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站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7&rec=135&run=13


  【概况】 马站镇位于沂水县城北35公里处,系临沂市的北大门,地处三市(临沂、潍坊
、淄博)五县(沂水、沂源、临朐、诸城、安丘)中心,是全县建制最早的镇之一,也是省
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全镇辖6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2.22万户,6.74万人,总面积13
3.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66.67公顷。境内低山丘陵占70%,平原占30%,土壤有棕壤土、褐
土、潮土三类,其中以棕壤土为主,宜栽植小麦、玉米、林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主
要河流有沭河、马站河、响水河、金沟河等,建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0座
。青(岛)莱(芜)、长(春)深(圳)两条高速及东(营)红(花埠)、泰(安)薛(家
岛)两省道交汇于此,即将修建的青(州)沂(水)铁路纵贯南北。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程控
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道路硬化。矿产资源主要有钛铁矿石、钾长石、磷石、花岗岩、
云母、矿泉水等,钛铁矿总蓄量在2亿吨。2010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25万元,同比增长
35.5%,农民人均纯收入6866元。共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4.7亿元,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2.
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79亿元;实现产值71.1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6.1亿元,规模
以上工业产值13.23亿元;实现利税4.69亿元,其中,工业利税3.9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
1.2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到71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100 家,从业人员达到1.9万人,培育起
了煎饼、地毯、皮毛、服装纺织、板材生产、餐饮娱乐6大支柱产业,先后荣获“山东省中心
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市二十佳
魅力乡镇”、“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民营经济 旅游开发】 发挥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制订
优惠政策,创新招商理念,扩大引资范围,突出招大引强,营造优良环境,呈现出了项目遍
地开花、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镇新开工建设项目13个,共吸引大项目10个,
合同利用外资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有5个,过亿元的2
个。突出工业和民营经济“亮点”工程,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制度、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科
技含量,膨胀企业规模,发展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相继培植了一批技术含量高
、带动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打造了羊毛衫、板材生产、服装
加工、餐饮娱乐业四大基地。2010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4.7亿元,全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14.6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9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4个。新发展
私营企业17家,个体工商户180户。发展旋皮生产线126条,胶合板生产线16条,新上宾馆饭
店15家。
  八里沟旅游风景区位于马站镇西北部,北与沂山森林公园相望,紧靠齐长城,南与沂水
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雪山彩虹谷、天上王城遥相呼应,是沂水县人民政府旅游规划中的
自驾车营地。整个景区规划占地面积666.67公顷,融游、娱、食、住、购为一体,是度假、
休闲、观光、旅游的最佳去处。位于镇北部大岘山山口处的穆陵关是蜿蜒逶迤的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齐长城上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千里齐长城上最早、最大、最著名
、最重要的关隘,素有“东方雄关”、“天下奇关”之誉。
  【城乡环境建设】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按照市、县各级安排部署,因地制宜,强化措施
,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了东红路、泰薛路、前王路两侧环境整治,镇驻地主要进行了政府东
路及健康西路拓宽硬化、文峰小区拆迁还建、新兴街南端延伸及黄家店子拆迁改造、文化路
南的片区开发。高标准完成了前王路绿化任务;泰薛路沿线清理“三堆”108处,拆除破旧房
屋28间,粉刷墙体4.8万平方米,沿线路基两侧的绿化通道已经完成。东红路清理“三堆”6
6处,规范广告牌匾26个。镇驻地高标准绿化主街道两条,垒砌花坛58个,栽植雪松、小龙柏
、小叶女贞、樱花等绿化苗木1.9万株。文峰小区、黄家店子、政府东路及健康西路共拆除房
屋480间、14000平方米,还建3880平方米。镇驻地已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具有辐
射和带动能力较强的城镇经济发展龙头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规划编制及时到位。结合
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的城镇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龙
头作用,顺利完成《马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马站镇工业园规划》均已通
过方案审查,社区建设全面展开。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要求,本着“长短结合、统筹兼
顾”的原则,加大投入,组织业务骨干到外出学习取经,举办业务培训班,全面推进社区建
设。杨城社区1座三层综合办公楼和1处三层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建成使用,1800平方米的供销
超市正在施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推进加快。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使农村建设用地整
理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2010年计划实施的4个村共完成土地整理面积208亩,其中吴家庄拆
迁135户,净增土地86亩;贾家官庄拆迁91户,净增土地56亩;杨家城子腾退村拆除房屋263
间,腾出土地50亩;黄家店子村拆除房屋355间,腾出土地16亩。农村基建巩固加强。2010年
投入822.3万元加快推进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水利、桥、路等设施建设。全面开
展农村道路改造,完成了吴家庄至皮毛城路、祉村至杏山村路和刘家城子至孙家城子路等村
道路面改造工程。
  【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主题,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
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建基地、创品牌、促增收,全面实现了农业工作的新突破。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镇已形成了
以黄烟、畜牧养殖、林果、桑蚕、棉花、蔬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格局。从农业大镇实际出发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发展烤烟为着力点,实行烟、桑、菜、林果、畜牧、荒山造林
等统算,与招商引资挂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以泰薛路沿线和长虹岭为重点,
大力发展黄烟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紧推进
现代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和大型养殖场建设,大力推广良种及各种增产适用技术,加快推进农
业机械化,重点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新发展旋皮生产线126条,胶合板生产线16条;种植烤烟
263公顷,其中发展烤烟农场14个,发展100亩以上大片22个,上报烟叶生态村2个共收购烟叶
116.93万斤,实现烟农收入888万元,实现烟叶税收174.96万元。新发展杨树丰产林474.66公
顷、食用菌25000平方米;发展经济林果157.33公顷;落实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7个。
  【教育 卫生 计划生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0年投入近3万元
封闭了店子完小学校操场,确保了师生平安。积极争取国家危改资金60万元、镇政府投入80
万元对店子完小进行危房改造,建设1600平教学楼。投资近15万元完成学校门卫室及监控、
报警设施建设,配备安保人员、器械,强化了校园安全,投入10万元对5处完小进行了学前班
改造。投资15万元继续配备各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36台教师机安装到位。为马站
镇中心小学争取了价值20万元的现代化科学实验探究室一间,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2010
年,全镇共有中学1处,小学9处,中心幼儿园9处,在校学生4297人,在职教师383人,适龄
学前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升初中率均达到100%。2010年受县级表彰10余次,受市级表彰4次,2
010年初三升学人数、成绩继续位列全县前列。不断深化卫生和医疗体制改革,巩固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成果,提高医疗卫生水平。2010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马站
镇人民医院以合作形式购进的CT于2月投入使用;按照医疗机构二级科目的设置要求对原用的
内科、外科进行了专业性分科,分为内一科、内二科、儿科、普外科、骨伤科;投入建设的
5600平新病房楼于2010年12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强化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规范宣传一条街
,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外出证明索要,落实节育措施,狠抓计生优质服务,提升计生服
务水平,推进计生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保持了人口生育的低水平增
长,2010年,全镇计划生育率92.59%,女性初婚晚婚率为57.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双十评选”、“美在农家”、“
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积极倡导
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提高了群众的文体生活质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建设文明生态示范村6个,农家书屋示范村10个,创造了和谐的群众生活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2010年综治维稳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且按照总人口人
均4元的标准设立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经费28万元,专款专用确保工作中心的正常、高效运转,
并从七月份落实了专职人员的补贴待遇。全镇66个村全部完成了治安保险,投保率达100%。
搞好村级夜间站岗巡逻以及白天“夕阳红”护村队看街护巷工作;发挥派出所主力军作用,
深入开展了春、冬两季严打整治活动。建成了10个标准村级警务室,配齐了126名保安队员,
配备了橡胶棍等巡逻器械,并安装了电视监控和电子巡更。积极搞好安全生产,切实抓好鞭
炮清理,并配合上级部门,搞好了非煤矿山的管理,效果显著。
  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0年全镇共有42223人参保,参保率达99%。实施积
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劳动力实用技能培
训3100人(次)。加强了食品、农产品、药品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镇投
资2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集中供暖,对45名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全镇有110户企业职工、
2300户群众享受低保;认真做好残联工作,办理残疾人证件59个,优惠证12个,为160名眼疾
患者免费义诊,并为2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为肢体瘫痪者争取轮椅17辆,为耳聋患
者争取助听器25个,为370名持有残疾人证的贫困残疾人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建立残疾
人康复指导站1处,康复站12处,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
  (刘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