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礼仪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627&run=13


  婚嫁 受传统婚俗的影响,县内青年结婚仍多分为四步,即相亲、定亲、登记、婚礼。2
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即使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也要委托熟人做介绍人,以求名正言顺。经
介绍人介绍相识后,男女双方自行约会,了解对方性格脾气、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以增
进了解,培养感情。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无意见,则征得各自家长同意,由介绍人联络双
方择日定亲。双方家长把儿女婚事定下来,此时男方家长要赠送女方“见面礼”,礼金根据
贫富情况大都为1001元或10001元,意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符合法定结婚年龄条
件的,到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成为合法夫妻。开始由双方协商选定
娶亲吉日。娶亲之前,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女方置办嫁妆等习俗仍沿袭。娶亲之时均配
置专用车辆。城镇居民送亲迎亲以双排座汽车居多,农村大都是农用机动车。进入21世纪,
城乡迎送亲车辆档次提高,多以轿车为主,新娘所乘轿车还要结彩装饰。在娶亲时间上也由
过去女方家凌晨送亲改为白天男方用轿车迎亲,少则6部、8部,多则10部、12部。婚礼一般
在早上进行,婚礼仪式越来越隆重,大都放鞭炮、放音乐,宣布典礼开始,证婚人讲话,新
郎新娘向父母和来宾行鞠躬礼,新娘由新郎引入洞房。整个过程拍照、录像并制成光盘。是
日,男方盛宴招待女方送亲客人与贺喜亲友,城镇大都在酒店宴请。部分男女青年蜜月旅行
结婚,成为时尚。
  生育 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婚后生育须按照政府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办理准生证。城
镇居民不论生男生女,只生一个孩子。农村居民第一胎是女孩的,女方年满三十岁后经批准
可生育二胎,杜绝三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已得到改变,“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儿也是继承
人”等新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响应国家号召,报名终生只要一个孩子。
  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孕育过程显得更加重视。怀孕期间,注重营
养,定期查体。临产之时,都选较好的医院住院分娩,以确保母婴平安、健康。产后三天,
婆家人到其娘家报喜。产妇产后9天或12天时,娘家人携米、面、鸡蛋、红糖、婴儿衣物、布
料等送“主米”。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馈赠礼品钱物愈来愈重,赠送婴儿的礼金由开
始的数十元、百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千元以上,有渐趋铺张之势。
  寿诞 亦称祝寿,俗称“过生日”。旧时简单,档次较低。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城镇家
庭到酒店设宴为老人祝寿,宴席丰盛。子女在电视或电台节目中点歌祝贺日益增多,为老人
摄影、录像以示祝贺成为时尚。同时,城镇居民时兴为小孩子过生日,意谓盼望其快快长大
。为老人祝寿子女要倾家全到,以示重视。寿礼中时兴带“蛋糕”、送酒肉、礼金,有的还
为老人购买比较时髦的衣服等。
  丧葬 县内丧葬习俗虽有革新,但一般仍按传统习俗进行,主要是报丧、举哀、守灵、送
汤、出殡、送盘缠、上坟等。20世纪90年代后,城镇居民及部分农村献花圈,儿女臂戴黑纱
、孝牌之俗日盛。尸体火化后,骨灰由子女捧回,由亲友送至墓地埋葬,或葬于公墓。丧家
在送盘缠和上坟时大量焚烧“纸扎”。相当多的人家在清明节时为已故先人立碑。
  礼仪 县内礼节多,非常讲究,勤劳朴实,坚持公理,主持公道,热情好客,注重礼仪为
突出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少城镇居民在酒店待客,按照主宾、副主宾和主陪、副主
陪的新排座法依次而坐,长幼有序。一般为大圆桌,主人做主陪坐、对门的居中位置,右为
主宾,左为副主宾,主陪有给客人夹菜的讲究,敬酒要先敬地位较高或年长者,以示尊重。
农村待客座次仍是老传统,年长、辈分大者居上。客人走,回押礼品,送至大门以外道旁,
并嘱以代问家人好,或走好、慢走等语以示关照,然后握手而别。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也
很有讲究。路遇亲友、熟人,打招呼或问候。若骑车相逢,要下车致意,答复对方询问时,
应神态专注。冬天握手时要摘下手套,讲话时要摘下口罩。有求于人或向人询问事情,常先
用一合适称谓,然后再说“请问”、“请帮忙”等语。受助于人时常说“谢谢”、“不好意
思”、“麻烦您了”。无意中冒犯或影响了他人,常说“对不起”、“请原谅”,语气宜恳
切真诚。不能目视左右,心有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