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沼气利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633&run=13

1958年,沂水一中发动师生,在汪塘、沟渠捉气泡,名曰“逮沼气”,供学生学
习照明用。这是沂水县沼气发展史上的初步探索阶段。
1975年3月,在十里公社西赵家楼村的油坊及两户村干部家试点,建10立方米的
石砌沼气池3个,池体为圆形,分池体、拱顶、进料口、出料口,试验均获成功。同
年6月又在城关公社石良店子村解植友家建10立方米石砌沼气池1个,所产沼气能供建
池户部分照明、烧水和做饭用,深受群众欢迎。1976年,在全县进行推广。从各公社
选调27名技术员,在石良店子举办“三合土”建池学习班,对池型进行了改进,由过
去10立方米改成7~8立方米,该村当年建成21个沼气池,全部利用,每个池子产的沼
气,可供每户每天做两顿饭和一盏灯照明用,节约了柴草和煤炭,受到群众好评。县
直各单位和18个公社的负责人进行了参观学习。当年全县建沼气池168个。1977年又
建池46个。1978年采用国家、集体包下来的办法,建沼气池。至1979年底,全县已累
计建池4260个,分布在县直14个单位和18个公社的469个村,但由于在建池中对质量
标准控制不严,多数沼气池未能发挥应有效益。
1981年初,根据国务院发展沼气工作的指示,本着“加强领导,积极推广,成片
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对全县所建沼气池进行了逐个核实、建卡、立档。经过鉴
定,发现1978年建的沼气池,属病池、废池和未完成的沼气池2561个,占这年总建池
量的60%。同年秋,县沼气办在十里公社宝泉村举办建池改革培训班,由原来的三合
土沼气池结构,改为水泥预制块垒砌建池结构,学习班上有23名技术员边学边干,建
成沼气池13个,质量个个合格,随之在全县推广。随着建池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施工技
术不断提高。1982年春,对沼气池型和结构又进行了改革。在许家湖公社司家官庄、
郑家庄和城关镇的东朱家庄用铁制模型进行水泥浇灌池体,用预制块拱顶,用水泥膏
涂抹池内壁2-3遍,同时用水玻璃涂抹最后一遍,提高了沼气池的质量,使沼气池完
好率和利用率达到100%,当共年建池150个。1981年至1982年建池317个。解决了建
池户“三餐一灯”的能源问题,利用时间达8个月。从此,沼气建设走上了稳步发展
的轨道。1984年8月,在许家湖乡司家官庄试建双池32个。即每户建两个并列小池,
每池3立方米,双池比单池进出料方便、发酵快,利用及时。
1988年至1989年上半年全县又建池733个,均获成功。从1975年试点建池至1990
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3115个,分布在31个乡镇436个村庄,累计产沼气784980立方
米,折算节约秸秆1177.5吨,总计节省经济开支141300元,解决了3115户农民群众每
年8-9个月的做饭、照明问题。
1978年冬,高桥公社徐家荣仁村,建起了一座连通26间猪圈的大型沼气池组,分
为10个单池,每池50立方米,总容面积为500立方米,日产沼气80立方米。1979年7月
,安装了24马力柴油机一台,带动18千瓦发电机,利用沼气、柴油混燃发电。8月5日
正式发电,日发电4小时,每小时发电15度,日发电60度,年平均节油率为60%,解
决了全村442户照明问题,同时解决了该村皮业、饲料加工业动力缺乏问题,每年节
约1800多元。1981年2月城关公社石良店子村建100立方米沼气池组,利用沼气、柴油
混燃发电,解决了127户群众的照明问题,比用煤油照明一年节约开支900元。
1981年10月,高桥公社徐家荣仁村用沼气渣肥和圈肥做试验种植小麦,同地同茬
的地块,各为2亩试验地块,每亩施沼气渣肥1600公斤,对照地块每亩施肥8车(约16
00公斤),结果施沼气渣肥亩产小麦320公斤,施圈肥亩产小麦297公斤,每亩增产小
麦23公斤,同时培育了地力。1982年3月,城关镇石良店子魏光明用沼气渣肥和土杂
肥种芹菜进行试验,面积同等,播种方式一样,品种一样,施沼气渣肥的芹菜比施土
杂肥的增产17.6%。
至1990年,全县沼气池总容积为192500立方米,每池每年大进出料一次,小进出
料若干次,一年一池可提供沼气渣肥1500-1800公斤,沼气水肥3000-4000公斤,按年
均数计算,全县每年可提供沼气渣肥220万公斤,沼气水肥963.56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