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61&run=13

一、文化馆(站)
县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1956年3月撤销。1962年2月复设。1969年与新华书店、电影中
队合并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站。 1970年分开,恢复文化馆。建馆初期,有职工4人,1984
年有工作人员12人,分为美工、文艺、文学创作、后勤4个组。
1973年, 蛟龙、玉山、石门、观堂4个公社建立文化站。1975年其余公社相继建立文化
站,每站配工作人员1名。1978年以后,公社文化站逐步建成农村文化中心。
二、广播站(放大站)
县广播站1964年筹建, 1965年1月1日建成并对全县广播,时有工作人员7名。“文化大革
命”期间,一度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5年建立广播局后,局、站合署办公。是年,各
公社建立了广播放大站, 每站2人。1979年增设广播修理服务部。1984年机构改革,仍是局
站合一, 设办公室、宣传股、技术股、财会股、服务部5个股室。全县有14个乡镇设广播放
大站,每站2人。
三、档案馆(室)
县档案馆1961年设,一直与档案局(科)合署办公,1964年,有工作人员6人。
80年代后,除县档案馆外,各公社(乡、镇)、大队(村)以及较大的县直工作部门、企事
业单位都建有档案室。 1985年,全县计有20个乡镇档案室,400多个村档案室,28个科技档
案室。
四、图书馆(室)
县图书馆1976年10月建立,与文化馆合署办公,1979年9月分出,工作人员6名,下设文
物组、 阅览室、借阅室。1981年增至8人,馆内设借书室、阅览室、采编室、辅导室、资料
室和文物组等6个组室。 1985年馆内有工作人员7名,馆藏图书约4万册,馆内设采编组、阅
览室、借书室、农村辅导组和资料室5个组室。
建国后,各中学都建有图书室。70年代中期后,各较大企业亦都设图书室。
五、新华书店
县新华书店1961年8月建立, 工作人员7人。1962年工作人员9人。1969年在石门公社设
立第一个供销社图书店,以后相继在观堂、蛟龙、芦庄、岌山、白旄、玉山、朱仓、店头、
南古、韩村等建立供销社图书店。1979年以后,县新华书店先后在石门、店头建立门市部,
取代供销社图书店。
六、文物保护管理所
1976年底, 在县文化馆内设立文物站。1979年9月,图书馆与文化馆分设,文物站隶属
图书馆领导。1984年12月,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临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从图书馆中分出,
独立办公,工作人员3人。
七、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放映队)
1955年,临沭县即建立了第一个电影放映队。1961年发展到3个放映队,1972年发展到6
个放映队。 1976年4月成立临沭县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1984年10月改为临沭县电影发行放
映公司, 设发行股、技术股、器材股、放管股、宣传股、财务股、办公室等7个股室。管理
全县电影发行放映、技术培训和电影宣传等工作。1984年,为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
理, 成立芦庄、蛟龙、韩村、白旄、曹庄5个电影管理站。1985年,全县在14个乡镇设电影
放映队34个。
八、京剧团
县京剧团前身为1970年10月成立的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8年6月改称县京剧团。
初期有演职员28人,后发展到40余人。
九、俱乐部
县总工会俱乐部建于1965年。 初建时只有6间大屋为活动室,内有乒乓球、相棋和少量
图书等设备。“文化大革命”开始活动停止。1976年新建5间活动室和3间图书阅览室,有相
棋、康乐棋、扑克、乒乓球、排球、篮球等供职工娱乐活动。每年以俱乐部为中心,组织相
棋、乒乓球、篮球比赛和读书演讲会、春节焰火晚会等。
各单位的俱乐部,从1980年前后逐步建立,较好地达到四室一场:图书阅览室、游艺室、
乒乓球室、电视室和篮球场。到1985年底,设备较好、活动较经常的单位有供电局、建筑公
司、食品公司、农机厂、化肥厂、县医院、农业银行、物资局、邮电局等单位。
农村俱乐部建设几经兴衰,名称亦多变不定。1976年,农村建有俱乐部性质的青年之家、
民兵之家、妇女之家等,全县近半数生产大队办起了文化室、图书室、展览室等。但多数流
于形式,且不能持久。1984年,农村又开始办文化大院。到1985年底,较好的有大兴三村、
柳庄村、周官庄村、大蔡庄村、寨东村、曹庄东村、古龙岗村、吴家月庄村、前蛟龙村、大
黄峪村、刘棠村、西海子村、毛桃园村、凌山头村、西朱仓河西村等。这些村庄的文化大院
一般配有相棋、军棋、跳棋、羽毛球、乒乓球、图书室、电视机等文体设施和锣鼓等其他乐
器。有专人管理,晚间经常有人来此活动,农闲时较为活跃,成为全村的文化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