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间作轮作套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89&run=13

间作 县内历史上就有间作的习惯。俗称“带”,如地瓜地里带大豆、带绿豆,高
梁地里带耙豆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作为一种耕作技术推广。70年代,间作技
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先后有玉米、大豆间作,玉米、谷子间作,地瓜、玉米间作,小
麦、蔬菜间作(主要是菠菜),黄烟、地瓜间作,黄烟、花生间作等等。1977年各类作
物间作面积达42.63万亩。80年代以来,间作已向多样化发展,计有粮油间作、粮肥
(绿肥植物)间作、粮烟间作、粮菜间作、粮瓜间作等形式。
轮作 历史上就形成了轮作制度,留传着“庄稼怕重茬”的农谚。新中国成立前后
多为二年二作轮换制,轮换的作物主要有地瓜、花生、高粱、或小麦、地瓜、谷子等
,但也有一定规模的连作,如棉花、花生等,常3~5年轮换一次。60~70年代,小麦
全蚀病及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和发展,轮作已变成抵抗减轻病害的一种重要手段,粮油
烟轮作等多种形式。丘陵山区已基本取消了连作。1990年,全县轮作面积已由50年代
初期的50%提高到95%以上。
套种 套种技术始自60年代,70年代有了广泛发展,主要有粮粮套种、粮棉套种、
粮油套种三种形式。粮粮套种以麦田套种玉米为主。小麦播种时留好玉米套种,次年
麦收半月前在套种行内播种玉米,此法能使玉米形成合理的群体。1982年,全县麦田
种玉米30.6万亩,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30.8%。1986年,县内把种植大沟麦作为
增加小麦旱作面积和提高夏粮总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当年推广面积达10万亩,一般亩
增小麦75公斤左右。为旱薄地提高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