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rec=100&run=13

建县初,县内干部数量较少。后随着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干部数量时有增加。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时期,抽调干部支援新区,县内干部队伍变化较大,干部数量实际增加不多。建
国后,干部数量明显增多。1952年全县有国家干部399人。1955年底,国家干部发展到520人,
农村基层干部2100余人。恢复县制后,干部队伍发展较快。1961年全县有国家干部2482人,
农村基层干部3000余人。是年开始改革机构,精减人员,至1963年共精减下放国家干部61 8
人。同时接受一批省地下放干部,县内国家干部数量相对减少。“文化大革命”后期,干部
数量增长较快, 1976年国家干部猛增到3386人,是1955年的6.5倍。1978年后,因大中专毕
业生分配和军队转业干部增多,以及落实政策、“以工代干”转干和引进科技人才等原因,
干部数量又有明显增加。 至1985年, 全县国家干部数量达到4605人, 是1955年的8.9倍,
1976年的近1.4倍;农村基层干部数量也发展到3300余人。
建国前,县内干部多为工农出身,相当一部分为中共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知识结
构不尽合理;中青年干部占多数。农村基层干部中文盲占多数。建国至撤县时,干部队伍结
构变化不大。1955年底,520名国家干部中,党员占58.3%。文化程度仍偏低,大专文化程度
的仅2人, 占0.38%;高中15人,占2.9%;初中以下共503人,占96.72%,其中文盲50人,占
干部总数的9.6%。中青年干部500人,占96.2%,处于绝对优势。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结
束,由于大量招收录用工农干部以及一段时间干部工作上的失误,干部队伍膨胀,大量文化
低、没有专业知识、年龄偏大的人员涌入干部队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加强干
部队伍的整顿,纠正过去干部工作上的偏差,重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
化建设, 干部结构逐步趋向合理。1985年,全县国家干部中,中共党员2631人,占57.1%。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17人, 占11.2%;高中、中专2546人,占55.3%;初中以下1542人,占
33.5%。中青年干部3658人,占79.4%。农村基层干部中,中共党员占多数,青年干部多数具
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