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才输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612&run=13

沂水县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县城考棚(今县人民政府东侧)始设县立第一高
等小学堂。1912年9月,学堂改称学校,学生废止读经,县初、高等小学日趋发展。
到1915年,全县有公私立初、高等小学61处。“五四”运动以后,教育进入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城镇及其周围公私立小学有近400处,至1936年全县共有小学毕业生14
000余人。这是废科举后,县内接受新学教育者,这些人才为后来全县教育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特别是日军大规模进犯沂水县境后,
学校也随之自流、停办。1940年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号召人民组织起来,建立
抗日民主学校,当年,全县解放区内恢复和创办初级小学123处,有学生4610人。19
44年8月,全县解放,学校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到1949年底,全县共有38000余人接受
小学教育,其中很多参加革命工作,有的成为领导干部。
1918年到1929年,县内普通中学共毕业245人。此后至1951年,县内中学教育长
期处于空白。1952年,由沂水专署筹办,创建山东省立沂水中学。到1990年,全县中
学毕业生225096人,其中有4455人升入高等院校,7400余人升入中等专业学校。此外
,自1949年至1990年全县共培养中专或初级中专学生20000余人。尚有36000余人接受
初等技术教育,有的参加了工作,大部分参加农业生产,成为活跃在农业战线上的新
型农民。