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95&run=13

病虫害防治 县内农业病虫害种类繁多,计有83种。其中主要的病虫害69种。每年
虫害发生面积达100万亩以上。69种主要病虫害是:
小麦:红蜘蛛、一代粘虫、麦蚜、麦叶蜂、吸浆虫、一代棉铃虫、小麦全蚀病、
锈病、腥黑穗病、线虫病、丛矮病、赤霉病12种。
玉米:玉米螟、玉米蚜虫、三代粘虫、棉铃虫、地老虎、大、小叶斑病、腥乌麦
、条纹花叶病、黄疸病10种。
地瓜:地瓜根结线虫、旋花天蛾、蛴螬、金针虫、黑斑病、腐烂病、烂根病7种

花生:蚜虫、三代粘虫、蓟马、棉铃虫、花叶病、叶斑病、青枯病、线虫病、锈
病9种。
大豆:豆天娥、食心虫、造桥虫、蚜虫、地下害虫、病毒病、菟丝子7种。
高粱:高粱蚜、三代粘虫、高粱穗虫、散黑粉、叶斑病5种。
棉花:棉铃虫、造桥虫、棉蚜、地老虎、红铃虫、蓟马、育椿象、立枯病、黄萎
病、枯萎病、炭疸病、角斑病12种。
黄烟:烟青虫、烟蚜、地老虎、烟草花叶病、毒病、青枯病、黑茎病、炭疸病7
种。
病虫害的防治,1950年前主要靠人工防治。对于虫害,一是捉拿,捕打、驱赶虫
害。二是在大田插草把,点灯等诱捕虫蛾。三是翻地时拾虫和撒泡桐叶翻入地下药杀
。对于病害注意清除病株、选种和轮作,别无其他办法。后来,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防
治技术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又采取了一些科学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减轻虫害和病害程度。二是选用抗病品种,如小麦
,初主要种植红秃头、红芒品种,抗锈性差,50年代中期改换为碧钨1、4号,抗锈性
强,一度减轻了锈病危害。三是换茬轮作。如棉花岱字15号、徐州18号等品种曾在枯
萎病区造成大面积减产,通作轮作换茬,控制了病害的发展。
化学防治 从50年代开始,随着化学农药的产生和发展,农药灭病虫害已成为主要
手段。666农药,从1952年开始使用,1953年增加DDT,以后农药种类又先后推广了马
拉硫磷、乐果、甲胺磷、敌百虫、敌敌畏、1059、3911、久效磷、杀螟松、1605、辛
硫磷、乙六粉、甲敌粉等,自80年代以来,又推广了菊脂类高效低毒类农药敌杀死、
速灭杀丁、灭百可等。
生物防治 县内可用于防治害虫的生物主要有赤眼锋、金小锋、瓢虫、草蛉、食蚜
蝇等。1963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1975年以后,开始大力推广,1977年,全县以马蜂
、草蛉、螳螂综合防治棉铃虫1500亩,效果很好,王庄公社9000亩棉田,采用瓢虫治
蚜虫的就有5000亩,全社节约农药0.65万公斤,资金5.35万元。此外,还推广应用“
7216”“7701”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用“鲁保1号”防治菟丝子等,效果较好。
植物检疫 从1958年开始。先后对几种检疫性病虫进行了调查,如小麦黑腥穗病、
杆黑粉病、棉花枯、黄萎病,小麦全蚀病、线虫病等等。采取了封锁疫区,改换良种
,药剂处理等措施,基本控制了病虫害的发展。1983年开始对种子产地检疫和外引种
子的复检。1988年,县农牧渔业局同交通监理站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农作物的种子苗木
,过往县境的农副产品车辆实行全面检疫,杜绝了新的疫病传入。此外,1989年和1
990年在花生、玉米地块推广了具有高活性的乙草胺除草剂,每年推广5万亩以上,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