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430&run=13

约在明代初年,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永乐皇帝)扫北前后,少数回族穆斯林即从外
地迁居临沭地方,从此,临沭便有了伊斯兰敦活动。
临沭伊斯兰教为回民信奉,世代相传。外族人信奉该教多因婚姻关系而从其俗,自愿举
家入教的极少。临沭穆斯林的数量随回族人口的增长而增长。明崇祯年间,临沭伊斯兰教兴
盛。临沭穆斯林主要聚居于店头乡店头东村、店头西村、店头南村、店头北村、张庄和曹庄
镇张贺城南村、黄贺城村等7个村庄,以上村庄1986年有穆斯林2146人,其它各乡(镇)只有
99名穆斯林散居。
临沭县伊斯兰教情况变化表
表30-2 单位:人、处
┏━━┯━━━━━━━┯━━━┯━━━┯━━━━┯━━━┓
┃年份│宗教职业人员数│信徒数│清真寺│清真义学│阿訇数┃
┠──┼───────┼───┼───┼────┼───┨
┃1949│6 │1020 │2 │1 │2 ┃
┃1957│7 │1305 │2 │ │2 ┃
┃1963│7 │1629 │2 │ │2 ┃
┃1986│2 │2245 │2 │ │2 ┃
┗━━┷━━━━━━━┷━━━┷━━━┷━━━━┷━━━┛
长期以来,全县无伊斯兰教组织,穆斯林的教务和民事问题。由清真寺内的伊玛目和阿
訇负责处理,并实行伊玛目世袭制和阿訇聘任制。建国初期,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和清真寺受
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58年,对伊斯兰教实行改革,废除了清真寺内的封建剥削等不合理制
度。“四清”运动中,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受到干扰。“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破坏,
阿訇被赶走,伊斯兰教受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聘请了2名阿訇。1981年
开放2坊清真寺,伊斯兰教活动得到恢复。1984年,店头、张贺分别成立清真寺管理委员会,
加强对穆斯林教务活动的管理。1985年,选送2名回族青年穆斯林报考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店头清真寺位于店头乡店头村,原系古郯(店头原属郯城县)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明崇祯
年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陈继宗捐银200两重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当地穆斯林
自动捐款再修。清真寺采用我国传统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的建筑形式。3间大殿为
宫殿式建筑,青色瓦房,四檐飞出,上面饰有龙头凤尾、蛤蟆、狗等图像,殿顶装有银白色
锡顶。大殿拱门成排,门面彩绘,雕空窗棂。墙壁书有“清真言”和“古兰经”选段。除大
殿外,还有望月楼、讲经堂、沐浴室、清真义学(后改为回民学堂)等建筑群体。寺院松柏成
行,宽敞清静。大门匾额上书有“开天古教”四个大字。寺院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养
膳田120亩、义众地4亩、学田8亩。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寺院受到破坏。建国后又多年失修,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殿被占用,门楼被拆除,土地被征收,寺内许多有价值的碑
刻、寺谱、文物等被损坏,仅剩明代香炉1个,袖珍《古兰经》一部,经匣2个,殡葬用具1
套。店头清真寺于1980年聘请1名阿訇,1981年正式开放。
张贺清真寺位于曹庄镇张贺城南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张贺城回民师祖张成美领建,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民国八年(1919年)、三十五年(1946年)再修,1953年又修。清
真寺建有正殿3间,讲经堂3问,水房3间,望月楼1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整个寺院占地
面积2500平方米。清真寺正殿雄伟壮观,寺院内栽有松柏,清静雅致。“文化大革命”期间,
正殿上的艺术雕刻被毁坏,讲经堂、水房全部倒塌,寺内经匣、《古兰经》、法器、家谱等
毁坏、散失,仅剩殡葬用具1件。张贺清真寺于1981年正式开放,1983年聘请1名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