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82&run=13

县内主要经济作物的种类有花生、棉花、芝麻、药材、瓜类、土烟(晒烟)等,总
种植面积一般年份在40万亩左右。
花生 为县内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四十里堡、三十里堡、许家湖、道托、富
官庄等乡镇。1949年前,全县总种植面积一般在10万亩左右,品种是传统的大铺秧,
产量较低。1949年,亩产皮果仅67.5公斤。自50年代末陆续引进半站秧、大站秧,“
一窝猴”、徐系1号、临花1号、徐州68-4、新城早、白沙1016、花17、海花1号等良
种,加之科学栽培,花生产量逐年提高,1980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果137.5公斤,比
1949年增长1倍多。80年代中后期,又引进鲁花9、10号、花39、78-961、P16(8130)
等优良品种,播种密度由80年代初的亩5000-6000墩提高到8000-9000墩。同时随着深
耕改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地膜覆盖等综合增产措施的实施,花生产量大幅度
提高。1990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果达218公斤,比1980年亩增80.5公斤。1990年全县
花生总产4659.53万公斤,比1980年增加1847.34万公斤。
1949年以前,县内花生主要是自产自销。新中国成立以后,丰收年景,开始有少
量外调。1986年,被国家列入花生出口基地县。1987年以来,县内先后建成花生原种
繁育、货源培植、花生分检加工厂各一处,形成了一个从原种繁殖推广到花生分捡加
工最后通过外贸出口创汇的贸工农型一条龙服务机制。
土烟与烤烟 县内土烟种植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及
西南部的王庄、王家庄子、高庄、姚店子、院东头等乡镇。土烟品种以柳叶尖为主,
清明前育苗,芒种移植,寒露前后收割。烟叶收割后经捂、晒、晾、捋等工序,将2
0个烟叶绑成一小把,3小把合为一绺,俗称“绺子烟”。这是沂水重要的土特产品,
以其香、色、味独特而闻名,除县内自用外,还远销青岛、日照沿海以及河北省一带

烤烟于1936年由临朐引入,发展缓慢,1972年才列入国家种植计划。马站、东于
沟、圈里、官庄、杨庄、高桥、道托、城关、四十里堡、十里、诸葛等地开始大面积
种植,1985年,全县种植11.9万亩。烤烟除用于国内卷烟外,还有部分出口。
棉花 棉花在县内有久远的种植历史,以县境西部黄山铺、夏蔚、王庄、王家庄子
、高庄等乡镇为主要种植区。1949年前,以斯字棉为当家品种,亩株1500棵左右,产
量很低,丰收年景亩产皮棉15-20公斤,一般年景5-10公斤,1949年,全县种植8万亩
,单产只有5.5公斤,主要用于自制土布和做棉衣用。50年代初期,全县种植面积8万
亩左右,产量一般在10-15公斤水平上。60年代初期,引进岱字15号,推广科学管理
技术,产量开始提高。1968年,全县种植6.2万亩,单产达到28.5公斤。80年代初,
又引进鲁棉1号,中棉10号等新品种,棉花产量又有大幅度提高。1982年,全县种植
8.5万亩,平均亩产45公斤。总产384万公斤。1984年后,由于国家和人们的需求关系
以及化学纤维衣料的大发展,棉花生产一度处于低潮。1987年后,随着中棉12号、苏
棉2号、中17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植新技术的实施,棉花栽培面积、单产都有了较
大提高。1990年,全县平均亩产52公斤,并出现了亩产153公斤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