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25&run=13

一、国家拨款
抗日战争时期,教育事业经费由抗日民主政府拨给,主要解决教师待遇和学校办公费。
1942年前后,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根据地经济困难,物质条件艰苦. 小学的办公用
品由县文教科发实物,一个教学班每月只发一张纸,一盒火柴,一斤花生油,一块紫颜色蛋。
解放战争时期,教育经费更紧张。1946年只好将小学转为民办,教师的薪粮和办学经费
全由驻村自筹。
建国后,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中拨给,列为事业开支。50年代,中小学教育事业稳
步发展,教育经费相对地显得宽绰。60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0年间,各类民办学校
发展失控,国家足能对其实行“民办公助”,主要补贴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校基建及设
备购置皆由群众自筹资金解决。
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类。使用的原则是:保证人员经费,控
制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公用经费有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及其他费用。
表23—1 1942年教育经费收支统计表
单位:(北海币)元
┏━━━━━━━━━━┯━━━━━━━━━━━━━━━┓
┃ 收入来源 │ 支出范围 ┃
┠────┬─────┼───┬────┬──────┨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占支出百分比┃
┠────┼─────┼───┼────┼──────┨
┃田赋 │55042.28 │小学 │33190.7 │49.3 ┃
┠────┼─────┼───┼────┼──────┨
┃ │粮 │社教 │6709.9 │10 ┃
┃教育款产├─────┼───┼────┼──────┨
┃ │款19444.5 │临时费│2524.41 │3.7 ┃
┠────┼─────┼───┼────┼──────┨
┃其他 │ │康盛费│24908.49│37 ┃
┠────┼─────┼───┼────┼──────┨
┃合计 │74486.78 │合计 │67333.5 │ ┃
┗━━━━┷━━━━━┷━━━┷━━━━┷━━━━━━┛
二、学费
自1953年起,对中小学生始收学费。当时标准:每学期初小生0.5元,高小生0.8元,初
中生1.5元, 对家庭贫寒的学生酌情减收或免收,减免率不超过20%。1984年,全县中学学
杂费收入284401.33元。
三、勤工俭学收人
抗日战争时期,有条件的学校,靠种学田或开荒种地,增加收益,解决教学经费。解放
战争时期,许多学校为克服经费困难,实行生产自救,师生自己动手种粮、种菜、纺纱、卷
烟,既解决办学经费,又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建国后,勤工俭学收入一直是国家拨款的
重要补充。
1978年以后,学校勤工俭学项目由已往单一的农(饲养、采集、种地、复收、拔草)转向
了农工并举。1983年,又发展到商。1984年,全县勤工俭学收入331381元,占全年公用教育
费的34%。
四、群众投工献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校舍维修多靠驻地村庄献工筹料。
建国初至撤县前,学校的基建与维修以国家拨款为主,群众投工献料为辅。1955年农业
合作化之后,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公益金中,把办学经费列为一项开支。1958年农村小
学的基建与维修基本上由人民公社承担,加重了社员的负担。“文化大革命”中,农村的联
办中学以及各大队初小,基建与维修仍以群众投工献料为主。自1978年以来,改善办学条件,
“三改造”(消灭危房子、黑屋子、土台子)和“六配套”(校舍、桌凳、院墙、大门、厕所、
操场配套) 工作在县内普遍展开。1985年,这项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群众集资、筹料、献工
之多,是已往所没有的。
表23—2 临沭县1980—1985年群众集资办学情况
┏━━━━━━┯━━┯━━┯━━┯━━┯━━┯━━┯━━━┓
┃ 年 份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 合计 ┃
┠──────┼──┼──┼──┼──┼──┼──┼───┨
┃金额(万元)│57.8│17 │18.6│35.8│52 │446 │627.2 ┃
┗━━━━━━┷━━┷━━┷━━┷━━┷━━┷━━┷━━━┛
五、单位集资
1982年以来,社会上尊师重教成风。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资办学,成为解决教育
经费不足的新措施。1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982年县直各单位集资14万元新建了县城中学;
1984年至1985年县直各单位集资25万元支援临沭一中建教学大楼;1985年县化肥厂、磷肥厂、
造纸厂、食品厂集资15万元新建振兴小学。
表23—3 临沭县几个年份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
┃年份│经费来源 │经费支出 │ 备 注 ┃
┃ ├───┬───┬───┬───┼───┬───┬───┤ ┃
┃ │ 财政 │ 社会 │ 学校 │ 合计 │ 人员 │ 公用 │ 合计 │ ┃
┃ │ 拨款 │ 集资 │ 收入 │ │ 经费 │ 经费 │ │ ┃
┃ │ │ │ │ │ │ │ │ ┃
┠──┼───┼───┼───┼───┼───┼───┼───┼───────┨
┃1962│48.5 │ │ │48.5 │38.4 │10.1 │48.5 │学校收入指勤工┃
┃1965│53.6 │38.1 │ │91.7 │42.2 │11.3 │53.5 │俭学和学费收入┃
┃1976│164.2 │33.1 │22.9 │220.2 │117.9 │65.6 │183.5 │等。此部分收入┃
┃1978│205.9 │36.1 │25.3 │267.3 │135.8 │70.1 │205.9 │和社会集资如何┃
┃1983│350.5 │35.8 │28.2 │414.5 │241.6 │108.9 │350.5 │使用未在本列出┃
┃1985│430.6 │446.0 │23.6 │900.2 │352.2 │78.4 │43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