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与服装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216&run=13

一、纺织
1941年,中共山东分局在临沭县蛟龙湾召开会议,鼓励人民建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府每机贷款200元, 资助民营纺织业的发展。1942年,全县已有铁机51张,木机32张,纺
车1243架,并建成两处有股金l 7000元的织布合作社。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政府继续发动群众,发展群众性纺织业。提出“动员起来,户户
纺织”。1947年,大兴镇、吴家后、观音堂、涝枝、岔河等44个村庄,已有2016纺户,78个
纺线组,21个纺织合作社。纺织业的发展,不仅支援了军队,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其产
品还到江苏宿迁、新沂等地出售。
建国后的三年恢复时期,土织土纺业曾一度发展较快,土法织布、织袜、织毛巾兴盛一
时。 1954年9月,国家实行棉布统购统销,除少数给供销社订合同搞加工外,土织土纺被机
制品所代替。
临沭县针织厂系县属国营企业,位于县城东部。1980年,以“常林钻石”的奖金80万元
为基金,利用蛭石厂的部分厂房,建起针织厂,1981年投产。原计划年产化纤袜60万双,经
过3年的扩建, 年产弹力化纤袜163.88万双。1983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承包责任
制, 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明显卷十五工 业提高。该厂有职工383人,其中亦工亦农35人,
临时工、合同工50人,专用设备有Z503型提花袜机28台,Z507A型绣花袜机22台、针织横机8
台、Z161型袜腰罗纹机6台、Z641型缝袜头机10台、VC601型格丝机3台、摇丝机1台、轴流空
调风机1台、Z902袜定型机1台。全厂占地面积659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169平方米,固
定资产134.6万元。主要原料是弹力丝(从日本进口) 和锦纶丝(从意大利进口)。主要产品有
22—24弹表15—12力锦纶丝双三吃女袜、男袜;18—20、14—16弹力三吃双罗口童袜、少年
袜;男女晴纶衫、儿童装等,计65个品种。该厂产品具有耐高温高压、染色牢度好、色泽鲜
艳、配色协调、粗犷大方、质地淳厚、款式新颍等特点,尤其是24、26单罗纹口锦纶丝男女
花袜,曾荣获1981年本地区优质产品证书。产品畅销于苏鲁两省。该厂从1982年至1984年均
被评为地、县先进企业。青年女工姜红梅曾出席全省
劳模大会。
表15—12 1942—1954年临沭县土织土纺基本情况
┏━━┯━━┯━━┯━━━┯━━━┯━━┓
┃年份│铁机│木机│ 纺车 │织布机│弹弓┃
┠──┼──┼──┼───┼───┼──┨
┃1942│51 │32 │1243 │ │ ┃
┃1943│85 │180 │4120 │ │6 ┃
┃1944│100 │698 │6160 │ │15 ┃
┃1946│350 │2034│33017 │ │60 ┃
┃1947│ │2000│2016 │ │40 ┃
┃1948│40 │190 │ │ │ ┃
┃1954│349 │586 │ │5 │ ┃
┗━━┷━━┷━━┷━━━┷━━━┷━━┛
临沭镇针织厂系镇办企业, 1985年建成,从业25人,固定资产0.5万元。当年实现产值
3.1万元,盈利0.6万元。
表15—13 临沭县针织厂1981—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
┃ 年 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
┃产值(万元) │88 │206.64│249 │262.88│388.2 ┃
┃产值(万元) │61.66 │124.23│141.88│163.99│210.01┃
┃劳动生产率(元/人) │6684 │6571 │7240 │8087 │7582 ┃
┃利润(万元) │11.7 │27.2 │44.35 │49.99 │82.36 ┃
┗━━━━━━━━━┷━━━┷━━━┷━━━┷━━━┷━━━┛
华桥乡针织厂1984年投产, 从业22人,固定资产0.89万元。1985年产值0.6万元,利润
0.06万元。
临沭县麻纺厂系国营企业, 座落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全厂占地面积46.3亩,其中,
生产区面积31.6亩,生活区面积14.7亩。1977年6月筹建,1979年10月1日投产。共投资46.5
万元, 其中,地区一轻局拨款15万元,县财政拨款31.5万元。原设计能力331年产麻袋25万
条,经1980年和1982年两次扩建,年生产麻袋能力已达120万条。该厂投产时,有职工74人。
1980年年产麻袋22刀条, 实现利润1万元。 到1985年,全厂计有职工275人,固定资产原值
202.71万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138.71万元,实现利税12.87万元。主要专用设备有粗纱机、
细纱机、织布机、黄麻并条机、络纬机、络经机、宽幅布机、缝边机、缝口机、宽幅整经机
等47台。主要产品有2号、3号、4号3个规格型号的麻袋,并兼有麻布和麻线的生产。产品的
销售,以计划为主,自销为辅。多销于省内各地。主要原料从本省和四川购入。
表15—14 1980—1985年临沭县麻纺厂经济效益情况表
┏━━┯━━━━━┯━━━━━┯━━━━━━━┓
┃年份│产量(万条)│产量(万条)│实现利税(万元)┃
┠──┼─────┼─────┼───────┨
┃1980│22 │42 │1 ┃
┃1981│32 │69 │0 ┃
┃1982│46 │109 │2 ┃
┃1983│63 │151 │6 ┃
┃1984│58.63 │135.7 │8.3 ┃
┃1985│58.04 │138.7 │12.87 ┃
┗━━┷━━━━━┷━━━━━┷━━━━━━━┛
二、服装加工
建国前,临沭只有些个体户搞家庭手工制作的衣裤、布鞋到市场叫卖。1951年秋,由临
沂、重沟、莒南等地的裁剪师傅程继洲、张敬鲁等6人,携带缝纫机3部,在夏庄西北村租用
三间民房,成立了缝纫小组。至此,尖领口、塑料扣的中山服、列宁服等制服在夏庄出现。
1954年, 临沭缝纫工业计有23户,69人从业,年产值7.41万元,生产制服4500套,布鞋1.5
万双。1955年4月30日,正式成立了夏庄服装鞋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全县服装社两处,
共82人。 1956年3月,临沭撤县时,夏庄服装社并至莒南被服厂,1961年恢复县时原有的设
备及人员又回到临沭。 1985年,临沭服装鞋帽工业有10家,其中县属集体企业1家,乡镇和
街道管理的9家。 临沭服装厂其前身为1962年建成的夏庄缝纫生产小组,当时有职工21人,
缝纫机5台。1966年发展到35人,12部缝纫机,是年2月25日,更名为临沭县夏庄缝纫生产合
作社。1970年9月29日,经县革委研究决定撤销夏庄缝纫社,建立临沭县被服厂。1977年1月
1日, 经地区二轻局批准转为县营集体企业,并改名为临沭县服装厂。1985年,该厂占地面
积300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0.2万元,职工75人,各种设备61台。1977年前,服装厂一直是
顾客来料,量体制作,单件成衣。这种生产方式浪费原料,工效很低。自1977年后,增加了
不同型号的成衣制作。 1979年至1982年,产值413万元,实现利润11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
17万元。年成衣生产能力已达12万件以上,产品销往黑龙江、安徽、江苏等省。
郑山乡服装厂1981年投产。1985年从业12人,固定资产1.7万元,产值1.4万元,实现利
税0.3万元。
三、棉花加工
临沭县棉麻公司,建于1982年7月,1983年4月1日正式投产,占地面积28.96亩。公司建
有稀花加工车间、仓库、配电室、地磅室、棉花垛底等。1985年有职工42人,固定资产66.8
万元,产值66.9元,实现利润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