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实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624&run=13

农村科学实验活动 1930年刘益生在沂水城兴办民众教育馆,在其举办的《民众周
报》上,设棉花实验专刊,宣传科技种田,介绍农作物新品种,并举办了农产品展览
会,印发了脱离斯棉种植小册子,深受民众欢迎。同时,民众教育馆还先后引进美国
优良棉种脱离斯棉;蔬菜新品种甘蓝菜、细长尖茄子、长豆角;治虫农药除虫菊;优
良猪种皮斯猪和优良鸡种来克航等,促进了全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组织科技人员对小麦腥黑穗病进行普查与防治,并大力推
广小麦新品种蚰子麦、徐州438和玉米金皇后、“胜利百号”地瓜等优良品种。至19
56年,全县小麦腥黑穗病基本消灭。1959年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全县开展科学
种田,起到了示范作用。从1962年至1965年,农村科学实验以样板田、种子田、试验
田为阵地,以推广良种为中心,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促进了农业增产。随着农村生产
的不断发展,农村先后建立了农科组织,到1982年底,全县有5处公社建立了农科站
,有396个大队成立了科技队,这些农科组织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良
种、良种提纯复壮,作物高产载培、化肥配方、作物病虫害防治、耕作制度及种植方
式等试验活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9个大队出现了亩产
花生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有7个大队13个地片小麦亩产达500公斤以上。王庄公社葛
沟大队种植的2亩棉花,亩产皮棉125公斤;沙沟公社沙沟大队种植的4亩“济薯7号”
夏地瓜,亩产3718.5公斤鲜地瓜。1亩春地瓜,亩产鲜地瓜4614.5公斤;黄山公社小
庄子大队种植的1.04亩“掖单2号”夏玉米,亩产701公斤。
1982年,城关公社开始夏玉米中产变高产技术开发试验,2万亩夏玉米,3年平均
亩产达到407公斤,比开发前3年,平均每亩增产151.5公斤。黄山公社3万亩小麦由低
产变中产开发试验,三年三大步,第三年亩产250.65公斤,比开发前3年平均每亩增
产151.85公斤。道托公社1.6万亩花生低产变中产技术开发试验,3年平均亩产144.5
公斤,比开发前亩产增产35公斤。
1970年,全县积极推行“九二○”激素土法生产和应用,全县18个公社都建立了
土法生产试验基地,并先后对大麻、芹菜、豆角等作物喷施“九二○”激素,生长速
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秋季芹菜上施用,可增加产值15-20%。1971年又开始试制推
广“五四○六”菌肥。全县有6处公社建立菌肥厂,进行了大批量生产,解决了当时
肥料不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通过农村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从1950年到199
0年,小麦、玉米、棉花品种,均进行5次大更换;地瓜、花生品种进行了3次更换;
高粱、谷子、黄烟、蔬菜等都多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换。促进了耕作制度的改革。
变一年一作为二年三作或一年两作,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
化肥的推广和科学施用。多数农民由单一施用氮肥,逐渐发展为氮、磷、钾及其它多
种元素肥料的搭配使用。促进了新农药的不断推广应用,有效地防治了农作物病虫害
。由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全县粮食亩产量由1949年的78公斤,提高到1990年
的475公斤。增长5倍以上。
工业技术革新 工业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从50年代兴起,特别是195
8年全县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达到了高潮。
1959年沂水县第一机械厂试制成功了土火车头,在跋山水库施工中应用,每天可
节省劳力200多个,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缩短了工期。同时该厂试制成功
了机械运土工具--桥式动力运土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工效高。工作一日相当于2
40个人一日的工作量,从而解决了从低处向高处运土的困难。同年道托、张庄公社(
现属沂南)机修厂研制的动力夹板锤,在实际应用中和工人操作相比,提高功效20余
倍,每日可锻打钢铁500多公斤,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造价低,使用方便
,在当时很快推广到十几个公社修配厂。
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59万元,到1990年提高到7.33亿元。至1990年底,全县
受奖科技成果77项,其中工业科技成果25项,占32.9%。
1973年,沂水县植物油厂试制成功了鲜地瓜除污保养锅炉的新方法,节省资金,
减轻劳动强度,延长锅炉寿命。在全县小型企业中大力推广。同时,该厂用花生仁皮
试制成功了红卫一号糖浆和血宁片,经卫生部门和医院临床试验效果良好。1984年该
厂又试制成功了高温淡碱炼油新工艺,降低炼耗,克肥了乳化,防止了中性油的损失
,改变了炼油工艺,炼出了高标准的二级花生油。
沂水县化肥厂,原来,年生产氮铵能力3000吨,1980年通过革新改造,年产达到
5000吨。后对设备进一步改造挖潜,1990年达到万吨。
1978年,县肉联厂自行安装的生猪屠宰机械化流水作业线,节省劳力,减轻了劳
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提高了产值。
1979年,沂水县制革厂研制成功了猪皮正面革,酶脱毛、片硝皮,尿环一号铬
配套新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值。
沂水县药材公司研制成功了“三仁”(枣仁、柏子仁、苡仁)自动脱皮机,提高了
功效和药材纯度。
1979年5月,农机研究所研制了“沂机SIM-6A型梳麦机”;1982年春,该所接受
省农机研究所安排的推广试验ZB-4型播种机,同年还研制了人力吸肥器;1985年1月
,农机技术推广站协同县农机修造厂,共同研制了与5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播种机。
少年科技活动 为了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县科
委、科协仅在1981年,就组织开展了各种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7次。配合每年的“六
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利用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各种形式,培养青少年的
科学思想,提高其创造能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
上,选出好的作品和青少年活动积极分子,参加了临沂地区及全省青少年科学技术比
赛。1983年,在全省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中,全县有9件作品入选,其中沂水一中的
“自控幻灯机”获二等奖,沂水师范陈为全制做的“多功能电子调谐器”获三等奖。
同年,在临沂地区科普美术作品展览中,有13件作品入选,其中获一等奖1件、二等
奖1件、三等奖4件。1985年1月,在临沂地区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中,有13件作品入
选,其中获二等奖的2件,三等奖的3件。1990年5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委
、团省委、省体委、省妇联举办山东省第五届青少年小创造发明、小论文竞赛,全县
选送作品8件(篇),其中沂水二中高三学生姚文峰的《简谐振动演示器》获小发明三
等奖;沂水师范附小三年级学生陈祥楠的《雏鸡是怎样破壳而出的》获小发明三等奖
和科学小论文二等奖;沂水一中高二学生路钢的《趣谈杆秤》获科学小论文鼓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