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令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628&run=13


  农历节俗 春节 俗称“大年”,是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进入腊月,各商户摊
贩开始供应各类物品,人们就忙着筹备年货。农历腊月二十三,傍晚“辞灶”,俗称“过小
年”。之后,家家蒸馒头、做年糕、做豆腐、炸丸子,买鞭炮,民间流传着“挨到腊月二十
三,割上爆仗买上鞭,啼噔喀噔过新年”的歌谣。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日贴春联,于堂屋
供奉祖先牌位。入夜全家团圆,同吃饺子。待子夜时分,家家户户上供品、烧香焚纸、燃放
鞭炮,磕头礼拜诸神。农历正月初一,子女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邻居
之间互拜年,说些吉庆话,表示祝福,各家备有烟、茶、糖、果等招待拜年者。正月初二起
至正月十四日,亲戚、朋友携礼品相互拜年。20世纪80年代末,城乡机关时兴团体拜年,县
、乡镇、村于春节前普遍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特困户活动,以示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除
夕夜,城乡居民多与电视晚会相伴。进入21世纪,电话、短信拜年成为新时尚。随着生活物
品的多样化和城乡“商品超市”的建立完善,人们在节前集中置办年货的习俗也有较大改变
,大多是随用随买,既新鲜又实惠。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自正月十四日起到十六日止,家家户户用胡
萝卜割成灯,放入食油或蜡烛送往祖坟点燃,家中每个门口两边也各放一灯。城镇一些街道
搭灯棚,举办灯会,开展文娱活动,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挑花篮、舞社火(耍武术
)等。晚上放焰火,颇为壮观。街头巷尾,万人攒动,尽情观赏。过去元宵节只有少数生活
条件较好的人家吃元宵,现在已很普遍。
  二月二 亦称“青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旧说是日为土地神生日。早上去土
地庙烧纸香。家家炒黄豆拌上红、白糖,俗称吃“料豆”。农户家家在庭院、场院用簸箕端
着草木灰,用木棒敲打着簸箕将草木灰溜成大圆圈“打囤”,再在囤的中间放上五谷,囤外
画成梯子形,叫“上粮梯”,意祈仓满囤流,五谷丰登。此节意寓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开
始打雷下雨,进入春耕备播之时。
  清明 是一年中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此节时间由时令节气而定。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
”节。旧时人们多冷食不动炊,家家都到祖茔添土上坟,祭奠已故亲人。素有“冬(冬至)
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新土”之说,以示给先人修缮房屋和悼念之情。在时令上有“二
月里寒食罢了花,三月里寒食不见花”之谚。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早饭多食干饭,下午一
般都吃水饺。早饭后青少年多将煮熟的鸡蛋染成红、绿、黄、紫等颜色,穿着新衣到野外“
踏青”,姑娘打秋千,男孩成群结队到村外放风筝。该日牛、驴等大牲畜均不耕地,并以好
料喂之,但此日不喂狗,有“猪没年(除夕不喂猪)、狗没寒”之俗语。家家都在门口两边
和磨眼内插上松、柳等枝条,并用松树和柳树枝条抽打各处,口诵“东墙抽,西墙砸,蝎子
蚰蜒不敢爬”,含预防毒虫咬人之意。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多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
学生和国家职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俗称“五月端午”。每家家门首插
艾,吃粽子,早晨吃用猪牙草、车前子等汤煮的“荷包蛋”,小孩佩戴“香荷包”等,含祛
毒避邪之意。
  六月六 旧时凡放牧之人均于该日购置瓜果和纸香,到山神庙前敬山神,以求其驱逐狼、
虫、虎、豹,保佑牲畜安全。农户则于当日“上新麦子坟”,即备好水饺、纸香等供品,上
坟祭祖。
  七月十五 又称“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民间迷信该日为“鬼”日,故亦称“鬼节”
。家家包水饺、备纸香,并买上瓜果、点心等供品,到坟地祭奠。
  八月十五 又称“中秋节”或“下元节”,是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此时,农业年景收歉
基本定局,故有“七月十五定雨水,八月十五定太平”之说。欢度“中秋节”也有庆祝农业
丰收之意。节前亲朋之间相互馈赠月饼、丰糕等礼品。是日晚饭,家家力求菜肴丰盛,全家
聚餐。待黄昏月升,全家人围坐院中,摆上月饼、丰糕及各种水果,家庭主事人向月供祭,
然后大家边吃边赏月叙谈,分享祭月供品,以示团圆之意。是夜,若有阴云遮日,预兆来年
元宵节时要下雪,有“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农谚。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亦称“财神生日”。旧时,清贫人家对此节不甚关心
,多是商家富户等祭祀财神和游逛登高的日子。有些文人雅士也于该日身带茱萸登高饮酒,
观花赋诗。自1988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后(山东省定),县老龄委员会和老干
部管理局等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举行武术、体操、球类、棋类等丰富多彩的健身比赛活动
,深受老年人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过冬歇”。从这天起即进入最冷天气,数“九”开始。“
九九”过完叫“出九”,九九中以三九最冷,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和“热在中伏,冷在三九”等谚语。该日,家家上坟祭祖,多用瓜干面或荞麦面蒸包子,叫
做“蒸冬”,指望来年扬场时风顺。现冬至下午多食水饺,有冬吃饺子夏吃面(凉面条)之
习俗。
  公历节俗 元旦 公历1月1日,俗称“阳历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次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并正式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每逢元旦,全县的
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悬挂“庆祝元旦”等巨幅标语,召开庆祝会、演讲会、文艺
晚会等,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亲朋好友互相投递贺年卡,抒发亲情友情表示祝福。
  国际劳动妇女节 公历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俗称“三八节”。节前,全县妇联
组织召开纪念大会,表彰各界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颁发奖状、荣誉证书,并以多种方式
庆祝节日。有的单位还向妇女发放慰问品、纪念品等。
  植树节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自是年起,每逢植
树节,全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环
境。
  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国家规定放假1天,90年代后期增为3天,加
上两个双休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可享受7天长假。2008年,又改为放假1天
,加上一个双休日,共3天。节日期间,各级大都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是日
,全县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庆祝会,激励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国际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节日期间,卫生系统召开
庆祝会、座谈会、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护理人员。
  国际儿童节 公历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是日,全县少年儿童团体和小学、幼儿园组
织庆祝活动,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多向小学、幼儿园赠送纪念品,家长也送一份礼物表示祝
贺。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公历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简称“党的生日”或“建
党节”。节日期间,各级党组织召开庆祝会、座谈会、走访慰问老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简称“八一”建军节。是
日,县党政领导带领县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看望、慰问驻军,并举办座谈会、军民联欢会,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等,促进军政、军民关系。
  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节日期
间,全县各级都召开庆祝表彰会,表彰优秀教师,颁发奖品、慰问品、纪念品等。各级党政
领导到学校慰问、看望教师,或举办教师座谈会,社会各界也广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用多
种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敬爱之心。
  国庆节 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届时,全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
、学校等单位升国旗,插彩旗,挂横幅标语,吊大红灯笼,隆重庆祝,有的还召开座谈会,
组织文艺演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庆节由放假2天改为3天,加
上两个双休日共7天,很多人习惯于此节期间,举行婚礼或外出旅游。
  舶来节日 情人节 时间为公历2月14日。对此节重视者多为青年及部分中年人,多是男性
向相恋情人赠送鲜花等礼品并约会,以示情思。
  愚人节 时间为公历4月1日。是日,相识相知的青少年往往开些愚弄人的玩笑,或搞一些
善意的恶作剧,仅在少数青少年中流行。
  母亲节 时间为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过节的方式是儿女为母亲摆酒设宴或赠节日卡片
、礼物,给母亲一份温馨和欢悦,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母亲节呈越过越红火
之势。
  圣诞节 时间为公历12月25日,此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境内少数
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者多在家中或聚会点过此节,或给朋友赠送圣诞小礼物、纪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