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考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34&run=13

教学 抗日战争时期,小学以复式班为主,教员偏重于搞好复式教学。1945年前的各期
师资训练班,也着重研究和学习复式教学。为搞好复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使用“三
段教学法”(复习、新授、巩固)。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运用启发式,将新授知识消化于课堂。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倡实行学生自治,民主管理,废止体罚。
“庄户学”兴起以后,学校化整为零,教员培养和运用“小先生”做助手,帮助学生学
习。
1953年,政务院发出“纠正学校混乱现象”的通知,强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1954
年,全县教师普遍学习苏联《普希金讲演录》和《凯洛夫教育学》,教学中注意掌握五项原
则(直观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课堂教学则运
用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提倡启发式,废
止注入式(亦称“填鸭式”)。
1958年撤县期间,学校搞“教育革命”。由于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有片面性,加上社
会上刮“五风”的影响,过多地组织师生参加体力劳动,违背了教学规律,降低了教学质量。
1961年8月恢复县制以后, 县文教科于是年秋假组织全县小学教师集训,学习省烟台教
育会议精神,从思想上纠正偏差,提高对“以教学为主”的认识。在“屁股要坐到凳子上来”
的口号下,文教科要求教师大练基本功;学校要办“小宝塔”培养尖子人才;教学工作要因
材施教;课堂教学要掌握“精讲多练”的原则。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出
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苗头。
“文化大革命”中,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文化大革命”以后,教学秩序日趋正常。1978年起,学校突出强调以教学为主,提倡
兼蓄古今中外之长,抓“双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力争教学上走新路、
攀高峰。从县到学校,都建立健全了教研组织,制定了活动制度,列出教研攻关项目,加强
教学研究。是年,公社设专职教研组长。1984年,各乡(镇)教育组专设语文、数学辅导教师,
帮助教师通研教材,改进教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县小学教学质量呈现上升势头。
考试 1940年建县至50年代初期,小学考试一直沿用百分制。1953年借鉴苏联经验,考
查学生学习成绩采用五级记分法,最高为五分,及格为三分,最低为一分。教师、学生都备
有记分册,课堂提问、作业讲评和各种考试成绩随时记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占40%。五级记
分法在鼓励学生注意平时学习上起到积极作用,但很难确切显示出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别。
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仍采用百分制。
50年代中期,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频繁,试题僻难。除期末期中考试外,还有阶
段、单元考试、小考等,以致发展到一天一考,一天几考,造成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1961年小学对学生考查改为百分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秩序混乱,考查学生学习成绩使用开卷考试,小学毕业升初
中实行推荐选拔。
1978年以后,学校开始抓教学、抓双基,考试制度逐步走向正规。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实
行全县统一考试。考查学生学习成绩仍采用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