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311&run=13

建县前和建县初,集市贸易由地方乡绅充当集头管理。
1943年7月后,滨海专署工商管理局临郯支局在临沭县各重要集镇设立事务所、检查站,
负责集市税收和市场管理。检查站堵截私货,打击投机倒把,把查获的银元、黄金、白银上
交工商管理局。事务所征收集市交易税,稳定物价,维持市场秩序,管理工商业者,鼓励发
展家庭纺织业。抗日战争时期,临沭根据地集市贸易比较繁荣,物价稳定。
1944年8月, 临沭县成立商人抗日联合会,对商人统一管理,发放营业证,教育商人依
法经商,协助管理集市贸易。
1950年初,部分粮、油、棉、麻商人,乘市场紧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
场。县政府开展了对私营商业的登记管理,加强对集市粮、油、棉等购销活动的监督,实行
国营单位集中贸易,不准私人大宗采购,打击了投机商人的不法活动,稳定了市场物价。年
底,县政府把在牲畜市、粮食市从事民间交易的经纪、斗纪集中起来,进行政治学习和政策
教育,把他们定名为交易员、代征员,按政策规定为买卖双方服务、居间交易、代征交易税,
统一从交易额中按比例提成手续费作为劳动报酬,取消索取佣金的做法,杜绝了经纪人员买
空卖空、盘剥群众的现象。
1951年,县政府成立工商科,对交易员、代征员,在进一步审查教育的基础上留用部分
较好的人员,成立市场服务组,管理集市贸易。
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取缔粮食商贩,严禁倒卖粮食,加强了对粮食集市贸易的监督
管理,一时出现了粮、油、麻紧缺的现象,有些做副食生意的个体商人,趁机提高物价,缺
斤少两,牟取厚利,引起群众不满。县政府建立起24个粮食市场,以“卖有自由,买有限制”
的原则,指导购销活动,保持了市场稳定。1954年春播时群众缺少粮种,县政府设立的粮食
市场为群众调剂种子11万斤。县工商管理机构通过对粮食市场的监督管理,为解决群众吃粮
困难、调剂种子有无、稳定集市粮价起了重要作用。
1955年,在国家“既要活,又不乱”和“继续巩固稳定物价”的方针指导下,集市管理
纠正了过去限制过严、管理过死的做法,规定机关、团体、部队一般不允许进入市场与民争
购,有效地制止了市场混乱和争购抢购现象,使物价逐步趋于合理,上市物资花色品种增加,
集市贸易繁荣,秩序良好。
1961年8月恢复县时,市场物资紧缺,价格昂贵。小麦、大豆每斤1元,地瓜干0.60元,
鸡蛋每把(10个) 1.5元。当时有“三级工、四级工,不如社员一沟葱”的说法。县工商管理
机构采取措施,加强集市管理。各级政府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放宽上市物资的限制,丰
富上市物资。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凭证、凭票、凭本等形式的定量计划供应。为扩大
货币回笼,缓和供需矛盾,某些物品计划外购买实行高价政策。同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投机
活动。1962年查处各种违法案件3470起,1963年查处2747起,刹住了投机倒把风。1963年,
通过企业登记,取缔无证商贩,整顿集市秩序,有计划地安排了集市交易服务员,调整了市
口设置,将上市物资划行归类,分口经营,并加强了集市卫生管理。自1963年起,集市贸易
价格日趋下降,逐步趋于正常,上市品种数量显著增加,集市贸易日渐繁荣。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被看成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当作“资本主义尾巴”,采
取严格限制、逐步过渡的做法,砍掉公社以下小型集市15个,只保留公社驻地等较大集市12
个。有一段时间逢集日期一律改为农历逢五排十,上市物资严加限制,粮、油、棉等全年多
数时间关闭市场,只在完成征购派购任务后,才准上市出售。不准私人买卖,不准以生变熟,
有的社员因缺钱花,上市卖豆腐、煎饼、凉粉、熟花生等不敢公开出售。如被查获,轻则按
低价处理,重则没收。集市物资缺乏,贸易萧条。
1978年以后,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集市管理上贯彻放开、搞活、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的原则。“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的集市,逐步恢复,并增设唐岭、石门头、华桥、
大坡、官庄、界前、庙庄、镇武、腾马、白毛(石门公社所辖的白毛)10处新集市。到1985年
底,全县集市发展到43处。对上市物资的限制基本放开,上市交易的品种和门类越来越多,
允许上市交易的商品有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产品、生活消费品、日用杂品和其他一些允许上
市的工业品等100多个门类, 1000余个品种。参加贸易活动的既有国营供销等商业单位,又
有乡镇集体和个体商户,同时还有直接销售自己产品的厂矿企业。市场价格也灵活多样,有
国家牌价,有自由议价,有浮动价。集市管理方面,在每个市口设立管理服务人员,维护集
市秩序,上市物资划行分市,产品归类,上市交易人员按占地面积收取管理费,一般每平方
米收费0.10元。在粮食市设立过秤算帐服务台为群众过秤算帐。为加强集市建设,自1982年
以来,在临沭镇集市搭盖部分遮阳挡雨的交易棚和交易台架,方便了群众交易。为维护集市
秩序,加强了集市宣传,逢山会时设有大会秘书处、宣传股,利用广播宣传市口设置分布和
集市交易管理方面的政策。
进入80年代,县内集市贸易,物资丰富,价格稳定,品种齐全,秩序井然,为建县以来
的最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