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合理密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90&run=13

1949年之前,县内农作物几乎全是大垄种植,地瓜、玉米、高粱等每亩一般不足
2000株。许多作物生长全盛期也遮不过地皮来。
50年代,开始推广密植,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曾走了一些弯路。1958年全县根
据推算法进行小麦播种。推算法即是根据1粒麦种能结10个麦粒,50公斤种子即能打
500公斤的想法,认为种子越下多收得越多。因此,全县小麦出现了亩播几十斤、上
百斤不等的播种量,致使1959年小麦严重减产。60年代才开始提倡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如地瓜每亩2000-3000株,玉米1800-2500株,高梁3000-5000株,棉花4000-5000株
,花生4000-6000株,谷子30000-40000株等等,70年代以后,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引种
及水肥条件的改变,作物种植密度也有些改变,如紧凑型玉米每亩3000-4500株,地
瓜7000-8000株等。掌握密度的一般方法是,水肥条件高的地块宜稀,山岭薄地宜密
。1988年后县内掖单13号、14号和鲁玉10号等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0年
已达玉米总面积的50%,密度每亩5000-5500株。同时,小麦播种采取精播技术,逐
步改变了本县大播量播种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