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与课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33&run=13

学制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四·二”分段制(初小4年,高小2年),秋季始业。解放战
争时期学制未变动。
建国后,小学学制仍为“四·二”制。1952年学习苏联,在庙庄和醋大庄办五年一贯制
实验小学,进行学制改革试验。1953年教育部重新颁发《试行小学(四·二制) 教学计划(草
案)》,停止试行五年一贯制,小学一律执行“四·二”制。
1967年, 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 儿童入学以足7周岁为标准。 1968年改为春季始业。
1974年恢复秋季始业,原春季始业班延长半年毕业。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规定:全日制
小学学制为五年,统一为秋季始业。儿童入学年龄提前为6周岁。县内小学沿用此学制。
课程 1942年,抗日小学初级班课程设国语、算术、常识、体育、音乐、手工、图画;
高级班的常识课分历史、地理、自然,其它学科与初级班同。1944年,改革小学教育,打破
旧型正规化。小学课程是:一、二年级设国语、算术,也可只设国语;三、四年级设国语、
算术、常识,唱游课在课间灵活进行,劳动课与家庭劳动结合进行;五、六年级设国语、算
术、公民、史地、自然。三至六年级在算术课中开珠算课。
1948年10月,根据山东省政府《恢复和整顿小学实施办法(草案)》的规定,课程设置,
一、二年级5门:国语、常识、算术、唱游、美术;三、四年级6门:国语、常识、算术、音
乐、 体育、美术;五、六年级8门:国语、政治、史地、自然、算术、音乐、体育、美术。
1955年9月,临沭县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小学初年级课程设语文、算术、
体育、唱歌、图画、手工劳动;高年级课程除以上六科外,增设历史、地理、自然。
1963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小学各年级增设周
会课;算术课改称数学课;四至六年级增设劳动课,每周两节,也可集中时间,每年为半个
月;六年级增设生产常识课。
“文化大革命”初期,课程设置混乱。县内各小学无教学计划,语文和政治课有时合一,
主要学《毛主席语录》。直到1971年以后才有比较正规的课程。
1978年, 县城几处小学自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不久因缺师资而停开。1979年7月,根据
教育部规定, 小学设8门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但
英语课因缺师资仍未开设。1981年,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五年制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小
学新增思想品德课、劳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