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节日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735&run=13

春节 每年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大年,是民间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为了过好这一
年一度的节日,从上年腊月(十二月)即开始准备。腊月初八日,俗称“腊八”家家户
户都要在早晨吃腊八饭。以黍子、小米为主,佐以红枣等熬成稠饭。吃腊八饭意味着
一年到此停止一切农活,准备过年。旧社会因“腊八”临近年关,一切欠债户都要向
债主还债,故民间有“债不过年”之说。一般年份“腊八”过后,城镇即开始出现年
集,各商户摊贩开始供应过年所需各类物品,城乡群众开始置办年货。腊月二十三辞
灶,俗称“过小年”(崔家峪、三十里堡等乡镇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这天晚上,在
橱房锅台附近墙上挂上新灶王像,摆上灶果(山楂、软枣、柿饼、银杏、炒花生、糖
火烧等),祭奉灶君以示饯行(旧说当日每位灶君要去“天宫”向玉皇大帝报告该户一
年来所做善恶之事,所以多在灶神像两旁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
求其美言,别说坏话)。贴灶王像的高度有尽低之俗,有“灶王爷看着锅,拉帐多”
之说。从这天起,年事活动达到高峰,所以,民间流传着“挨到腊月二十三,割上爆
仗买上鞭,啼噔喀嚓过新年”的歌谣。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为一年的岁终,俗称
除夕。除夕前几天,家家都要做豆腐、蒸米面、备馒头、割肉、买鱼、杀鸡、购蛋、
炸丸子,清扫房屋、整理庭院、打扫街道。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在欣喜之中贴春联(
服孝期内不贴春联,有的可贴紫、白“门神”),室内贴画子。中午即换成过年饭食
。下午上坟祭祖,有“请家堂”者可不上坟(请家堂即把祖宗亡灵请回家中过年,有
单户请和合族集体请之分。单户请是除夕请,次日早晨送;集体请即除夕下午请,初
一傍晚送,并要凑钱、菜、纸香、烟花等)。傍晚开始迎奉诸神,半夜开始“发纸马
”,下饺子,燃放鞭炮,以水饺等供诸神牌位前,然后全家同吃饺子。至此,一切讨
债人停止讨债,故有“救命的饺子”之说。其后,家庭主事人向晚辈分发“压岁钱”
。是夜,家家灯火通明,轮坐以待旦,叫做“守岁”。
正月初一,新年开始,穿新衣,向诸神上供品,焚纸香,放鞭炮,祈祷新的一年
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然后煮饺子,饺子先供神,也是一年第一顿饭食。饭毕,男女
都到本族及邻居的上辈家磕头拜年说些吉庆话。是日男女均不干活,尽情玩乐,晚上
一般都早睡觉。
初五,亦叫“破五”,俗称“五末日”。旧时各家凑钱敬火神(即初四下午,在
屋内桌上摆上供品,写上火神牌位,供奉一夜,次日将牌位连同纸香送往村前或交叉
路口处焚烧,并燃放鞭炮),保佑一年不发生火灾。是日,商业开门营业,农家和手
艺人动工干活,大年基本结束。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或“上元节”。自正月十四日起到十六
日止,家家户户用胡萝卜割成灯,放入食油或蜡烛送往祖坟点燃,家中每个门口两边
也各放一灯。城镇一些街道搭灯棚,举办灯会,开展文娱活动,有踩高跷、冲旱船、
扭秧歌、挑花篮、舞社火(耍武术)等,晚上放焰火。街头巷尾,万人攒动,平时很少
出门的老人和“识字班”(姑娘)、小媳妇,也都走上街头,尽情观赏。近几年元宵节
更是灯火辉煌,火树银花,人们争相观看,热闹气氛一年盛一年。
二月二 亦称“青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旧说是日为土地神生日。早
上去土地庙烧纸香。家家炒黄豆拌上红、白糖,俗称吃“料豆”。农户家家在庭院、
场院用簸箕端着草木灰,用木棒敲打着簸箕将草木灰溜成大圆圈“打囤”,再在囤的
中间放上五谷,囤外画成梯子形,叫“上粮梯”,意祈仓满囤流,五谷丰登。此节意
寓百虫惊蜇,万物复苏,开始打雷下雨,适宜耕作。
清明 是年内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此节时间由时令节气而定。清明的前一天为“
寒食”节。旧时人们多冷食不动炊,家家都到祖茔添土上坟,俗称“春祭”。素有“
冬(冬至)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之说,以示给祖先修缮房屋和悼念之情。
在时令上有“二月里寒食罢了花,三月里寒食不见花”之谚。清明节,早晨吃鸡蛋,
老人吃“荷包蛋”,早饭多食干饭,下午一般都吃水饺。早饭后青少年多将煮熟的鸡
蛋染成红、绿、黄、紫等颜色,穿着新衣服到野外“踏青”、爬山、碰鸡蛋,叫做“
春游”。姑娘、小媳妇打秋千,男孩成群结队到村外放风筝。该日牛、驴等大牲畜均
不耕地,并以好料喂之,但此日不喂狗,有“猪没年(除夕不喂猪)狗没寒”之俗语。
家家都在门口两边和磨眼内插上柏、柳等枝条,并用柏树和柳树枝条抽打各处,口诵
“东墙抽,西墙砸,蝎子蚰蜒不敢爬”,含预防毒虫咬人之意。现时过清明节多由政
府部门组织青少年学生和国家职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
教育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
首插艾,吃粽子(用菠萝叶或苇叶包以江米、红枣煮成),早晨吃“荷包蛋”(用当日
早晨从野外采摘的艾叶、猪牙草、车前子、鬼针等野生药材植物的叶子煮汤,开锅后
打入鸡蛋而成)。小孩佩戴“香荷包”(用小布料缝制,有桃形、菱形、方形、心形等
,内装“香药”),含祛毒避疫驱除邪恶之意。
六月六 旧时凡放牧之人均于该日购置瓜果和纸香,到山神庙前敬山神,以求其驱
逐狼、虫、虎、豹,保佑牲畜安全。农户则于当日“上新麦子坟”,即备好水饺、纸
香等供品,上坟祭祖。
七月十五 又称“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民间迷信该日为查“鬼”日,故亦称
“鬼节”。家家包水饺、备纸香,并买上瓜果、点心等供品,到祖坟祭奠。
八月十五 又称“仲秋节”或“下元节”,是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此时,农业年
景收歉基本定局,故有“七月十五定雨水,八月十五定太平”之说。欢度“仲秋节”
也有庆祝农业丰收之意。节前亲朋之间相互馈赠月饼、丰糕等礼品。是日晚饭,家家
力求菜肴丰盛,全家聚餐。待黄昏月升,全家人围坐院中,摆上月饼、丰糕及各种水
果,家庭主事人向月供祭,然后大家边吃边赏月,称为“圆月”。若有阴云遮住月亮
,预兆来年元宵节时要下雪,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农谚。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亦称“财神生日”。旧时,清贫人家对此节不
甚关心,多是商家富户等祭祀财神和游逛登高的日子。有些文人学士也于该日身带茱
萸登高饮酒,观花赋诗。自1988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后(山东省定),县
老龄委员会和老干部管理局等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举行武术、体操、球类、棋类等
丰富多彩的健身比赛活动,深受老年人及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过冬歇”。从这天起即进入最冷天气,数“九”开
始。“九九”数完叫“出九”,九九中以三九最冷,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
冰上走……”和“热在中伏,冷在三九”等谚语。该日,家家上坟祭祖,多用瓜干面
或荞麦面蒸包子,叫做“蒸冬”,指望来年扬场时风顺。现冬至下午多食水饺,有冬
吃饺子夏吃面(凉面条)之习俗。
除上述传统节日和时令节气外,新中国成立后,机关、部队、学校和城镇居民还
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和元旦
期间,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并于该日改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