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艺创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694&run=13

新中国成立前,县没有文艺创作组织,文艺作品很少。1939年《大众日报》在云
头峪村创刊后,始有一些短小文学作品,在《大众日报》“大众文艺”专栏里发表。
其后,为配合抗日和支前,也出现了一些诗歌,快板、莲花落等作品。1950年,县文
化馆成立,设创作员1人。1957年,文化馆创作员朱干,在《临沂大众》始发短篇小
说《全家团聚》,馆员赵明在《群众艺术》上发表小剧本《第一课》。1958年,全县
文艺创作出现高潮,创作了一大批诗歌、曲艺、剧本等作品。县文化馆选印了三集《
跃进民歌集》和两期《群众文艺作品集》。1959年成立沂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简称文联),县委书记张方庚任主席,副县长李钦明任副主席。文联委员30人,分别
是全县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工作者。文联成立后,经常召开业余作者座谈会,切
磋技艺,请专业作家介绍创作经验。编印了多期《群众文艺作品集》。1960年,因经
费缺乏停办。1964年,县成立4人的创作组,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代表作有京剧《
红石烈火》,由县文工团排演,受到观众好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4年
期间,文艺创作停止。1975年,县组织文艺创作学习班,开展民兵斗争故事的创作,
出现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其中魏树海创作的故事《万山峪》,先选入《战斗的沂蒙》
集,后选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沂蒙红缨》集,并被翻译成外文单行本出版。1
980年以后,全县文艺创作日趋繁荣,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家、作者。1982年,
魏树涨写的小说《清水店主》,1984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电影《清水店》
,在全国发行放映。电视剧本《绿色的歌》也被电视台拍摄播放。魏树海被吸收为中
国作协、戏协和山东戏协会员,任中国作协山东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