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49&run=13

一、扫除文盲教育
40年代初,抗日民主政府把扫盲工作列为重要的施政任务之一。每到冬季农闲,各地开
展冬学运动,扫除文盲,村干部、民兵、青年妇女、儿童等参加学习。识字班、民校、学习
小组、包教小组等是冬学的主要形式。各村的小学教员和小学生积极投身冬学运动,推动扫
盲工作的开展。
解放战争期间,民兵利用战斗空隙学习,村干部利用会议前后学习,群众利用劳动空闲
学习。
建国前的扫盲工作卓有成效,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村青年从冬学里识了字,参加了党政机
关工作,或经过再深造学习,成为知识分子。解放战争期间办的县学、青年学校,其学员有
半数以上是从冬学里脱盲的。识字班是当年女青年的学习组织,对于扫除妇女中的文盲起了
重大作用。
建国初,因各行业急需有文化的人才,扫盲工作对农村青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各级党
委和政府对扫盲工作也抓得更踏实。1952年,全国推广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全县
农民群众迅速掀起学习热潮,400多个村庄办了“速成识字班”。
1955年,临沭各农业生产合作社学习莒南县经验,办“记工学习班”。农村青年通过学
习村名、地名、农活名称,有了文化,不少人当上合作社的会计、记工员。
临沭县撤销期间,受“大跃进”影响,扫盲追求形式,虚报浮夸,挫伤了农民参加扫盲
学习的积极性。1961年恢复县以后,扫盲工作处于低潮。1964年农村重新掀起扫盲高潮,并
把扫盲重点转向青少年。
“文化大革命”贻误了扫盲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扫盲工作逐步恢复了务实作风。1978年,14岁至15岁的农村青
少年85%以上脱盲。1983年,各公社派扫盲小分队,以打歼灭战的方式,再次组织青少年参
加扫盲学习。是年冬计有28644人入学。1984年春,经考试验收,脱盲11000人。
1985年冬,各乡(镇)、村制定规划,配备专职干部,组织扫盲工作队,采取灵活多样的
形式办学,20个乡(镇) 全部完成既定的脱盲任务,全县有36057人领到脱盲证书。经临沂地
区教育局验收,脱盲率为90%,符合国家规定的无盲县标准。
表23—16 临沭县建国后几个年份扫盲成果统计表
┏━━┯━━━━┯━━━┯━━━━━┯━━━━┯━━━━┯━━━┯━━━━┓
┃年份│全县总人│ 扫盲 │组织形式 │参加学习│扫除文盲│脱盲率│文盲下降┃
┃ │口数(人)│ 对象 │ │人数(人)│数(人) │ % │ % ┃
┠──┼────┼───┼─────┼────┼────┼───┼────┨
┃1952│280500 │青壮年│速成实字班│41167 │1600 │ │ ┃
┃1955│301000 │青壮年│记工学习班│10251 │ │ │ ┃
┃1976│497100 │青少年│政治夜校 │ │21000 │ │ ┃
┃1978│503900 │青少年│扫 盲 班 │2547 │27000 │ │ ┃
┃1983│527900 │青少年│扫 盲 班 │31000 │1921 │78.3 │11.3 ┃
┃1985│532100 │青少年│扫 盲 班 │40510 │36057 │90 │11.7 ┃
┗━━┷━━━━┷━━━┷━━━━━┷━━━━┷━━━━┷━━━┷━━━━┛
二、农业技术教育
农业技术教育孕育于扫盲教育之中,又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到巩固扫盲成果、普及农
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作用。1954年农村搞互助变工时期,有的民校通过教材,结合当地
实际,向学员讲授简单的选种、施肥等技术知识。1955年,“记工学习班”的教材中,含有
不少农业技术知识内容。当时,凡坚持常年的民校,皆增设农业技术教育课。
1964年,农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据是年10月统计,全县办农技班87个,学员1559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技术教育停办。
自1980年起,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农民迫切要求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不少社队根据农
时季节, 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和技术讲座。 1980年至1985年,全县参加农技班学习的达
7998人。
1985年12月,县府召开农民教育工作会议,芦庄乡班高埠村农民技术员兼农技班教师李
开华和前庄乡东新庄村技术班作了经验介绍。
对农民进行技术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组织农村青年上农业广播学校。中央农业广播
学校1981年开始在县内招生,当年全县录取学员203人。至1985年,广播学校的学员已达499
人,另有旁听生93人。学员通过收听广播,学习农业技术,结合生产实验带头搞科学种田。
农业广播学校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