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与印刷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217&run=13

一、造纸
1942年,临沭建有一座小型纸厂,手工操作,生产火草纸。1958年,南古建立一座小型
纸厂,只能生产纸面粗糙、厚薄不均的迷信烧纸,1960年关闭。文化用纸一直靠外地调入。
临沭县造纸厂属地方国营企业,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处。1976年10月筹建,1977年7月
1日正式投产,投资25万元。设计能力年产白纸600吨。该厂从1978年开始,一边用氨法生产
包装纸, 一边安装漂洗设备,是年10月1日生产出白有光纸。1984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吨。
建厂6年,共生产白纸3450吨,完成产值395万元。由于建厂资金不足,技术设备落后,管理
失误,行情不好,产品滞销、赊销、积压,除1979年、1980年盈利10万元外,1981年和1982
年累计亏损51万元。1983年通过改革,实行承包,加强管理,改革工艺,又加麦草价格下降,
纸张畅销,扭亏为盈。1984年,有职工149人,固定资产原值149.1万元,实现利税52万元。
全厂占地面积74.8亩, 建筑面积15.5亩,共有厂房96间。专业设备30台,主要是:抄纸机2
台,切纸机2台,园盘磨3台,打浆机2台,循环泵4部,螺旋推进器2台,圆网浓缩机2台,侧
压浓缩机、 螺旋挤浆机各1台,蒸球3台,除尘器、切草机、钻床、车床、刨床、磨刀机各1
台, 锅炉2台。主要产品是30克、35克有光纸,并少量生产50克、60克书写纸。产品优质,
畅销本省和苏北地区20多个县、市。
表15—15 临沭县造纸厂1983—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份│产量(吨)│产值(万元)│利润(万元)│税金(万元)┃
┠──┼────┼─────┼─────┼─────┨
┃1983│777 │107.00 │1.43 │12.69 ┃
┃1984│1373 │189.16 │31.32 │20.88 ┃
┃1985│1965 │271.19 │57.17 │31.25 ┃
┗━━┷━━━━┷━━━━━┷━━━━━┷━━━━━┛
二、印刷
1953年春, 新浦的张观斗等5人合伙集资,经临沭县工商科批准,租用民房两间,成立
了印刷局, 搞石印。一年后购置了八开圆盘印刷机2部,搞铅字平版印刷。1954年产值1.15
万元; 1956年印刷局和刻字、电灯、钢笔修理等业一起成立一合作社,发展到3部圆盘印刷
机,是年3月份撤县,迁往莒南。
临沭县印刷厂筹建于1966年11月,投资额13600元,1967年3月投产,厂名称临沭县印刷
生产合作社,时有职工6人。1967年有2部圆盘机、2副字架、2把菜刀、3把锥子、3把木锤。
生产方式是印刷机靠脚踩, 切纸用菜刀, 打眼用冲子,装订靠锥子,照明点蜡烛,年产值
1700元。1968年,印刷社自行设计了一部手扳四开切纸机,动力用上柴油机。1973年1月1日,
印刷社转为县营合作工厂,更名为临沭县印刷厂。同年7月26日高压电输送到厂,8月份自动
铸字机投产。1982年又相继从上海、无锡等地购进彩印机和烫金机。印刷厂经过18年的发展,
特别是198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发展较快。各工序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
该厂设备40余台, 主要有自动圆盘印刷机3部、四开平台印刷机7部、自动对开印刷机3部、
彩印设备1套4部、照像制版设备1套、切纸机3部、装订机3部、铸字机6部。固定资产64.6万
元,年产值100万元,利税10万元。1985年职工155人,产值120万元,利税16.74万元。印刷
厂初期仅能印制信封、信笺、发票、稿纸等,1985年已能承印书刊和各种彩色商标。山东人
民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山东儿童出版社、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临
沂地区教育局、临沂教育学院、琅琊珠算编辑部、中国珠算史协会、连云港市教育局、中国
农业科技出版社等单位的印刷业务都曾交付该厂承印。
临沭县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1985年建成投产, 从业11人, 固定资产3.96万元,年产值
5.4万元,利润1000元。
县农技中学印刷厂,1982年投产,从业39人,固定资产6.03万元。1985年产值19万元,
实现利税2.62万元。
华桥乡印刷厂,1984年投产,从业3人,固定资产1200元,年产值5000元,利税300元。
临沭镇振兴街印刷厂,1981年投产。1985年从业18人,固定资产5万元,产值5万元,利
税2.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