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7&A=1&rec=14&run=13

平邑县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县域北部为颛臾国,南部商代属倪国、西周属邾国地。
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北部仍为颛臾国,余之分属鲁国之武城、东阳、邱舆、卞等邑。
战国时,先属费国、鲁国,后属齐国。秦朝属薛郡。西汉置平邑侯国,境内置南武阳县、南城县,分属兖州泰山
郡、徐州东海郡,并一度置平邑侯国、南城侯国。新莽时,废南城侯国复置南城县,废平邑侯国和南武阳县改置桓宣
县。
东汉撤桓宣县复称南武阳县。三国、两晋,今县境均分属南城县、南武阳县。南朝宋改南武阳县为武阳县。北齐
时,撤南城县并入武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阳县为颛臾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颛臾县并入费县。
此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1939年(2民国二十八年),今平邑县境除西南、西部少数村庄原分属滕县、
泗水县外,均属费县所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并相继在今平邑县境内设置了一些县级机构,组建了
人民民主政权。
1939年 7月,在康阜庄(今属仲村镇)成立费县联合办事处。1940年 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保太镇)成立费县
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 6月,中共山东分局根据抗日斗争需要,以费县境内西部滋(阳)临(沂)公路线段为界,路北置费北县,
路南置费南县。费北县政府机构始称费北行署。
1942年 5月,改为费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 7月,析费南县南境(今平邑县庞庄、临涧、山阴、白彦、魏庄一
带)和滕县东境部分地区建置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同年 11月,析费县天宝、由吾 2个区建置费西办事
处,又称天宝山办事处。
1943年 10月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费南县和费滕峄边办事处(1944年改建双山县,
1946年 4月更名麓水县,1950年撤销,其辖区一部划归白彦县)。同年 11月撤销,其天宝区复归费南县,由吾
区划归温河县。
同年 12月,费南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专署。
1944年 8月隶属鲁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5年 8月,改称费北县政府,驻地在卞桥大、小公馆(村)一带,隶属鲁中行署。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在郑城、常庄、流峪一带,隶属鲁南专署。
1946年 1月,撤销费北县、费东县,合置蒙山县。县人民政府先驻上冶(今属费县),后驻西荆埠。1946年 4月
16日,费县改称平邑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7年 8月,析平邑县的山阴、苗庄、白彦3个区与邹县、滕县的部分地区建置白彦县。
1948年 7月,改属鲁中南行署第四专署。
1949年 7月,隶属滕县专署。
1952年 3月,蒙山县撤销,其西部地区划归平邑县。
1953年 7月,改属临沂专区。
同年 8月,白彦县撤销,其原白彦、山阴、临涧、苗庄等区复归平邑县。
同年年 10月,一区平邑镇升为区级镇。
1955年 11月 1日, 各区改为以驻地命名。 时全县辖 1个镇、16个区,即:平邑镇、常山区(一区)、唐村区
(二区)、西皋区(三区)、朱田区(四区)、郑城区(五区)、丰阳区(六区)、地方区(七区) 、 东阳区(八
区)、仲村区(九区)、保太区(十区)、固城区(十一区)、卞桥区(十二区)、白彦区(十三区)、苗庄区(十
四区)、山阴区(十五区)临涧区(十六区)。各区所辖乡(镇)未变。
1956年 1月 29日,全县区以下 173个乡(镇)合并为 160个乡(镇)。撤并的乡有:朱田区:撤朱田乡,并入知
方乡。地方区:撤苗庄乡,并入崮山乡;撤岳庄乡,并入金池乡。东阳区:撤保定乡,并入南泉乡。保太区:撤保太
乡、万庄乡、并入四埠乡;东张庄乡、西张庄乡合并为张庄乡。固城区:撤花园乡,并入梭庄乡。卞桥区:撤尹家乡,
并入唐刘乡。苗庄区:撤庄木头乡,并入魏庄乡;撤石门乡、王庄乡、改置莲花乡。山阴区:撤后河乡并入黄天乡;
撤山阴乡,并入李沟乡。是年 2月,朱田区(辖 6个乡)划归费县。10月,撤常山区之牛山乡、常山乡,并入胡同乡,
仲村区之同合、三合、兴合 3个乡与保太区的同台乡划归常山区;保太区的张庄、颛臾、元郭管家庄 4个乡划归东阳
区;固城区的梭庄、浚河、铜石、石桥、诸冯 5个乡划归西皋区。全县时辖 1个镇、15个区、152个乡(镇)。
1958年 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 25个乡(镇):平邑镇、仲村乡、三官庙乡、武台乡、李家庄乡、埠阴乡、
柏林乡、固城乡、卞桥乡、资邱乡、胡同乡、东阳乡、西皋乡、铜石乡、地方乡、天宝山乡、朱家村乡、唐村乡、蒲
芦乡、临涧乡、山阴乡、常庄乡、郑城乡、白彦乡、苗庄乡。是年10月 7日,将 25个乡(镇)合并为 19个乡(镇)
即:平邑镇(撤胡同乡并入)、武台乡、仲村乡(撤李家庄乡并入)、保太乡(撤埠阴乡、三官庙乡合并新建)、柏
林乡、固城乡、卞桥乡、资邱乡、唐村乡(撤蒲芦乡并入)、家庄等 9处公社。柏林区:辖武安、柏林、杨谢、孝义、
固城等 5处公社。卞桥区:辖卞桥、荆埠、石井、资邱、杨庄、石河、安靖等 7处公社。东阳区:辖赵庄、东阳、黄
草、大井、保定等 5处公社。铜石区:辖南阜、马家宅子、彭泉、昌里、西皋、张里、铜石、温水等 8处公社。地方
区:辖闸口、两泉、崮山、岳庄、西崮、地方、宋家庄、东崮、朱尹、博平、瑶草等 11处公社。丰阳区:辖埠庄、
午门、白石、楼山、吴家庄等 5处公社。唐村区:辖唐村、申庄、东庄、蒲芦、流峪、石箱、仁庄等 7处公社。临涧
区:辖临涧、马槽、庞庄、涝泉、山阴、下河等 6处公社。郑城区:辖郑城、崇圣、卓庄、松林、后河、常庄等 6处
公社。白彦区:辖白彦、黄坡、高庄、贾庄、苗庄、魏庄、苍山、余庄、南径、故县、丁庄等 11处公社。 划归丰阳
区吴家庄公社。是时,全县时辖 13个区。
1962年 8月,将白彦区东部 5处公社划出新建魏庄区。东阳乡、铜石乡(撤西皋乡并入)、朱家村乡、地方乡、
天宝山乡、常庄乡、临涧乡、郑城乡、山阴乡、白彦乡(撤苗庄乡并入)。是年冬,撤销乡镇建制,全县建立“政社
合一”的 16处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东风公社(平邑镇)、红星公社(武台乡)、红光公社(仲村乡)、红
旗公社(保太乡)、新华公社(柏林乡)、元帅公社(固城乡)、跃进公社(卞桥乡)、建华公社(资邱乡)、光明
公社(东阳乡) 、 火箭公社(铜石乡)、八一公社(地方乡、天宝山乡合建)、先锋公社(朱家村乡)、福山公社
(唐村乡)、超美公社(临涧乡)、五一公社(郑城乡、常庄乡合建)、常胜公社(白彦乡)。
1959年3月7日,全县16处公社并为14处,除东风公社外其余改为以驻地命名。即:东风公社(平邑镇)、武台公
社、仲村公社、保太公社、柏林公社(撤销元帅公社并入)、卞桥公社(撤销建华公社并入)、东阳公社、铜石公社、
天宝公社(原“八一”)、朱家村公社、唐村公社、临涧公社、郑城公社、白彦公社。
1961年 5月,全县 14处公社,改建为 14个区,以驻地命名。区以下建 101处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城关区:
辖城关、庞居庄、马家庄、老邱峪、石崮庄、张庄、元郭等 7处公社。武台区:辖万山、孙家楼、武台、咸家庄、武
沟、水沟等6处公社。仲村区:辖仲村、驿头、兴台、辛庄、仲岭、峡干、李家庄、马家峪等 8处公社。保太区:辖
埠阴、南管庄、武阳、孙家庄、华家村、三官庙、三阳、鲁埠、苏城。
1963年 2月,撤魏庄区复归白彦区,撤东阳区并入城关区。区以下 101处公社调整为 92处公社。调整的公社有:
武台区:撤水沟公社,并入武台公社;撤孙家楼公社,并入咸家庄公社。保太区:撤鲁埠公社,并入武阳公社;撤南
管庄公社,并入埠阴公社。地方区:撤东崮公社,并入地方公社;撤朱尹公社,并入西崮公社;撤博平、瑶草公社,
并入宋家庄公社。唐村区:撤仁庄公社,92处公社。
1971年 4月 20日,撤销 13个区,改建为 15处公社。原城关区析建为城关、东阳 2处公社,白彦区析建为白彦、
魏庄 2处公社。撤销原区下92处公社,改建为 96个生产管理区(以下简称管区),下辖 1031个生产大队。公社和管
区均以地命名。调整的管区如下:保太公社增建管庄管区;柏林公社增建花园管区;卞桥公社原杨庄公社改建岐古管
区,新置栏马管区。同年 12月,唐村公社改称流峪公社,驻地由唐村大岭迁至流峪。原唐村管区撤销,并入东庄管
区,划归临涧公社。流峪公社新置土门管区,临涧公社新增生庄管区。
1974年,城关公社增建凤凰、茄山头 2管区。
1977年,保太公社增建鲁埠管区、三阳大队(管区级单位)。至是,全县有 15处公社、100个管区、1037个生产
大队。城关公社:辖城关、元郭、张庄、庞居庄、老邱峪、马家庄、石崮庄、凤凰、茄山头等 9个管区。武台公社:
辖武台、武沟、万山、咸家庄等 4处管区。仲村公社:辖仲村、驿头、兴台、辛庄、北仲村(仲岭改称)、武岩(峡
干改称)、李家庄、马家峪等 8处管区。保太公社:辖埠阴、武阳、孙庄、华家村、三官庙、堤后、管庄、苏城(苏
家庄改称)、鲁埠、三阳等 10处管区。柏林公社:辖柏林、武安、杨谢、孝义、固城、花园等 6处管区。卞桥公社:
辖卞桥、荆埠、石井、资邱、安靖、石河、岐古(杨庄改称)、栏马等 8处管区。东阳公社:辖东阳、保定、黄草、
大井、赵庄等 5处管区。铜石公社:辖铜石、南阜、马宅(马家宅子改称)、彭泉、昌里、西皋、张里、温水等 8处
管区。地方公社:辖地方、闸口、两泉、崮山、岳庄、西崮、宋庄(宋家庄改称)等 7处管区。丰阳公社:辖埠庄、
午门、白石、楼山、吴庄等 5处管区。流峪公社:辖流峪、申庄、石箱、蒲芦、常庄(由郑城公社划入)、土门等 6
处管区。临涧公社:辖临涧、涝泉、马槽、山阴、庞庄、生庄、东庄(由流峪公社划入)等 7处管区。郑城公社:辖
郑城、崇圣、卓庄、松林、后河、下河(由临涧公社划入)等 6处管区。白彦公社:辖白彦、沙庄、南径、余庄、黄
坡、高庄、贾庄等 7处管区。魏庄公社:辖魏庄、苗庄、苍山、故县等 4处管区。
1982年 2月,城关公社改建为城关镇。
1984年 4月 15日,实行“政社分开”,改变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区体制,实行区乡建制,全县改建为 15个区,
辖 60个乡、5个镇。乡镇下实行队改村制,建立 1062个村民委员会,4060个村民小组。平邑区:辖平邑(镇)、元
郭、庞居、凤凰、茄山头等 5个乡(镇)。武台区:辖武台、武沟、万山等 3个乡。仲村区:辖仲村(镇)、李家庄、
驿头、临城(原辛庄)、武岩等 5个乡(镇)。保太区:辖保太、堤后、万庄、苏城、羊城、孙庄等 6个乡。柏林区:
辖柏林、宋合、固城、孝义等 4个乡。卞桥区:辖卞桥、石河、岐古、栏马、资邱等 5个乡。东阳区:辖东阳、大井、
黄草等 3个乡。铜石区:辖铜石(镇)、南阜、温水、董李、张里、昌里等 6个乡(镇)。地方区:辖地方(镇)、
岳庄、王崮山、天宝山等 4个乡(镇)。丰阳区:辖郑家峪、大峪沟、西西皋、白石等 4个乡。流峪区:辖流峪、蒲
芦、唐村岭、九道峪等 4个乡。临涧区:辖临涧、庞庄、夫子山、山阴等 4个乡。郑城区:辖郑城、 后河、 崇圣、
辛庄等 4个乡。 白彦区:辖白彦(镇)、南径、黄坡、高庄、姜庄等5个乡(镇)。魏庄区:辖魏庄、苍山、苗庄等
3个乡。
1985年8月31日,撤销15个区,将65个乡(镇)改建为 19个乡、7个镇。19个乡即:贺庄乡、李家庄乡、武台乡、
保太乡、魏刘庄乡、柏林乡、资邱乡、天宝山乡、张里乡、温水乡、东阳乡、流峪乡、唐村岭乡、魏庄乡、黄坡乡、
山阴乡、临涧乡、庞庄乡、郑家峪乡。7个镇即:平邑镇、仲村镇、卞桥镇、铜石镇、地方镇、郑城镇、白彦镇。
1986年 5月,李家庄乡改称岐山乡。
1988年 12月,贺庄乡改名白马乡。
1994年 9月 7日,撤销温水乡、天宝山乡,设立温水镇、天宝山镇。9月 28日,撤销岐山乡、保太乡,设立岐山
镇、保太镇。
1996年 5月 24日,撤销柏林乡、武台乡、流峪乡,设立柏林镇、武台镇、流峪镇。10月 9日,魏刘庄乡更名为
羊城乡。
1998年 7月 28日,撤销丰阳乡,设立丰阳镇。
1999年 12月 22日,撤销临涧乡,设立临涧镇。
2000年 1月,平邑县辖 16个镇、10个乡。
2000年 12月 29日,调整为 14个镇、2个乡。其中撤销白马乡、东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平邑镇;撤销黄坡乡、
山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白彦镇;撤销岐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仲村镇;撤销天宝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地方镇;
撤销张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石镇;撤销庞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涧镇。撤销唐村岭乡,将原唐村岭乡的南
阳村划归平邑镇管辖;将原唐村岭乡的邵家庄村、龙汪河村、老泉崖村、栗元村、洼子地村、义新庄村、三岭村、南
申庄村、许家岭村、上神洼村、外宋子峪村、护城庄村、里宋子峪村、兴郭庄子村、圈子崖村、桃园村、土门村、城
子村、下神洼村、斐家沟村、北申庄村等 21个村划归流峪镇管辖;将原唐村岭乡的金鹊庄村、响水庄村、上寨村、
西峨庄村、东峨庄村、义顺庄村、青草坡村等 7个村划归丰阳镇管辖。撤销羊城乡,将原羊城乡的石头岭村、温家庄
村、东峪村、两河村、苏成村、大涝峪村、塔峪村、沙石桥村、山庄村、玉皇城村、许家庄村等 11个村划归柏林镇
管辖;将原羊城乡的柳家村、南羊子村、大埠槐村、乔家庄村、皮卞庄村、后孙庄村、卓家庄村、平和庄村、三关庙
村、良子村、北刘庄村、东金官村、西金官村、北羊子村、埠阳村、魏刘庄村、九女关村、因家村、北王庄村、羊城
村、前孙庄村等 21个村划归保太镇管辖。即平邑镇(白马乡、东阳乡、唐村岭乡 1个村)、仲村镇(岐山镇)、卞
桥镇、地方镇(天宝山镇)、铜石镇(张里乡)、保太镇(羊城乡部分)、流峪镇(唐村岭乡大部分)、柏林镇(羊
城乡部分)、武台镇、丰阳镇(唐村岭乡部分)、临涧镇(庞庄乡)、资邱乡、魏庄乡、郑城镇、白彦镇(山阴乡、
黄坡乡)、温水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2年 12月 31日,平邑县辖 14个镇、2个乡:平邑镇、仲村镇、卞桥镇、铜石镇、地方镇、郑城镇、白彦镇、
温水镇、保太镇、柏林镇、武台镇、流峪镇、丰阳镇、临涧镇、资邱乡、魏庄乡。起伏舒缓,俗称南山套。
2010年 3月 22日撤销平邑镇,设立平邑街道办事处。2010年 6月 13日撤销资邱乡,设立资邱镇。2011年 8月 12
日撤销资邱镇和魏庄乡,将资邱镇的行政区域并入卞桥镇,将魏庄乡的行政区域并入郑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