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80&run=13

1951年,临沭县防疫工作委员会成立。1952年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
一方面大搞城乡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消灭“四害”,减少疾病;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下乡
宣传防疫知识,为群众防病治病。1953年,防疫工作委员会改称临沭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同年,还成立黑热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开展防治黑热病的工作。1958至1960年,持续开展以
讲究卫生,消灭“四害”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1964年,学习日照县经验,大力开展四改造
(改造厕所、猪圈、鸡窝、环境) ,加强水和粪便管理。1965年,全县有450个村庄实行粪便
统一管理,改造厕所3万余个,鸡窝1万余个,改良水井1350眼。
“文化大革命” 期间,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滞状态。1976年后,恢复县爱国卫生运动委
员会,备系统、各单位也都先后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领导小组。1970年,开展建沼气池的活动,
全县共建沼气池1.5万个,同时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清除垃圾5万余车,清除蚊蝇孽生地,
蚊蝇密度大幅度下降。1981年后,全县普遍采用“敌鼠幼盐”诱饵灭鼠,同时推广县防疫站
医师阚印贵等创造的磷化锌蘸玉米棒芯野外堵洞灭鼠法,开展群众性的灭鼠运动,全县老鼠
密度由原来的30%下降到10%以下,“出血热”发病人数有所减少。
1981至1985年,在“五讲四美”运动中,结合实际开展卫生突击活动,整顿城镇市容,
植树种花,庭院环境、工作场地、公共场所基本达到清洁、卫生、美化、绿化。同时,在春
节、元旦、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县人民政府和各级爱国卫生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整治室内
外卫生,填平洼地、疏通沟渠,消灭蚊蝇孽生场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