农具、种子也都缺乏。滨海专署对临沭县的生产救灾,不荒一亩地,不饿
死一个人的工作, 给予了大力支持, 发放了农业贷款,发放了救济粮和种子,而且提出了
“消灭荒地,谁种谁收”的口号,重新将农民组织起来,变工互助,深耕细作,从而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县委机关当时是住夏庄区南沟头,这个庄西湖的荒地很多,在支部
的领导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基本上将土地耕种上了。尽管县、区下了很大力量搞好生产救
灾,消灭荒地,但由于荒地太多,有些土地直到夏收夏种时才解决了。春耕春种时县委向地
委做了汇报,《大众日报》登载了县委的汇报材料。搞好生产救灾,春耕生产,消灭荒地,
对于进一步稳定人心,对于对敌斗争,都是极其有利的。有些还乡团是在内地搞生产救灾,
发动政治攻势,通过家属争取过来的。生产救灾,春耕春种后,还乡团的势力大大削弱了,
形势就更趋稳定了。
这一年,经过“三查三整”,从组织上整顿了机关,整顿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在形势比较稳
定的情况下,狠抓了生产救灾,消灭荒地,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农业生产又确实获
得很好的收成。另一方面,继续对还乡团不断开展政治攻势,发动家属和亲属宣传党和政府
的宽大政策,这对于稳定人心,打击、孤立和瓦解敌人,医治战争创伤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扭转临沭县由于战争引进的混乱局面,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显示我们党政策的威力。
农业生产的丰收,不仅克服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为支援淮海战役准备了物
资力量。当打淮海战役的发动工作开始时,人民群众虽然还处在贫困状态,从党内到党外异
口同声地说:“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淮海战役,打好淮海战役。”又说:“要人有人,要粮
有粮”。临沭县独立团,按照华东局和地委的指示,收编为主力部队调走了。淮海战役一打
响,广大人民群众齐声高喊:“一锅端了。”大男小女走上了支前战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
口粮,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跟在解放军后面,一直跑到安徽永城的战场上。这是什么精神
呀? 共产主义精神!这是什么劲头呀?为革命不怕死豁出命来的劲头!临沭县的党和人民就是
用这种精神和劲头打败了日本鬼子、汉奸,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千辛万苦,不怕
流血牺牲,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为党和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直到自己的生命。在今天
追述这些历史的时候,我们这些幸存的人应当向那些成千上万的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们表
示深切的悼念,把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继承下来,贯注到当前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行动中去。

华 林
1983年6月6日
(本文录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