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552&run=13


  职业教育 沂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的方针,沂水县于1982年、1983年相继将3所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中学,打破了中等教育结
构单一的局面,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复苏。1997年,全县共有职业高中5处,职业中专、教师进
修学校、技工学校、职工中专、建设中专、卫生学校、农业广播学校、会计函授学校、人口
学校各1处。1998年9月,驻县城的8处职业技术学校合为一体,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自此全县的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除职教中心外,还有县第二
职业中专、崔家峪职业高中、姚店子职业高中、马站职业高中和4处民办职业学校。同年,全
县职业学校共有学生1.5万人,教职工586人,其中高级职称105人。开设专业有电工、钳工、
车工、微机、财会、旅游管理与导游服务、电子、机电、机修、电气焊、服装、警安、烹饪
、建筑、美术、畜牧兽医、美容美发、文秘公关、会计电算化、工民建、乡村医学、室内装
潢、武术、车辆维修、餐饮管理、幼师、电气化工程等近30个专业。职业技术学校还与临沂
商校、东营市高级技校等联合办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1991~2008年,各职业教育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530名,向高等职业院校输
送优秀毕业生500多名,培训各类专业人才2.5万余名。2003年,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
职业中专的验收。2004年,针对全县驻乡镇的职业学校生源不足、资产闲置、人力资源富余
的实际,以县二职专为依托,对姚店子、崔家峪、马站和三十里堡的4处职高进行资源重组,
完善职业学校布局,实现职业学校资产和师资的优化组合。为了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
于2004年8月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全县技能式教学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
,发表论文120余篇,撰写论著6部,所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均按时完成。自2007
年起,对职校生实行资助政策,每人每学年1500元。2008年,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建设,并启动农村中职生免费政策,着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
技术保障。至2008年底,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3处,其中公办2处,民办1处,国家级重点1处
,市级重点1处,教职工504人,其中专任教师325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
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术实践技能)教师102人,学历达标率95%,其中职教中心达100%,设
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乡村医学、财会、旅游、幼师等10余个专业。
  特殊教育 1992年,沂水县创建了聋哑学校,为全县特殊教育之始。1995年,沂水县被国
家教委、民政部、中国残联表彰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2004年7月,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
校验收。2007年5月,学校更名为沂水县特殊教育学校。2008年,该校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
5116平方米,有15个教学班(含4个聋儿语训班、7个口语教学班),在校学生150人,教职工
73人。学校建有教学办公楼、师生宿舍楼各1栋,配备德育室、律动室、语训室、图书阅览室
、卫生保健室、仪器室等各种职能教室。本着特教特办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聋哑
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分类教学、电化教学、强化口语教学,在实施九年制义务
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和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生的书画作品及文艺节目百
余人(次)在全国及省、市组织的活动中获奖,已毕业的136名学生中,有46人考入省特殊教
育中专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专业(19人就读“三二连读”大专)学习,其余均被妥善安置到
沂水县太阳岛绣制品厂、沂水县纸板厂等厂家工作,做到了学校培养、升学与就业一条龙服
务。学校聋儿语训、口语教学成绩突出,聋童经过语言康复训练,能够用较清晰的语言与正
常人自由交谈,会唱歌,背古诗,能主持文艺节目。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先后有45名教师在省、市、县讲课比赛中获奖,有6名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有36名教师获得
市、县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有48名教师获市、县级优秀教学成绩奖,
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现代特殊教育》《山东特教》《特教天地》等刊物上发表,
市、县重点科研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聋校办学思路探索》《聋童语言康复与实施义务教育
一体化发展》已结题。2008年,学校从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电教设备免费配套工程中获125万元
的电教设施;12名学生参加市首届残疾人书画展,4人获3等奖,8人获优秀奖。
  沂水县培智学校创建于2000年8月,是一所全年寄宿制特殊教育民办学校,位于沂水城北
长安路东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高、中、低3个教学班。2008年
底,有教职工13人,学生84人,为5~17周岁的弱智儿童、少年,学制为九年;有学生教室、
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康复医疗室等教育教学设施。
  成人教育 1990年底,全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招收110个班,在校生2089人。县电大站
共招收20个班,学员1080人,毕业582人。职教中心毕业学生150人。1996年,全县3232人参
加扫盲考试,非文盲率99.7%,达到了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目标和要求。1997年起
,成人教育一方面继续坚持脱盲后的巩固与提高,使复盲率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基地的科技示范作用,积极对农民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实用技
术培训。2001~2003年,组织培训70009人(次)。2004年,农村成人学校与乡镇驻地中心初
中合并,主要承担对初、高中毕业生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职业指导。县职教中心承担在职
职工及下岗待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3000人(次)。三元电
子等4处职业学校积极承担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多人
。开展的“新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坚持因地制宜、实际实用的原则,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发
、校本课程建设和“绿色证书”教育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各学校结合当地实际,编写实用
技术校本教材160余种,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2004年6月,著名作家柴泽青编著23
0千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敢问“三农”路在何方——中国沂水县“新农民素质工程”调查纪实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发行。2008年,开始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首
批培训学员3000人。
  民办教育 1994年,高桥育才学校创办,开全县民办教育先河。此后,随着齐鲁博苑学校
、群星学校、金桥学校、双才学校、艺术中学等一批较大规模民办学校的兴起,全县多种形
式的社会力量办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0年9月,县教委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精神,成立
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社会力量办学工作的综合协调、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社会力量办学以最
大限度的优惠,高桥职业高中成功地进行了民办公助改制。至2005年,全县民办学校已发展
到16处,任职教师600多名,在校生6000名,民办教育投资累计达7000万元。但从办学条件来
看,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条件较差,内部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等严重不足,与公办学校
相比,民办学校的生源整体也较差,而且生源在逐年减少。至2008年底,全县大部分民办学
校已停办,仅有群星学校、三元电子学校等还在办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